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赵树理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为《赵树理传》,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著。

内容推荐

《赵树理传》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重点项目之一。经中共山西省委批准立项,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组织编写。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及赵树理一系列文学作品,再现了享有盛誉的人民作家赵树理扎根民间文化土壤,汲取“五四”新文化的给养,执著地实行文学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的重要贡献。

《赵树理传》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山村农家子

一、穷困的童年

二、崇拜“江神童”

三、参加共产党

四、初登讲台

第二章 萍踪异乡客

一、重新执教

二、辗转晋豫

三、《打倒汉奸》

第三章 脱颖《万象楼》

一、四区区长

二、《韩玉娘》和《邺宫图》

三、杂家办报

四、《万象楼》

第四章 巨星耀太行

一、传世之作《小二黑结婚》

二、登上创作高峰——《李有才板话》

三、史诗般的《李家庄的变迁》

第五章 “文摊”苦求索

一、《福贵》

二、赵树理方向

三、《邪不压正》

第六章 “打入天桥去”

一、主编《说说唱唱》

二、《登记》

三、发现陈登科

四、谴责侵略者

第七章 情系《三里湾》

一、重回太行山

二、往返于城乡之间

三、《三里湾》

四、“问题小说”

第八章 评书《灵泉洞》

一、《开渠》

二、改编《三关排宴》

三、与曲艺的不解之缘

四、《灵泉洞》(上部)

第九章 正气留人间

一、抵制浮夸风

二、《锻炼锻炼》和《老定额》

三、倡扬实干精神

第十章 遭厄《十里店》

一、《三关排宴》的再改编

二、文艺标兵

三、《互作鉴定》和《卖烟叶》

四、《十里店》的风波

第十一章 岁寒知松柏

一、创作《焦裕禄》

二、山雨欲来

三、“三类半”干部

四、沁水呜咽

结语

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继承者

二、书写农村生活的圣手

三、“山药蛋派”的创始人

赵树理生平大事年表

赵树理主要作品简表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山村农家子

一、穷困的童年

沁河,古称少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西北50公里的二郎神沟,自太行山与太岳山的相连处,由北向南蜿蜒而下,流经沁源、安泽,进入沁水县。沁水县为晋豫交通要道之一,据清嘉庆年间修纂的县志载:‘‘沁水境内延袤六百里,地旷人稀,幽岩邃谷,人迹所不到者,.命盗案固所不免,又况南接阳城,入豫之孔道也;西邻翼城,则河东六郡所必经。而兹邑介乎其间,使节往来,几无虚日,自元年用兵川楚,而役行尤多……”沁水县在汉代名端氏县,后魏孝明帝于此置泰宁郡,后齐废郡改为永宁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沁水县,唐宋金元俱属泽州,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属泽州府,民国迄今县名仍之。

沁水县城位于县境西部偏南,出县城向东行45公里,便是端氏镇。从这里沿沁河南下,行17.5公里,可以见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尉迟村。尉迟村原名吕窑,村里建有一座“尉迟庙”,是村民为了纪念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而建。相传为人正直的尉迟恭(李世民做了皇帝后被封为“鄂国公”)愤于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杀戮忠良,盛怒之下杀了赃官,潜逃出京,隐姓埋名,流落于此,并将编簸箕的手艺教给这里的村民。后来尉迟恭返回故里朔县,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为了纪念他,遂将村名改为“尉迟”。尉迟村是由沁河冲积而成的一块河川平地,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相传唐代即有手工缫丝、织绢、榨油等手工业;这里交通便利,人流密集,自古为著名的商贾要道,南来北往的商人们都会在这里停留住宿。

1906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七),尉迟村农民赵和清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乳名“得意”。他们家曾生过几胎,都是女孩,只活下一个。祖父母早就盼着生个男孩,这个男孩的诞生,当然使两位老人感到分外“得意”。到孩子五六岁开始读书时,起官名“树礼”,字“齐明”,又作“齐民”。1930年从国民党“山西省自新院”出来后,改名为“树理”。据说,他改名是要“破封建社会的‘礼’,立马克思主义的‘理”’。

赵家原居尉迟村对岸的武安村,后迁居于尉迟村。原修有“棋盘四院”,后只剩东院、西院①。赵树理即生于西院,据说为“清太学生赵钟恩”之七代孙。赵家当时有七口人,16亩地。

赵钟恩之弟赵钟勋,是东院的主人,清朝的武举人,官至五品。说明赵树理的远祖在清乾隆年间是有一定功名地位的人,只是从赵树理的祖父开始,家道才逐渐中落,遂成为普通农民家庭。

祖父赵中正,小名东方,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847年1月1日),有文化,好读医卜星象的书。早年在河南省归德府(今商丘市)经商,30多岁后,弃商回家,买薄地务农,开过私塾,曾与续弦的妻子一同加入“三教圣道会”(原“三华堂”一支)。所谓“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这个会将三教合而为一,宣传“儒重忠恕,释重慈悲,道重感应”,常用大幅布幕画上“二十四孝”、“九幽十八层地狱”故事,挂于集会,进行宣传。

赵树理的父亲赵和清,小名双全,生于1884年8月4日(清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迷信鬼神,会算卦,外号“小孔明”;除种地外,兼编簸箕,喂蚕养蜂,粗通医道,人称“万宝全”。母亲王金莲,生于1885年9月8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人“清茶教”,吃素。据赵树理的三妹赵玉琴①讲:“父亲和爷爷不同,是个农业生产的多面手,也是家里唯一的劳力。他扶犁耕地、摇耧下种,样样拿得起;拉锯、修工具、打铁、做木活、补锅,样样都会干。他还念过易卜星象之类的书,能诊脉开方,外科更行;还会看风水、测字,喜好凑热闹、闹红火,是我村‘八音会’的一名拉弦能手。那时间,父亲在村里称得上‘文武双全’,又有‘小孔明’外号。他对我哥哥写《小二黑结女昏》里塑造‘二诸葛’的人物形象有一定作用(这里主要是指有关观象、测字算命方面生活的熟悉情况,实际上我父亲根本不以此为业,遇事也根本不像书中‘二诸葛’那样迷信书本,而很讲究实际)。我的母亲王金莲,是一位端庄、贤惠、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她勤俭朴素,平易近人,出色地操持料理着家务,是个善于忍耐受活的人。”②

据赵树理讲,他们家是一个有宗教关系的下降的中农兼手工业者的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为人诚实,除种地外,农闲时还动手编织柳条家具,如簸箕、柳篮、柳筐及针线笸箩、笊篱等,这些编织物都卖给邻村村民,所得零钱用以补贴家用。赵树理从小跟着父亲学医、识字,十分认真,在编织技术上比他父亲有所改进。赵树理参加革命后编过报纸和刊物,因此,他戏称自己家算是“编辑世家”。

赵树理的启蒙教育是由祖父承担的。从6岁开始,由祖父教他念(仨字经》和一些封建、宗教道德格言,不让他和其他孩子玩,并且要他身体力行能为他所理解的那些道德准则,例如拜佛、敬惜字纸、走路不左顾右盼、见人要作揖、吃素等。祖父晚年,强调积福行善,不做亏心事,赵树理也都认真践行。小时候,他把做的好事坏事都记录下来,开始是划杠杠,做了好事划竖杠,做了坏事划横杠;后来改成放豆子,做了好事在罐子里放白豆,做了坏事放黑豆。所谓好事,如修桥补路、掩埋尸骨等,坏事有不忠、不孝、损人利己、不洗手即在祖宗牌位前上香之类。赵树理对这些信条都忠实地履行,在他的罐子里,总是白豆多于黑豆。这些,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他的诚实做人、不说假话的品德和是非分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养成。

祖父所施行的严格的传统教育极大地束缚了赵树理的儿童天性。由于祖父将赵树理圈在四合院,平常不准出门,赵树理对墙外的事物很少了解。这使童年的赵树理变得孤独、拘谨。同时也影响了身体发育,八九岁了还是很瘦弱,并且经常闹病。

在赵树理lO岁时,祖父去世。为给祖母治病和举行葬仪,家中积蓄消耗殆尽,一家生活甚感困难。父亲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

私塾馆设在赵家东院西北堂屋的两问厅房里,屋内设有讲台,仅有一张八仙桌,几条板凳。约有20个学生。先生是位老秀才,名叫赵遇奇,郭南村人,60多岁,中上等个儿,长方脸,瘦瘦的,面色青黄,表情严肃,学生见了他就怕。早晨,他坐在桌边,领着学生念《四书》(称“号书”),号完书回家吃早饭,饭后回来背诵昨天教的书。这以后,几乎再不见这位先生的面,因他躲进隔壁东房抽大烟去了。P1-4

后记

《赵树理传》,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重点项目之一。2003年上半年,即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当代山西研究所所长卢海明主持启动了这项工作,主要由傅惠成负责。2004年上半年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同年下半年由傅惠成动笔撰写,到2005年4月写出初稿。经院、所、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对初稿进行审阅后,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樊吉厚院长和李茂盛副院长的主持下,于同年6月在太原召开了第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副院长李茂盛、当代山西研究所所长卢海明、原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小池、当代山西研究所二室主任杨松同志提出了宝贵意见。会后,根据此次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初稿作了进一步修改,于同年9月.完成送审稿后。又在赵树理的家乡沁水县召开了“赵树理生平与思想研讨会暨《赵树理传》审稿会”,山西省赵树理研究界有关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吸收大家的意见,几易其稿,于2006年4月始告完成。然后,又由卢海明、杨建中等对文字、图片作了进一步的编辑和审改。6月底,由李茂盛、卢海明终审定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领导、有关专家、有关单位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政协原主席郑社奎,以及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波、山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高国俊、中共晋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成茂林、晋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秦海轩等亲赴沁水参加了“赵树理生平与思想研讨会暨《赵树理传》的审稿会”。晋城市政协副主席申会、中共沁水县委书记常国荣、中共沁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良等领导同志为沁水会议的召开及本书的出版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山西省赵树理纪念馆馆长王作忠同志和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文君同志以及山西省图书馆的领导和同志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文献和图片资料;刘玉太、卢祎然同志进行了图片的拍摄、制作;郝世文、焦永萍同志对文字进行了认真校改;赵文静等同志参加了后期的编务工作。在此谨对为本书付出辛劳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树理之子赵二湖同志对本书送审稿进行了审读,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忱!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尽管作者吸收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关于赵树理研究的大量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最新成果,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和缺憾在所难免,尚祈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