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丽华散文(名家散文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丽华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丽华散文》这本散文集收录了40余篇小文,按写作的时间,多集中在最近的10年里:写作的地点,除了拉萨就是北京。内容则比较整齐,清一色地关乎西藏的人、事、书。仅有几篇书评不是,可还是多少借助了西藏物象的联想。笔者马丽华通常一两千字成篇,但都会通读原作,归纳要点,所以篇篇认真,言之有。

内容推荐

很多年以来,笔者马丽华用心经营长篇纪实,对短篇散文则很少刻意为之。非因不喜欢,实因一直在岗,少有工余之暇,以至于总体低产,以至于《马丽华散文》中的篇什来历,多数属于“应请”之作。例如第一辑对于西藏各侧面的书写,几乎均为报刊约稿,不妨视作文学化了的应用文,以普及西藏知识为己任;第三辑中的序与评,也多属接受作者请托而为之——好在虽为应请但从不应景,通常一两千字成篇,但必得通读原作,归纳要点,所以篇篇认真,言之有物,“接近满意”的心情或许由此而来。真正存心而作的在《马丽华散文》的第二辑,涉及画家、摄影家、音乐家、藏学家、收藏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等等,一向引为同道知音,故而自10年前主动采写,渐渐就粗具了规模,虽然远不足以反映涉藏研究者和创作者的全貌。

目录

阅读青藏高原

老拉萨历尽沧桑

幻觉之城

属于山南的抵达

在群山的中央

阿里的神山圣湖

天下第一峡

珠穆朗玛时空

阅历西藏的冬季

在查古村过藏历新年

亲历拉萨三十年

西藏的民居与神居

在喜马拉雅以南

茶马古道川藏行

西部大荒吕玲珑

天界梵音《阿姐鼓》

韩氏黑画

绝色师徒

骊歌向诗魂

驶向远古

古格历史的发掘者

民间张鹰——兼议《人文西藏》丛书

在藏三十八年——版画家罗伦张自述

作为收藏家的叶伯伯

经由小可的解读

皆因有了王尧先生

同属于北大的理性与激情

总关阅读

始终是重新开始——读《发现西藏》随感

古道行者——李旭《九行茶马古道》序

加央与《西藏最后的驮队》

通往西藏的未竞之旅——程德美《高山反应》代序

听廖东凡讲拉萨掌故——《拉萨掌故》序

民间珍宝的拾荒者——读《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

难忘西藏岁月——张永发《阅读西藏》序

愿望树常青——李晓林《雪域愿望树》序

百年高地

当小女子面向大高原——兼序《生命荒原》

回头看去——冯良散文集《彝娘汉老子》

小心构筑的脆薄之奇美——读麦家之《解密》

单之蔷状写《中国景色》

足迹与心迹——《走过西藏》修订版代后记

要写就写非常经验——《如意高地》创作谈

历史特写与现实底色

背倚山东的面向

荣归记忆之乡——谈《风化成典》对于藏汉文史料的应用

后记

试读章节

至迟在两千年前,拉萨河谷还保有森林与沼泽的生境,大昭寺就是在以土填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该寺维修,气象学家还惊喜地发现,更换下来的梁柱确为建寺时的原木,并从其年轮中辨识出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数百年间拉萨地区气候的干湿冷暖。城南一带的沼泽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八廓街不远处的琉璃桥是其最后的遗迹。而现在湿地范围则退缩到城西北一隅了。这是属于自然造化的变迁。

拉萨古城的开辟总是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也象征着当年青藏一统的霸业从这里起步。当然,开辟并非鸿蒙初开的开辟,此前这地方自有一度雄强的氏族部落统治,是由松赞干布的祖父着手征服,至父辈完成兼并。此间一系列明争暗斗的精彩故事,在百年前发现的敦煌吐蕃藏文史料中尚有记载。至于拉萨河谷的人类生活史,有据可查的是近年发掘的城北郊拉萨曲贡遗址,足有三四千年;再往前推,就不太明朗了。

松赞干布出生在距拉萨以东百多里外的墨竹工卡甲玛沟,弱冠即位的同时,选中了这片开阔的谷地作为王城。他在红山上修筑了最初的宫殿,为先后迎娶的尼泊尔和大唐的公主分别建造了大、小昭寺,这些古迹如今都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式建筑。伴随着拉萨城的诞生,以两位公主分别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等身佛像为标志,藏传佛教前弘期开始:以松赞干布特为“藏文之父”吞弥桑布扎建造的城北帕崩卡为标志,藏文的创制,成为吐蕃文明的高光部。

拉萨城由此拥有了作为西藏中心地位的百年辉煌,以藏文书写的律令在这里颁布,遣往大唐的使节从这里出发,东向扩张到青海吐谷浑,西向远征阿里象雄,北向收服牦牛苏毗,其影响,则遍及喜马拉雅南北。历经数代经营,赤松德赞时期吐蕃走向鼎盛——公元763年,吐蕃军队一举攻入长安,占领半月之久,并扶持金城公主的侄子李承宏做了短暂的皇帝。这一巅峰体验有“达扎路恭纪功碑”为证,方柱形石碑如今矗立在布达拉宫广场。

吐蕃的拉萨一度冷落,起因于公元8世纪下半叶,布达拉宫遭雷击而垮塌,被视为大大的不吉,王室为此南迁,藏王赤松德赞在雅鲁藏布江畔度过了中晚年。许多年过后,历史在大昭寺前至少见证了两件大事:“唐蕃会盟碑”意味着唐蕃间两百年征战的终结;毁佛灭法的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王室内乱导致吐蕃瓦解。

拉萨自此沉寂数百年,大约从公元9世纪末到14世纪末,元代有萨迦地方政权,明代有帕竹地方政权,中心他移。但被边缘化的拉萨说沉寂也不尽然,几百年里,前有地方豪强相互征战,后有藏传佛教各教派纷争,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就因为大、小昭寺的存在,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中香火渐盛。守护者是有的,比如说元代被封为万户长的蔡巴家族,这一地方势力世代经营,疏浚过河道,加固过河堤,照拂着寺院,耐心等候着这座古城的光芒再现。

拉萨的重振多半凭了一个人,宗喀巴。这位少小出家的青海人游学西藏,以其学识和德行,尤其以宗教改革家的身份声名远播,获得了帕竹政权和地方势力的支持,甚至连明朝的永乐帝也仰慕其名,几番召请而不得。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首创了万人传召大法会,他和一众弟子兴建了色拉、甘丹、哲蚌三大寺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由此派生出达赖和班禅两个转世活佛系统。此后经与蒙古首领合作,格鲁派势力壮大,再经与世俗权力和教派之间的激烈较量,在清朝政府扶持下,最终确立了权威,使全藏的黑头百姓俯首听命于莲座前。

布达拉宫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得以大规模扩建,一直保持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这位僧王同时又是一位大学者,在西藏正史中享有极高地位。但是他的转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却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现,以其情诗昭示文采风流,其人其诗至今仍在藏地民间被广泛传诵。此前此后的几百年里,拉萨发生过大大小小诸多事端,出现过形形色色各类角色,权力几度更迭,战争与和平相间,那些人物故事未来也许会进入小说影视,不过,即使富有想象力的虚构,其精彩程度也未必能胜过曾经的真实。

从那时起,拉萨再度繁盛起来。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旁,藏式的楼房比肩而立。星散于前后藏各地的庄园主喜欢在此修建府邸;从沿街的门庭到八廓街辐射的小巷,经商的人和从事手工劳作的人定居下来,从贵族到官员,商人,艺人,朝圣的人,乞讨的人……林林总总,众生百相。市井文化随之兴起,能够代表贵族阶层艺术欣赏趣味的,是我们今天仍然可见的女子歌舞“囊玛”。这一歌舞形式和乐队,连同囊玛组织,是200年前一位青年贵族丹增班觉开创的。乾隆朝发生过与尼泊尔之间的战争,这位时任地方政府高级官员的贵族,因所犯过失被解往北京,免遭罪谴的同时,还在北京天桥尽情观摩了汉地的一应曲艺,带回了扬琴和二胡。这些人物故事说来话长。

有关拉萨的故事无一不是说来话长,可谓历尽沧桑。在近现代,这座藏传佛教的圣城与内地共同了命运:历经英国军队兵临城下,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历经民(国)元(年)藏乱,康(川)藏纠纷……这一段历史不堪回首。而今的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佳旅游目的地,已然贴上时尚的标签,游人如织了。了知过往千年史的人尽可以感受老城的纵深及厚重,或者何妨一无所知,只需徜徉其间,单纯享用它自身所呈现的——被高原的山野环抱的老拉萨,天蓝云白,阳光灿烂。P3-5

后记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40余篇小文,按写作的时间,多集中在最近的10年里:写作的地点,除了拉萨就是北京。内容则比较整齐,清一色地关乎西藏的人、事、书。仅有几篇书评不是,可还是多少借助了西藏物象的联想。响应浙江文艺出版社邀约,自选成集的同时进行了整理润色,交稿时的心情,可说是接近满意吧!

很多年以来,笔者用心经营长篇纪实,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过西藏”(《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开始,到2009年出版《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大而化之地将西藏时空看过写过,然而对短篇散文则很少刻意为之。非因不喜欢,实因一直在岗,少有工余之暇,以至于总体低产,以至于本集中的篇什来历,多数属于“应请”之作。例如第一辑对于西藏各侧面的书写,几乎均为报刊约稿,不妨视作文学化了的应用文,以普及西藏知识为己任;第三辑中的序与评,也多属接受作者请托而为之——好在虽为应请但从不应景,通常一两千字成篇,但必得通读原作,归纳要点,所以篇篇认真,言之有物,“接近满意”的心情或许由此而来。真正存心而作的在第二辑,涉及画家、摄影家、音乐家、藏学家、收藏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等等,一向引为同道知音,故而自10年前主动采写,渐渐就粗具了规模,虽然远不足以反映涉藏研究者和创作者的全貌。综上所述,这些因了各种缘分而写就的文章,不期然地成为本人“走过西藏”系列的扩展延伸,从而让我这个执笔者从人到文地充实丰沛起来。

国内若干家出版社长期坚持编选散文,多有稿约,之所以最终决定加盟浙江文艺,首先是有感于该社编辑罗俞君女士的恳切,重要的还在于对浙江心存了一个情结:1997年笔者在藏北高原的那曲地区,采访了来自杭州等多个城市的浙江省第一批援藏干部,将其事迹写进了更接近文学报道的《十年藏北》。经由他们,连接起江南和藏北这两个地理环境反差大极了的地区,其中浙江人民捐助那曲教育的义举尤其感人至深,值得铭记,在此忍不住要写上一笔——

1995年8月25日,《杭州日报》头版刊发了那曲县援藏干部姜军副县长致总编舒士越的一封信,反映当地教育现状,呼吁杭州市民捐助。报社为这封来信配发了编者按,同时刊登“援藏爱心特别行动募捐启事”。一呼百应,烈火干柴,此后短短一周时间里,共接受捐款225万元,其中约有一半来自杭州124家企事业单位,另一半来自10多万之众的市民百姓。随后,那曲县来自嘉兴市和舟山市的援藏干部也在家乡开展了颇有声势的捐助活动。那曲县用三市提供的高达586万元的善款,建起希望小学10所、卫生院1所,为全县各乡配备了单边通讯带,还为乡干部配备了马匹。与此同时,宁波市的援藏干部也用从家乡募集而来的404万元,为对口援助的比如县建起4所希望小学、1座藏药厂,改善了本县电视台和医院的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捐款中的15万元,用于一项创举:一所对外营业的浴室——这可是那曲地区11个县城中的第一座公共浴室!

所有这一切,当地藏族群众有口皆碑——既是口碑也是心碑。十几年以来直到今后,援藏工作成为常态,浙江持续参与着西藏的发展进程,已经并将继续生发更多的感动。在此谨借本书出版之机,向浙江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作者

2010年3月15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