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迷于阅读的唐诺,此次带领读者进入汉字的迷宫中,使我们重新发现文字的乐趣。全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这是“唐诺的文字学”,充满了他的独特风格,为甲骨文这门生硬的学科,唤回新的目光与活力。不论是大众读者还是学者专家,都能在此书中获得莫大的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字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唐诺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着迷于阅读的唐诺,此次带领读者进入汉字的迷宫中,使我们重新发现文字的乐趣。全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这是“唐诺的文字学”,充满了他的独特风格,为甲骨文这门生硬的学科,唤回新的目光与活力。不论是大众读者还是学者专家,都能在此书中获得莫大的乐趣。 内容推荐 本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整本书的引人之处在于把我们自以为无比熟悉的汉字重新陌生化,回到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亲近那遥远的文字初始期的甲骨文与金文,用他自己的想像和“杜撰”,使我们因为太熟悉而麻木五感的现代中文重放异彩。 作者在赋予一个个文字精彩的故事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文字由衷的热爱。 目录 0 登高丘·望远海 1 字的黎明 2 造字的困境暨文字生产线的出现 3 象形的字 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号 5 转注·假借·不再创造的新文字 6 找寻甲骨文里的第一枚时钟 7 最本雅明的字 8 低贱的字和一页完整的性爱生产图示 9 可怕的字 10 奇怪的字 11 简化的字 12 死去的字 13 卷土重来的图形字 试读章节 1 字的黎明 这是个老实讲很奇怪的字,它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上边是个代表太阳的“日”字(甲骨文因为是用刀刻于龟甲牛骨之上,因此不容易出现漂亮的圆形),下边稍小那个也同样是个“日”字,天有二日,是三千年之前天有异象被人们忠实记录下来了呢,还是造字的人们花脑筋想表示什么? 在进一步谈下去之前,这里我们好像有个问题,一个大哉问的正经问题,非得先问问不可,这其实是非常令人头痛不知从何讲起的——文字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或者说,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老实说,如果可以的话,这里我们真很想直截了当地回答:是个奇迹——其实这样子的答复,并不像乍看之下那么不负责任。 新石器时代的矛盾 有关这个问题,中国人狡猾地躲闪了几千年之久,办法是把它推给一个叫仓颉的人。把发明文字的荣光连带所有疑问全数堆到一个人身上,这当然不会是真的。今天,我们一般倾向于相信,文字是在长段时间中逐步演变发展成的,不管它是起源于结绳或刻痕的记忆,还是在行之更久远的语言和图绘之间缓缓找出稳定的意义关联,都牵动着众多的人,这些人所分居的众多地点,以及因此不可免的诸多时间,绝非一时一地一人的事。 吊诡的是,传说神话只供参考,文字的起源终究还得由文字自身来回答,也就是由我们手中所能掌握的文字或未成文字的“类文字”来想办法回溯,意思是,用文字的“有”来回推文字的“无”,就像要人用今生去回推他的前世一般,如此强人所难,其中便不免得装填众多江湖术士式的、无以查证的猜想。 我们有什么呢?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漂亮的甲骨字,■,就是今天的“昔”字,往昔,从前,逝去的时光,它的下方仍是个“日”字,可怜巴巴的日字,上头压着壮阔汪洋的大水,漫天盖地的水淹过日头的心版魔幻意象,如同小说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画面(或现实些,是观看角度所导致的写实图像,但无论如何相当骇人),商代的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远古的记忆存留,充满美感,充满哲学况味,也充满启示力和想像力(比方说我们极容易联结到黄河桀骜不驯的泛滥,商人的历次迁都逃水,鲧禹父子方式和下场互异的治水行动,乃至于治水和专制政体有机牵联的所谓东方专制主义论述云云,事实上,我还读过一本虔信基督徒的书,断言这就是《圣经·旧约》中天降洪水四十天诺亚方舟的记载,并据此坚持即便中国文字的发明,亦直接归于上帝耶和华),但非常遗憾,就终究得几分证据讲几分话的文字起源问题,却是个很糟糕的状态一记忆湮渺,只留一片鸿蒙的汪洋。 我们常说甲骨文是中国所发现最早的文字,大致的时问是距今三千年到三千五百年的晚商时期,但甲骨文却不会是最早期的文字。事实上,它相当成熟,不论就文字的造型、文字的记叙结构来看都是这样。更具说服力的是形声字在甲骨文中所占的比例意义——形声字是中文造字的最进步阶段,让大量的、快速的造字成为可能(这我们往下还有机会谈),于是,聪明的文字学者遂把形声字当文字的碳同位素般作为时间检视的标的——有人估出,在已可辨识的一千多个甲骨文中,形声字的比率已接近百分之三十了,这毫无疑义说明甲骨文已昂然进入造字成熟的晚期阶段了。 甲骨文之前我们有什么?很少很少,就只有一些陶器瓶口部位的刻痕、记号或花押而已。其中,最光彩焕发的是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所挖出来大口缸陶器的美丽记号,■,形象上是重山之上有云,太阳傲然浮于云上的图像。这个单独存在的记号,我们很难讲它就是文字,因为文字如蜜蜂,它难以落单存活,毋宁更有可能是陶器主人的专属记号,或部族的族徽(私有制或原始共产制?),但还是有学者乐观地说,这个记号很可能正是“旦”字的原始字形,是山居的大汶口人所看见日升山头时云上的光灿黎明图像(若然,显然不是个太早起的部族),遂用为人名或族名。 这是多久前的事呢?大约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前的事,也就是说,从这个孤独的、可疑的美丽“旦”字,距离我们所谓文字发明已然成熟到接近完成的甲骨文,只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更是说,在这仅仅一千年我们文字记忆完全空白的极短时间之中,中国文字的发展事实上忽然马达启动并高速运转开来,而且还偷偷地进行,不是躲藏在这么久以来还挖掘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的隐密地点,就是使用易腐易烂不留犯罪证据的书写记录材料,直到有了相当成果才好意思展示在牛骨和龟甲上头,给我们惊喜…… P15-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