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出发跟地理学家一起探秘/神奇趣味知识营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韩)李圣揆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知道伽利略的故事吗?你知道云也有名字吗?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在《出发,跟地理学家一起探秘》里,你将会聆听到伽利略在审判厅上的演讲;你将随同魏格纳一起去古城寻找恐龙化石,观察几劳亚火山;何华特也将带领大家坐在热气球上了解气象现象;还能和托里拆利一起称一下空气的重量;听听都很有趣!五天的活动,会让你成为小小地理学家。赶快来参加吧!本书作者是(韩)李圣揆(著);宋善范(绘),由金香兰翻译。

内容推荐

《出发,跟地理学家一起探秘》里,参加地球科学探秘活动的老师有受到宗教裁判所迫害后还留下“地球仍然在转”这句名言的伽利略、发表“大陆漂移说”的魏格纳、首位引进“里氏震级”概念的地震学家里克特、热爱云的科学家何华特和发明水银气压计的托里拆利。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有趣的地球科学的世界吧!

《出发,跟地理学家一起探秘》作者是(韩)李圣揆(著);宋善范(绘),由金香兰翻译。

目录

伽俐略的营地

 第一次活动·在审判庭上学习“天动说”和“地动说”

 第二次活动·月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吗

 第三次活动·围绕太阳转的行星

 第四次活动·在白天看得到的星星

 第一天的核心原理

 伽俐略告诉你的地球科学常识

魏格纳的营地

 第一次活动·在地球仪上拼图

 第二次活动·在古城里找到的恐龙化石

 第三次活动·观察全球最大的活火山

 第二天的核心原理

 伽俐略告诉你的地球科学常识

里克特的营地

 第一次活动·揭开地震的面纱

 第二次活动·制作简易地震仪

 第三天的核心原理

 里克特告诉你的地球科学常识

何华特的营地

 第一次活动·云也有名字吗?

 第二次活动·坐在热气球上了解气象现象

 第四天的核心原理

 何华特告诉你的地球科学常识

托里拆利的营地

 第一次活动·测一测空气的重量

 第二次活动·通过观察气象图来学习气压和天气原理

 第五天的核心原理

 托里拆利告诉你的地球科学常识

试读章节

下面,我们再来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月球。快抓住我的手,跟我来。我们飞上天空去看月亮。呼呼呼——

我们已经到达月球了。好快啊,用光速飞行只用了1.3秒。你说太近了?用光速当然很快了,而实际上月球距地球有38万4400千米的遥远路程。从韩国的首尔到釜山的距离是400千米,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这个距离的961倍。

月球的半径是1738千米,只有地球半径的1/4,体积为地球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比起地球,月球是一个非常小的天体。但是我们站在地球上看的时候,月球为什么跟太阳差不多大小呢?

这是因为,跟太阳相比,月球离地球要近很多。事实上,月球的半径只有太阳的1/400。但是由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看起来大小差不多。

那么,月球的表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坑呢?其实那是我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到的环形山(月球表面的火山口)。月球上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环形山,大的环形山其直径超过200千米,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直径超过1千米的环形山就有几十万座。这些环形山是由空中掉落的陨石、火山活动和内部气体的喷发等原因形成的。

这些环形山和火山口的影子把月球的表面描绘得像一幅画。而且,每当大家看着十五的月亮时,就会联想起兔子在桂花树下捣杵臼的画面。

但是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月球也像地球一样在自转,可是为什么月亮表面上出现的画面一直都是一样的呢?

傍晚时分看到的满月的画面跟黎明时看到的满月的画面依然相同。还有,正月十五看到的月亮和中秋节看到的满月一直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是在不停地转动,那么我们就应该能看到月亮的背面,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一直都是月亮的正面呢?难道有人用钉子把月亮钉牢了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公转周期是27.3天,而它的自转周期也是27.3天。也就是说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一样的,而且自转和公转的角度相等,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始终是月亮的同一个侧面。

正因为如此,古代人丝毫没有察觉到月亮在不停地转动。如果看到月亮每时每刻显示出不同的模样,他们就能知道月亮在自转,相信哥白尼和我坚持的“地动说”的人也就会多很多了。这样大家就能事先知道还有天体像地球一样不停地在转动。

关于月球诞生的秘密

虽然我观测到月球表面也有环形山和峡谷,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幻想,但是月球仍然是一个带着神秘面纱的天体。其中,最令人们感到好奇的就是月球的诞生问题。

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月球探测活动解决了这个疑问。在这之前,关于月球诞生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有人认为游荡在地球周围的小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成了地球的卫星,还有人认为月球跟地球是同时产生的。

可是,“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通过分析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果。月球和地球的年龄相似,这些岩石跟外界的陨石不同,含有的氧的同位素比例跟地球上的岩石相当。同位素是指属于相同化学元素,但是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

但是比起地球,月球上远远缺乏形成大气层和水的挥发性元素和铁。而且,月球的密度比地球密度低,跟处于地球的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地幔相似。

也就是说,月球和地球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于是,科学界就产生了新的假说。这个假说认为曾经有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地球,从地球上撞击出去的物质和天体的物质结合成为了月球。  但是这种撞击说也只是一种假说,月球的诞生至今仍没有定论。P26-30

序言

韩国的首位太空人李素妍曾经说过:“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非常美丽,尤其是在即将返回地球之前看到的朝鲜半岛的景色最令人难忘。”

那么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在李素妍停留过的国际太空站上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当然像圆圆的球。”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国际太空站在离地面大约400千米的上空沿着轨道旋转。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半径为6400千米的地球全貌。要想看到地球全貌,我们就要飞到比这还要远50多倍的太空中去。

那么,第一个见到地球全貌的人究竟是谁呢?那就是1968年12月21日首次成功发射并且围绕月球公转的“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们。不过这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像球一样圆。像这样,不直接观察也能发现地球的奥秘,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地球科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我们生活的地球及其周围天体的学问。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需要学习包括地质学在内的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气象学等各种各样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详细地了解天空和大地,以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水和空气。

参加地球科学探秘活动的老师有受到宗教裁判所迫害后还留下“地球仍然在转”这句名言的伽利略、发表“大陆漂移说”的魏格纳、首位引进“里氏震级”概念的地震学家里克特、热爱云的科学家何华特和发明水银气压计的托里拆利。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有趣的地球科学的世界吧!

本书由金香兰译,参与本书翻译的还有俞强、贾宏亮、俞水根、金莲姬、金时强、刘洋、田海顺、俞静芳、李金兰。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