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特林克诞生于1862年,他不仅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还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写过20多个剧本,因其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创作能力,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1911年,他的多幕梦幻剧《青鸟》在法国巴黎首演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已经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梅特林克也凭借这部充满人文精神的杰作在这一年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举登上了世界文坛的顶峰。
《青鸟》的描写手法别具匠心,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奇幻而迷离的气氛,华美的想象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心醉神迷的境界,让读者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拥有广阔的幻想空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书中所提倡的幸福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打动了许多渴望幸福的心灵,唤醒了诸多远离幸福的灵魂,从而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伐木工人的孩子力力和米力兄妹俩,为了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帮助身息重病的邻居女孩儿,在神奇的圣诞平安夜同光神一起前往怀念国、夜宫、未来国……在经历了无数考验,历尽千难万险后,他们最终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青鸟!
这部《青鸟》是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童话剧本,作品想象丰富。《青鸟》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更具有深邃的哲理。在1911年法国巴黎上演后即引起轰动,作者在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也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从此,小主人公力力和米力的名字与象征幸福的青鸟一起飞向了全世界!
从前,在一座巨大而又古老的森林边有一间小屋。屋子里面住着伐木人和他的妻子。他们的孩子经历了一次奇特的冒险。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两个孩子,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既乖巧又勇敢的品格,你就根本不会听到如此奇妙的故事。
力力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今年十岁;米力是他的妹妹,只有六岁。
力力是个长得高高的、很结实的小家伙。他那一头乌黑的卷发经常乱糟糟地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他总喜欢在森林里玩耍嬉戏。力力很招人喜欢,因为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脾气又好,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无所畏惧的男子汉,这都显示着他高尚的品格。每天清晨,力力都会一路小跑着跟随爸爸到森林里去伐木。尽管身上穿的衣服既破旧又不合体,但他总是显得那么神采奕奕,仿佛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微笑地等待着他的到来似的。
和哥哥比起来,妹妹米力却有很大不同。她身上穿着件妈妈给缝补得既干净又整洁的长裙,看起来十分美丽可爱。她皮肤白皙,一双羞怯的蓝眼睛像极了田野里的勿忘我。仿佛什么东西都会吓到她,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都会使她惊叫起来。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具备了女孩子所特有的美德:充满爱心,温柔体贴。米力很喜欢哥哥,无论哥哥走到哪里她都会跟着。就算是哥哥要进行一次路很长的冒险旅行,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做他的旅伴。
在一个晚上,我们的小主人公为了寻找幸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怎样离开的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力力家的小屋是村子里最破的一间,与对面的富人家孩子住的那所金碧辉煌的房子比起来,就显得更加破烂了。从小屋的窗户望去,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面房子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晚上,对面富人家的餐厅和客厅总是灯火通明;白天,富人家的孩子会在阳台上、花园中,还有暖房里玩耍嬉戏。富人家的暖房里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连城里的人都从各处赶来赏花。
今天晚上可不同于每天晚上,因为今天是平安夜。妈妈把两个孩子在床上安顿好,然后比平常更温柔地吻了他们。原来妈妈感到很难过,因为今天的风雪太大了,爸爸不能去森林里干活,这样就没有钱为兄妹两个买礼物了。至今,力力和米力的长统袜还是空的。兄妹俩很快就睡着了,周围静悄悄的,除了猫的咕噜声、狗的鼾声和时钟的嘀嗒声外,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了。突然,一道亮如白昼的光穿过百叶窗射了进来,桌子上的灯也自动亮了。两个孩子醒了,他们打着呵欠,揉了揉眼睛,还伸了个懒腰。力力小声叫道:
“米力?”
“什么事,哥哥?”
“你睡着了吗?”
“你呢?”
“当然没有,如果睡着了还能和你说话吗?”力力说。
“圣诞节到了吧?”米力问。
“还没呢,明天才是。可是我们今天不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了。”
“为什么呢?”
“我听妈妈说她这次没能到城里去请圣诞老人。不过明年他一定会来的!”
“明年的圣诞节要等多久?”
“那要有好长一段时间呢。”力力说,“不过,圣诞老人今天晚上会到对面富人家孩子那儿去。” “真的吗?”
“噢!”力力突然喊道,“妈妈忘了关灯了!我现在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我们起床。”
“可是,我们不能这样。”米力没忘记妈妈的话。
“为什么不能呢,现在又没有别人。你看见百叶窗了吗?”
“哦,看到了,好亮啊!”
“那一定是晚会的灯光。”力力说。
“什么晚会?”
“对面富人家孩子举行的晚会啊。一定是圣诞树上的光。我们把百叶窗打开吧!”
“这能行吗?”米力怯生生地问。
“当然行了,又没人阻止我们。你听到音乐声了吗?我们快起床吧!”
两个孩子跳下了床,跑到窗前,爬到窗前的凳子上,掀起百叶窗帘,整个小屋立刻亮了起来。他们急切地朝窗外望去。
“我们在这什么都能看到!”力力说。
“可我看不到呀。”米力着急地说。由于凳子太小了,上面几乎没有她落脚的地方。
“现在正下雪呢!”力力说,“那儿有两辆马车,每辆车有六匹马拉着。”
“有十二个小男孩从里面出来啦!”米力说。她正尽力从窗户里向外张望。
“你真笨!那是十二个女孩……”
“可是他们穿的是男孩子的灯笼裤……”
“小声点儿!……快看……”
“圣诞树枝上挂着的那些金色东西是什么?”
“当然是玩具了!”力力说,“有剑、枪、士兵,还有大炮……”
“桌子上堆的是什么东西?”
“蛋糕和水果,还有奶油馅饼。”
“啊,那些孩子穿得多漂亮啊!”米力拍着手兴奋地喊道。
“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啊!”力力兴高采烈地说。
“他们开始跳舞了!”
“是啊,是啊,我们也跳吧!”力力喊道。
于是两个孩子开始在凳子上跺起脚来。
“啊,真是太好玩了!”米力说。
“快看,他们要吃蛋糕了!”力力叫着说,“他们已经把蛋糕拿在手里了!他们开始吃了!他们正在吃!……哦,多香啊!……”
米力想象着,仿佛自己手里也拿着蛋糕。
“我有十二块!”
“我有四个十二块!”力力说,“可是我会分给你一些的……”
兄妹俩就这样跳着、笑着、叫着,完全沉浸在别的孩子的幸福之中,忘记了家里的贫困和自己的圣诞礼物,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得到奖赏的。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兄妹俩大吃一惊,停止了跳舞,一动也不敢动。粗大的门闩“嘎吱”一声自己抬了起来,门慢慢开了,走进来一个穿着一身绿衣服,戴着一顶红兜帽,身材矮小的老婆婆。她手里拄着拐杖,驼着背,瘸着一条腿,只有一只眼,长长的鼻子都快碰到下巴了。很明显,她就是仙女。
老婆婆一瘸一拐地走到孩子们面前,用浓重的鼻音问道:
“你们这儿有会唱歌的草和青鸟吗?” “我们这儿有草,”力力浑身颤抖地回答道,“可是它们不会唱歌!”
“哥哥有一只鸟。”米力说。
“但那是我的鸟,不能送给别人。”力力赶紧加上一句。
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仙女戴上一副又大又圆的眼镜,看了看那只鸟。
“这只鸟的颜色不够青,”仙女说,“必须要找到一只真正的青鸟,送给我的女儿,她实在病得很厉害……你们知道青鸟代表什么吗?不知道?我想你们也不知道。不过,你们都是好孩子,我来告诉你们吧。”
P17-20
幸福,这个从潘多拉盒子飞向人间的唯一珍贵之物,是每颗心灵真切向往的快乐府地,是每个生命孜孜以求的灵魂归宿。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有人抱憾,幸福遗失在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里;有人迷惘,幸福只是存在于昏睡的夜之梦里;有人渴望,幸福存于未来的黄金国里……
然而,曾有这样一个人,他用梦幻般的诗语把我们带入《青鸟》的天空,教我们享受近在身边的幸福,并让我们领略幸福的真义,即“给人以幸福”,是我们接近幸福的唯一途径。他就是比利时著名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诞生于1862年,他不仅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还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写过20多个剧本,因其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创作能力,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1911年,他的多幕梦幻剧《青鸟》在法国巴黎首演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已经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梅特林克也凭借这部充满人文精神的杰作在这一年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举登上了世界文坛的顶峰。
现在我们看到的《青鸟》,是经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妻子乔治特·莱勃伦克改编后的童话,它用娓娓动听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笔触,向我们指出了一条“以善良、仁爱和慷慨”铺就的幸福之路。
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找到青鸟,就找到了幸福。
于是,伐木工人的孩子力力和米力,在美丽的平安夜里,与变成人形的面包、糖果、牛奶、水、火、光,还有猫、狗等生灵一起,开始了他们寻找青鸟的梦幻之旅。他们去过回忆国,到过夜之宫,经过享乐宫、未来国以及光神之宇,历尽了千辛万苦,但象征幸福的青鸟却总是得而复失,最终失望而归。当他们早晨醒来后才发现,所谓的青鸟之寻,不过是一个神奇的梦幻而已。这时,邻居柏林考特太太为她病中的女儿索讨圣诞礼物,力力把自己最心爱的鸽子送给了她。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鸽子的羽毛渐渐变青了——他们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青鸟”……
近百年来,《青鸟》一书已被翻译成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并于2000年被评为“影响法国的五十本书之一”。作为世界十大童话之一,《青鸟》的描写手法别具匠心,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奇幻而迷离的气氛,华美的想象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心醉神迷的境界,让读者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拥有广阔的幻想空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书中所提倡的幸福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打动了许多渴望幸福的心灵,唤醒了诸多远离幸福的灵魂,从而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本译作在力求传达原著风采的同时,还奉送给读者原汁原味的英文版本,使读者在双语的世界里,细品名著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