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遇着灾荒多是排队去领粥,有了工作就等于生活有“保险”,福利分房曾是大家都想吃的蛋糕,北京人被“社会保障网”全覆盖。
由李劭南等编著的《当代北京社会保障史话》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前言
第一章 赈济与慈善——老北京最早的社会保障
一、晚清民国时期贫困人口的困扰
二、赈济贫民,慈善单位设立了救助机构
三、改变消极济贫做法,新型救助理念诞生
四、社会慈善的表率——香山慈幼院
五、老北京人得了病咋办?
六、北平解放前,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无从保障
第二章 北京解放后的社会保障
一、北平和平解放,“保障”平稳过渡
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让劳资关系得到较好处理
三、那个年代,有工作就等于有了保险
四、户口本和票证制度成为福利的一条标志线.
五、对特殊需求人群的特殊保障
六、计划经济时期的职工“贴身福利”
七、困难时期优抚工作依然“给力”
八、60、70年代的医疗保障
九、“子女顶替”曾作为福利普遍实施
十、“文革”时期社会保障基本“停摆”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特色保障
一、福利房曾是大家都想吃的“蛋糕”
二、停薪留职——曾是“吃着锅里的,不丢碗里的”福利
三、带薪休假——美得让人忐忑的福利
四、“三联单”曾经神圣得像“圣旨”
五、职工医保制度已到不破不立之时
六、从定点医院到农民有病不再扛
七、公交低票价——最实惠的社会福利
八、说说“福利那些事儿”
第四章 “热议”的社保话题
一、“饭碗”是天大的事
二、“看病难看病贵”何时不再困扰百姓
三、保障性住房建在哪儿?
四、劳动者维权焦点问题
五、流动人口的社保怎么解决?
六、城市“移民”哪里领取养老金?
七、老人反映:社区服务待完善
八、众说纷纭的“弹性退休”
九、莫让低保成为“福利”
十、社保教育真空待填补
十一、形形色色的社保案件
第五章 北京人被“社会保障网”全覆盖
一、“一老一小”、“无业”医保全覆盖
二、北京医保改革最大程度惠民
三、养老补贴
四、兴福利事业,关爱残疾人
五、养老保险可转移,乐坏新北京人
六、京城城镇社保框架已搭建完成
七、个郊区县农民有了医疗保障
八、利好消息接连出台
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年年有提高
十、名人、媒体竞相做慈善
十一、《社保法》护航,今后不再养懒汉
十二、严防死守,违法者休想钻社保漏洞
十三、人们盼望更加积极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