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社会背景
二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思想背景
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进程
上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策略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认识论
第二章 政治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政治正确
第三章 思想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四章 美学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化
第五章 历史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
结语
下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历史
第六章 “对话”与“潜对话”:“现代派”论争引论
第七章 政治对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中的政治接受
第八章 文学对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中的文学接受
第九章 “三个崛起”与“三只小风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接受的理论个案
第十章 从“意识流”小说到“拟现代派”小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接受的创作个案
结语
作为一种“知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可谓由来已久。自“五四”时期便已开始的这股传播浪潮,虽然曾因社会形势的剧变一度归于沉寂,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大陆思想界的解冻,西方现代主义的传播又在当时展开了新一轮的运作。这场传播运动的过程与结果,不仅揭橥了新时期初各类权力话语的力量纷争,亦令现代主义思潮重塑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然而,因受制于某种思想偏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知识合法化进程却屡遭磨难。许多译介和传播现代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借助政治误读、历史误读、思想误读和美学误读等传播策略,以语言游戏的方式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赋予了知识合法性。在这场“体制为游戏规定了一些界线”(利奥塔尔语)的传播运动中,原本被视为腐朽没落的西方现代主义逐步被广泛接受,进而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中发挥了积极功用。本书首次以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大量传播文本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还原了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史,并为厘清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做出了有益尝试。
本书首次以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大量传播文本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还原了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史,并为厘清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做出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