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孩都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劳拉,每个男孩都可以成为坚强乐观的阿曼乐,《梅溪边》(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德)是一个最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成长的温暖故事……
《梅溪边》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梅溪边/小木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劳拉·英格斯·怀德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个女孩都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劳拉,每个男孩都可以成为坚强乐观的阿曼乐,《梅溪边》(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德)是一个最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成长的温暖故事…… 《梅溪边》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内容推荐 《梅溪边》是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梅溪边》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地上有一道门 第二章 搬进土屋 第三章 灯芯草和菖蒲 第四章 深不见底的黑水潭 第五章 奇怪的动物 第六章 玫瑰花环 第七章 屋顶上的牛 第八章 麦草堆 第九章 蝗虫天 第十章 牛群闯进干草堆 第十一章 篷车差点儿翻啦 第十二章 请圣诞老人送马来 第十三章 快乐的圣诞节 第十四章 涨大水 第十五章 差点儿淹死 第十六章 漂亮的新房子 第十七章 搬进新房子 第十八章 大螃蟹和蚂蟥 第十九章 捕鱼 第二十章 上学啦 第二十一章 自高自大的奈莉 第二十二章 小镇聚会 第二十三章 乡间聚会 第二十四章 上教堂 第二十五章 蝗虫袭来 第二十六章 蝗虫卵 第二十七章 暴风雨 第二十八章 爸来信啦 第二十九章 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十章 到镇上去 第三十一章 圣诞节的惊喜 第三十二章 蝗虫走啦 第三十三章 火轮 第三十四章 石板上的记号 第三十五章 看家 第三十六章 大草原上的冬天 第三十七章 漫长的暴风雪 第三十八章 玩游戏的日子 第三十九章 黑暗而漫长的一天 第四十章 爸终于平安归来 第四十一章 平安夜 试读章节 “天啊!”妈感叹道,“谁要是走在上面,做梦也不会想到下面就是屋子呢!” 劳拉突然发现一件东西。她弯下身子,用手拨开草丛,一下惊呼起来:“我看见用来装排烟管的洞啦!快来看啊,玛丽,快来看!” 妈和玛丽都围上去想看个究竟,连卡琳也从妈的怀抱里探出脑袋,好奇地看着这一切,杰克也赶过来凑热闹。她们透过草丛,清楚地看见脚下刷得雪白的小屋。 她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直到妈说:“我们赶在爸回来之前,先把这个地方清扫一下。玛丽、劳拉,你们把水桶拿过来。” 玛丽提着大水桶,劳拉拎着小水桶,她们一前一后走下小路。杰克跑到最前面,然后自觉地蹲在门前,看守着这儿。 妈在屋角找到了一把用柳条扎成的扫帚,仔细地把墙壁打扫得干干净净。玛丽照看着卡琳,以免她掉进小溪里。劳拉则提着小水桶到溪边提水。 她蹦蹦跳跳地跑下台阶,踏上溪上架着的一座小桥,一直走到小桥尽头。这座小桥只不过是一块宽木板,木板的另一端在对岸的一棵柳树下。 高大的柳树垂下千万条细嫩的枝条,柳絮飞扬,一棵棵小柳树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赶,竞相生长。树荫遮住了整个地面,地面光秃秃一片,十分阴凉。小路穿过树荫,通往一口小泉眼,清澈透凉的泉水缓缓流进一个小水池,再汇成涓涓细流,流进小溪。 劳拉用小桶打满水,转身踏上洒满阳光的小桥,走上台阶。她提了一桶又一桶,把一桶桶水倒进木凳上的大水桶里。 紧接着,她又帮妈把她们拿得动的东西从车上搬下来。爸从小路上赶回来时,她们差不多把所有的东西都搬进土屋里啦。爸随身带回来一只小锡炉和两根排烟管。 “哇!”爸放下东西说道,“提着这些东西,只需要走五公里就到家啦,真是太令人高兴了。想一想,卡洛琳!小镇离这儿只有五公里!我们散散步,就可以蹈趾到小镇上去!好啦,现在汉森先生已经去西部了,这儿就是我们的天下啦。你喜欢这儿吗,卡洛琳?” “我喜欢。”妈说,“不过,我不知道床铺安置在哪儿才好呢。我不想把床铺在地上。” “这有什么关系呢?”爸问道,“我们这一路上都是睡在地上的啊。” “现在可不同了。”妈说,“在屋子里,我可不喜欢睡在地上。” “那好吧,这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爸说,“我去砍一些柳树枝条铺在地上,再把床铺在柳树枝条上,今晚就这样凑合过去,等到明天,我就去找一些直直的柳树干,来做两个床架。” 爸提着斧头,吹着口哨,走上小路,走过屋顶,穿过一面斜坡,来到小溪边。溪边长满了浓密的柳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溪谷。 劳拉跟在爸后面跑着。“让我来帮帮忙吧,爸!”劳拉喘着气说,“我能拿一些柳枝条呢。” “哦,看来你还真能派上大用场呢。”爸说,他低着头看了看劳拉,眨了眨眼睛,“一个人干一件大事的时候,有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啦!” 爸常常念叨,要是没有劳拉帮忙,他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在印地安保留区,劳拉帮爸做好了小木屋的门。现在,她又帮爸把柳枝条搬回去,铺在土屋的地面上,等搬完了柳枝条,她又跟着爸去了牛棚。 牛棚的墙也是用草泥块垒起来的,屋顶上铺着柳枝和干草,上面盖着一层草泥块。屋顶矮矮的,爸一站直身子,头就碰到了屋顶。牛棚里面有一个用柳树干做成的饲料槽,两头牛栓在旁边。其中一头是灰色的大公牛,长着短短的角,眼神特别温柔。另外一头看上去要小一点儿,有着尖尖的长长的角,眼神有些凶猛,全身长着红褐色的斑纹,闪闪发光。 “你好啊,闪闪。”爸对它招呼道。 “你怎么样呢,皮皮老兄?”爸向那头大公牛问候道,还轻轻地拍了拍它。 “你站开一点儿,劳拉。”爸说,“我们还没有摸清这两头牛的脾气,得小心一点儿。现在,我们带它们去喝水吧。” 爸把绳子套在牛角上,带着它们走出牛棚。两头牛慢悠悠地跟在爸的身后,走下斜坡,走上一条平坦的小路。小路穿过绿油油的灯芯草地,通往小溪边的一块平地。劳拉跟在它们后面慢慢地走着。它们走起路来十分笨拙,大蹄子中间有道裂缝,鼻子黏糊糊的,看上去特别宽大。 爸把牛拴回饲料槽边,劳拉站在牛棚外面等着爸出来。然后她跟着爸走回土屋。 “爸,”劳拉小声问道,“佩特和帕蒂真的想去西部吗?” “是的,劳拉。”爸说。 “噢,爸!”劳拉说,她的声音激动得有点儿颤抖,“我想——我不怎么喜欢牛。” 爸一把握住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安慰她说:“我们必须尽力把事做好,劳拉,不应该总是抱怨总发牢骚,该做的事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好。总有一天,我们会有马的。” “那是什么时候呢?”劳拉问。爸回答道:“等到我们种出第一茬小麦的时候。” 他们走进土屋。妈显得神采奕奕,玛丽和卡琳都已经梳洗好啦,屋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床已在柳枝儿上铺好了,晚餐也已经准备好啦。 吃过晚餐,大家都坐在门前的小路上歇息。爸和妈坐在小木箱上,卡琳依偎在妈的腿上打着瞌睡。玛丽和劳拉坐在硬硬的路面上,把腿悬在小路边缘。杰克一连打了三个转儿才趴在地上,把头枕在劳拉的膝盖上。 他们静静地坐着,欣赏着梅溪对岸的一排排柳树。夕阳西下,渐渐消失在大草原的尽头。 最后,妈妈忍不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切都是这么祥和宁静。”妈说,“今晚再也听不见狼号,听不见印第安人的吼叫了。哎,好长时间都不曾有这种安全舒适的感觉了。” 爸缓慢地回答道:“不错,我们非常安全。在这儿什么事也不会有啦。” 天空看上去宁静而深邃。在霭霭暮色中,柳树在呢喃,溪水在喃喃白语。大地渐渐笼罩在一片深灰色中,星星在夜空中顽皮地眨着眼睛。 “该睡觉啦。”妈说,“不管怎样,这儿的一切都蛮新鲜的,我们从未在土屋里睡过觉呢。”妈说着笑了起来,爸也跟着会心地笑了。 劳拉躺在床上,用心地聆听着溪水温柔的诉说,听着柳树沙沙的低语。她想,她宁愿睡在屋外,哪怕听到狼的嗥叫,她也不愿睡在地下的这个土屋里,即使土屋里非常安全。P10-13 序言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劳拉·英格斯·怀德写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她满怀希望地寄给出版社,结果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的女儿罗丝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建议她把自传改写成小说。此后,母女俩一起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在1932年,劳拉的第一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谁也没曾想到,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飞来,他们纷纷央求劳拉奶奶继续讲下去。这位老奶奶大受鼓舞,写作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连续十年间,她一共写了九部小说.构成了题为“小木屋”的系列作品。 现在,这九部小说已经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另…位就是劳拉·英格斯·怀德。 那么,劳拉·英格斯·怀德是如何讲述“小木屋”故事的呢?是什么让“小木屋”保持久经不衰的魅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系列小说的历史背景。为了推进西部的拓疆运动,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十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美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部拓荒运动,大规模向两部移民。劳拉一家人就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辗转的拓荒者的生活,年幼的劳拉也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劳拉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五岁的劳拉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卡琳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她以小女孩天真而好奇的眼光观察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温馨甜蜜的世界中。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劳拉一家人怀着对西部生活的无限向往.一路远行.在堪萨斯州大草原搭建起了小木屋。他们遭遇了狼群的袭击,印第安人的不断骚扰,突如其来的冷热病毒,来势汹汹的草原大火等。最终,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向定居移民开放,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三部《农庄男孩》描述了劳拉的丈夫阿曼乐少年时代的故事。阿曼乐是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男孩。他勤快、机智、灵活、调皮、好奇、正直。他一直渴望能拥有一匹小马,最终如愿以偿。 第四部《梅溪边》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在离小镇不远的梅溪边安居下来的生活故事。眼看他们就耍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场扑天盖地的蝗虫风暴却让庄稼颗粒无收。爸只好去东部做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第五部《银湖岸边》写的是劳拉一家人在银湖岸边的生活经历。自从闹过蝗灾后,家里收成极差,玛丽患了猩红热后双目失明,家境异常艰难。于是,劳拉一家搬迁到达科他州的银湖岸边,爸历尽艰辛终于申请到放领地。 劳拉一家人在放领地上安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他们遭遇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冬天。这就是第六部《漫长冬季》。气温低达摄氏零下四十度,小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劳拉一家食物吃完了,煤炭燃尽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镇上的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小镇,带回食物,帮助全镇居民渡过生死难关。 在第七部《草原小镇》中.劳拉已经是十五岁,她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了帮助玛丽能在盲入学校学习,劳拉刻苦努力,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第八部《快乐的金色年代》讲述的是阿曼乐与劳拉的爱情故事。劳拉不得不独自一人去外地教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阿曼乐用真心打打动了劳拉。最终,有情人终或眷属,两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一部《新婚四年》描写的是劳拉婚后四年的生活。婚后他们历经磨难.然而,这些不幸并没击倒劳拉和阿曼乐,他们始终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携手开倒幸福美好的明天。 19世纪的美国西部荒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小木屋”系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爱心永驻的世界。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沿着劳拉成长的足迹,追随着劳拉一家人迁徙的步伐,以一双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沉醉于变幻多姿的大自然中,沉醉于入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沉醉于那些精雕细刻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劳拉一家人优雅、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中。劳拉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相亲相爱,姐妹间的手足情深,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相处,劳拉与阿曼乐含蓄而深厚的情感,亲戚朋友间的互帮互助,甚至他们对狗、马、猫、牛等家畜也充满了柔情与眷恋,这一切的一切,劳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那么叫人迷恋,又那么让人沉醉。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真实的劳拉。幼年时的劳拉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但是父母成为她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勤劳、仁爱、宽容、乐观、自信、热情、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在父母循循善诱下,劳拉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拓荒者,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劳拉的个人成长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成长史。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记忆,而劳拉的这套小说正好唤醒了美国人的深沉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一代美国入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这部小说在美国经久不衰的莺要原因之一。而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邻里之间纯洁友善,书中所展示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以优雅的姿态对待生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明天,等等。这些主题激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小木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炉灶旁,爸拉着小提琴,大家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琴音绵绵,经久不衰。 该系列小说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刘华负责翻译、审译。四川大学外国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干玲,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十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洹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华彪参与翻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