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读者的聆听和评价能力,让读者注意被记录下来的声音的物理特性,以及理解这些物理特性是如何用以塑造音乐录音的。它带领读者学会控制录音过程,创造出高品质的录音,并能够在对音乐录音的加工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混音艺术与创作(附光盘第2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美)莫伊伦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读者的聆听和评价能力,让读者注意被记录下来的声音的物理特性,以及理解这些物理特性是如何用以塑造音乐录音的。它带领读者学会控制录音过程,创造出高品质的录音,并能够在对音乐录音的加工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William Moylan博士曾经与包括爵士乐、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的顶尖艺术家合作过。他的录音作品被许多大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发行,获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格莱美提名。20年来,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一名积极的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现在还是马萨诸塞大学洛维尔分校录音技术专业的教务主任和音乐教授。 本书向你介绍录音和缩混的美学,帮助你提高思考声音及其特性的技巧。本书还对混音的理解和加工提供了一些清晰而系统化的方法,帮助你识别、评价和塑造你在录音中所需的艺术要素。 William Moylan在本书中介绍了声音和音乐中的各个方面在录音过程中是如何被加工和塑造的,并通过甲壳虫乐队的录音对此进行分析。 书中每一章都包含了一些小练习,鼓励读者深入思考在录音的计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创意、艺术和技术过程。 目录 第1部分 定义录音的艺术:录音中的声音特性与审美特质 1 声音的元素和录音 3 1.1 声音的状态 3 1.2 声音的物理维度 5 1.2.1 音色 6 1.2.2 空间 9 1.3 声音的感知参数 14 1.3.1 音高 14 1.3.2 响度 16 1.3.3 持续时间 17 1.3.4 感知中的音色 19 1.3.5 空间特性 21 1.3.6 感知参数间的相互作用 28 1.4 小结 31 练习 32 2 录音中声音的美学和艺术要素 33 2.1 声音的状态和美学/艺术要素 34 2.2 音高等级和音高关系 35 2.2.1 音高的传统使用方法 35 2.2.2 录音制作中音高的新观念 37 2.3 动态水平和关系 39 2.3.1 动态的传统使用方法 39 2.3.2 动态水平和关系的新观念 40 2.4 节奏模式和有效速率 41 2.5 声源与声音品质 42 2.6 空间特性:立体声和环绕声 44 2.6.1 双声道立体声 45 2.6.2 环绕声 51 2.7 小结 54 练习 55 3 音乐信息和听音者 56 3.1 音乐信息 56 3.2 音乐的形式与结构 58 3.3 音乐素材 60 3.4 艺术要素与音乐素材的关系 61 3.5 乐思的表达与等同性 63 3.6 文字和歌词 64 3.6.1 字面含义 64 3.6.2 歌词的结构与形式 65 3.6.3 文字和音乐的结合 66 3.7 听音者 67 3.7.1 知识 69 3.7.2 体验 69 3.7.3 期望 71 3.7.4 分析推理 72 3.7.5 主动聆听和被动聆听 72 3.7.6 聆听机能的状况 73 3.7.7 目标听众 73 3.8 小结 74 练习 75 第2部分 理解混音:提高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 4 音频工作者所需的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 79 4.1 为什么音频工作者需要对声音进行评价 80 4.2 谈论声音 81 4.3 聆听过程 83 4.3.1 鉴定性聆听和分析性聆听 83 4.3.2 声音事件和声音对象 84 4.3.3 角度和聚焦 85 4.3.4 多层面的聆听技巧 87 4.3.5 分心 87 4.4 个人聆听和声音评价能力的提高 88 4.4.1 提升记忆力 88 4.4.2 成功与提高 89 4.4.3 发现声音 90 4.5 小结 91 练习 91 5 声音评价体系 93 5.1 体系概览 93 5.2 声音评价的顺序 96 5.3 绘制声音成分的状态和运动 99 5.3.1 时间线 99 5.3.2 纵轴(y) 100 5.3.3 多层图 101 5.3.4 绘制多个声源 102 5.4 根据时间线画图 104 在时间快照中标注声音 105 5.5 小结 106 练习 106 6 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音高信息 109 6.1 分析系统 110 6.2 实现音高感应 110 6.3 识别音高 112 6.4 音高区间和频段识别 115 音高区间和音高密度 119 6.5 旋律轮廓 121 6.5.1 依照时间线绘制素材 121 6.5.2 聆听和记录 122 6.5.3 旋律包络图 123 练习 124 7 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响度信息 128 7.1 基准动态水平和结构层级 129 7.1.1 基准动态水平 129 7.1.2 演奏强度和动态标记 131 7.1.3 动态水平与范围 132 7.1.4 确定基准动态水平 133 7.2 节目动态轮廓 135 7.3 音乐平衡 138 7.4 演奏强度与音乐平衡 139 练习 141 8 评价声音品质 145 8.1 鉴定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 146 8.2 分析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 147 8.3 声音品质和角度 148 8.4 评价声音品质和音色特性 148 8.4.1 确定时间线 149 8.4.2 确定声音评价的4个组成部分 150 8.4.3 声音品质评价的步骤 154 8.4.4 评价实例 156 8.5 小结 159 练习 160 9 评价重放声音的空间要素 162 9.1 将空间理解成一种艺术要素 163 9.1.1 感知演奏环境 163 9.1.2 音场和声成像 164 9.1.3 单个声源的环境 165 9.1.4 录音的纵深 167 9.1.5 方向定位 168 9.2 立体声定位 169 9.3 纵深定位 172 9.3.1 理解纵深定位 173 9.3.2 对纵深定位的评价 176 9.4 环境特征 179 9.4.1 评价环境特征 180 9.4.2 环境特征图 184 9.5 空间内的空间 186 9.6 环绕声 189 9.6.1 格式的考虑 189 9.6.2 评价环绕声定位 191 练习 197 10 完整评价以及对观察结论的理解 206 10.1 音高密度与音色平衡 207 10.1.1 音高密度 207 10.1.2 音色平衡 209 10.2 整体结构 211 10.3 单独声源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214 10.4 完整评价 220 10.4.1 需要评价的要素 221 10.4.2 观察各要素的角色和相互作用 222 10.4.3 连续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 224 10.5 在评价和实际制作中使用评价图 227 10.6 小结 228 练习 229 第3部分 混音的工艺:塑造音乐和声音,控制录音过程 11 将对艺术的判断力融入到录音过程中 235 11.1 第3部分概述 235 11.2 信号流程 236 11.3 音乐创作指导 239 11.4 小结 240 12 录音制作的美学 241 12.1 录音师的艺术角色 241 12.2 录音和现实:塑造录音美学 242 12.2.1 音场和环境 243 12.2.2 音乐平衡和声音品质 245 12.3 录音美学和演奏的关系 246 12.3.1 “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 246 12.3.2 空间感增强的“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 246 12.3.3 加强的演奏 247 12.3.4 创作出的演奏 248 12.4 音乐演奏中被改变的真实 250 12.5 小结 252 13 初期阶段:定义录音项目的素材 254 13.1 作为艺术资源的声源以及音色的选择 256 13.1.1 作为声源的演奏家 256 13.1.2 创造声源和声音品质 257 13.1.3 环境特性 258 13.1.4 非音乐声源 258 13.2 话筒(传声器):捕捉音色的美学选择 259 13.2.1 话筒的特性 260 13.2.2 话筒摆位 265 13.3 设备选择:固有声音品质的应用 272 13.3.1 技术选择:模拟vs.数字 273 13.3.2 选择设备和设备型号 274 13.4 监听:重放声音的品质 275 13.4.1 高品质重放系统 276 13.4.2 扬声器和控制室的相互作用 278 13.4.3 近场、直达声场和房间的监听 280 13.4.4 监听声压级 281 13.4.5 耳机 282 13.5 小结 283 练习 283 14 对声源的拾取、塑造及创作 287 14.1 同期录音和分期录音: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 288 14.1.1 分析性聆听的关注点 289 14.1.2 鉴定性聆听的关注点 290 14.1.3 在录音过程中预先考虑缩混 292 14.2 信号处理:改变角度,重塑声音 293 14.2.1 处理器的使用 294 14.2.2 聆听和处理 294 14.3 混音:录音的创作与表现 295 14.3.1 创作混音:对音乐素材的展现、塑造和加强 297 14.3.2 音乐平衡的加工 301 14.3.3 融合声源的过程中对音高和声音品质的考虑 302 14.3.4 为音乐和录音创作一个演奏空间 304 14.3.5 缩混 309 14.4 小结 309 练习 310 15 最终的艺术处理和音乐制作流程综述 314 15.1 音乐录音的两种创作流程 314 15.1.1 分期分轨录音流程 315 15.1.2 同期混录 315 15.2 编辑:对时间的重新编排和延缓 318 15.2.1 找出编辑点 319 15.2.2 编辑技巧和技术 321 15.3 母带制作:最后的艺术决断 323 15.3.1 组合 324 15.3.2 编辑 325 15.3.3 调整音色平衡 325 15.3.4 调整动态水平和关系 327 15.3.5 编码 328 15.4 听音者对录音的改动 328 15.5 结尾的话 329 练习 329 CD内容及声轨说明 332 词汇表 341 参考文献 351 唱片目录 3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