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书本对广东汉剧进行了全面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解读和文本分析的研究套路,涉及文学、音乐、宗教、民俗、历史、地理甚至语言学、音韵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单一的文献爬梳转变到田野调查、历史文献、戏曲文物相结合上来。
为什么要研究濒危剧种?(代序)
绪论
一、剧种史研究与戏剧史的重新书写
二、广东汉剧学术史的回顾
三、关于“广东汉剧”几个名词的界定
第一章 皮黄声腔南播与广东汉剧溯源
第一节 皮黄合流及其在南方的传播
第二节 广东汉剧艺术来源的多元化
第三节 “外江戏”进入粤东的路线考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广东汉剧的形成与流变
第一节 从几首竹枝词看“外江戏”入潮时间
第二节 广东汉剧的形成
第三节 “外江戏”在粤东的隆兴
第四节 粤东“外江戏”的式微
第五节 1949年后广东汉剧的恢复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东汉剧的剧目与剧本
第一节 广东汉剧剧目概述
第二节 《公益社乐剧月刊》辑录剧本的本事、形态与价值
第三节 钟无盐故事的流变与广东汉剧《齐王求将》
第四节 从元杂剧《陈州粜米》到广东汉剧《包公与妞妞》
第五节 广东汉剧《打花鼓》与民间小戏的文化意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东汉剧的舞台艺术
第一节 广东汉剧脚色体制的演变与定型
第二节 广东汉剧的舞台布景与脸谱
第三节 广东汉剧特色乐器的生成及乐队的演变
第四节 广东汉剧的舞台唱念语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汉剧的戏班与乐社
第一节 广东汉剧戏班的组成与运作
第二节 汉剧业余乐社的创立与特点
第三节 《公益社乐剧月刊》的运作、体例与价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东汉剧与粤东民间艺术
第一节 广东汉剧与广东汉乐关系概述
第二节 广东汉剧与粤东丝弦乐的艺术联系
第三节 中军班音乐在广东汉剧中的运用
第四节 广东汉剧对地方小调的吸收与改造
第五节 广东汉剧与潮剧及粤东木偶戏的交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广东汉剧与粤东社会
第一节 粤东墟镇祭祀与汉剧演出
第二节 粤东“斗戏”习俗与汉剧演出
第三节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广东汉剧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第一节 闽西粤东两地汉剧的互动交流
第二节 清末民初“外江戏”在台湾演出
第三节 广东汉剧在东南亚的传播
第四节 新时期广东汉剧赴港台及新加坡演出
本章小结
馀论:广东汉剧演出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广东汉剧戏班、剧团、学校沿革表
附录二:广东汉剧业余乐社组织一览表
附录三:广东汉剧著名艺员、乐师一览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