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顶级跨国公司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CEO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该书饱含深情,记录下了尤金·奥凯利步向新生的每一天,写满了他幡然醒悟之后,对宿命不断深入的理解。中间记载了他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溢满了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思。这本书被《金融时报》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商业图书之一,是一部感动全球亿万心灵的职场提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逐日光(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尤金·奥凯利//安德鲁·波兹曼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顶级跨国公司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CEO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该书饱含深情,记录下了尤金·奥凯利步向新生的每一天,写满了他幡然醒悟之后,对宿命不断深入的理解。中间记载了他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溢满了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思。这本书被《金融时报》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商业图书之一,是一部感动全球亿万心灵的职场提醒。 内容推荐 时年53岁的尤金·奥凯利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他担任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 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追逐日光》饱含深情,记录下了尤金·奥凯利步向新生的每一天,写满了他幡然醒悟之后,对宿命不断深入的理解。中间记载了他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思。 奥凯利生命最后时光的深刻感悟对所有职场人士不啻于是一记当头棒喝,人生不可以重来,不可以跳过,我们只能选择以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活在当下,追逐日光! 目录 第一章 礼物从天而降 第二章 坠入无尽深渊 第三章 一去永不回 第四章 如果还有明天 第五章 最好的告别 第六章 走向新生 后记 追逐日光 试读章节 我真的很幸运。医生说我还能再活3个月。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说,你肯定以为我要不是在开玩笑,要不就是疯了;或者你会以为我的人生肯定很凄凉,一事无成,所以我恨不得早一点离开人世,好得以解脱。 其实,你没有猜对。我热爱自己的生活,深爱我的家人,喜欢我的朋友,执著于自己的事业。我所供职的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我也很爱打高尔夫球。我现在很清醒,并不是在开玩笑。2005年5月的最后一周,我收到了人生的一纸书,说我可能活不到女儿吉娜初二开学的那一天了,也就是说,活不过9月的第一周了。不过,这份宣判书后来却成了一份礼物。这可是我的真心话。 因为这份礼物的降临,我不得不去认真地思考死亡的意义,也不得不更深刻地去反思生命的内涵——我从前并没有这样反省过。尽管我心中满是痛楚,我也必须要正视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事实,必须要决定该如何度过这最后的100天(有可能多活几周,也有可能少活几周)。痛下决心之后,我还得鞭策自己依照这些决定去行事。 简而言之,我自己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人生的尽头非得是最灰暗的吗?第二,能不能给生命的最后岁月添上一些亮色,甚至让它成为人生最美妙的时光呢? 在我看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我走向人生尽头之时,我的神智依然清楚,身体状况还算不错,我所爱的人也都陪伴在我身边。 因此我说:自己真的很幸运。 当然,很少有人能在离开人世之前参透自己的死亡。在我接到死亡判决书之前,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谈到死神,人们往往会感到惶恐不安。即便是行将就木之人,也不会把人生最后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很难为了自己和家人而沿着既定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将要辞世者尚且如此,身强体健和欢欣愉悦之人就更别提了。有些人之所以没有考虑死亡,是因为死亡往往来得太突然,让人感到措手不及。很多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比如死于车祸的意外罹难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死神会从天而降。我虽然会过早地离开人世(接到死亡判决书时我才53岁),但却称不上突然(无论如何,如果能提前两周接到死亡判决书,就已经不算突然了)。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会在2005年画上句号。 有些人之所以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让最后的人生变得尽善尽美,是因为临终前他们早已身心俱疲,人生的尽头也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缓解痛苦。 我可不是这样,我并没有受过什么太大的皮肉之苦。在诊断前的几周,只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而且我也没有注意到),除此以外,我并没有什么疼痛之感,真的一点都没有。后来,医生告诉我,即便到了弥留之际,我也不会有什么痛苦。我的视力渐渐衰退,黑暗将慢慢笼罩我的世界。这种情形在我下午去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就出现了——我曾经在高尔夫球场上度过了很多无比美妙的时光。当时,我眼前的世界慢慢变成了灰色调,高尔夫球洞也变得越来越难瞄准了;后来,我发现自己容易忘记别人的名字;最后,光亮会和我渐行渐远,我将陷入昏迷状态,生命舞台的帷幕将要落下来,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离开人世的时候,年纪并不大,一直以来头脑都很清醒,要不是因为这场疾病的话,身体也一直很好。我平时在生活中无病也无灾,我身边所爱的人年纪也都不大。因此,在人生最后的100天,我决意对这场疾病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需要我去睁眼看世界,乐观地过好每一天,尽管我眼中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 噢,不要忘了还有一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影响了我接受这场厄运时的态度,那就是我的思维方式。我最初是一个没有什么资历的会计,后来成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商人,最终成了一家美国大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经过多年的职场拼杀,我对所谓工作和成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方式,它们已经成了我血液的一部分,而且让我这一生受益匪浅。如果我不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的最后岁月,那么它是有些难以想象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司高管,要富有战略眼光,时刻准备去“赢”得一切。因此,我决意在自己最后100天的时间里,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首席执行官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包括统揽全局,同时解决诸多难题,应付各种突发情况,这些都让我能够更好地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旅途。(不仅如此,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在人生最后的旅程里,我还学会了一些新东西。倘若我从前就知道这些的话,那么我肯定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首席执行官。)因为我能够这样按部就班地去接受命运的安排,因为我想给我身旁的亲友带来美好的体验。希望人生最后的3个月能成为生命之中最绚烂的记忆。一生中的最大挑战 我真的很幸运。 假如我没有提前100天预知自己的死期,那么我又在忙碌些什么呢? 也许在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很有可能是去亚洲;也许在考虑如何既能维持好现有的客户关系,又能开拓新的业务——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日程经常已经安排到了一年或一年半以后了。工作就是如此。因为自己所担任的职务,我就得始终抱有前瞻性眼光,去规划如何让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去思考如何确保品质始终如一。诚然,我是活在当下,但是我所关注的往往是更加捉摸不定、更加重要的未来。(在确诊之前,我每天临睡前,头脑里总是牵挂着一个月或是半年之后要发生的事情。在确诊之后,我每天临睡前所关心的,只是明天要做的事情。)2002年,我成了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任期为6年。当时间指针指向2006年时,如果一切遂愿的话,那么我想我会成为毕马威的全球董事长,任期也许是4年。那2010年我又在做什么?也许就该退休了吧。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假设的人。我的思维方式很直接,不会那样做假设。不过现在就让我假设一次:倘若我没有接到“死亡判决书”,我估计会和现在一样忙着为我的公司规划蓝图、打建基础和领导员工。这样好吗?说好也不好。 之所以好,是因为我能看着小女儿吉娜从中学毕业,跨人大学校门,结婚生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不管她的人生究竟会怎样)。我可以一如既往地在圣诞前一天陪大女儿玛瑞安——她的生日恰逢圣诞,我可以像从前一样在过节之前陪她去商场购物,一起吃饭,边走边聊,身后洒满了一路欢快的笑声。我可以和妻子科琳一起去旅行,一起打高尔夫,她陪伴我已经整整27年。她是我梦中幻想的完美女神,幸运的我却在现实中得到了她的爱。如果退休,我就可以和她去亚利桑那州安度晚年——我们一直都在期盼那一天的到来,也在为之不断地准备。在我从商学院毕业之前,就在目前的公司实习了。迄今为止,我在这里供职已经超过了30年,我希望它能够确立新的行业标准,并创造新的辉煌。我希望纽约扬基队能够再一次赢得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桂冠,甚至拿下三连冠。我想去北京观看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我想看着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们长大成人。 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自己的处境。诚然,我的境界更上了一层楼,在自己人生的前53年里都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了这种新的人生境界,让我回头就有些难以想象了。我失去了一些宝贵的财富,不过我也得到了另一些宝贵的财富。 在确诊的前一天,我还处在世界之巅。能身处这样绝佳位置的领导,即便在美国商界也是凤毛麟角。有了这个视角,我能够洞悉全球各行各业最大、最成功公司的内部机制,也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为这些行业旗舰掌舵的领袖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能够准确地预见近期经济的走势。我时常感到自己宛如悬崖峭壁上的苍鹰,不是因为自己具有坚不可摧的锐气,而是因为自己具有高屋建瓴、翱翔万里的霸气。 仅仅过了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处境发生了180度大逆转。我坐在一把冰冷的铁椅上,对面坐着医生,他的脸上挂满了同情,不论是我还是别人,肯定都会觉得坐立不安。 他的眼神在跟我说,你已经时日不多了。当时是晚春时节,我脑海中却已浮现起纽约秋天的景致,那将是我所能见到的人生最后一个秋天了。 P3-10 序言 静坐家中,透过客厅的窗户,和家人一起“观赏”窗外的风景,东河之上,梅西号邮轮上的烟火直入云霄。去年此时,我受邀登上了福布斯家族的邮轮“高地人号”,腾空而起的烟火离我近在咫尺,让我近距离地体会到了那种震撼。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来年今日会发生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明日世事的变迁。 说实在的,用“观赏”一词可能会有些误导。2005年7月4日是夜,最让我心潮澎湃的并非映人眼帘的景象。你可能猜到了,我的视力已经衰退,视线变得模糊,而且还有黑点。这势必会让本来蔚为壮观的景象大打折扣——本来在我家屋外,烟火以优美的弧线划破了长夜,火花点燃了天穹。 但是,即便我能看得更真切一些,真正给我带来兴奋的仍然是那烟火的声响。巨大的轰鸣声在摩天大楼之间久久回荡,嗡嗡的回音飘过曼哈顿的每条大道,犹如雷鸣般的响声传遍了我的每一寸肌肤。这真是让我感到兴奋至极。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烟火最迷人的竟然不是它的光线与色彩。 你永远都不会得知世上到底有多少未曾体验过的惊喜。 后记 到了夏末,尤金开始慢慢与亲友告别。我眼见他日益憔悴,不过,最后我们在太浩湖度过的日子让生活多了几分欢愉。尤金思路依然清晰,这主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内控力与勇气。然而,想想他所要克服的种种磨难,让人越发感到心酸。之前,他说话总是有条不紊的,可是他这方面的能力却在日渐衰退。有时候,我要听明白他的意思,都需要和他讨论一番。为了真实地保留下尤金的经历,我一丝不苟地记录下了我们的很多谈话内容。 在离开太浩湖之前的一个晚上,我觉得尤金似乎要离我而去了,因为我突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了。当天他母亲和弟弟刚刚返程,是夜,在沙发上,我依在他臂弯,我说好像有点感觉不到他了,他回答说:“全靠你了,我已经尽全力了。” 我当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第二天晚上,尤金、吉娜、卡恩(他秘书)和我一起在小屋里看电影。他当时靠在一个大皮椅上,我在他前面,坐在地板上的大布袋上面。我一直都握着他的脚,每过几分钟就会转头看看他。 突然间,尤金开始全身抽搐。 我赶紧让卡恩把吉娜带到外面去。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吉娜已经目睹了那么多,我不希望她的头脑中再留下更多的梦魇,不要记得父亲在全身痉挛时抽搐不已的惨状。他竭力想要呼唤我的名字,不过我觉得无能为力。还好,卡恩之前曾经见过别人全身痉挛的样子,这也让我感到了些许安慰。 我拨打了911急救电话。全身痉挛5分钟后结束了,救护车来了。我们在里诺市医院的急救室度过了漫长的3个小时。 第二天,尤金在医院里回忆说自己全身痉挛的时候,感觉不到任何的疼痛,也没有任何恐惧。他决心避免出现下一次。 “如果病人会出现痉挛,他们该怎样去旅行呢?”他问道。 我估计也许得需要一架配备医疗设备的私人飞机,还要有医生陪护。按尤金的思维方式,他不出3秒钟,就会觉得自己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会觉得自己无法实现下一个目标了——带吉娜去布拉格。 这也打响了他迎接新生的信号枪。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决意要做完的事,也许不能都遂愿了;他也意识到,自己衰弱的身体无法硬撑了;他还意识到,自己非要飞往欧洲,实在是太困难也太耗费精力了。 他深情地看着我,说道:“你答应我,一定要带吉娜去布拉格。” 我答应了他。 生命中最重要的火花 在医院,玛瑞安和自己的父亲告了别。现在的玛瑞安已经是个成熟的女人了,也为人母了,她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婚姻和为人父母不是那么容易的,她也能够从新的角度来感激自己父亲的付出。她也从一个新的视角欣赏父亲“直切主题”的风格,这种风格让尤金在商界大获成功,可同样的风格也让别人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觉得有些突兀。在过去的几年中,尤金总是四处出差,而玛瑞安在加州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他每周会给她打一个电话,往往是在开车去机场的路上。尤金不会和玛瑞安嘘寒问暖,而会直切主题,要听听她最近有什么烦心事,这一做法有时让她感到很烦,有时也让她感到很开心。 现在,在里诺市医院,玛瑞安和父亲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不受打扰地促膝长谈(在尤金每次小睡间隙)。他们的谈话很精彩、很动情,谈的都是两人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两人花了半个小时,为的就是比较双方谁更爱吃蜜糖奶酪,两人有说有笑。虽然谈的话题很平常,但是这反而让谈话的效果更好。他俩无所不谈,尤金愿意回忆玛瑞安小时候的情形,他也谈到了自己从未表露过的心声。他说自己真幸福,有那么好的一个母亲,耐心、慈爱而且有活力。在谈到他父亲的时候,他却变得情绪特别激动,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尽管他明白父亲为了养家糊口,曾经付出了多少汗水,但是谈到父亲是那么严厉,又觉得很受伤。 对于玛瑞安而言,见到自己父亲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一直都感到很欣慰,因为父亲一直都在追寻生命中最重要的火花。 …… 追逐日光 有些朋友会感到好奇,为什么在临死前,尤金想要让自己的意识保持完全清醒。因为尤金认为如果能达到这一境界,那么就可以拥抱灵魂,那是体内精神的小宇宙。他相信,如果你能感触到神圣的自我,那么此世和来世之间就没有任何的障碍。这不仅需要习得,也需要集中精力,还需要他让生命中所积累的全部都随风而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触动了他,才让他产生了和亲友--一一告别的想法。 在自己生命最艰难、最痛苦的日子里,尤金始终致力于保持意识的清醒,他给我们所有目睹到的人树立了榜样。对于我们家庭而言,他的行为再一次诠释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合力克金。如果每天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压力,人就很容易顺着自己的轨迹随波逐流,人人皆如此。但是,如果你的生活与众不同,过着尤金从5月底到9月份那种短暂却丰富的时光,那么你就会懂得什么叫做敬畏。你也会懂得什么叫做力量、承诺和爱,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会懂得什么叫生活,你将学会怎样谦和地去对待它们。 这是尤金生前能为我们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他燃烧了自己最后一分光亮,把原本恐怖的死变得无比欢愉,给他的女儿、妻子、其他家人、朋友和公司都带来了鼓舞,每一步都包含着他的精心构想,饱含着他的坚定信念。他想让我们的人际关系都能够井井有条。自从确诊的那一刻起,他就完全放弃了工作,这并非易事,因为他一直爱着自己的公司,爱着自己的那份工作。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动力说到底依然是爱,这也让公司和员Ifi'1都能够更加自在一些。他有了写这本书的念头,为的是探寻如何更好地迎接死亡,为此他经常伏案几小时,在记事簿上记录下自己的心语,尽管他的笔迹是越来越难辨认了。他让人代为将自己的话录入电脑,因为电脑对他而言确实已经是无力操纵了,他又自己花力气去找本书的出版商。他也很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也许无法看到本书完稿的那一天,这就意味着我要继续他未竟的事业,这也让我们共同完成人生最后一项合力工程,我们这一辈子相濡以沫,在照护家人、构建家庭以及追求事业上都是齐心合力的。 对于玛瑞安而言,她父亲身上的力量也向她证明: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其实根本不叫活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于人于己都无益处。尤金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你总能更加努力一点,你总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她也觉得,这样的精神力量能够让她成为更优秀的一个人、一个母亲,而她也希望将这份精神遗产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对于吉娜而言,不论怎么规劝或是解释,都难以消弭她心头的伤痛,即便是这本记录了她父亲最后、最美好(当然也是和她共处时间最多)的几个月的心灵日记,其实也于事无补。毕竟,父亲已经离她远去了。不过,尤金尽量让不幸变为福祉,尽力去发掘死亡的真义——步人更美好的境界,在他努力付出的背后也写满了鼓励与信心,在我看来,这是她父亲送她最好的礼物。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尤金能够这样直面人生,他的亲生骨肉也一样能够做到。 那我呢?从尤金的最后岁月中,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情感和体悟,不过我还需要时间去反复咀嚼。不仅如此,尤金还给我留下了一份更加宝贵的财富(还是借用他最喜欢的高尔夫球用语吧),虽然他留下我孤单一人在球场上追寻着阳光,但他早已帮我把球放在了球座上,静待我打出好球。 努力追寻,尽力让自己在几个月里保持头脑清醒、目标明确的人并不止他一人,我也一样,一边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脚下的路,一边默默地给自己的女儿保驾护航。 他已离我远去,我在怀念之中活着。想到能和他一样目标明确、全情投入,我不禁感到丝丝暖意涌上心头,不仅在人生最后时刻要如此,在他离去后的每一天亦如是。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一生中会碰到很多人,有的人只是短暂出现然后消失,但有的人和他身上发生的事,却和你永远陪伴。 奥凯利先生2004年和2005年与我有两次见面,后一次见面时,我俩都不知其实他已身患癌症。他对中国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使我们的心贴得很近,而此时,他已踏上“追逐日光”的感人征途。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奥凯利先生在面对生命结束时,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美国风景。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一个感人和难以置信的故事。 尤金·奥凯利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微笑、愉悦地燃尽了自己的光和热,他追逐日光的勇气和行为,令人无比敬佩、赞叹不已。他饱含深情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商业领袖和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普通人的灵魂之旅,他表现出的淡定、坚强和对人生的体悟,会给每一位读者带来鼓舞和力量。 尤金喜欢工作,喜欢高尔夫,他在追逐曝光的余晖中,打出了自己辉煌的标准杆。 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读读此书。 ——常振明 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尤金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对事业的投入,从《追逐日光》一书中,我们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在尤金得知病情前的一星期,他来到中国北京,出版《财富》全球论坛,当时他已获选为下任毕马威的全球主席。 会计师这个行业的个中滋味不是一般业外人士可以感悟到的。我们常常面对的是多不胜数的“最后期限”。也许我们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尽一切努力在这些“最后期限”前完成我们的任务。尤金就是以这种态度面对他生命的“最后期限”。 ——何潮辉 毕马威主席(中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只有100天的生命里,我的最优先是什么?怎么样做我一直想做但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怎么样帮助我亲爱的人,准备接受我的离开?尤金·奥凯利的自述,非常感人,也发人深省。我们偶尔思考这些问题,会对我们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有更深刻的定位、了解和谁知。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