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彻底突破了以阶级论为主轴的意识形态框架与政治标准第一的价值评估体系,它将现代作家作品的研究纳入以人性论或人道主义为柱石的入学理论范畴,对其重新解读重新评价,力求恢复其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应有价值和美学风貌;本书作者独具慧眼地选择了所谓的自由主义作家作品这些作家作品,没有按照习惯的高、中、低三级作家为他们排座次,也没有受既定经典结论所限来框定他们,完全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将其置于同样的平台上,选取特定的角度从原始资料或原创文本出发,重新感受,重新体验,重新领悟。
序
几句题外的话
孤独·悲苦·寂寞——鲁迅的画像与自画像
《边城》:一曲爱与美的颂歌
论叶灵凤小说中蕴含着人道主义的性道德
美的憧憬爱的讲座——叶灵凤及其性爱小说
“南玲北梅”之“梅”——梅娘的坎坷人生及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潜在写作”的典型代表——无名氏及其《无名书初稿》
《小河》: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音乐美:徐志摩诗歌的鲜明特征
康河唤诗魂 悠悠别离情——徐志摩的康桥诗文赏析
《弃妇》:人生悲苦命运的象征
象征·朦胧·暗示——戴望舒和现代派的诗
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兼与黄修己先生商榷
附:黄修己先生复厉向君关于《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兼与黄修已先生商榷》的一封信
对《有权拒绝 有权鄙视——从知人论世谈无名氏》一文的商榷
附:有权拒绝 有权鄙视——从知人论世谈无名氏
张爱玲资料中错误知多少
“尽信书不如无书”——曹聚仁的读书经验之一
无名氏的文学创作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无名氏研究考略
多种视角的港台及海外无名氏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