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法基础与超越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龙卫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观念基础

 壹 公法和私法的关系

一、认真对待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关系

二、公法和私法区分的源起

三、公法和私法区分的界标

四、公法和私法关系的发展

五、我国当前应如何处理公法和私法的关系

 贰 民事救济权制度简论

一、导言:民事权利的可救济性及自主化定式

二、民事救济权的特点和基本分类

三、民事救济权的行使期间问题

四、民事救济权和民事责任

五、民事救济权竞合与民事救济程序

六、结语:深化民法的自我实现功能

 叁 罗马法的传统性和法律方法

——兼论中国民法新传统

一、罗马法的传统性重述

二、罗马法的主要创造:成熟的法治传统

三、罗马法时代创造的法律方法

四、中国民法新传统

 肆 民法典体系问题探讨

一、当下探讨民法典体系问题的意义

二、历史遗产中的民法体系知识

三、德国现代法学的民法体系观

四、制定中的中国民法典体系思考

第二部分 民法发展

 伍 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民法

——纪念《民法通则》施行20周年

一、“法治”的两个层面:形式的和实质的

二、20年来中国的民事立法

三、20年民事立法对法治进程的意义

四、中国民法的前景与展望

 陆 中国市场经济法30年:规则嬗变与市场经济

一、3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法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30年来构建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三、30年中国市场经济法的观念和实践

四、wTO、全球化与中国市场经济法

五、中国市场经济法的完善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主体理论

 柒 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

——兼论民法主体预定问题

一、导言

二、法律的二重性:规范性和概念性

三、法律基础概念传统理论之分歧:义务概念理论与权利概念理论

四、权利概念背后:法律主体性

五、民事主体立法政策的历史分析

 捌 民法秩序的主体性基础及其超越

一、“民法主体预设论”的方法基础和论证过程

二、认识民法主体性结构的特殊意义

三、对传统民法的主体性结构基础的超越

 玖 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考察

——兼论民法实证主义与宪法秩序

一、前言

二、自然人人格权的两种立法体例

三、自然人人格权制度的当代发展

四、我国自然人人格权制度及其发展

五、自然人死后人格保护问题

六、自然人人格权保护的限制

七、简单总结

 拾 法人[主体性]本质及其基本构造研究

——兼为拟制说的一点辩护

一、导言:法人主体是虚构的吗?

二、法人主体性的规范实证辨析

三、法人主体性的确立基础:有关拟制说方法论价值的一些讨论

四、法人内部构造与代表制技术

五、结语

 拾壹 法人的主体性质再探讨

一、法人主体的法律性质问题的背景

二、学说上的对立:拟制说与实在说

三、德国制定法的态度:理论分歧的调和

四、法人主体性质问题再讨论

 拾贰 合伙的多种形式和合伙立法

一、导言:合伙范畴和形式的差异性

二、合伙形式差异性的形成

三、不同合伙形式的比较:主要以大陆法系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为比较

四、我国《民法通则》起草时的一个动向

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合伙立法的展望

六、一点小结

第四部分 物权法理论

 拾叁 物权法政策之辨:市场经济体的法权基础

——略评《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

一、《物权法草案》讨论的意义和基点

二、《物权法》的应取政策:市场经济的法权基础

三、对《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的简略述评

 拾肆 物权立法的合宪性问题

——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违宪之争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二、讨论关于“物权法草案违宪”批评的三个前提

三、认真讨论关于“物权法草案违宪”批评的三个意义

四、有关回应及其不足

五、我针对“物权法草案违宪”置疑的两个回应

六、一点补充:物权立法应在何种意义上尊重宪法?

七、几点结论:《物权法》起草的走向

 拾伍 中国物权法制的变迁与展望

——以立法检讨为视角

一、前言

二、《物权法》的框架特色与观念基础

三、《物权法》的主要创制及其简略评析

四、未来的展望:代结语

第五部分 债法理论

 拾陆 债的本质研究:以债务人关系为起点

一、引言:澄清债的更为本质的知识

二、有关债的两种看似对立的界定方式

三、债的语词形式与内在规范

四、萨维尼有关债的本质认识及其论证基础

五、对《德国民法典》第二编的系统解读

六、代结语:债务人关系作为起点的意义

附录

 拾柒 法律实在性讨论

——兼为概念法学辩护

一、问题的提出:从对法律实在论的挑战说起

二、法律现实主义对司法客观性的否定

三、法学传统阵营对法律现实主义的各种回应

四、法律现实主义者的两个反诘

五、转换角度再回应——从“逻辑实证”到“客观实证”

六、法律实在论的哲学辩护

七、余论:兼为概念法学辩护

主题词索引

内容推荐

本书在综合的意义上,从历史探寻和当下对策两个论域,试图对每个研究论题予以发掘和运思,作出处理和权衡,因此既有历史的探测和实证,亦兼有当下的分析和凝思,是历史清理和现实超越的结合。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作者自己从曾经发表过的基础型论文中,挑选其中具有关联者,按照主题分类,通过适当修订和加工,汇集而成。从研究风格来说,本书大抵属于民法学的基础研究范畴。民法学的基础研究,严格说起来,是在一种力求全型研究思维下集制度、思想、实践与问题为一体的理论作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