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舒伯特/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奥地利)约·奥·卢克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韦伯,直到门德尔松、舒曼这一批出生在十八世纪中末期到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巨匠,都是英年早逝,只有贝多芬活到五十岁,而五十岁该是创作力的鼎盛时期啊。是“天妒英才”?不,这个世纪诞生了他们,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却过早地扼杀了他们。在上面提到的这几位音乐大师中,除了门德尔松,他们都一生坎坷,命乖运蹇,而舒伯特是他们之中寿命最短、际遇最惨的一个。

本书是“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之一,该书对舒伯特做了简要的介绍,打破了过去在这位作曲家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

内容推荐

舒伯特一生不过短短32个年头,创作生涯只有十几年,却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等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生前备受歧视,死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本书以史实为根据,用文学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音乐家舒伯特。

试读章节

年轻的孩子们在教堂的合唱队里唱歌。

人们只能看见他们的脑袋突出在楼厢的高高护栏上,一个个厚实的、小小的、圆圆的额头,紧紧地挨在一起;褐色的、黑色的、金黄色的鬈发,红润的面颊,丰腴的脸蛋,张开红红的小嘴,敞开了喉咙歌唱,歌声充满了欢欣,充满了力量。这是些唱诗班中的孩子。卢卡·德拉·罗比亚就是这样用黏土塑造他的小歌唱家们,庄重地给他们上了白蓝色的釉子。——不对!装饰在教堂里的这些虔诚的塑像,红红的脸蛋,长有鬈发的天使脑袋,鼓起金色的羽翼出现在墙脚上方,张开红红的小嘴歌唱,或者用小小的拳头舒适地支撑着脏兮兮的小脸,从高处看,这些矮小而活泼的孩子就像楼厢里一群胡喊乱唱的小淘气,可他们不是用黏土、用木头塑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

管风琴快意地在伴奏,絮絮叨叨,咄咄逼人,吵吵嚷嚷,随后变得平静下来,好像规劝,仿佛提醒。风箱哮喘般地呻吟着,发出叹息声,管风琴师在运动着双手和双脚,扯动音栓;现在,声音如同雷鸣般地从数百个音管中进发出来,使地面在抖动,就像是天主在愤怒时说话并恳求安静一样。但是,从童声中响起来的嘹亮的高音比这雷鸣一般的管风琴声更为高昂,更具有穿透力,它冲向上空,像云雀在欢叫,而且越来越高,直达教堂上方的蓝色天际,达到高音C,清澈而纯净,甚至管风琴自己也在暗自高兴地谛听,并快意地轻轻地发出嗡嗡声。这高音在空中被一颗声音的霰弹击得粉碎,好像整个胸膛在上面要裂开似的走调了。

这就是那个童声,只有它才能升到云雀所能升到的蓝色苍穹。

“……这是亲爱的上帝教会他的!”教区寄宿学校童声合唱队的教师和指挥卢克切西卡满意地露出了笑容。“这个鬼精灵,这个舒伯特一弗朗茨尔!”

就是这个舒伯特一弗朗茨尔,他一直能唱到高音C。对他可要刮目相看啊。

“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他的了,是亲爱的上帝教的他呀!”卢克切西卡早就这样说过。

弗朗茨尔正在把他想到的涂抹成音符时,宫廷乐队长萨列里当场把他抓住了。孩子在寄宿学校空荡荡的音乐室里沉醉于自己的乐思和涂抹之中,他根本就没发现这位凶狠狠的大师是怎么进来的。他像一只猫那样无声无息,像一个机灵的、灰色的小人似的把他尖尖的鼻子和那双闪闪发亮的小眼睛扫向凡是他能捕捉住东西的地方。

猛地一下,纸张飞向高处,到了老态龙钟的大师手中。现在什么都做不成了。

“该死的!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自己弄的?你,你,你——这都是从你这颗愚蠢的、胖胖的小脑袋瓜里想出来的?混孩子!”

小家伙在这个挥动着双手的意大利人面前羞愧得满脸通红。

“你还有些什么东西?在哪儿,在哪儿?快说!”

“都烧了!”胆怯的小家伙半是傲气半是畏惧地脱口而出。

这个大师像个小丑似的跳起脚来。

“都烧了,”他吼了起来,“你,你,你这头蠢驴!”

他狂暴地把这些小本本胡乱地掷到书桌上,一些印好了的乐谱从中间显露出来,他急匆匆地把它们抓到手里。

“这是什么?”他发出了刺耳的叫声。他愤怒地又把纸张抛掉,脸像煮熟的虾一样通红。

“该死的!”他的嘴在扭动,好像由于恶心而要呕吐似的,他攥紧了双拳,紧贴在弗朗茨尔的鼻子前面不停地挥动,小家伙吓得要命。

“你在这儿干了些什么?!谁允许你的……?!你,你这个混蛋,混蛋——!”  这个小歌唱家本想告罪,说是自己因为练习才把莫扎特的一首奏鸣曲改写成这首小型的释意曲的,可他刚一脱口说出这个不朽的名字时,他就后悔了,真想把这句话重新咽回去。他怕极了,不知他的话对这位恶毒的大师会产生怎样可怕的后果。

萨列里把谱纸掷到地上,用脚乱踩一通,用意大利语叫骂起来。

小家伙想不到事情居然会弄成这个样子。他不知道,萨列里仇恨任何与莫扎特有关的事情;他不知道,此人作为歌剧作曲家和意大利学派的主要代表者已成了德意志的死敌,他认为德意志音乐会在莫扎特身上取得完全的胜利;他不知道,四下里都在流传说萨列里毒死了《唐吉万尼》的作者;他也不可能知道,这种传闻有着一个真实可信的内核,因为作为肆无忌惮的敌对者,萨列里毒化了所有才智的源泉、灵魂和见解,他和他的这一派人不断地伤害天才的莫扎特,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个孩子没有想到,这个世界赠给它的精英竟然是一顶殉难者的桂冠。他只是感觉到,莫扎特的音乐在他的灵魂里是泛出泡沫的珍珠般的圣水,他把这位天才看做是年轻的神,人类敬畏地匍匐在他的面前。莫扎特在前往布拉格的路上是这样的,但在维也纳不是;在维也纳他是一个被出卖的人,一个遭人背叛的人,一个被抛弃的人,很早就弃世而去,被葬入无名者的公墓。这是他的敌对者干下的勾当。在民众口中散播着这样的传闻,说是萨列里毒死了他……

简直是命运的安排,这一次一个否定的和自私自利的幽灵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天才,此人的才能就是在莫扎特的伟大光芒中成长起来的;萨列里要拼命地把它扼杀。

“卢克切西卡,卢克切西卡!”这个恶毒的小老头朝发出回声的过道刺耳地叫了起来,吩咐迅急跑来的人,指着站在面前像一个可怜罪人的弗朗茨尔说:“把他关到房子里去!学对位!懂吗?!对位?!”

他发出了指示,两只小眼睛通红,声音嘶哑,拳头握得紧紧的,随后便消失了。

这是奖励还是惩罚?老实的弗朗茨尔当时自己并不清楚,当人们使这些学生习惯于把好事当作是一种惩罚时,他们就不感到是一种痛苦了;老师们是带着一种愉快来施加惩罚,好像这些惩罚是在做好事一样。

P1-4

序言

译完了奥地利作家卢克斯的音乐家传记小说《舒伯特》(原名《舒伯特的生命之歌》),一阵酸楚涌上心端,不由发出一声长叹。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伟大天才就这样在穷困潦倒中默默无闻地辞世而去,令人黯然神伤。他仅活了三十一个年头,但就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他以超人的才华和勤奋,在生活的重压下,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两部序曲、数以百计的钢琴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十一部歌剧和歌唱剧、上百部多声部歌曲、合唱曲以及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设想一下,这位在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中寿命最短的天才,如果能活到哪怕是贝多芬的年纪(五十岁)的话,那他能为世界音乐宝库增加多少珍宝,能为后世增加多少精神财富!从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舒伯特、韦伯,直到门德尔松、舒曼这一批出生在十八世纪中末期到十九世纪初期的音乐巨匠,都是英年早逝,只有贝多芬活到五十岁,而五十岁该是创作力的鼎盛时期啊。是“天妒英才”?不,这个世纪诞生了他们,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却过早地扼杀了他们。在上面提到的这几位音乐大师中,除了门德尔松,他们都一生坎坷,命乖运蹇,而舒伯特是他们之中寿命最短、际遇最惨的一个。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可谓最是平淡无奇。他没有过缠绵悱恻、罗曼蒂克式的恋情,如舒曼、韦伯;他没有过跌宕起伏、富戏剧性的际遇,如莫扎特;他没有过惊世骇俗、冷眼向洋的举止,如贝多芬;他没有过无忧无虑、幸福惬意的生活,如门德尔松。他在世时,没有得到过莫扎特、贝多芬、韦伯、门德尔松、舒曼他们得到的荣誉、名声;他在世时难得感受到他的作品演出带来的喜悦,所引起的轰动,所得到的社会公认,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得到的那样;可他却品尝了上面提到的几位音乐大师所经受过的痛苦、贫困和不幸的总和。一念至此,不胜欷欺!

弗朗茨·舒伯特1797年生于维也纳郊区利希滕塔尔,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八岁时由于嗓音优美高亢加入了教会的儿童合唱队,稍后因音乐上的天赋顺利考入维也纳城市寄宿学校,享受到免费的待遇。在寄宿学校这段时间里,他对诸如拉丁文、数学等学科索然无味,而在音乐上表现出超人的才能,并得到当时维也纳乐坛权威人物宫廷乐队长意大利人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指导。每当空闲时间,他都沉醉于音乐创作,谱写了不少歌曲和一些器乐作品;但这些早期创作大多被他销毁,保留下来的其中有一首钢琴曲《钢琴四手联弹:幻想曲》,创作日期为1810年,时年十三岁。1813年他终于忍受不了寄宿学校的束缚,离开学校回到家中。他遭到父亲的呵责,并在父亲的逼迫下,不情愿地进入教师进修学校,翌年成为父亲为校长的小学里的一名助理教师;但教师的工作令他感到厌烦,他渴望的是音乐创作的自由。1814年他应邀为利希顿塔尔教堂的节庆日创作了《F大调弥撒曲》,演出获得了成功,得到赞扬。这也坚定了他终生献给音乐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于是他不惜与父亲闹翻而离家出走。从这一年起,十七岁的舒伯特就迈上了一条自由而艰辛,快乐而痛苦,幸福而贫困的音乐家之路。后来他就对他的朋友们说过:“我来到世界,除了作曲别无所能。”此后直到他辞世的十四年中,他从没有过一个固定的职务,他用来维持生活的是时有时无的音乐收入和朋友们的资助;伴随他一生的始终是如影随形的贫穷。同样如影随形的还有他那有如泉涌的乐思,有如流水的旋律,以及令人为之诧异的创作激情。以1815年为例,在这一年,他谱写了一百四十多首歌曲——其中就有在当时也在后世脍炙人口的《魔王》、《荒野上的玫瑰》,有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此外还有三部歌唱剧等。他的才华和创作速度令他的朋友们惊奇,他怎么会有那么多优美动人的旋律,大家都赞叹地说,这是上帝教给他的;贝多芬临终前看到摆在身边的舒伯特的作品时说道:“真的,在舒伯特身上寓存着神的火花。”

这部传记小说有一个副标题:一部友谊小说。它对舒伯特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做了侧重的描述。舒伯特自走上音乐道路以后,就一直生活在朋友们中间,这些钦佩他的才华和敬重他的为人的同时代人,形成一个圈子,被称为“舒伯特分子”。他们都是些卓有才能、愤世嫉俗的年轻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成为维也纳文艺界和学术界的新秀,如安泽姆·许顿布莱纳(1794-1868,作曲家)、莱奥波德·库伯维泽(1803-1890,画家)、弗朗茨·腊赫纳尔(1803-1890,作曲家)、约翰·麦尔霍费尔(1787-1836,诗人)、弗朗茨·硕伯尔(1796-1882)、莫里茨·斯温特(1804-1871,画家)、约翰·斯鲍恩(1788-1865,诗人),此外还有像歌唱家伏格尔、作家格里尔帕策这样的好朋友。舒伯特除了在逝世前几个月举办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自己的音乐会之外,他的音乐都是在朋友们的圈子里和由朋友们筹办的小型音乐会上演出;他的作品的印制开始也都是由朋友们经手的。可以说,舒伯特的音乐有赖于他的朋友才引起了关注并走向了社会。他也回报了他们:他把他们的诗歌、剧本谱成乐曲,使他们的平庸之作得以留传后世。他的好友斯鲍恩在一首题为《秘密》的致舒伯特的诗里有着这样的诗句:

说吧,谁教给你这些歌曲,

它们那样温柔、那样讨人喜欢,

它们从阴郁的现实中去把天堂呼唤。

我们面前的这片土地还被浓雾遮掩,

你歌唱,于是阳光灿烂,春日来到我们身边。

舒伯特的音乐才华与韦伯、门德尔松、舒曼等相比起来,只能是有过之,而不是无不及之;可他在世时,却从没有获得到他本应得到的荣誉。这也许与舒伯特本人的性格有关。设想一下,如果他有着灵活的交际能力,能更好地利用自己和朋友们的影响,有更多的勇气去表露和展现自己,并且善于理财,那么他就不会几次谋求音乐教职而不得,就不会只能在小型范围或家庭音乐会演出自己的作品——他逝世前的1828年3月16日的唯一一次音乐会除外——,就不会在爱情上一再失意,终生未娶(在这点上他与他敬仰的贝多芬倒是有着同样的命运),就不会一生与贫困为伍。他的朋友在谈及他的性格时,说他“有着双重的天性,掺杂着温柔和粗野,喜欢享乐,有一种忧郁的倾向;他的本性谦逊、坦诚,但是缺乏与人交往的才能和修养”。性格决定人生,信哉斯言。

舒伯特本是一个很强壮的人,但从1823年起,他出现家庭病的症状,接受梅毒治疗,并引起了脱发,以致康复后不得不戴假发。病情好转后,1824年他第二次到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庄园做了一段逗留,并在翌年与歌唱家弗格尔去奥地利旅行;1827年9月他又应邀前往格拉茨做客。在这次旅行中,他完成了美妙的《C小调弦乐四重奏》和套曲《天鹅之歌》,这是一次美妙之旅。直到他逝世的1828年,这最后几年是舒伯特又一次处于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生活和经济相对安定的时期。但到1827年秋天,他在给朋友的信中称他病了,完全不适于在任何社交场合露面了;不过他依然致力于创作,甚至还报名要跟著名音乐理论家西蒙·柴希特学习对位。一位创作出了多部交响曲、器乐和歌曲的大师居然还要学习对位,这表明他的好学和1827年对韩德尔作品研读所受到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也致力于巴赫的复调音乐的研究。舒伯特此时正处于而立之年,他的好学,他的勤奋,他的创作激情,将会给他的创作带来怎样的硕果啊!然而天不假年。1828年11月12日,他在给硕伯尔的信中写道:“我病了。我已经十一天没有吃任何东西,没有喝任何东西。我疲惫不堪摇摇晃晃,从椅子那儿走到床边,从床边再走到椅子那儿……”八天之后,11月19日,一代音乐天才,阖上了他的眼睛,默默地去了;生前他出于敬畏和由于胆怯,没敢面见他的精神导师、心中的偶像——贝多芬;但在死后,他要求埋葬在贝多芬墓旁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他不再唱出他的歌了,但他用生命所谱写的作品永远为后世所吟唱、所奏响。舒伯特活在音乐里,他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

这部音乐传记的作者奥地利作家约瑟夫·奥古斯特·卢克斯,1871年生于维也纳,写有诗歌、小说。代表性的作品有《维也纳十四行》(1900),以格里尔帕策的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弗瑞利希姐妹》(1912),《弗朗茨·舒伯特的生命之歌》(1914),《贝多芬的不朽情人》(1926),此外还有多部诗歌等。

作者为这部传记小说写了一个前言,声称,他要在包括这部小说在内的作品中表达出奥地利的本质,而舒伯特在他的眼中是最最奥地利的。这种本质就是维也纳的欢乐和高贵化的忧郁。在舒伯特身上,体现了这两者的统一,他有着某种性格上的双重性。舒伯特的表面生活是相当平凡的,但作者撷取了这位音乐天才生平中一些能表现其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景、情节,以抒情的,且富有哲理深度的语言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位伟大音乐天才的形象,也从这个形象上去展示了奥地利的灵魂和古老的维也纳情结。

1938年,奥地利被希特勒吞并,卢克斯被捕,关入集中营;但他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病逝于萨尔茨堡。

这是我译的第三部以大音乐家为题材的传记小说(前两部为《贝多芬》和《莫扎特》)。人们敬仰这些大师,喜爱他们的作品,渴望更多地了解他们。我想这类以他们为传主的传记小说比起那些简单的传记和评论传记会激起读者更大的兴趣,会加深对这些伟大音乐家人生及其作品的认识。

高中甫2006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