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大转折中22个首任省长市长和自治区主席纪实/共和国高端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孟庆春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群铸造历史的人们;这是一群经历战争烽烟而又走进和平创业的人们;这是一群勇于开拓的改革先锋;这是一群站在时代高点的领航人。

本书记述了陈雷、于克、陈璞如、孔飞、林平加、罗贵波、干明涛、冯纪新、苏毅然、惠浴字、张劲夫、彭冲、李丰平、马兴元、刘杰、韩宁夫、孙国治、覃应机、苏钢、鲁大东、刘明辉、天宝等22位1979年恢复省级人民政府后首任省长、市长和自治区主席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1979年共和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省级人民政府。本书记述了这一批省长、市长和自治区主席的传奇经历,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始新的省级政府领导人的风采。

目录

第一章 黑龙江省省长——陈雷

 1.祖先是闯关东的/1

 2.“骑瞎马”和“马失前蹄”/3

 3.四次去苏联:“秘密特工”与搞侦察/6

 4.打游击的轶事/8

 5.对新环境的不适应/12

 6.向毛泽东敬酒/14

 7.“文革”劫难/15

 8.“全省没有290亿斤粮食,日子就不好过”/17

 9.多才多艺/18

 10.金日成发来唁电/19

第—二章吉林省省长——于克

 1.打回老家长春/21

 2.长春市第一任公安局局长/26

 3.抓安全生产/28

 4.“外事无小事,可不能做老马”/30

 5.当了两年省长/31

第三章 辽宁省省长——陈璞如

 1.本姓霍,参加革命后改名“陈璞如”/33

 2.受命危难之中/34

 3.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战/35

 4.地委书记搞统战/40

 5.贵州三线建设的组织者/41

 6.旗帜鲜明的新时期闯将/45

 7.当部长不护短/47

 8.桑榆晚霞情/49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孔飞

 1.“万人从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52

 2.“姑舅将军”/55

 3.总结骑兵之术数/57

 4.“孔飞不许回军区”758

 5.严厉的主席/58

 6.武将爱读书/59

 7.“不能花国家的钱”/61

第五章 北京市市长——林乎加

 1.天福山起义/63

 2.“直接验证了毛主席‘除四害’的英明决策”/64

 3.浙江省调查组的负责人/66

 4.一年三迁/68

 5.为“天安门事件”平反/69

第六章 山西省省长一罗贵波

 1.五次拉队伍/73

 2.战斗在晋绥/77

 3.与陈赓唱了“反调”/81

 4.赴越南担任顾问/84

 5.“文革”中被康生打倒/87

 6.年过七旬在山西当省长/88

 7.“节约省长”/91

 8.烧蜂窝煤与煤气/93

 9.省长搞外交/94

 10.旧病发作去世/96

第七章 陕西省省长一于明涛

 1.震惊全国的零陵大火案/97

 2.“就叫‘菜委’吧”/99

 3.大灾之后的反思/101

 4.与日本京都府结好/102

 5.组建审计署/104

 6.制定审计条例/107

第八章 甘肃省省长一冯纪新

 1.战斗的岁月/110

 2.“我看陇西那个县委书记搞得不错”/112

 3.战洪水/114

 4.种树造林/115

 5.招揽人才/118

第九章 山东省省长——苏毅然

 1.粪坑里逃命/119

 2.当红军的“马贩子”/120

 3.两次见到毛泽东/123

 4.两个大胆的建议,都被省委接纳/125

 5.两次面谏谭老板/126

 6.向毛泽东汇报“三线建设”/128

 7.上,为了年轻化;退,也是为了年轻化/130

 8.退休以后的生活:书法、收藏和写诗/131

第十章 江苏省省长一惠浴字

 1.灌云县惠氏八兄弟/135

 2.“108将大案”之首/140

 3.延安之行/143

 4.初见陈毅/146

 5.为陈毅谈恋爱当信使,两次偷看“密信”/148

 6.没挨陈毅的“骂”,反而心里不踏实/150

 7.“大大咧咧”的笑话/153

 8.战胜癌症/154

 9.当年的三个“甩子”走了两个/156

 10.陈毅的“铁杆粉丝”/160

 11.两兄弟:两位“省长”/163

第十一章 安徽省省长——张劲夫

 1.祖母最宠爱的孙子/166

 2.“为民族的解放不遗余力,做一劲夫”/168

 3.张劲夫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70

 4.到中科院做郭沫若院长的助手/171

 5.陈伯达瞒天过海,张劲夫蒙冤/176

 6.主持起草体制改革意见/177

 7.安徽任职两年四个月/179

 8.“年衰未敢忘忧国”/180

第十二章 上海市市长一彭冲

 1.唱戏闹革命/182

 2.横山惊险救援/184

 3.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团政委/188

 4.“春到人间,绿化当先”/191

 5.卷入漩涡中心/195

 6.在被打倒的日子里/200

 7.巧妙的策略/202

 8.“彭冲,你要冲到哪里去?”/206

 9.突然被中央召去北京/209

 10.清查上海的“四人帮”余党/210

 11.建议人大不挂领袖像/216

第十三章 浙江省省长——李丰平

 1.一段《潜伏》式爱情/218

 2.谭震林要他去锻炼锻炼/221

 3.进了新四军第7师/222

 4.从事公安工作/224

 5.拉专线保护灵隐寺/228

 6.小康之谈/230

第十四章 福建省省长一马兴元

 1.“劳模书记”与劳模/233

 2.回昔阳学大寨/237

 3.向领导要政策/238

 4.率先搞开放,福建大发展/239

 5.“要带个好头”/240

 6.说话不是“随口撂”/241

 7.建设厦门特区/243

 8.最爱去农村/245

 9.心系八闽和老劳模./246

第十五章 河南省省长一刘杰

 1.在抗战的烽火中/248

 2.一块“石头”惊动了中南海/251

 3.平息张浩“读者来信”的冲击/254

 4.主持刘少奇骨灰护送仪式/255

 5.探索农村改革新路/257

第十六章 湖北省省长——韩宁夫

 1.在台儿庄大战中毫发未损/261

 2.南下去湖北/263

 3.武钢建设的奠基人/263

 4.“文革”的劫难/268

 5.保护和发掘纪南城/269

 6.“都应该讲‘北京话’”/272

第十七章 湖南省省长——孙国治

 1.“粮草官”/275

 2.敌后“机智的特工”/278

 3.敌后当县长/279

 4.南下湖南去湘西/282

 5.“佛厅长”/285

 6.“孙国治的治,就是治水的治!”/288

 7.由第47军护送去北京接任务/292

 8.两次“护犊子”/294

 9.大会战的“孙指挥”/297

 10.“省长不拍板,下面没法干”/298

 11.孙国治这人这事儿/299

 12.“离开湖南”与“离不开湖南”/301

 13.住院到去世,恰好8个月/302

第十八章 广西自治区主席——覃应机

 1.14岁参加红军/304

 2.机智勇敢的侦察兵/305

 3.“朱德卫队”/310

 4.胜利回广西/318

 5.工业书记/319

 6.“文革”中避难/323

 7.覃应机与防城港/325

 8.“看得远”/329

 9.“广西之子”:认真、求实和正直/331

 10.“我撤你的职!”/334

 11.“有三件事我放心不下”/335

第十九章 贵州省省长一苏钢

 1.乱世辗转几千里/338

 2.搞军事/341

 3.去鲁西北/344

 4.一个专署出了两位省长/345

 5.南下的考验/346

 6.转向抓工业生产/348

 7.新的工厂管理体制的提出/349

 8.当过两省秘书长/350

 9.女儿受伤,妻子自杀,自己挨批斗/353

 10.解而没放:涟钢三年,“待岗”一年半/356

 11.三大工程/357

 12.贵烟是如何繁荣起来的/360

第二十章 四川省省长一鲁大东

 1.“模范县委书记”的家事/363

 2.硝烟中的往事/365

 3.乐山轶事/368

 4.“文革”前期的奋争/370

 5.周恩来派兵救鲁大东/375

 6.四斗‘四人帮/377

 7.“一定要把嘉陵摩托车促上去”/381

 8.迎送邓小平/384

 9.我们是工作队,而不是旅游团/386

 10.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倡导者/387

 11.“我的差距在哪里”/390

第二十一章 云南省省长——刘明辉

 1.当选过中央苏维埃执委/392

 2.“山瓜”炸响,棉衣救命/394

 3.邓小平就是刘明辉等人接到129师的/394

 4.向刘伯承祝寿:一个没礼送,一个不请饭/395

 5.“吃一回亏,学一回乖”/396

 6.“把乱糟糟的重庆治理得很不错”7398

 7.一个刘明辉,三个地方争/401

 8.“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402

 9.“对待群众,我们不能说大话、装聋子”/405

 10.第一个被“揪”到台上批斗/406

 11.第三次被打倒/409

 12.省政府搬回五华山/412

 13.逸事三则/413

第二十二章 西藏自治区主席——天宝

 1.脱下袈裟当红军/417

 2.毛泽东给他取名“天宝”/420

 3.党中央把天宝等人当成“宝贝”/421

 4.“这位首长怎么打扮得像个丐帮弟子?!”/423

 5.刘伯承请天宝“回家”/425

 6.毛泽东说:“咱们跟天宝走!”/428

 7.周总理第二次送衣服/429

 8.“吃团结饭,念团结经”/431

 9.华国锋对西藏的同志不保密/433

 10.天宝和苏永和的缘分持续了40年/434

 11.天宝这人这事儿/439

试读章节

1.祖先是闯关东的

陈雷,原名姜士元,1917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东火龙沟的万宝山屯,家里是个大族。

姜家是属于闯关东来的。陈雷祖父是山东登州府的,他逃荒到热河。与王氏结婚,生有四五个子女。后来因为热河连年荒旱,民不聊生,全家老少又往东北走,先住在绥化北团林子,不久迁到桦川县东火龙沟万宝山屯定居下来。火龙沟一带荒地很多,官家实行“放荒”政策,关内移民到这里开了荒地,就归自己耕种。不花一文钱就能得土地,祖父拼出全力去开荒,得了不少的土地。有了土地后,他就领着全家耕种,劳力不足时还雇上一些帮工,就这样,姜家在当地成了富裕户。当陈雷出生时,姜家已是三四十口人的大家庭。

家大人多就矛盾多。在陈雷10岁时,大家庭的冲突愈来愈大。恰在这时,他父亲的堂三伯也由山东“闯”到了东火龙沟。他眼看老兄发家了,眼红了,眉头一皱,跑到县衙控诉陈雷祖父,说祖辈分家不公,要求官府把老弟的土地、财产分给他一些。陈雷祖父坚决不答应,说:“我下关东的时候,一无所有,现在怎么谈分家!”

结果,这官司在桦川县衙打得不分输赢,又打到依兰道台府。自古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打官司就是耗银子的无底洞。陈雷祖父为了打赢官司到处借大钱,他在佳木斯有家批发大豆的德聚丰粮栈,借粮商的钱。说好秋后以大豆偿还。可祸不单行,正赶上大旱无雨,庄稼欠收,姜家因无大豆还不起借债,被债主占去30公顷土地、两套马车和全部钢枪。尽管这样,官司还是没结果,打几年下来,姜家的钱都进了官府衙门,两败俱伤。但兄弟俩还是不服输,要把官司打到北京的大理院去,幸亏都没了钱才作罢。这久拖不决的官司,成了姜家败落的起因。接下来,偌大的家业骤然衰落,大家庭也维持不下去了,只好分家。

分家时,老爷子把全部家产按十股平分,八个儿子各分一股,自己和老伴也各一股养老,具体哪块田地“抓阄”来定。陈雷这家叫陈雷去“抓阉”,小小的他一把抓去,谁知这“阉”没抓好,全家只好从大院内搬出,到院外二间破草房中去住。从此陈雷全家便无颜面见人,到院内水井去担水,都是低头进去。低头出来,富家的神气一扫而光。陈雷也因此不时地受到父亲的埋怨,说他“手气臭,败家子的命”。虽然小小年纪的陈雷受到不公平的责备,这次分家也让他体会到了世态炎凉,还害得他的“婚事”都告吹了。

这桩婚事说来也有趣。在姜家兴旺发达之时,一天,桦川县四区警察署巡官于海楼带几个警兵来查户口,在登记一户翟姓人家时,这大巡官怎么想都不知这“翟”字如何下笔,只好咬笔头,就在他准备画大圈儿代替时,陈雷父亲叫道:“儿子过来。”他对于海楼说:“让我们的小先生给写一下!”

其实,这是父亲故意在人前炫耀儿子。陈雷写出这“翟”字后,于海楼又考问了他《百家姓》上的许多姓字,陈雷都一字一字地给写了出来。于海楼大为赞赏。在姜家吃饭时,他看姜家是富户,陈雷小小年纪又识那么多的字,于是有心攀上这富贵人家,举着酒杯和陈雷父亲“打手击掌”,说:“将我的女儿许你儿子为妻。”

就这样,陈雷得了一门娃娃亲事。

这次分家后,姜家家道中落,于海楼便将“打手击掌”许女儿为婚之事弃之脑后,陈父去找他,他说:“住破草房,我家没有啊!”

陈父也不服气,说:“不嫁就不嫁。”

家道衰落,人住进了茅草房,儿子的婚事也告吹了,陈雷的父亲决定把儿子培养出来撑门面,一个劲儿地逼着他去读书。陈雷也很争气,在学堂里成绩很好。1930年的8月中旬,13岁的他考入了桦川县中学。  第二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燃起了民族抗日的烈火,陈雷再也静不下来了,投入学生救亡运动。1932年,陈雷进入桦川县中学新开的佳木斯师范班。在教员、地下党唐瑶圃、张耕野的教育下,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且不断向党组织靠拢。1936年2月,他由下江特委委员高禹民介绍入党,暗中支援游击队。9月,下江特委成立佳木斯市委,陈雷负责宣传。市委进行兵变,组织了梧桐河金矿工人和矿警起义,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第4师。1937年秋,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在佳木斯检查工作,他发现佳木斯市委书记董仙桥和负责组织的张耕野多次公开活动,目标太大,为了保护干部,他提议改组市委。在张耕野的建议下,露面不多的陈雷担任了佳木斯市委书记。

这时,陈雷才20岁。

2.“骑瞎马”和“马失前蹄”

1938年3月15日,日伪军在下江地区大搜捕,破坏城乡地下党组织,制造了“三一五”事件,逮捕了不少人,但多数不是地下党。这天,陈雷恰好不在佳木斯市。几天前,他去乡下找抗联的交通站联系,准备把一批药品送出城外。20日,他返回佳木斯时,在途中遇到一个同学刘某。他无意中对陈雷说:“桦川中学的董仙桥老师和一些学生不知为什么,被日满军警抓走了。”

听到这一消息,陈雷大吃一惊。但表面上没动声色。与刘某分手后,他于晚9点钟进了城。回到家里,他得知特务也跑到家里搜查了好几遍。尽管大搜捕已过去了,留在家里仍很危险,几经周折,陈雷躲到了桦树泉子村的二姨夫家里,天天藏在他家门前的麦垛子里。一天,半夜突然响起一阵马蹄声,骑马人来到姨夫家的秫秸杖子门口,把马拴在了槽头,没有入圈,也没有卸鞍子,进了屋。

原来是中共桦川县火区游击连的负责干部温成来接陈雷了。陈雷下了麦垛子后,温成说:“咱们的队伍已到了猴石前阳王小号屯,今晚我带你去那里。”

“那好,我们现在就走吧!”陈雷迫不及待地说。

姨妈关切地说:“你们怎么走呢?”

“就骑马走吧。”温成说。

“你只骑了一匹呀。”姨母说。

这下子可把大家难住了。沉默了片刻,温成说:“你们马圈里不是有两匹马吗?”

“那两匹马,一匹是二岁的马崽,一匹是青骒马,但那是一匹瞎马。”姨夫插了一句话儿。

“马崽不老实,就骑那青瞎马吧!”姨妈果断地说。

姨妈家没马鞍,陈雷又从来没骑过马,没马蹬在马上坐不牢。这又把他们难住了。温成出了个主意:“拿条麻袋来,在两头各拴一个绳套,作马蹬;再用一条绳子把麻袋绑在马背上。这样手有把的地方,脚有蹬的地方。就可以了。”

就这样,陈雷坐在简易的马具上,骑上青瞎马,和温成一起上路了。温成在前,他紧跟在后面,在荒草甸子上走着。老青马看不见路,全凭听觉跟着前马践踏的泥水声行走。它走得慢慢腾腾,陈雷用缰绳抽它几下,它不紧不慢地跑上几步,又恢复了那慢腾腾的步伐。陈雷就宛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地行进于河沟山岭之中。他们到达猴石山峰——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第4师第23团驻地时,天还没亮。团政治部主任李廷章在睡梦中被叫醒,温成把陈雷介绍给他,说:“这是佳木斯地下党的一位负责同志。因为地下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他想通过咱们的队伍去找上级党的关系。”P1-4

序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终结了10年“文革”历史,在内实行改革,面向世界重新打开国门,开启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中国拨乱反正和重新崛起的大幕徐徐拉开的同时,1979年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为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随后省、市、自治区或选举或任命了省长、市长和区主席。这一批新的人民政府的掌舵者,实际上成为了各地区改革开放的带领人。

其实,这一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省长、市长和区主席,重新走向新的历史舞台,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有的是老红军,有的是老八路,有的是老地下党,在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在和平年代,他们走向领导建设的岗位,为国家的强大和兴旺殚精竭力。本书以人物的传奇经历和领导风格、智慧为主,展现共和国改革开放之始新的各行政区领导人的风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