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要打假——朱穆之政论杂文选》所收入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朱穆之写的政论,选取的文章主要采取政论内容、杂文形式。文章围绕中国发展道路而生发议论和思考,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全书共分为六部分,其中包括论中国发展道路、论人权、论中美关系等。品读这些政论,可以发现它有三大鲜明的特色,即批判的风格,辩证的观点,平实的文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理也要打假--朱穆之政论杂文选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朱穆之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理也要打假——朱穆之政论杂文选》所收入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朱穆之写的政论,选取的文章主要采取政论内容、杂文形式。文章围绕中国发展道路而生发议论和思考,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全书共分为六部分,其中包括论中国发展道路、论人权、论中美关系等。品读这些政论,可以发现它有三大鲜明的特色,即批判的风格,辩证的观点,平实的文风。 内容推荐 朱穆之是我国新闻、宣传、文化界的老前辈,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和人权研究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播朱穆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验,以利于在新闻、宣传、文化界发扬优秀的传统,出版了《道理也要打假——朱穆之政论杂文选》。书中文章主要采取政论内容、杂文形式。文章围绕中国发展道路而生发议论和思考,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对西方某些势力借人权、西藏等问题“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进行了揭露。 为阅读方便起见,《道理也要打假——朱穆之政论杂文选》将内容相近的若干篇连在一起,分为六类:第一类为主要围绕中国发展道路的政论杂文,第二类为论述人权的文章,第三类为论述中美关系的文章,第四类为论述对外宣传的文章,第五类为文化杂谈,第六类为编后新作。 目录 朱穆之政论的特色(代序) 第一部分 论中国发展道路 1·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思考 2·立于不败之地 3·邓小平的讲话为什么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4·理论务虚会揭开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序幕 5·道理也要打假 6·关于普世价值 7·逆历史潮流大复辟 8·《普世价值: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批注 9·民主个人主义者的自供 10·关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11·中国模式 12·关于西藏的改革 13·和谐与斗争 14·是前进还是倒退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栽花和除草 17·不要把孩子泼掉 18·好为中国算命者可以休矣 19·柳暗花明又一村 20·可悲的背弃 21·一瓢冷水 22·关于苏联的崩溃 23·从《大国悲剧》看苏联瓦解 第二部分 论人权 24·《话说人权》开篇 25·《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研究》序 26·同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27·如何确保中国公民的人权 28·与德国客人谈人权 29·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密不可分 30·生存权不只是发展经济 31·稳定与民主 32·谈谈言论自由 33·中国监狱人权保障 34·世界金融危机与对外人权斗争 35·地震震跨了对中国的污蔑 36·民主调包术可以休矣 37·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38·关于所谓“三代人权”的提法 39·所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40·资本主义扼杀民主 41·西方民主日薄西山 42·传媒和人权 第三部分 论中美关系 43·怎样看待中美关系 44·与美人权斗争的实质 45·就美国人权报告答外国记者问 46·美对中国人权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7·人权与最惠国待遇 48·“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49·美国人权报告的荒谬 50·是救命还是侵犯人权 51·为什么美国老是辱没自己 52·美国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吗 53·美国新闻署的昏招 54·美国两个希望泡汤 第四部分 论对外宣传 55·对外宣传的重建和发展 56·对于十七大后对外宣传的一些想法 57·对外宣传工作应改革开放之运而生 58·国际新闻报道应有所作为 59·驳所谓“灭绝西藏文化” 60·奇怪的交友之道 61·关于党的十三大记者招待会 62·《参考消息》要坚持开放初衷 63·新华社也应该是世界人民的耳目喉舌 64·做合格的对外宣传工作者 第五部分 文化杂谈 6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 66·必须在继承旧社会的基础上发展新社会 67·“伟大的诗人总是和社会站在对立面” 68·关于“双百”方针 69·关于理论和政治学习 70·学以致用 71·士为知己者死 72·说话和民主 73·关于不民主 74·个人迷信和党内民主 75·执政党和人民 76·党与政 77·有困难要向人民说明 78·“趁共产党还糊涂” 79·艰苦奋斗和社会主义 80·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81·难免论 82·放与收 83·平衡与不平衡 84·主观与片面 85·真实与虚假 86·从原则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 87·和解 88·革命与复辟 89·保守和改革 90·不可泄气 91·根柢 92·“何必日利” 93·别作宋襄公 94·“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 95·《江阴烈士传》序言 96·“七七”七十周年有感 97·一切的不平终会摆平 第六部分 编后新作 98·骂,能骂死人 99·该喝倒彩 100·民主与合法 101·瞻前顾后 102·堰塞湖的联想 103·必须对症下药 104·革命尚未成功 后记 试读章节 振兴中华,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千难万险。最近西方反华势力利用西藏拉萨“3·14”事件和奥运会对中国发动的围攻,是又一次发作。如何雄关迈越,立于不败,有内外因素,内因是决定性的。 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已为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道路。一切内外反动派千方百计要推翻这条道路,只要推翻了,什么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都变为乌有。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要思想上决不动摇。有两种思潮干扰,一是要倒退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是要“西化”,走西方的路。现在主要是后者。西方资产阶级力量依然十分强大,千方百计“西化”、“分化”我国,而国内进行改革开放,政策调整,有些人就对过去的道路发生怀疑和动摇,于是不仅一些年青人,而且有些所谓老干部也容易受到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影响。为此首先必须继续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最危险的是领导层或骨干在思想上发生动摇和转向。苏联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领导层的蜕变如果不是关键性的,至少也是催化剂。因此,坚持既定方向和道路不动摇,必须中央和各级骨干立场明确,旗帜鲜明。 及时正确处理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这是一条正确的但是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一路上会取得不断的成功,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会不断加强人民的信心和团结,也会不断带来人民之间新的矛盾。最基本的是利益的矛盾。所谓无,有无的矛盾;所谓有,有有的矛盾。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是共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是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发生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其他地区和人没有富,这是主要矛盾。 解决矛盾的根本条件是蛋糕做大,也就是发展。但是随着蛋糕做大,如何切是关键。切得好。大家高兴,有利于把蛋糕越做大,切不好,就引起矛盾,不利于今后做大蛋糕。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要为蛋糕做大的地区和人切得多些,但其他地区和人也是做蛋糕的参加者,也应不断切得多些,而且双方的大小差距应该逐步有所缩小。不能只顾一头,更不能双方差距越拉越大,那就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必然引起混乱。 现在我国已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已逐渐富裕起来,但是还有许多地区和人民虽然各方面都有改善,仍然水平较低。及时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得到正确解决,其他矛盾也就相对容易解决。这就保证了社会稳定,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是涉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问题。 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成功。共产党所以能领导成功,在于共产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制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之奋斗,并能正确实施,加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如何保证坚持下去并不断取得成功。 最重要的还是要密切联系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不断制定和贯彻完全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具有关键性的问题。这样党才能继续不断起到领导作用,也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坚持下去。 党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最危险的是脱离人民群众。在野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否则马上不能存在;而执政时,权在手,一时脱离,还不会倒台。但这也就不久了。因此,在执政时必须时刻警惕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为了党能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应该制定从中央到基层的必要制度。 党所以能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主要是通过广大党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因此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只要遵守党员行为准则,对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不得打击压制。历史证明,过去党的政策发生严重错误的时候,常常不仅党内一般党员会有不同意见,而且在领导层也会有不同声音。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而对不同意见任意上纲上线,采取打击和压制办法,以致错误一发不可收拾。否则,即使发生错误,也比较容易改正。 路线正确,上下思想一致坚定,人民之间主要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这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P15-18 序言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朱穆之写的政论,其中许多篇是针对社会上错误的思潮和观点而发的。品读这些政论,可以发现它有三大鲜明的特色,即批判的风格,辩证的观点,平实的文风。 批判的风格 第一、朱穆之的政论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批判的风格。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战斗的、批判的。《共产党宣言》批判了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潮,在批判中阐明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的基本纲领。《资本论》另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书名本身就说明了其批判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创立的,在斗争中发展的。 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朱穆之主张对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他认为,如果光是进行正面宣传教育,而对反面的观点不作批判,不与之交锋,“那就会像两条平行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难以解决问题”,难以让人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线,特别是难以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 朱穆之在《关于‘双百’方针》一文中谈到“百花齐放”时说,百花齐放,意味着只要是花就可以放,但有自称是花而实际不是花的,因此百花齐放仍然是有条件、有界限的,要有批评、甄别。谈到/“百家争鸣”时说,鸣有莺声燕语,悦耳动听,也有驴叫狼嚎,令人不忍卒听,还有噪音、声音污染,因此不能让其齐鸣,而必须争,分出个优劣。 在《道理也要打假》一文中,朱穆之说:“对于假道理要旗帜鲜明地批,有人可能会顾虑反而扩大了它的影响。对于那些没有什么迷惑力或者没有多少人会注意的假道理,确是不必去理睬,而对于那些涉及原则和大局的有迷惑力的假道理,不加揭露批判,那就是放任它散布扩大影响,后果严重。” 近一些年来,我国有人主张新闻出版工作“只栽花,不除草”。这显然是片面的。草会阻碍花的生长,不除草,花能开好吗?报刊宣传,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但不能取消批评性的报道和评论。胡锦涛同志谈到报纸宣传工作时说:“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谈话)。 朱穆之专门写了《栽花和除草》一文,从更宽广的角度谈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发展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乱斗。 凡事有破有立,破中有立,不破不立。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只有不断地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而是要正视矛盾、应对矛盾。 有人错误地理解邓小平关于改革中不争论的话,主张什么事都不要争论。实际上,邓小平讲的不争论,是指在改革过程中对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不要搞无谓的争论,以免贻误时机;而对于方向性原则性问题,邓小平是强调要争论的。1989年5月,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7页)这不是明明白白地主张对于方向性问题要争论吗?在此之前,1981年7月,邓小平同志与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就思想战线上的问题谈话时说:“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能搞围攻,搞运动,但是,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 朱穆之平常待人接物温和谦让,对于个人得失从不计较;但是,他对于涉及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是毫不含糊的,他每接触到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内心就难以平静,就想起而批评。他写的许多篇政论都是有针对性的,有对立面的,有批判精神的。 辩证的观点 朱穆之政论的第二大特色,是以辩证的观点,既反对“左”的错误倾向,又反对右的错误倾向。 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把中国从贫穷落后引向富强文明的康庄大道,是完全正确的。它不仅得到中国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且得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称赞。但是,党内和社会上却不时地出现反对这条道路的噪音。噪音有两种,一种是主张回头走老路;一种是主张走西方的路。前一种是“左”的,后一种是右的。 朱穆之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主张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偏离这条道路的“左”的和右的倾向。 2007年10月,朱穆之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党的十七大会议。当时有一种议论,夸大党的缺点,攻击毛主席,攻击所谓“一党专政”,极力主张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另一种议论,否定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夸大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回头走老路。针对这两种错误的论调,朱穆之在小组会上作了《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在发言中,他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主张“披荆斩棘,开山辟路,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他在发言中对于“主张另辟蹊径,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右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对于“要求回头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的观点也进行了批判。他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场长期艰巨的斗争”。他还对实行共同富裕问题,发扬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朱穆之的发言,在小组会上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而“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言和“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发言,都遭到了冷漠和反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宣告,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又重申:“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党的十七大以后,要求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噪音、杂音仍然时有出现。 近来,一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的人又大肆鼓吹“普世价值论”,主张以“普世价值论”为指导来实施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针对“普世价值论”,朱穆之连续写了4篇批判文章:《道理也要打假》、《关于普世价值》、《逆历史潮流大复辟》、《<普世价值: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批注》。朱穆之在文章中,揭露某些人鼓吹“普世价值论”的实质是鼓吹美国价值,鼓吹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一句话,就是要中国走西方的道路”。 此外,朱穆之在《立于不败之地》、《是前进还是倒退》等文章中,也对主张走西方道路的右的观点和主张回头走老路的“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近一些年来,有的人一个劲地批“左”不批右,而且把正确的当作“左”批;有的人一个劲地批右不批“左”,而且把正确的当作右批。朱穆之始终站在党的正确立场上,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既批“左”,又批右,坚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 平实的文风 朱穆之政论的第三大特色,是文风平实。 平实,首先表现在平和。朱穆之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来论事辩理。他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是鲜明的,但语调是平和的。他对事不对人,只批判错误观点,不点人名,绝没有“大批判”的那种火药味。鲁迅说:“谩骂不是战斗”。在朱穆之的政论里,找不到半句谩骂的话。 平实,还表现在实实在在。朱穆之的政论,不讲空话、套话、大话,不搞“空对空”,而是摆事实、讲道理,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据。他也不搞“弯弯绕”,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他写的政论中,以短论居多,虽只寥寥几百字,但能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深入浅出,是朱穆之平实文风的又一表现。他的政论寓意深刻,但行文浅显易懂,即便是较低文化程度的读者也能领略其意。朱穆之喜用并巧用比喻,用比喻来说理。例如,他在《道理也要打假》一文中,谈揭露假道理的必要性时,就以识别真假人民币为例说:“要大家知道真假,只讲什么是真,不讲什么是假,那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许多假,伪装得可以乱真,一般人不容易区分。比如假人民币就是如此。如果仅是要人仔细看真人民币,不告诉他假人民币假在哪里,那么一般人还可能分不清。”这个比喻多么浅显易懂。 朱穆之年逾九旬,但他的政治热情,还像他70多年前作为北大学生领袖参加“一二·九”运动那样地饱满,他还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我们期待着,今后还会不断地读到他所写的政论佳作。 后记 为编好此书,成立了编辑小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曾建徽任组长,原外宣部门的老同志金晖、田丹、范信龙同志任组员。他们负责本书的总体策划、文稿的挑选,部分标题的改动、部分文章的删节以及写序。 五洲传播出版社总编辑李向平、副社长雷珈等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本文集编好排版后,作者又有十余篇新作,现选入7篇。收入本书的全部文章,出版前经作者朱穆之一一过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