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往哈佛之路(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
分类
作者 陈颉祺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陈颉祺编著的《通往哈佛之路: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从一个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学生教育成长问题并富有思辨性。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思想和切身的体验。这是一部开拓视野、成就人生的启迪性图书。

内容推荐

《通往哈佛之路: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共分四部分:第一部份,从“我”的中学学习心得开始,通过讨论一些共同的话题,试图穿透问题的表象,发掘出优秀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思考方式。第二部份是“我”经历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大学经历及其感悟。第三部分则从进入大学前的选择和思考说起,谈谈内地、香港、美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以及毕业以后对人生的成长思考,涉及创业、找工作、考研这些共同的话题。最后是“我”的部分文集,以供读者参考。

《通往哈佛之路: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由陈颉祺编著。

目录

前言

开篇 教育改变命运

第一部分 通往哈佛的奥秘

我的中学学习心得

关注高三心态

如何提升记忆力

学习是人世间稳赚不赔的事

重塑对时间的认知

做计划是一种需要长期习得的能力

如何摆脱浮躁

保持专注提高效率

学会合作

正确看待批评

寻找更富内涵的快乐

做真实的自己

第二部分 不一样的大学

探寻大学教育的真谛

如何提高大学成绩

互联网检索能力:现代社会自学能力的基础

互联网课堂:知识获取方式的伟大变革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说说本科交换

我的南非文化考察

第三部分 对未来的抉择

本科出国潮:解读美国高等教育的灵魂

谁是美国最顶尖大学

北大还是港大:你所不知道的香港教育

专业选择:解密“精算”

梦想充满了陷阱

本科毕业就工作: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选择

轻松考上哈佛大学:如何恰当包装自己

心态决定成败:相信积累

附录 我的部分文集

文集一:2006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

文集二:一年踪迹一年心——写在离开北大的时候

文集三:“家在此山中”——我的成长足迹

文集四:大学·青春·梦——我的大学感言

文集五:申请美国哈佛大学的个人陈述(英文)

试读章节

我的中学学习心得

从初中开始,我在同学眼里就是一个奇怪的人:上课不记笔记,下课该玩的时候从来不少玩,题也做得不多,不管多难的考试,交卷的时候竟然总是面带笑容。而更加让他们愤怒的是,我每天都睡10个小时!

其实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我每天晚自习的时候都会仔细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点,甚至尝试背下来。上课的时候我更希望能多听老师的讲解,记笔记会打断我的消化思考。题虽然做的不多,但是每道题做完我都会仔细去总结:正确选项考察的是哪一个知识点,而干扰选项又是在试图混淆什么;做错的题目我会反复重做,直到滚瓜烂熟。每次考试之前,我都告诉自己:你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遇到不会做的,我就想,肯定大多数人都不会做;一交完卷,就告诉自己“分数多少已经确定了,不是你能再改的,就别想了。”

这些点滴的区别,以前我一直没有在意。在过去几年间,偶然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聊起来,都能惊讶地发现,大家对于那么有限的几种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都有着极端一致的认同。这个发现让我相信,有那么一些关于学习的道理是共通的,也是通过模仿可以习得的。

一、如何看待考试

曾经有一位老师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等到有一天,你开始接受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同阶层的,而从一个阶层到另外一个阶层往往需要一代甚至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你就会感激考试,因为考试是能让你迅速进入更高阶层的可能捷径。我也经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从浙江省的一个小城镇来到北京,接受最好的高中教育,然后又经过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最终获得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呢?我的家庭背景很一般,一步一步走过来,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以及考试——经年累月无穷无尽但却非常公平的考试。

后来经历多了,才发现老师的这句话不全对。比如在北京,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关系,有机会在很小的时候在英语国家生活,所以他的英语水平我怎么也赶不上。后来,读到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富兰克·H·奈特的著作,他很清晰地讲出了我的困惑: “决定一个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的重要性,大致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的。”

这句话也许会成为一些人逃避困难的借口:看吧,出身最重要。可是我记得,每当我用心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更加努力,更加感激考试,因为这句话无非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世界的资源分配很不均匀;或者说,很不公平。可这恰恰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存在像高考这样公平公正的机会!出身是很重要,但是努力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东西。人为什么不应该努力,不应该奋斗呢?等到成家立业的那一天,我们应该很自豪地说: “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我自己用奋斗得来的!而且顺带一不小心也解决了我孩子的出身问题!”

二、如何看待老师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我和我的一个好朋友都不太喜欢她的课,可是我还是该做的作业认真做,该背的东西一样背;而我的朋友就找同学抄,也不学。大学期间我们偶然遇上一起吃饭,他感慨说,和我聊天的时候,总是能听我引用到很多优美的古诗文。他很认真的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某某老师这么没有教学经验,你为什么还能把语文学好呢?

我的真实想法是:虽然不觉得上语文课很有意思,但干嘛不学呢?许多同学放弃的学科更容易使自己脱颖而出。自己学得多了,学得比别人好,自然就开始感兴趣了,更想学了,语文老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是讲的东西都还是必须要掌握的。  后来多年的学习经历让我明白了,自己很幸运地过了一道思想上的坎。很多学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某门学科,这是一种很普遍,却也是很没有道理的现象。首先,你有什么理由去期待每一个科目都能遇到好老师呢?要知道,即使是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这些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优秀的老师仍然是少数,再热门的课,也有学生趴在桌上睡觉,甚至有些学生则根本不来听课。

更重要的问题是:凭什么要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某个学科呢?想想也觉得荒谬,老师教不好,这本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老师对不起你,然而你却因此剥夺了自己去学习相关知识的权利和兴趣,试图惩罚自己,到底是图什么呢?知识不会因为从你不喜欢的某个老师嘴里讲出来就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东西;其精彩的地方也会永远精彩。

想的更深一点,这里真正核心的问题是:习得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很多人说自学能力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我觉得实际上自学能力就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个能力。

P5-7

序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代人,拥有和我们一样丰富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大学教育。随着国门的打开和经济的发展,众多雄心勃勃的家长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得当,美国常青藤盟校的大门一定会向他们还在读高中的孩子敞开。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内地录取了11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

然而,更大规模的高校“入侵”来自香港。2002年,香港大学试探性地启动了每年250人的内地招生计划,不惜血本投入巨额奖学金,却仍为招不到优秀学生而苦恼。仅仅四年后,香港大学在内地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就陆续超过了北大清华。在丰富的选择面前,学生和家长们上下求索,希望由此改变人生的轨迹。然而,一个巨大的疑问横亘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美国、香港、内地的本科教育各有利弊,我(我的孩子)到底最适合什么?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很幸运,陆续就读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及多所美国顶尖学府。几年间也参与了不少教育咨询工作。希望能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不过,这并不是我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在高等教育高度普及化的今天,大学文凭已不再是“铁饭碗”。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仅仅是个开始,更为重要而具体的命题是: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的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什么最重要?我离国际舞台还有多远?毕业以后的人生又该如何抉择?

大学生们实在是有着太多共同的困惑。而令我惊讶的是,对于这些话题,市面上很难找到相关的书籍。本书这些话题并不会因为太具体而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这里每一步的错失都会造成本科教育的巨大缺憾。本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针对大学生一些共同的困惑,总结优秀学生的心得,特别是发掘其背后的道理,寻找带有普适性的优势策略,分享给更多的人。

但这仍不是本书的核心。大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学知识、交朋友、谈恋爱和最终的一纸文凭。经历中国最好的高中教育,随后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走到哈佛大学,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最应该学习的,然而课堂中从来不教的,是学会思考——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学会思考更为重要了。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他们不快乐。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着巨大的压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总是患得患失,不满现状却没有自信去改变,既满怀希望又很容易绝望……丰富的本科经历,让我也有幸接触到了这么一些同龄人:他们经历着和所有人一样的挑战,却用另外一种态度去生活。他们总是能够从容地、慢条斯理地做着该做的事情,然后有所成就;他们很少滔滔不绝,却总是能够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总是带着平和的面容,却从骨子里透射出一种真正的强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在和他们的不断交流中,终于被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差异,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些思考方式的不同。而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思考方式是可以解读、模仿而最终习得的。该如何去习得这些思考方式,开始人生的思想启蒙,最终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才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学会思考,是获得人生幸福的第一步。写作这本书,是希望告诉更多的人,只要经历过一样的挣扎,优秀的习惯和品质是可以通过模仿而最终习得的。你也可以和我、和他们一样优秀。所以,这本书适合每一位想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轻人阅读。

在本书的第一部份,从我的中学学习心得开始,通过讨论一些共同的话题,我试图穿透问题的表象,发掘出优秀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思考方式。第二部份是我经历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大学经历及其感悟。第三部分则从进入大学前的选择和思考说起,谈谈内地、香港、美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以及毕业以后对人生的成长思考,涉及创业、找工作、考研这些共同的话题。最后是我的部分文集,以供读者参考。

取得今天的些许成绩,一路上我实在是收获了太多人的帮助,无以报答,希望能借此拙作感恩社会,答谢所有帮助我成长的长辈、老师、同学和朋友;更想能够藉此帮助希望得到帮助的人。

我和大家一样,我们都还年轻,人生前面还有更多的精彩和困惑在等待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朋友,相互交流,共同为了人生的成功而奋斗!

陈颉祺

写于赴哈佛前夕

2010年8月2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