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特色在于既跳出单一的本土研究的模式,也无意致力于文学历史场景的全面还原,而是借助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从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与人文景观诸方面,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产生的原因更多地作中观或微观层面的探究,力图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地理——作家——文本”作为全书构架的基点,支撑着总论与各个分论的全部内容,以空间为基本观照角度去解读与分析文学文本,去认识地理环境对作家审美能力的影响,进而把握区域文学的审美特质,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
绪论一 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的原因及其意义
绪论二 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地理环境的不解之缘
第一节 自然地理的文学呈现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节 古代作家“故乡情结”的地理因子
第二章 古代作家的审美心理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古代作家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 “中原”背景与魏、西晋诗歌的抒情特色
第三节 “江南”意象与古代作家的适意生存
第四节 “蜀道难”主题的改写与自由意志的表达
第五节 巴蜀之雨与杜甫审美心态的嬗变
第六节 行走与自然地理之美的文学呈现
第七节 古代作家的审美创造与人文景观
第三章 古代文学的政治品格与政治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古代作家的“长安情结”
第二节 “金陵”意象与古代作家的怀古心态
第三节 政治地理与古代边塞文学
第四节 “青海”意象与古代作家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
第五节 政治地理与古代贬谪文学
第六节 逐臣遗迹:激发历史回音的人文景观
第七节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江湖”
第四章 古代文学创作与发展的经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学地图的描绘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述略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城乡冲突主题
第四节 区域经济环境影响下的作家饮食习性及文化心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