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智慧全解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老子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且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道德经》中的一字一句,感受那些隐藏在朴素字句下悠悠绽放了几千年的思想之花。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力图将《道德经》的生存智慧、管理智慧浅显易懂地展示给读者,以共享其中的玄妙。书中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内容推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明暗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了处世的方略,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优秀典范,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两千多年来,《道德经》中的闪光思想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全书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字,内容却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科学,可谓博大精深、玄奥无极,一直被世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目录

第一章 大道无形

第二章 有无相生

第三章 使民无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虚静无为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退身忘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修养玄德

第十一章 有无之道

第十二章 戒奢以俭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道态惚恍

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清静无为

第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与众不同

第二十一章 唯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

第二十三章 胜在守诺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

第二十七章 知人善用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 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道用无穷

第三十六章 物极必反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

第四十二章 和气积中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常乐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摄生之道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以身观身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依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第六十三章 细节取胜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大智若愚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取之有制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损有余而本

第七十八章 弱能胜强

第七十九章 以德报怨

第八十章 世外桃源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试读章节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而使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本源。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孕育生成的,好像在天地初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智慧全解】

大道本身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它是一种完全虚空的境界,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因而宇宙间的一切都被它容纳和控制。老子曾说宇宙是分层的,它大到没有边界,小到没有内核。套用科学术语,称作无穷大和无穷小。在广袤的宇宙空间内,所有的物体都统属大道掌控,大道在运作的过程中永远也不会穷尽。它不会停息也不会损坏,而会永恒地运转下去,它的运转过程只可感觉,不可触摸和观赏。它远远地躲开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正是由于大道无形、无声的特点,人类即便穷尽语言也无法真正地描摹它,这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只能用一些贴近的语言来描述它: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本源。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孕育生成的,好像在天地初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给大道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我们无法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它是怎样生成的,何时生成的,来自何处又将何时消亡,谁能说得清楚呢?它好像在万能的匕帝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它生成的,就连上帝也不例外。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什么也不是,却又什么都是。我们为何要穷根究底,研究如此抽象、晦涩难懂的问题?从人类自身的角度而言,探讨大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透悟宇宙万物,进而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现实地讲,就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悠然惬意、舒心幸福,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呢?只有真正理解大道的人,才会采取顺其自然的处世观,对什么都不强求,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接近大道,甚至与大道合二为一。

老子告诉我们,高明的人处世会“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掩敛自己的锋芒,排解自己的烦扰,隐蕴自己的光辉,把自己等同于微尘融人大干世界。

世道很复杂,乱世多才是祸根,盛世多才非福泽,人生在世,首要的是明哲保身。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活着,然后才能考虑能否有所作为。而事实证明,老子的“和光同尘”就是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方式。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大唐中兴名臣郭子仪晚年退休在家,每天欣赏美人歌舞,日子过得悠闲快活。有一天,他正在花园里和姬妾风花雪月,下人报告说朝中大臣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虽然退了休,但对朝中大臣的品行还是很了解的,一听到是卢杞来了,他马上命令家中所有女眷全部回避,他一个人穿戴整齐在书房与卢杞品茶聊天,言谈甚欢。

送走卢杞之后,他的家人都非常不解,问他道:“平时你接见其他客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避讳我们在场,为什么今日接见一个小官,却要这么慎重?”

郭子仪说:“卢杞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的容貌有缺陷,半边脸是青的,你们要是在场,免不了会有嘲笑的意思流露出来,对此他一定会记恨在心。有朝一日他位高权重,我的子孙后代就有灾难了。”

没过多久,卢杞就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官居宰相。那些过去瞧不起他或者得罪过他的人,他果然都没有放过,只是对郭子仪的家人秋毫无犯,他们做的一些错事,卢杞还帮忙开脱。

郭子仪作为唐朝社稷重臣,他的八子七婿也是达官显贵,家族能够如此风光,与郭子仪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是分不开的。老子说过:“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郭子仪和卢杞交往的方法就符合老子的这条上上之道,首先重自己的德,然后很小心地不结冤家。

令人遗憾的是,古往今来,无数人误解了“和光同尘”,他们认为,所谓“和光同尘”,就是不分好坏、随波逐流。其实不是这样,老子也在试图改变社会,只不过他满脑子都是柔性智慧,主张以顺其自然的渐进方式去构建和谐社会。比如治大国,他主张“若烹小鲜”、“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老子并不一味地顺从世俗,他只顺从于“道”,所谓“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就是典型的与众不同,老子的思想没有媚俗的一面,他既不媚俗,也不脱俗、矫俗。他认为“挫其锐,解其纷”,是为了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遇事懂得包容;“和其光”是为了保存自己;“同其尘”是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会,不鹤立鸡群,这一切都以不伤害自己的品行为前提。其实,就算圣人看上去也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差别,甚至还不如普通人,但他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始终是亮着的,他们的道德修养也丝毫不会改变。这种境界用周敦颐的话来说,就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P12-14

序言

当我们面对一本书,从哪里读起,怎么读?这是一个大问题。就好比遇到一个人,怎么去了解他并做出一个判断。古人的哲学,说到底是一门教人如何思考和生活的学问,看起来虚无缥缈,却能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老子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面对一部经典,读到最后,我们看到的就不该是一堆文字,而是一颗心灵。读《论语》应该读出孔子的心灵,读《道德经》应该读出老子的心灵。孔子的心灵是热的,老子的心灵是冷的;孔子的心灵是实的,老子的心灵是虚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道德经》给我们的建议。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明暗变幻的微妙;《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世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五千言,洋洋洒洒,信手拈来,道的真义,答案自在其中。它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长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老子通过对世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点点滴滴积淀成了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哲理成语,比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祸相倚”、“大智若愚”、“哀兵必胜”、“和光同尘”等,均源自《道德经》。字字珠玑,如同警句一样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

当这个世界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时,我们还可以读到老子为人处世的智慧精髓,如“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示人以柔弱,胜人以阴谋”、“曲则全,枉则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这些都是老子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的,其强调“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当然,老子的为人处世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比如,老虎捕杀猎物时,必然是先蹲下去,再跳起来猛扑;人们用拳头打人,首先要把胳膊曲起来,然后再伸出去。这其中的“蹲”和“曲”都是在蓄势,是为之后的“扑”和“伸”做准备。读懂老子,会使你成为一个柔中带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的智者。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力图将《道德经》的生存智慧、管理智慧浅显易懂地展示给读者,以共享其中的玄妙。书中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且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道德经》中的一字一句,感受那些隐藏在朴素字句下悠悠绽放了几千年的思想之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