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火是指我们生命原本具足的本觉能量,是人生中最奇妙的正觉喜乐。拙火瑜伽是引发我们身体海底轮中本觉的火大,能穿透身体中央的中脉,打开身心缠缚的脉结,使我们得到光明的觉性智慧。
《智慧成就拙火瑜伽(开启智慧的本觉能量)》(作者洪启嵩)将密法中开启智慧的拙火瑜伽法门,总摄为偈颂口诀详加解说,帮助学人了解拙火瑜伽的心要,以在生活中自然引发拙火,成就智慧拙火瑜伽,证得圆满的悉地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慧成就拙火瑜伽(开启智慧的本觉能量)/中华禅密乘宝海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洪启嵩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拙火是指我们生命原本具足的本觉能量,是人生中最奇妙的正觉喜乐。拙火瑜伽是引发我们身体海底轮中本觉的火大,能穿透身体中央的中脉,打开身心缠缚的脉结,使我们得到光明的觉性智慧。 《智慧成就拙火瑜伽(开启智慧的本觉能量)》(作者洪启嵩)将密法中开启智慧的拙火瑜伽法门,总摄为偈颂口诀详加解说,帮助学人了解拙火瑜伽的心要,以在生活中自然引发拙火,成就智慧拙火瑜伽,证得圆满的悉地成就。 内容推荐 修学拙火是殊胜成就的最快捷方法,《智慧成就拙火瑜伽(开启智慧的本觉能量)》(作者洪启嵩)将密法中开启智慧的拙火瑜伽法门,总摄为偈颂口诀详加解说,帮助学人了解拙火瑜伽的心要,以在生活中自然引发拙火,成就智慧拙火瑜伽,证得圆满的悉地成就。 《智慧成就拙火瑜伽(开启智慧的本觉能量)》是“中华禅密乘宝海系列”之一。 目录 缘起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拙火瑜伽的前行 第一章 拙火瑜伽的真谛 拙火的定义 拙火瑜伽源于火大的清净体性 如何引生拙火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拙火瑜伽 合于性空教义的佛法传承 第二章 修持拙火的要诀 解决生命问题的拙火瑜伽 见到自性拙火 以空性为主体的拙火瑜伽 修持拙火的五大口诀 观念通达自然引生拙火 第三章 修学拙火方便 在生活中自然引生拙火 修学拙火必当了知中脉呼吸 拙火自然生起法 第二篇 大圆满拙火瑜伽 第一章 大圆满拙火瑜伽修持总颂 第二章 皈命三宝 皈命自性的清净体性 豁然还得本心 上师、空行、护法皆是一心所显 第三章 大圆满拙火瑜伽的缘起 拙火的相貌 拙火的体性 拙火瑜伽的密意 第四章 修习的方法 现观拙火 法尔拙火的体性 圆满的果位境界 第三篇 次第拙火修法 第一章 次第拙火修法修持总颂 第二章 拙火瑜伽的次第修法 绪论 修法皈命 祈请 体性加持 上师加持 本尊身的生起 内身三脉、四轮的生起 建立护身轮 修持九接佛风 拙火生起 拙火炽热 交付持明大众 现融唯一明点胜秘要 总持口诀 附录 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 《火喻经》巴利文《律藏大品》 试读章节 智火瑜伽在密教中引出许多殊胜的修法,其实以火胜火,将世界众生心中对火与光明的依恃,引生为出世间的如来智火,是极为如理而有力的胜义观。 除此之外,对于婆罗门教所流行的护摩(homa)火供,密法也是依以火胜火的理趣,来修正升华。 “护摩”的词义为焚烧,是以焚烧供物来供养本尊,又称为火供法。在《大日经》卷六的《世出世护摩法品》中,大日如来宣说了四十四,种世间外道的邪行火法后,又说出世的真实正行十二种智火。《大日经疏》卷十九中解释说:“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 这样的方便,是要引外道舍邪归正。因为外道护摩未能了知火的自性及其业用,而能够了知火的自性及其方便、作业的才是真护摩。而火的自性,即是如来的一切智光。 因此,护摩就分为内、外两种。其中出世间的护摩为内,而世间的护摩为外。但以密法的出世间护摩,还是可分为内、外,即观心为内护摩,事相为外护摩。而所谓内护摩,修行者以观想的智火,烧除各种业障烦恼。这种心中的观想,并不从事实际的焚烧行事作法,所以名为内护摩。又因为仅是观想理法,所以又称理护摩。而外护摩,则指择地造坛,焚烧乳木、五谷等物,来净涤修行者的身、口、意,成就息灾、增益、怀柔、勾召、降伏等事业。因此称为外护摩或事护摩。 《大日经》卷六《世出世护摩法品》中说: 复次于内心,一性而具三,三处合为一,瑜祗内护摩。 大慈大悲心,是谓息灾法。彼兼具于喜,是谓增益法。 忿怒从胎藏,而造众事业。 经文中说,于内:心之中,一性而具足本尊、火及修行人三者。本尊为大日如来,火则为法尔自然的慧火,而这慧火就是我们的真心。 本尊、慧火及修行者三者和合名为瑜伽行者的内护摩。而此三者平等所生的大慈大悲心是息灾法。大慈悲兼具于大喜,则是增益法。而由当下的心意胎藏,由大慈悲引生的大悲忿怒,能成就一切事业,则属降伏法了。 事实上,内护摩是以净菩提心的慧心,烧尽无明烦恼薪。因此,在《大日经》卷五《秘密曼荼罗品》中说:“业生得解脱,复有芽种生,以能烧业故,说为内护摩。” 这里业生是由无明烦恼所起,现在已经从之得到解脱。而芽种,是由如来智火,烧尽无明根本,而生起的净菩提心芽。内护摩从,体性之火烧除众业,并引生菩提心,其内义可以说与拙火瑜伽相符了。 火在人类文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开化,更有着无比的摧熟作用。 火在印度文明申,吏占有极为紧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印度宗教中,对于火即充满了崇拜之情。 从吠陀(Veda)时代(约公元前1500—1000年)开始,火就常出现于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吠陀经典中。在属于赞颂的《梨俱吠陀》里,火化成了地界的主神,火神阿耆尼(Agni),并成了祭坛之火的神格化。而当祭祀进行时,就将供品投入祭坛火炉中焚烧,这就是护摩法的滥觞。 另外,在《唱赞奥义书》中,说到宇宙中的创生,是来自火(tejas)、水(apah)、食物(annam)三者,被称为“三神性”(tri—devate)或“三元素”(trivrt)。 而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说到:“此即大梵,此即因陀罗,此即般荼帕底,此即诸天,即五大:地、水、火、风、空……”则已建立了自我与五大的完整说法。 - 火从祭祀到宇宙的根本原理,一步一步地引人为宗教韵修持,像在《弥勒奥义书》中,也有关于火的咒语:“如是漱口而献食于‘自我r已,当静思‘自我’,默念此二咒:‘为生气与我’一咒,‘汝乃万有是’一咒。咒日: 为生气与火,此无上“自我”, 入乎我内中,乃为五气者, 愿此遍享者,自足足万有! 生命的气息与火,为大梵的无上自我,入于我们身体中,成为身体内流行的五种气息,愿如此遍享者,能自足于万有。此火与大梵的体性如一,而且引生我们的心识修行了。 而在像《瑜伽真性奥义书》等,则已清楚地描述拙火的修法,如上述书中说:“于是瑜伽修持时,乃进行满熟之位,气以勤调而圆熟,则与火具,而合乎军荼利(kumdali),乃人于劳寿门那(中脉)而无碍。”这说明了调熟气息,与火相具,而合乎军荼利者,能人于中脉而无碍。 另外《禅定点奥义书》中也说:“波罗蔑首黎(parames—vari),熟眠以头袼,入此路之门,由火、心-、气迫,女神乃觉醒:化为针相似,上穿居中脉。用力启此扉,当用瑜伽钥。以孔茶里尼(kundalini),臻至解脱门。” 其中波罗蔑首黎即至上自在女神,即是拙火之力。要入此门,由火力、心及气相迫,使女神觉醒,化为像针般一缕贯上中脉,而至解脱门。 事实上,在婆罗门教,关于军荼利瑜伽的教授,十分完整。在哈达瑜伽与胜王瑜伽中,都有着修法的方便。 基本上,其修法乃是唤醒居于海底轮的军荼利母,贯穿身体中的轮脉,而上升与至尊大自在天相会合。军荼利母则为大自在天妃,由唤醒此力,而完成圆满的梵我合一。 由以上的数据看来,密教的拙火瑜伽与婆罗门教的拙火瑜伽,有着极多相似之处。甚至密教的拙火瑜伽似乎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P14-17 序言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中华文化的特质也在禅。印度佛学与中华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中华禅”。“中华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中华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个系统,因此广义的“中华禅”应包括这三个系统的禅法。中华佛教包括大小乘佛教、显密乘佛教、南北传佛教、教下与宗门四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中华禅”也应含容这四个方面的禅法。 一方面“以禅出教”,由于究竟的禅修实践开展出各类的佛教经典;另一方面“以教印禅”,各种禅法也需要依据圆满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我们应依据各种佛教经典,包括小乘经典、大乘经典,显教经典、密教经典,南传经典、北传经典,教下经典、宗门经典,等等,来深入挖掘“中华禅”丰富的内涵。同时各种禅法也需要以上各类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 “中华禅”既要重视禅修理论,还要重视禅修实践。我们在总结汉传佛教中丰富的禅法内容的同时,还应该特别重视挖掘藏传密教禅法与南传内观禅法的丰富内容。 “中华禅”不仅包括教下的各种禅法(如来禅),而且包括宗门的各类禅法(祖师禅)。没有前者的基础,后者将成为文字禅、口头禅。没有后者的深修实证,前者将失去活力与精神。 “中华禅”应致力于构建符合时代的汉传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适宜社会大众修学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面向国际的世界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 “中华禅”不仅是出家僧众必须的专修法门,而且也是当代社会在家各界人士必要的修学内容。适应不同的群体对象,比如企业管理人员、职场行政人员、退休人员、疾病人员、女性人员等等,应该构建不同特色的禅法。“中华禅”应该成为未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活与生命中的一项重要内涵。 “中华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将“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禅”虽然产生于宗教,却超越了宗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中华禅”系列的主要心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