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突出了中国参与产业网络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命题,从较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实践。从理论角度看,当前世界经济中的温特尔主义与新型跨国生产体系的形成是20世纪后半叶在国际生产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物。温特尔主义是在与传统的福特主义、丰田模式的扬弃、交叉、磨合中诞生的,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方式是以最终产品生产者在市场中垂直控制为主要特征的,温特尔主义则与之截然相反。它的特征是:围绕着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标准控制下的产品模块生产与组合,标准制定者在完成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中,在与模块生产者的分工中,最终完成以奴赢为基础的控制。
绪论
第一编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表现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编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沿革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历史追溯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
第七章 产业跨国转移与产业链理论的探讨
第三编 中国参加东亚产业分工网络一体化研究
第八章 中国在东亚国家/地区的产业与贸易定位
第九章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十章 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因素:产业一体化视角
第四编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路径研究
第十一章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路径考察
第十二章 东亚自由贸易区路径选择的经济基础与约束条件
第十三章 中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约束条件
第十四章 中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路径选择
第五编 中国加入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参与世界生产网络产业一体化的思考
第十六章 中国参与大宗资源性商品互补一体化的策略思考
第十七章 中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对策思考
结束语
附录 中国参与资源要素互补型经济一体化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