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翻开由明一居士编著的《读佛即是拜佛》,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佛的故事都好看!读佛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明一居士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翻开由明一居士编著的《读佛即是拜佛》,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佛的故事都好看!读佛吧! 内容推荐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一个砍柴为生的岭南樵夫,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22岁一次卖柴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老者念《金刚经》,如遭电击,刹那开悟,立刻抛开一切,北上学佛,在五祖弘忍门下当火夫,整日砍柴舂米。八个月后,因一句无心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指定为禅宗六祖,并因此惹上杀身之祸,当夜亡命天涯,千里奔逃,几落虎口,终于遁入山林。 公元676年,隐姓埋名15年后,慧能修成正果,于广州法性寺复出讲经,顿时震动大江南北。此后20余年,慧能在宝林寺弘法,信徒上至女皇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佛教禅宗自达摩祖师北渡以来149年,传延六代,终于在慧能手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但那场持续30多年的追杀并没有结束,六祖继承衣钵30多年后的一个深夜,一个刺客提着尖刀,终于摸进了慧能的禅房…… 翻开由明一居士编著的《读佛即是拜佛》,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目录 六祖慧能:顿悟成佛的砍柴人 楔子 慧能降世,家道落魄 好奇慧能的“十万个为什么” 卖身救母,孝心即佛心 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 樵夫慧能的少年时光 佛道斗法,慧能悟出了心的禅机 恩仇与果报 万古江河,无常才是真谛 拜佛得带着一颗通透的心 大字不识一个,听《金刚经》如遭电击 慧能别母,踏上求佛路 当慧能遇见爱情…… 石窟悟道:一心做事,即为坐禅 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可成佛 五祖点拨慧能,一举一动皆修佛 心静,挨打也能入定 不了解自己的心,拜佛也没用 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拜佛,是度自己,也是度众生 火夫成六祖,同门师兄弟千里大追杀 为追杀自己的人传法:不思善,不思恶 万法如一,学会佛法便通晓一切 入宝林寺,弘扬“顿悟成佛” 禅定的奇迹 遁入山林,放生,修佛 老虎,也是众生 隐居15年,六祖出山——风动,幡动,震动佛坛 六祖慧能正式剃度出家 宝林寺讲经说法,多行善,多积功德 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皆是佛 经书无用 六祖说:“死念经,念一百万次亦无用” 拜佛,拜的不是佛像,拜的是本心 六祖点化大财主:别让财产成了累赘 拜一尊佛,就是拜所有佛 心无杂念即成佛 黑夜,刺客提着尖刀,摸进了六祖的禅房…… 禅者风度:心自由者人自由 禅是悟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神秀:进京为武则天讲法 六祖:佛法广大无边,处处都是道场 佛不神秘,你就是佛 在灾难面前,心中要有佛 六祖入灭:过去没有你,将来没有我 拜佛就是拜自己,禅宗由此兴盛 试读章节 慧能降世,家道落魄 沿着当年达摩大师到达中国的珠江口,溯江而上,到肇庆,有一条从西南方向奔腾而来的支流,名叫新兴江。新兴江中上游,一列大山纵横曲折,峰峦高耸,岩壁峻峭,蜿蜒五十余里,好像一条苍龙,卧在江边。因此,当地人都叫它龙山。 在相当于龙头的山峰之下,犹如巨龙小心翼翼藏在腭下的宝珠,悄然存在着一个小小的村庄。 卧龙腾跃,翱翔蓝空倾甘露,霓虹七色彩云飞;宝珠出世,光辉灿烂照九州,风韵千古泽后世。 钟灵之地,当有人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山川奇异,自有贤圣与日同光、与月同辉。所以,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传说,龙山之下潜伏着一道龙脉,一旦机缘成熟,将有一代圣贤从这里诞生。 岭南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 传说毕竟是传说,而此时,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的烦乱。 那一列黑糊糊的山脉,也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 忽然,一声嘹亮的初生儿啼,震颤着整个世界。 伴随着这新生命的诞生,似乎有飘飘渺渺的仙乐,从高邈的天宇徐徐而降,好像是充满慈爱的纤指,轻轻抚摸沉睡的山川草木。仿佛为了回应那美妙的天籁,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宛若梦的思绪,从那间群山环抱的茅草屋中缓缓散发出来,在天地间传播…… 于是,清风徐来,浓雾为之消散。大地清新如洗,碧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从东方进发出来,将天际染得一片灿烂。山谷里,小溪旁,生机勃勃,杨柳婆娑,野花盛开,晨鸟鸣啼。连那一列宛若巨龙蜿蜒的山脉也活了起来,显露出高耸挺拔的雄姿…… 这一天,是唐贞观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这一天,自达摩祖师将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智慧——禅,传给二祖慧可,恰好过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 这里是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龙山脚下的夏卢村。这里距离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京洛,遥遥五千里,是当时最为不开化的荒蛮地区之一。 茅屋前的小院里,一个浑身散发着儒雅之气的中年男子,心神不定地转来转去。他几次走到房门前,想推门而入,却又克制住了自己。 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从室内走出来一位大手大脚的婆婆,对他说道:“恭喜卢老爷,是儿子,是儿子呀!” 中年男子大喜过望,急忙奔向屋内,但到门口,他又退了回来,对着婆婆抱拳作揖,并深深鞠躬,声音颤抖着说:“谢谢您,李婆婆!我流落此处,连个亲戚都没有,若不是您帮忙,真不知如何是好。” 李婆婆说:“卢老爷,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咱们既然住到一块,就是三生有缘。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没个大事小情的?再说,你夫人是我们当地人,并且也姓李,与我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不帮忙谁帮忙!你说对不对,卢老爷?” 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笑了,随即,他的嘴角又泛起一缕隐隐的苦涩,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李婆婆,请您别再称我老爷了。卢某现在与您一样,仅仅是个平头百姓,早已不是什么大老爷了。” 李婆婆麻利地在灶间兑好一大盆热水,一边端着向室内走,一边说:“不管怎么说,你也当过大太爷,怎么会与我们这些草民一样!” 中年男子跟在李婆婆身后进到屋内,但他没有走进里间,而是在堂屋面冲北方跪了下来,喃喃说道:“远在范阳(今河北涿州)的列祖列宗在上,行瑶不孝,背井离乡,流落岭南。所幸苍天有眼,今日新添男丁,使卢氏这一支香火不断……” 在这蛮夷之地的野山之中,这个中年男子何来一身书卷之气?他又为何被李婆婆称作“卢老爷”?他的列祖列宗为何远在范阳?要知道,范阳卢氏,自汉尚书、中郎将卢植起,一直是“北州冠族”,名列中国最为显赫的“崔、卢、王、谢”四大望族。曹操曾经盛赞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数百年来,范阳卢氏出将人相,高官辈出,名卿如云,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二人之多。这个中年男子,既然是门庭显赫的范阳卢氏的子孙,如何流落到了瘴气弥漫、民未驯化的岭南? 原来,这个出身范阳卢氏望族的中年男子,名行瑶,系卢植的第十三代孙。源远流长的家学熏陶,使他学富五车,文采斐然。与他的大多数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他也被选拔为朝廷官吏,在范阳为官。天有不测风云,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卢行瑶被左降流徙到岭南新州。后来,他娶当地女子李氏为妻,落籍在这龙山脚下的夏卢村。 上苍似乎故意与卢行瑶过不去,他不但仕途坎坷,最终被削职流放,而且成婚多年,夫人的肚子一直平平,毫无生养希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卢行瑶不甘心,夫人更是日夜在观音菩萨像前祈祷…… 心念至真天地动,灵光一束透寰宇。有一天,李氏忽然看见一朵五彩祥云越过高高的山峰,悠悠然向她飘来。彩云之上,赫然站立着一位流光溢彩、宝相庄严的菩萨。李氏赶紧跪下参拜。菩萨开口说道:“夫人历劫行善,一定生得贵子。” 李氏不敢抬头仰视,只是磕头如捣蒜,嘴里喃喃说道:“菩萨慈悲,菩萨保佑,菩萨……” 菩萨又说:“夫人,您是希望你的儿子一生平平安安、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历经磨难而流芳百世、遗泽苍生?” 李氏从小吃斋念佛,所以毫不犹豫地脱口说:“当然希望他流芳百世,遗泽苍生。” 菩萨掌中托着一粒晶莹剔透的明珠,说:“那好,那就让这颗合利子归位安住,日后定会实现灵验。” 李氏下意识地张了张嘴,菩萨手掌上的明珠忽然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落进了她的口中。她立刻感到腹中一阵清凉,浑身上下舒坦无比,似乎每一个毛孔都透着一种安然,仿佛要羽化升天…… 李氏不禁笑出了声,将自己与丈夫都笑醒了,方知是南柯一梦。 然而,自从做了那个蹊跷的梦,她的肚子却一天大似一天——真的怀孕了。 或许真的是菩萨保佑,在卢行瑶年过不惑之后,夫人终于顺利产下一个男孩。P1-3 序言 六祖慧能:顿悟成佛的砍柴人 他只字不识,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坛经》,这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甚至,近代大学问家钱穆也认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作品。 他是一位樵夫,可是,像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无数这样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争相投到他的后辈弟子门下,奉他为祖师。 他是被人称作“南蛮子”的编氓。,然而,贵为女皇的武则天以及唐中宗数次下诏请他进宫,要礼拜他为国师,却被他拒绝。 他仅仅在寺院做了八个月的苦力,却一跃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千百年来,他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他,就是慧能。 慧能(公元638~713年,也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就佛道,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风行草偃,不但使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他,慧能,其历史影响之广大,思想之深邃,可与“孔、孟”相媲美,堪与“老、庄”互比肩。 白居易对禅心空灵不理解:“心中污浊不可有,清净念头也不能存留吗?” 兴善寺惟宽禅师说:“金屑虽贵,入目成翳。” 有人问庐山归宗寺的道全禅师:“什幺是禅?” 他回答:“待到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康熙皇帝指着桅帆叠影、舳舻相继的长江问:“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镇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禅师伸出两根手指头:“不多不少,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乾隆爷到常州天宁禅寺视察,方丈眼开禅师说:“我们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因为僧人在禅堂坐禅之时,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皇帝在内。 乾隆爷知道眼开禅师是开悟的祖师,要封他当国师。眼开禅师展颜一笑,双腿一盘,两眼一闭——圆寂了。 这就是禅,禅的智慧,禅者的态度,禅者的风采。 以慧能为创派祖师的禅宗,在盛唐时期异军突起,使得整个东方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无不受其影响,受其渗透。画蕴禅意品自高,禅是诗家切玉刀。中国传统文化从诗歌到绘画,从音乐到雕塑,正是因为禅的介入,引发艺术领域火山爆发、高原崛起式的突变,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禅宗远在唐、宋时期便传到了邻国。越南独立的开国元勋,就是一位禅师。日本更是把禅宗当作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方也多次掀起禅学热潮,坐禅中心遍布欧美…… 慧能在思想史、文化史,古今中外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 种种文献记载,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毋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纵英才,然而,他的天赋、他的思想,与他特殊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三岁丧父,从小以打柴为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 因此,本传记透过神秘的宗教氛围,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述慧能的形象,并从中探索出慧能独特的禅学渊源。也就是说,我力图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怎样像释迦牟尼那样顿悟成佛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