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编
第一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关系发展现状
二 云南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三 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趋势
四 云南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国家经贸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一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有良好的环境和双边基础
二 中国与南亚国家有推进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
三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四 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潜力较大
第三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第四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定位及战略构想
一 战略背景
二 战略定位
三 战略构想
第五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中长期规划
一 贸易合作规划
二 产业及投资合作规划
三 中国与南亚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规划
第六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部署
一 中国国内面向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部署
二 云南省边境地区面向南亚合作的部署
三 中国和云南对南亚地区开展合作的部署
第七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推进步骤
一 中国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步骤
二 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步骤
第八章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政策支持
一 建议对中国与南亚贸易和投资给予政策支持
二 对云南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给予支持
三 赋予云南陆地贸易港功能,完善边境贸易口岸功能
四 继续支持BCIM合作论坛,促进孟中印缅四国合作向机制化方向发展
五 支持昆明建成面向周边国家的金融中心和商品贸易平台
六 建立面向南亚的国际产业合作基地
七 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鼓励外商进入,完善对外服务体系
八 推进面向南亚的对外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
九 支持云南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文化产业
十 支持云南建立面向南亚的教育和科研基地
下 编
第九章 南亚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 南亚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二 南亚主要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三 南亚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第十章 南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政策
一 南亚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概述
二 印度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三 巴基斯坦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四 尼泊尔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五 孟加拉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六 斯里兰卡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七 不丹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八 马尔代夫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 南亚国家的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合作
一 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二 次区域合作内容广泛
三 跨区域合作正在推进
四 简要结论
第十二章 南亚国家与中国云南经济关系的历史
(古代—20世纪50年代以前)
一 南方丝绸之路交通线的开辟(7世纪以前)
二 以贸易为重心的早期经济关系
三 文化经济交往的互动(7世纪以后)
四 近代交通与棉、茶贸易
第十三章 南亚七国与中国云南经济关系的现状
一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与南亚七国经贸关系状况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南亚七国经贸关系状况
三 中国云南与南亚七国经贸关系状况
附件一
附件二
附表
后记
南亚是中国的重要周边邻国,南亚地区也是中国构建和谐周边的重要区域。中国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四国接壤,有4700余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都与中国山水相依、关隘相通。云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邻近,云南边境地区通过缅甸到印度仅500公里左右,到孟加拉国1000公里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经济技术合作都出现了异常快速的进展。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的发展已超出了两国的预期。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面向发达国家开放带来新的挑战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国的开放与合作只有从面向发达国家转而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从“东向开放”向“西向开放”拓展;从面向太平洋地区的开放向面向印度洋地区的开放拓展;从注重沿海地区的开放向更加注重沿边地区的开放转变;从注重自身的发展向更加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转变,这才能使中国更加全面地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目标。
中国西部各省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加大了与南亚的交流与合作。青藏铁路的通车为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云南是中国西南的陆上前沿,历史上就有多条陆路通道通往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并可到达斯里兰卡。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史迪威公路和中印油管都是通过云南出境的,它们见证了云南和西南地区与南亚国家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历史。云南是中国具有从陆路与南亚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优势的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陆路交通通达条件,以及中缅印孟尼等国从不间断的民间交往和友好的民间情谊,为中国与南亚国家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提出了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战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又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为了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云南在成功推动了面向东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又不遗余力地推动了面向南亚的“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可以说,云南省从20世纪后期持续不断地开始推动这两个方向的国际次区域合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已成为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南亚两个区域在航空、公路、水路、铁路、通信连接的枢纽。云南已与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有了直达的航线,云南仅从缅甸方向出境,就有三条公路连接南亚。以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南亚国家商品展为平台,云南已成为中国西南与南亚国家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中心。
尽管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关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从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三个方位的陆地周边看,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中亚都已有了相应的合作机制,而中国与南亚关系的发展由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还远没有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没有达到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水平,经贸关系不稳定、总量不大、合作不深;南亚与中国西南的合作也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状态。对于中印两个大国的人口和市场来说,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关系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南亚的开放与合作应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且应利用云南的有利区位,作为中国与南亚地区开展合作的重要前沿和突破口。为此,需要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定位、构想、规划和部署,以及推进的步骤和相应的政策支持等进行深入研究。为21世纪中国和云南的对外开放与和谐周边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和云南走向南亚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是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在内的多领域的合作。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国家之间传统的、大量的经济联系是从国际商品贸易开始的,进而延伸为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本书所研究的经贸关系,是基于中国与南亚业已开展的主要合作领域,即包括贸易、产业与投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在内的经贸关系。
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一至八章)是该项目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整个研究基于战略和规划两个层面,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云南这一开放前沿的角度,对中国云南与南亚的经贸合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一,从战略层面,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地区和各国经贸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基础和潜力,以及制约因素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背景,提出了战略定位和战略构想。第二,从中长期规划的角度,对中国与南亚贸易、产业、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进行了规划,该规划引入了计量模型,这是研究国与国贸易发展预测的一个尝试,也是一个创新。第三,按照战略构想和中长期规划的内容,对中国和云南与南亚的经贸合作,从区域定位、合作重点和国别重点等作出了战略布局。第四,对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如何从国家层面和云南等地方层面推进,分阶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步骤和工作重点。第五,对实现上述战略构想和战略规划所需要的政策支持,结合中国与南亚开展合作的实际,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该研究成果的下编(九至十三章)对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政策、区域合作,以及南亚与中国云南经济关系史和经济关系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阐述,是该项目的基础研究部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本书集前瞻性研究、应用对策性研究和基础研究于一体,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等学科,运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来阐述和分析现状;对中长期的贸易目标采用了模型预测;对中国云南与印度产业合作的选择运用了区位商模型。基础资料和数据以附件和附表的形式保留在项目最后部分,它们是研究中国与南亚经贸关系的重要信息数据。南亚国家的财政年度多与中国不同,印度是从当年4月到次年3月,2008年的数据实际上要到2009年3月以后才能得到。本书的主要数据是截止到2008—2009年度。
这项研究成果饱含了科研人员长期研究南亚的积累,以及中国云南与南亚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丰富实践。如果没有对南亚国家的了解和在研究方面的积淀,没有与南亚国家的多层次交流,并在行动上付诸实践,研究的成果一定是空泛和苍白的。我们希望在把这样一项科研成果呈现给读者时,能让读者感到这是第一份来自中国西部的系统研究国家和地方面向南亚开放的创新性成果。
任佳
2009年5月6日
任佳、王崇理、陈利君等著的《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战略研究》集前瞻性研究、应用对策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于一体,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等学科,运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来阐述和分析现状。本书是第一份来自中国西部的系统研究国家和地方面向南亚开放的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