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学仁编写的本书系200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课题《刑讯逼供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刑讯逼供概述,刑讯逼供的历史,刑讯逼供的成因,刑讯逼供之危害性分析,刑讯逼供的防范,刑讯逼供的实证分析。
第一章 刑讯逼供概述
一、刑讯逼供基本概念之界定
(一)我国学术界有关刑讯逼供概念之界定
(二)国外有关理论、法规对刑讯逼供之界定
(三)刑讯逼供概念之界定
二、刑讯逼供与酷刑
(一)酷刑的概念及特征
(二)刑讯逼供与酷刑之关系
三、刑讯逼供之构成要件
(一)刑讯逼供的主体要件
(二)刑讯逼供的对象条件
(三)刑讯逼供的程序条件
(四)刑讯逼供的行为条件
(五)刑讯逼供的主观条件
第二章 刑讯逼供的历史
一、中国刑讯逼供的历史
(一)刑讯逼供的萌芽、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及封建社会前期
(二)刑讯逼供制度的完善时期——隋、唐、宋时期
(三)刑讯逼供的继续发展时期——元、明、清时期
(四)刑讯逼供的初步否定时期——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
(五)刑讯逼供的彻底否定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六)刑讯逼供的肆虐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七)刑讯逼供的再否定和全面清算、检讨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二、外国刑讯逼供的历史
(一)古代神判时期的刑讯逼供
(二)中世纪及近代时期的刑讯逼供制度
(三)18世纪至20世纪后的刑讯逼供
第三章 刑讯逼供的成因
一、刑讯逼供的立法成因
(一)基于宪法公民权利的分析
(二)基于刑法的分析
(三)基于刑事诉讼法的分析
二、刑讯逼供之司法理念成因
(一)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和权利配置的不平衡:强大的司法权力与弱小的诉讼权利
(二)刑事诉讼中的利益选择取向:以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牺牲个人利益
(三)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国家专门机关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地位的不对等性
(四)法律的变化并不等于观念的彻底转变:仍然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的司法理念
三、刑讯逼供与讯问规则
(一)两大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讯问的规则
(二)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讯问的规则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讯问的规定及对其之反思
第四章 刑讯逼供之危害性分析
一、目前学界对刑讯逼供危害性的不同观点
二、以刑讯逼供行为的实施对象或承受人为中心的分析:刑讯逼供现实的直接的危害
(一)刑讯逼供是对被刑讯逼供者的主体地位的彻底否定
(二)刑讯逼供是对被追诉者权利的极端侵犯
(三)刑讯逼供间接地侵犯了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以刑事案件为中心进行分析
(一)刑讯逼供使侦查者形成简单的侦查思维定式,直接造成冤假错案
(二)刑讯逼供使案件本身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四、以刑讯者为中心进行分析
(一)以刑讯者为个体进行分析
(二)以刑讯者为整体进行分析
五、以法律制度为中心的分析
(一)刑讯逼供破坏了刑事诉讼程序正当性的要求
(二)刑讯逼供从根本上损害了无罪推定原则
(三)刑讯逼供的行为阻碍了刑事诉讼的民主化进程
(四)以国家形象为出发点分析:刑讯逼供损害了社会主义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五章 刑讯逼供的防范
一、我国防范刑讯逼供的现行法律规范
(一)现行有关防范刑讯逼供的基本法律体系
(二)有关防范刑讯逼供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
二、对现行刑讯逼供防范法律体系的评析
三、学界有关防范刑讯逼供案的对策综述和评析
四、刑讯逼供的防范对策之构想
(一)制定防范刑讯逼供对策的基本思路
(二)防范刑讯逼供的基本对策
第六章 刑讯逼供的实证分析
一、“云南杜培武案”
二、“河北李久明案”
三、“河南胥敬祥案”
四、“湖北佘祥林案”
五、“云南孙万刚案”
六、“云南王树红案”
七、“海南黄圣育、黄亚全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