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一读就懂(最新双色图文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晓梅//赵玉娟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著作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耗时十九年。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跨越十六个朝代,共详细记载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王晓梅、赵玉娟主编的《资治通鉴一读就懂》体例新颖,打破了以往解读《资治通鉴》的俗规俗套。在选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速读、编者点评、侧评等版块。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一读就懂》由王晓梅、赵玉娟主编。

《资治通鉴一读就懂》体例新颖,打破了以往解读《资治通鉴》的俗规俗套。在选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速读、编者点评、侧评等版块。其中,速读部分是本书的精华所在,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段历史事件发生的详细背景及大致经过;而编者点评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可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领悟到历史文化之精髓所在。

目录

战国争雄

三家分晋(卷一·周纪一)

豫让复仇(卷一·周纪一)

吴起为将’(卷一·周纪一)

商鞅变法(卷二·周纪二)

桂陵之战(卷二·周纪二)

马陵之战(卷二·周纪二)

孟尝君用谏(卷二·周纪二)

负荆请罪(卷四·周纪四)

范雎报仇(卷五·周纪五)

触龙说赵太后(卷五·周纪五)

赵括纸上谈兵(卷五·周纪五)

毛遂自荐(卷五·周纪五)

鲁仲连义不帝秦(卷五·周纪五)

奇货可居(卷五·周纪五)

天下一统

李斯谏逐客令(卷六·秦纪一)

荆轲剌秦王(卷六·秦纪一)

秦始皇焚书坑儒(卷七·秦纪二)

大泽乡起义(卷七·秦纪二)

刘邦斩蛇起义(卷七·秦纪二)

钜鹿之战(卷八·秦纪三)

楚汉之争

鸿门宴(卷九·汉纪一)

韩信拜将(卷九·汉纪一)

井陉之战(卷十·汉纪二)

垓下之围(卷十一·汉纪三)

韩信之死(卷十一、十二·汉纪三)

大汉天下

缇萦救父(卷十五·汉纪七)

文景之治(卷十六·汉纪八)

飞将李广与程不识为将(卷十七·汉纪九)

张骞出使西域(卷十八·汉纪十)

苏武牧羊(卷二十三·汉纪十五)

飞燕身轻(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

班超生入玉门关(卷四十八·汉纪四十)

奸雄曹操(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三国鼎立

吕布刺杀董卓(卷六十·汉纪五十二)

吕布之死(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

刘备三顾茅庐(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曹操杀孔融(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赤壁之战(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曹操唯才是举(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竹林七贤(卷七十八·魏纪十)

南北对峙

望碑堕泪(卷七十九、八十·晋纪一、晋纪二)

祖逖中流击楫(卷八十八·晋纪十)

王猛执法(卷一百·晋纪=十二)

苻坚拒谏(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淝水之战(卷—百零五·晋纪二十七)

刘裕登基(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范缜论神(卷一百三十六·齐纪二)

隋唐历史

杨广弑父(卷一百八十·隋纪四)

玄武门之变(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魏征上书论人主之“十思”(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房玄龄临终上表谏太宗(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狄仁杰为国荐贤(卷二百零七·唐纪二十三)

旧城故事(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朋党之争(卷二百四十五·唐纪六十一)

五代十国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卷二百八十一·后晋纪二)

南平国“高无赖”(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澶州兵变(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

长乐老冯道(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

刘仁赡依军法斩子(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

试读章节

速读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前381年),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自幼雄心勃勃,受当时尚武风气的影响,喜爱舞刀弄枪,不事生产,家境贫困。母亲责其不务正业,吴起一怒之下去了鲁国,投到曾参的门下,日夜苦读。有个齐国人见他好学,就将女儿嫁给了他。数年攻读,功名未就,他羞于回家。有一天,家人捎信来说他的母亲去世了,吴起读完信仰天大哭后依然读书。作为儒学名士的曾参非常注重孝道,见吴起母丧未归,将其怒斥一顿后逐出师门。吴起只觉儒学迂腐,转学兵法,后来,鲁穆公看重了他的军事知识,让他当了个武官。

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穆公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朝中大臣对他有所怀疑。吴起听说后,竟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与齐军战斗到底。鲁君不再犹豫,继而封他为将军,率兵迎战。吴起巧用妙计,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有的人说他为了求将而杀妻,阴鸷残忍;有的说他母死不归,毫无孝心等等。

鲁穆公本想继续重用吴起,但听了这些话也动摇了起来。吴起审视苗头不对,又听说魏文侯善待人才,就连夜跑到了魏国。魏文侯任吴起为西河守。吴起接受以往的教训,对待自己的战士,仁慈得出人意料。有一次,一个士兵生疽,吴起亲自给他端水敷药,甚至还亲口去吮战士疽疖中的脓血,将士们无不为之感动。由此吴起威信大振,连续向秦发起攻击,先后攻下五座城邑,秦兵望风而逃。西河的防守从此巩固。吴起也成了名将。

好景不长,魏文侯死后,吴起一度受到排挤,又跑到了楚国。楚悼王久闻吴起大名,见吴起来投奔,喜不自胜,委任他为宛(今河南南阳)守,马上又提拔为令尹,主持变法。变法的内容得罪了楚国的整个贵族阶层,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叛乱的贵族阶层乱箭射死了。

精彩选录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②,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③”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④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注释

①谮:造谣中伤。②曾参:孔子弟子,即曾子,特别讲孝道。相传《孝经》就是孔子为曾子讲孝道的记录。③“且以”二句:是说鲁国是个小国,如果有打败大国的名声,恐怕其他国家就会群起而攻之。④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名将,有兵法传世。

译文

(公元前403年)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任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便猜疑吴起。于是,吴起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大将,大破齐国军队。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造谣中伤他说:“吴起当初曾师事曾参,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与他断绝关系。现在他又杀死妻子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吴起真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况且,以我们小小的鲁国能有战胜齐国的名气,各个国家都要来算计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国君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他先后攻占了秦国五座城。

精彩选录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①,亲裹赢②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③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注释

①骑乘:不骑马,不乘车。②赢:负担。③疽:痈疽。④战不旋踵:踵,脚后跟;即作战从不后退。

译文

吴起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帮士兵们分担疾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痛哭起来。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士兵的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作战从不后退,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所以哭他。”

编者点评

吴起是魏文侯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一个例子。吴起后来被魏武侯的大臣排挤,又自魏国去了楚国,在楚国更受重用,一度担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变法。因为侵害了不少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在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去世之后,吴起便被杀害。

吴起这样一个兵法出众,才智过人的人才却难以稳定地为一个国家服务甚至被逼四处流离,客死他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吴起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其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的发展环境,即一个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国民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以及人才的满意程度。在好的发展环境中,吴起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如帮助弱鲁打败强齐,帮助魏国夺秦国五座城池,使楚国强盛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而在坏的发展环境下,只能备受非议,失去国君信任最后黯然离去。

而今,我国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更应该注重人才的发展环境,不让吴起流离失所的悲剧重演,因为那不光是吴起的悲哀,是人才的悲哀,也是用人者的悲哀。

P13-15

序言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著作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耗时十九年。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跨越十六个朝代,共详细记载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获得了无数学者众口如一的赞誉。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曾说:“(《资治通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梁启超在向学者推荐史学书目时评价《资治通鉴》:“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毛泽东更是先后批读此书十七遍,对其十分推崇。

本书体例新颖,打破了以往解读《资治通鉴》的俗规俗套。在选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速读、编者点评、侧评等版块。其中,速读部分是本书的精华所在,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段历史事件发生的详细背景及大致经过;而编者点评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可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领悟到历史文化之精髓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