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被广大读者认可的特点和风格,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对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道路——继续以“突出物理学所包含的丰富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为重点,重视从物理学重大发现的探究过程中,挖掘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重视反映科学上的新进展以及反映社会生活中一些与物理相关的课题。另外,在补充一些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内容的同时,删减了一些数学公式过多、叙述太专、难于教学的内容。作者力求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贯穿于全书之中,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本书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介绍亦有较强的系统性。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发现过程以及对相关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介绍,充分展现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力求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贯穿于全书之中,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本书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介绍亦有较强的系统性。全书基本概念清晰,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新的科技进展以及有关的社会问题。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通顺易懂、图文并茂,并附有一定量的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为文科类学生的物理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科学素质教育教材,还可供其他物理爱好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回眸——夏商周断代工程
二、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
§1-2 探讨我国科学在历史上逐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1-3 试论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哲学是什么?——东西方不同的“开局”
二、从《易经)到老庄哲学和元气论
三、西方哲学为何对近代科学起促进作用?
§1-4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两种文化的分裂
§1-5 可持续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1-6 21世纪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附录1A 谁最早发现美洲?
思考题
参考资料
第二章 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章 从静电现象到电磁波
第四章 光的本性是什么?
第五章 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
第六章 物质观的革命——量子论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熵与概率 统计规律性
第八章 时空观的革命——相对论
第九章 物理亦文化
结束语 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习题答案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