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终南山教授作序;十大知名院士联袂推荐;“中国十大周报品牌”“中国十强行业媒体”健康时报真诚奉献;权威、实用的健康保健丛书!
疾病以预防为先,预防以教育为先。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公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健康,远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造福个人,造福家庭,造福全社会。愿健康时报的健康丛书,成为百姓身边的健康顾问,守护健康,守护生命。
本书是10年来健康时报所刊登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文章的精选,所选文章充分体现了健康时报知识性、服务性、实用性的主体内容定位。
本书是健康时报创刊十周年精彩记录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心理健康。本书是10年来健康时报所刊登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文章的精选,所选文章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健康时报知识性、服务性、实用性的主体内容定位。本书的内容包括7个部分:情绪调节、婚姻家庭、疾病防治、社交、爱生活、育儿和职场,全方位为您的生活诊断,贴心地提出建议。
丈夫出轨,妻子“求人不如求己”
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者:丈夫出轨后,妻子在痛苦万分之余,来到心理诊所,唯一的目的是弄清“丈夫是怎么想的”。这样做有效果吗?
妻子这样做说明她原来就不了解丈夫的心理需要,她问心理医生“我的丈夫是怎么想的”,其实潜意识里在责怪丈夫,甚至抱着一种要丈夫承认错误的心态来挖掘“丈夫是怎么想的”。
其实,婚姻就像一个鸡蛋,有了裂隙第三者才有机可乘,夫妻之间发生的争吵、感情的逐渐淡漠、互相关注的减少、太沉浸于日常琐事、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都是可能发生婚外情的导火索,这些导火索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
另一方面,追究“丈夫是怎么想的”的妻子,常常与丈夫缺乏心灵的沟通。她们不能通过平心静气地沟通来解决问题,甚至连“丈夫是怎么想的”都要拐弯求助,这不能不说是婚姻的悲哀。要弄清“我的丈夫是怎么想的”,妻子单方求助于心理医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心理医生不是她的丈夫,也不会知道她的丈夫会怎么想。在国外做这样的心理咨询,如果妻子单独来,心理医生一般是不接诊的,需要夫妻一同来才行。
如果妻子执意要通过心理医生弄清“丈夫是怎么想的”,是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的。如果她回家继续“审问”丈夫,也许会弄假成真,丈夫真的跑去和婚外恋女友结合。假如妻子能够与丈夫坦诚交流,不去过分怪罪丈夫,以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丈夫,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过年夫妻要防“火”
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出现争吵总是会影响心情的,所以春节里后院防“火”很重要。
“我已经把道理都给她讲清楚了,可她根本听不进去,反倒火气越来越大了……”张先生因为建议过年直接给岳父岳母送现金,而被妻子看成是不重视,是敷衍,使妻子大发脾气,让张先生很是苦恼和委屈。
其实亲密相处的夫妻,吵架生气是常事,虽然同样是争吵,有些聪明的夫妇巧妙地化解了误会,让之前的生气争吵变成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尤其在这样的节日气氛里,如何尽快灭“火”可是很重要的哦!
“金蝉脱壳”其实是很常见的一招。在过年的时候,尤其需要掌握这一招,否则会因为争吵而破坏了过年的好心情。其实一旦夫妻双方或一方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双方的争论已经陷入无理智的状态时应该及时停止。比如说,一位妻子本来是因为丈夫不做家务而生气,但随着争吵,问题却上升到了丈夫爱不爱自己的高度,这时,双方已经陷入非理智状态了,争吵已经“变味”了,应该及时灭“火”。想结束争吵的一方应该有意识地抽身出去,暂时离开争吵的环境,或者岔开话题,比如说“我想起来了,今天某某打电话,让我代他向你问好!”这种方法在春节的时候很奏效。
如果试图用道理去说服对方但丝毫不起作用时,反而会把火焰煽得更高。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主动认错,表示理解、接受对方的情绪。例如可以频频地点头,也可以说:“我知道这让你很伤心”、“你说得对,我能理解……”这些行为和语言能有效地和对方共情,让对方的怒火迅速降温,就会渐渐冷静下来。
待到对方冷静下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做修复工作了。不少夫妻认为架已经吵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如果仅仅到此结束,这个吵架就只能做到“无害”而不能做到“有益”了。最好的办法是心平气和后,夫妻俩能坐在一起再回过头谈谈这件事情,谈谈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原因。这个沟通过程,正是促进彼此了解的过程。丈夫也许会发现,妻子那么生气,是因为感觉到被忽视了,妻子也许会发现,丈夫之所以据理力争,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让自己快点消气,只是方式不对。这样一来,这次争吵就真正成了经营婚姻的一个机遇。这样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灭“火”及时有效,而且更有利于今后的防“火”工程!P46-48
十年,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到箭步如飞;十年,从名不见经传,“十强行业”,到“中国十大周报品牌”;十年,从坊间百姓生活到两会高官决策,从陆地到航空,由国内到海外……十年,健康时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金秋。
基于对快速增长的大众健康需求敏锐的认识和把握,十年前,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健康时报引领潮流,应运而生。创刊之始,她即主动肩负起大众健康教育的神圣职责,以“做中国人的健康顾问”为己任,以“健康生活”为核心内容,面向百姓,服务群众,突出主流声音,传播健康的知识和理念,引导大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强健的生命观,满足广大读者对医药、卫生、保健信息的需求。十年走过,健康时报硕果累累,不仅刊发、积淀了大量防病、治病、指导健康生活的文章,更因此而拥有了大批忠实的读者。许多读者长年订报,集报剪报,十分感人。
读者对健康知识如饥似渴的需求,我们每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深知,这些热心读者所反映出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对健康知识的渴望是广大读者普遍的需求。然而,十年文章浩如烟海,大量优秀的作品湮灭于时间的长河,十分可惜。
在健康时报迎来十年社庆之际,为了回报读者长年对报纸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对十年间刊发的文章进行大回顾、大梳理,对其中指导性强、实用性强的各类文章精挑细选,又分门别类,推出这套丛书。
需要说明的是,丛书所选文章集中体现了健康时报服务性、实用性的内容定位,是健康时报指导公众健康生活这一职能的延续和深化,而新闻性较强、具有时效性的文章则不在本丛书所选范围之内。
丛书能顺利出版,我们首先感谢十年来热心健康事业、倾注心血为读者撰写科普文章的广大作者,感谢他们对健康时报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在大众健康教育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十年的稿件,精彩纷呈,但由于受字数限制,选稿工作对每一位丛书主编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取舍之间实在难分伯仲,不得不忍痛割爱。对于文章未能入选丛书的作者,我们在此也深表敬意!
由于时间久远,许多作者已联系困难,选用其文章,我们无法做到一一致函通知征询。为此,我们采取了在健康时报刊发《稿件使用通知函》、在健康时报网站集中公示作者及作品名录的办法(见书后的“特别说明”)。此项工作肯定有诸多不到之处,对于给作者带来的不便,我们在此深表歉意!
丛书的顺利编辑和出版,几位编委自然不敢贪此天功。她是凝聚了十年来健康时报所有领导和采编人员的心血之作,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已离开健康时报。因而,对所有为健康时报的发展付出心血的前辈和同仁,我们在此也谨表敬意,并深致谢意!
丛书的出版仅仅是一个开端,以后我们将根据读者的需求,对健康时报十年来的优秀稿件,以及未来报纸所有优秀的稿件,继续进行系统深入的开发和编辑,力争为读者献上更多、更好的指导健康生活的精神食粮,把“中国人的健康顾问”做到家!
孟宪励
健康时报总编辑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