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最大特点、最大奥秘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国有个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党:所谓“顶天”,就是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所谓“立地”,就是紧紧扎根于中华大地,十三亿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之中。因而,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先进型政党,实践型政党,群众型政党,总之是一个把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熔为一炉的现代新型政党。
王东、刘军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阐发。
王东、刘军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阐发。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国外政党的探索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习思想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梳理;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分阶段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延安时期、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考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论》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层次,系统闸发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理论架构、主要途径以及基本方法等问题。
上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学习的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学习的论述
二、列宁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毛泽东关于学习的论述
第二章 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实践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运用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吸收、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合理要素
第三章 中华民族的学习型理论:从孑L夫子到孙中山
一、孔子学习方法论十大原则
二、孙中山的发愤学习、综合创新精神
中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创建的历史源头——北京大学作出的五大准备
一、《新青年》和北大教育创新: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五四运动、六三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群众基础
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组织基础
五、五四时代北大创新型人才: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人才基础、干部基础
六、澄清北大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关系的三重意义:寻根、定位、定向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最初奠基——建党时期的历史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建党准备第一步
二、北李南陈相约建党,以学习马列主义作为建党的思想基础
三、建党初期着重思想建党
四、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初步成型——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
一、扎根延安,学习奠基——从瓦窑堡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
二、“全党办成大学校”——毛泽东的“四个带头”
三、1938年延安创办马列学院——总书记张闻天亲自挂帅
四、延安整风——三大报告
五、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历史问题决议
六、学习蔚然成风,培养大批干部
七、历史教训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创新型国家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头八年的历史经验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新奠基: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党员干部学习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两大制度支撑:创立人民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
三、开国初期以干部必读十二本教材为基础的全党理论学习活动
四、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大学习
五、八大前后围绕突破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工业化道路开展的全党大学习、大讨论
六、迎接现代科技革命的两项重大部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七、建国初期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的三点教训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经验
一、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开展全党大学习
二、学习哲学,端正党风文风
三、召开理论务虚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总结党的经验,形成历史问题决议
五、面向科技革命,学习新的知识
六、巩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制度基础:重新恢复和加强党校教育
七、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两点教训
下篇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审视
第九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任务和理论架构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任务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架构
第十一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制度机制和方法举措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制度机制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方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