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皇宫紫禁城,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北京著名的天地日月坛,北京的孔庙、关帝庙、药王庙、灶君庙,北海造园装景,颐和园万寿山装景艺术,燕山与燕京八景。本书将历史文化名城祖国首都——北京,最主要、最突出、最重点的精美建筑、造园装景反映或曰表现出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高桂莲//施连芳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皇城,皇宫紫禁城,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北京著名的天地日月坛,北京的孔庙、关帝庙、药王庙、灶君庙,北海造园装景,颐和园万寿山装景艺术,燕山与燕京八景。本书将历史文化名城祖国首都——北京,最主要、最突出、最重点的精美建筑、造园装景反映或曰表现出来。 内容推荐 西直门出入给皇帝运水的水车,阜成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要定门送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 老北京的故事异彩纷呈,说之不尽,本书带你循着北京的足迹溯及历史传奇…… 目录 第一章 皇城 一、北京天安门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天安门广场历史演变的基本情形 2.龙门、虎门、进士题名碑 3.以“棋盘”命名的街道 二、皇城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皇城”里载的原文 1.皇城 2.天安门 3.皇帝考文武百官 4.天安门前的华表 5.天安门前的石狮子 三、左祖右社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左祖 1.皇家祭祖的太庙 2.年号·庙号·陵号 右社 3.社稷坛 第二章 皇宫紫禁城 一、皇宫紫禁城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午门为紫禁城正门 2.紫禁城的角楼和护城河 3.紫禁城城门的说道 二、紫禁城基本概况一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紫禁城概貌 2.太和门和门内的东西两庑 3.文华殿和武英殿 三、太和殿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金銮殿 2.金銮殿脊兽趣谈 四、中和殿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五、保和殿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六、乾清宫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壬寅宫变 2.红丸案 3.移宫案 七、交泰殿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铜壶滴漏”与诗配 2.雄鸡啼鸣与“滴漏” 3.“滴漏”与称“一刻钟”的由来 八、坤宁宫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今日北京》一书中的原文转载 九、东六宫、西六宫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国朝宫室”载的原文 1.东西六宫 2.后宫中的“雨花阁”和御花园 第三章 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 一、内城九门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京城总记”里载的原文 1.老北京的内城 2.正阳门 3.正阳门城楼门匾的“门”字为什么没有钩? 4.纸糊“国门” 5.左“崇文门” 6.右“宣武门” 7.京城东之南“朝阳门” 8.京城东之北“东直门” 9.京城西之南“阜成门” 10.京城西之北“西直门” 111.京城之北德胜门、安定门 12.京城九门中的“五座城门”更名由来的一说 二、外城亦称“外罗城”七门 《宸垣识略》载的原文 1.老北京的外城 2.外城亦被别名为“帽子城” 3.老北京“外城”古城门“风景” 三、贡院 《日下旧闻考》第三册“城市”里载的原文 贡院 四、古观象台 《日下旧闻考》第三册“城市”里载的原文 北京文物之最——古观象台 五、皇史皮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皇城”里载的原文 皇史宸 六、北京的牌坊牌楼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京城总记”里载的原文 1.坊的建置在北京延续多年 2.北京的古牌坊牌楼的列举 3.牌坊牌楼始于何时 七、中南海瀛台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皇家禁苑中南海 2.中南海“瀛台”与“三神山” 八、中南海丰泽园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1.北京的先农坛与中南海的丰泽园 2.祭鱼、祭兽、祭鸟与北京天坛和先农坛 3.观耕台和桔田 九、北海团城珍藏的珍贵文物“大玉瓮”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国朝宫室”里载的原文 团城珍贵的大玉瓮 十、京城有两座山和钟鼓楼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京城总记”里载的原文 1.京城有两座山 2.钟楼鼓楼 3.闺女成仙帮助老爹铸成了大钟 第四章 北京著名的天地日月坛 天地日月坛 《日下旧闻考》第三册“城市”里载的原文 1.中轴线与左右对称 2.天坛 3.地坛 4.日坛和月坛 第五章 北京的孔庙、关帝庙、药王庙、灶君庙 庙宇 《日下旧闻考》第四册“官署”里载的原文 1.文庙——孔庙 2.武庙——关帝庙 3.药王庙 4.灶君庙 5.庙和祠的演变 第六章 北海造园装景 北海 《日下旧闻考》第二册“国朝宫室”载的原文 1.北海的永安桥 2.白塔山南面的装景 3.白塔山北面的装景 4.白塔山东面的装景 5.白塔山西面的装景 第七章 颐和园万寿山装景艺术 一、颐和园 《日下旧闻考》第五册“国朝苑囿”里载的原文 1.颐和园装景艺术 2.仁寿殿 3.乐寿堂与“青芝岫” 4.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5.宜芸馆和听鹂馆 二、万寿山、昆明湖: 《日下旧闻考》第五册“国朝苑囿”里载的原文 1.万寿山和昆明湖 2.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排云殿 3.颐和园万寿山的主体建筑——佛香阁 4.宝云阁、五方阁和清华轩 5.转轮藏和介寿堂 6.十七孔桥 7.昆明湖中的“三岛” 三、德和园大戏楼·长廊·石舫 1.德和园大戏楼 2.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3.昆明湖水上石舫 四、西堤六桥·铜牛和“耕织图” 《日下旧闻考》第五册“国朝苑囿”里载的原文 1.西堤六桥 2.铜牛和“耕织图” 第八章 燕山与燕京八景 一、燕山 《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形胜”里载的原文 燕山 二、燕京八景 试读章节 科考进士与李白争口气趣谈 我国历史上,唐代科考的科目中,以进士为最重要。并且是被历代相沿,一直被沿袭到明清两代。 早在唐朝玄宗皇帝统治时期,杨国忠和高力士为朝廷文武百官中比较著名的两个大臣,他们二人的权力都很大。杨国忠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杨贵妃堂兄;本名钊。天宝初年因贵妃为玄宗所宠,他由监察御史升侍御史等职,不久被玄宗皇帝赐名为“国忠”,身兼十五使职,权倾内外。高力士是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本姓冯,后为宦官高廷福养子,改姓高。玄宗时知内侍省事,进封渤海郡公,四方奏事都经他手,权力极大。而李白与贺知章,皆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杨国忠和高力士,虽然是朝廷中的大官,但由于他们二人的人品不好,人们很讨厌他们。而李白和贺知章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由于他们二人的诗作和人品都非常好,因此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古都长安城,是唐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有一年,李白初次进都城——长安,就住在非常普通的一家小旅店里。家住长安的大诗人贺知章,得知名震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到长安城来了,他就很快到小旅店前来拜访李白。 两位诗友,见了面,不言而喻,当然都非常高兴了。李白将他进都城长安准备科考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同诗友贺知章说了。说完,李白又拿出诗作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完后,连声称赞,并尊称李白为谪仙人(古时称誉才学优异的人,谓如人世的神仙)。贺知章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共饮。 贺知章回家后,心想,李白如此有才,我应该帮助他考上进士。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只好自己亲自出面,专门去找一下朝廷中认识的熟人杨国忠和高力士说个情,请他们二人多关照一下。 而朝廷中的杨国忠和高力士,每次都趁当主考的机会,广收贿赂,大发主考财;他们二人一见贺知章前来替李白说情,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贺知章亦是接受了贿赂,才会前来替李白说情,贺知章走后,他们二人暗中一商量:将李白的名字记下来,到科考那天有意偏不录取他。 到科考这天,果然如此。当李白交考卷时,杨国忠一看名字是李白,便拿起笔将考卷胡乱一涂,边涂边当李白的面说:“写这样的文章亦前来科考?像这样的水平,只能给我磨墨!”杨国忠说完,把考卷就递给了高力士,高力士接过去,他根本没有看,开口就气势汹汹地骂道:“磨墨亦不配,只能配给我脱靴子,还差不多!”李白听了,心里非常气愤,深深感到对自己是个莫大的侮辱,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忍气而归,暂住诗友贺知章家里。 李白住在诗友贺知章家里,日子没过多久,朝廷中发生了一件事儿,就是渤海国派使者递给朝廷一封国书。由于这封国书文字非常奇特,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谁都不认识,玄宗李隆基皇帝大为恼火,说:“本朝文武百官,怎么弄的,这么多大臣,怎么对渤海国递交来的一封国书,都认识不下来?这岂不是会被小邦之国耻笑吗?这怎么能行?”气得玄宗李隆基皇帝昏头昏脑,亦不理论了,下了一道谕令:限三天之内,如无人能认识下来,在朝的文武百官一律罢免…… 朝廷中的大官,杨国忠和高力士一看玄宗李隆基皇帝下了谕令,亦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到大诗人贺知章家里前来求援,恳求贺知章能够帮个忙。 贺知章就把杨国忠和高力士前来求他帮忙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白。李白一听笑了,说:“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原来是这么个小事儿,渤海国的那种奇特的文字我认识。可惜我没资格上朝给皇上读啊!”诗友贺知章听了,非常高兴地回答道:“上朝见皇帝好办,让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奏请皇上下谕旨:请你上朝。” 其结果,这件事情,真的办成功了。 后来,从朝廷里传出:赐李白穿上状元服上朝,朝见玄宗李隆基皇帝。李白上朝的表现,非常不一般,很有气势,很有气魄。将渤海国递交的国书接到手之后,他先默默地很快看了一遍,然后稳稳当当立即在文武百官们的面前,一清二楚地将渤海国递交的国书读了下来,群臣们听了,个个无不打心眼里佩服!这时,玄宗李隆基皇帝比平日亦格外喜笑颜开,问:“李白,你看这件事儿,怎么办好呀!”李白听了,立刻回答,并且回答得亦很干脆:“此事,极简单!待臣亦用他国的奇特文字,替皇上您给渤海小邦之国,回上一封国书就是了!” 玄宗李隆基皇帝听了大诗人李白的这番话,觉得言之有理!心里亦很欢喜,心中暗想:“李白不愧为名震天下的大诗人……”于是,玄宗李隆基皇帝就命人:将文房四宝准备好,赐李白坐下,请李白替皇上李隆基给渤海小邦之国写回敬的国书。 这时,大诗人李白心中暗想:“弥补前些日子受杨国忠和高力士侮辱的好机会到了!”李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向皇上提要求说:“让臣替皇上您起草国书,这件事情,我想非同寻常,需要杨国忠给我磨墨,需要高力士给我脱靴子!其所以要采取这种做法,目的是让它从朝廷中传出来,以示让那小邦渤海之国不敢轻视。”玄宗李隆基皇帝听了,心里觉得哪还顾得上这些,只顾让李白来解决大问题,其他什么都好办!所以,玄宗李隆基皇帝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了下来。然后,玄宗李隆基皇帝立即下令照办了。闹得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只好一个给李白磨墨,一个给李白脱靴子。 总之,大诗人李白经过精心想出的巧妙办法和安排,终于将前些日子受杨国忠和高力士的侮辱,就这样恰到好处,回敬并弥补了过来,亦痛痛快快争了口气! P5-8 序言 多年来,在日常学习和写作的生活中,特别是撰写有关祖国首都——北京内容的文章和书时,都没有离开过不断地学习和查阅古籍名著《日下旧闻考》。于是,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想法:《日下旧闻考》一共八册,内容极其丰富多彩,但是许多内容早已经过时了,许多内容里说的北京的东西,亦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想能不能以名著《日下旧闻考》解读为书名,将历史文化名城祖国首都——北京,最主要、最突出、最重点的精美建筑、造园装景反映或曰表现出来呢?在这种梦想和追求的思想导向下,多年来就不断地精心努力撰写北京内容的文章和书,经过多年的积累,条件基本上具备了,所以,经过收集整理和加工,形成了本书。 高桂莲 施连芳 2010年7月间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