收入本辑的中外学者撰写的专题论文、笔谈和书评共14篇,多篇论文不约而同地集中在15—18世纪东亚海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海上交通、海洋贸易、海商与海盗等重要话题,固然是因为这一时期东亚各国或多或少都卷入近代世界海洋贸易体系,开始经历人类文明史“千古未有之变局”,并且,近十年来各种相关的东西方档案文献被发现和整理出来也是重要原因。还有论文考察同一时期越南铸币及其在亚洲的流通,华人在建设河仙政权(港口国)、开发湄公河三角洲的贡献等问题。这些论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异常精彩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东亚海域一幕幕宏大而鲜活的社会历史场景。有理由相信,这些多角度、多面相的精致研究,将为国际海洋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对话空间和研究参考。
本书是《海洋史研究》创刊号,收入中外学者撰写的专题论文、笔谈和书评共14篇,集中讨论了15~18世纪东亚海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海上交通、海洋贸易、海商与海盗、越南货币、越南华人政权等重要问题。这些文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多学科、多角度相结合的视野,精彩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东亚一幕幕宏大而鲜活的海洋社会历史场景,体现了国际海洋史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成果。
刊首语
专题研究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通航线考释
Relations among Malacca.Ryukyu and South China during the 15th~18th Centuries through Lidai Baoan of Ryukyu Kingdom
由《华夷变态》看清初东亚海域的海上交通情况——以船只的往来和人员的移动为中心(1674~1728)
New Sea Routes to Canton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Decline of China's Control over Trade
清代前期广东与澳门的买办
16世纪闽粤交界地域海上活动人群的特质——以吴平的研究为中心
南洋风云:活跃在海上的海盗、英雄、商人
鄚玖、鄚天赐与河仙政权(港口国)
18世纪越南铸币及其在亚洲的流通
专题笔谈
1600~1750年前后的华南港口和亚洲海上贸易
略论广东海洋文化
书评
走向海洋本位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杨国桢教授《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评介
Review:Tomas Pereira(1646~1708),Um Jesuita na China de Kangxi
重构水上疆域的历史——《水上疆域:1750~1880年湄公河下游地区的商业与华人》评介
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首届“海洋广东”论坛纪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