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作家、词学批评家。她坎坷多舛的生活经历令人拍案惊奇。这部传记通过发掘史料赏析作品,全面如实地勾勒出李清照曲折的一生,包括她的生活、思想、爱情及其与时代或现实的关系,匡正了历代相关评论中的种种错误和不实之词,也对历史之谜进行了新的诠释,它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才女李清照的一部最佳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清照/中国历代文人长篇传记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小川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代词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作家、词学批评家。她坎坷多舛的生活经历令人拍案惊奇。这部传记通过发掘史料赏析作品,全面如实地勾勒出李清照曲折的一生,包括她的生活、思想、爱情及其与时代或现实的关系,匡正了历代相关评论中的种种错误和不实之词,也对历史之谜进行了新的诠释,它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才女李清照的一部最佳读本。 内容推荐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头号女诗人,和李白、李煜并称“三李”。李清照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贵族女子,嫁入顶级豪门而我行我素。她美得本色四溢,风骨天成。甚至美得霸道,美得自由,让四大古典美女相形见绌。她和丈夫赵明诚三十年情浪四溅,并向世人发出爱情的纯美之声,惊破八百年来的封建耳朵。 金兵的血淋淋的屠刀切下北中国,也把李清照的命运拦腰切成两半,她的苦难令人触目惊心,却照样从容而优雅。她五十岁再嫁骗财骗色的张汝舟,以身护国宝,惨遭毒打,却奋起反击。她写下千古伤心之作《声声慢》…… 本书将历史人物传记与文学想象融为一体,逼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和感觉世界,以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来描绘李清照独一无二的命运曲线。 目录 第一章 趵突泉边的少女 第二章 相亲的故事 第三章 山东汉子赵明诚 第四章 情人与病人 第五章 李清照的洞房夜 第六章 楠堂 第七章 豪门少妇我行我素 第八章 粉色谜团 第九章 绿蚁酒风波 第十章 赵挺之露出了嘴脸 第十一章 伤心女人别有怀抱 第十二章 郁闷深处绽放词语之花 第十三章 青州好时光 第十四章 家国苦难 第十五章 声声慢 后记 试读章节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汴京城升任礼部员外郎,山东济南城里的李府热闹了,前去祝贺的人踏破门槛。 京官高于地方官,朝廷礼部员外郎又是京城高官,仅次于礼部侍郎。在宋朝,六部之一的礼部,除了尚书和侍郎,就数员外郎官大了。 礼部掌管教育、礼仪。 济南李府这样的士大夫之家,几十年的书香门第,富而能贵,门风甚好。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出自名门望族,其祖上三代,从她父亲到她的曾祖父,皆为金榜题名的进士出身。 李清照十二三岁,曾随父母远游,去过汴京、洛阳。车马往返几千里,她饱览齐地的野性风物和中原的都市盛景,幼小的心灵受到良好的滋养。 她启蒙早。五岁识字,七岁诵《诗经·国风》,十岁抚瑶琴,已能让懂音乐者动容。父母疼爱她,以她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她。 李清照长得快,十三岁已近六尺高。体格匀称,面目姣好。 少女平时待在重门深院中,逢着节日、好天气,也会出现在门外或城外,被她的一群姐妹们簇拥着。她显然一枝独秀。高挑姑娘总是走在前头。 她也很会玩儿,啥都想试试。扑蝶摘花、踢毽球荡秋千是小儿科了,她还爬树翻墙,还学会了游泳。贵族少女,这可是不多见的。左邻右舍对她曾有非议,及至见她一天天的品貌端庄,待人温和,既不是玩起来就不着边际的野丫头,又不是弱不禁风的娇小姐,而是健康,清丽,楚楚动人。邻居们观察着李清照,改变看法了,他们评价说:李清照是名门之花,究竟与众不同。 李格非对这个女儿爱如掌上明珠。 他多年在外地做官,回济南的时候并不多,却发现女儿很依恋他,性格也“体”他。他讲述那些汴京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的时候,女儿的眼睛睁得很大,长长的睫毛扑闪着。 其实,李格非本人,也是宋代的风云人物之一…… 他曾对妻子王氏说:清照敏于词,精于琴,神采娴静而举止利落,真有名媛之风。 王氏笑道:清照好学上进又贪玩,连我都有些纳闷呢。 李清照将满十六岁的那一年,写下了一首小词《如梦令》,让这位母亲吃了一惊。王夫人把女儿的词作寄给汴梁的丈夫,李格非回信说,京城的名士如晁补之,对这首《如梦令》大加赞赏。王夫人一高兴,把丈夫的信给亲友们传阅了。不料几天之内,李清照随手写下的曲子词,就在济南的许多人家和公共场合广为传唱。小词写她与伙伴们到溪亭去玩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写出湖上的风光和女孩儿们的疯玩。 李清照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女伴们约她到湖上荡舟玩耍时,会说:争渡,争渡!男孩儿则开玩笑说:争睹,争睹! 李清照出现的地方,总有异性争睹…… 次年,她父亲李格非在京城升了官,做了礼部员外郎。 济南的官绅们很兴奋,互相传递着消息,纷纷派遣夫人到李府走动,其中有真心祝贺的,也有人伺机巴结,以图日后。 有些个官绅人家,还打起了十七岁的李清照的主意,巴望攀上儿女亲家。 媒婆一串串的,冲着李府满脸堆笑而去,垂头丧气而归。她们对提亲的人家回复说:李家的闺女骄傲得很,怕是看不上咱们济南的公子哥儿,要到东京去觅夫家。 媒婆的话一向很有传播性。 济南城有两种人被激跳了,一是经验丰富、成功率高的大媒婆,二是各方面条件好、自视甚高的富家子弟。 城南有“名媒婆”唤做孔二嫂的,三十岁,一张瓜子脸,两片薄嘴唇,人道不过几年,身价已是不菲。她说成一户上等人家,少则十两纹银,多则几十两。 这孔二嫂从鲁地嫁到齐地,丈夫早亡,她畏惧邻里闲话不敢再嫁,却暗里与人相好,另置宅子弃了公婆家。和她相好的男人是个衙门里的小人物,孔二嫂借他肩膀上了高枝,施展魅力结识了一帮官绅与纨绔,吃酒猜拳闹翻天,也能舞几笔文墨,来几句子日诗云,表明她俗也俗得,雅也雅得。 忽一日,有个纨绔为孔二嫂指点财路:何不用她的灵动脑瓜子、超速薄嘴唇试试媒婆的勾当。孔二嫂拍拍嘴儿叫声好,收拾行头干起来了,穿了行装黄裙子,系了醒目的粉腰带,头上插着玫瑰花,摇着细身子敲朱门走柴门,水蛇腰共红唇白牙、唾沫星子共舞。一年之内,她竟撮合了十余家,大半是富家儿女。孔二嫂三个字不胫而走,“业界”传她名头,儿童唱为歌谣:孔二嫂,不得了,张口银子知多少?而历城纨绔们背地里胡乱猜测她的成功绝招,一个个脸都笑烂了。 这孔二嫂挣钱却另有动力:尽孝。挣来的银子,一摞摞的封好,托人捎回她在鲁地莱芜的老家去。 孔二嫂在历城西南的一条小街上有宅子,距李府不远。她想挪到柳絮泉的上等街区,还得做成几宗大媒,挣来一堆黄金白银。出入朱门何等风光,把东家女嫁给西家郎,好事也做了,银子也赚了,阴德也积了,名头更响了…… 孔二嫂干媒婆这一行很起劲呢,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般媒婆做大媒,说不动时,要来她家请她出山。 这一天,有个小媒婆给孔二嫂带来了一个人物,历城罗通判的三儿子,人称罗公子,三少爷。阔少们中间他有个诨名叫罗三招,为人豁达而又精明,仿佛事事有三招。场面上一般尊称他罗公子。他父亲罗通判,有开封府的背景,善于花鸟画,能写蔡京体,自诩曾在端王赵佶的府上走动,又为蔡大人捧过砚墨。 宋代的通判作为地方大员,兼有督察太守的职责,太守也忌他三分。 罗公子白净面皮,修长身材,二十几岁的人了,考了一名举人,谋了一份闲差,便于历城地面上盘桓,坐等门荫,挑个肥缺。他年纪轻轻有此盘算,对外只说要准备上汴京参加三年一度的礼部考试。其实他不想考进士。黄金榜上题名,却从县尉、主簿干起,放到穷乡僻壤磨勘三年,复回京师待官,前景渺茫,委实不划算。他父亲在历城是个人物,放到京城去就很不起眼了。这罗公子也善书,练的是童子功,三岁近墨池,捏笔二十年,写得一手漂亮的苏体字、黄体字,临《寒食帖》、《松风阁》几乎能够乱真。拿到字画市场上去,能蒙过内行。他生性好耍子,动脑子,吹拉弹唱,踢球关扑,指点别人财路官路;又是个垂涎美色的主。他迟迟不定亲,公然宣称耍几年再说。即使是在公子哥儿的队伍中,讲这种话也是有些惊世骇俗的。不过,以他罗希亮的显赫门第,还怕讨不来好娘子?一般的官宦人家小姐,凭媒婆说半天,他瞅一眼就要走人。历城上流社会几度传他的“罗一眼”,干金小姐们很有些怕他:八字合了,门第配了,还得婀娜风流入他的罗一眼……她们郁闷、忿恨,倒想瞧瞧,他罗通判的三公子能娶个啥样美娘。P1-4 后记 从去年初到今年,我致力于长篇小说《李煜》、《李清照》的写作,有时候交叉写,犹如当年并读二李词。并读也称互读,会读出一些新感受。 把传记和小说结合起来写,需要探索的东西很多。简单地说,既要有历史真实,又要有足够的文学空间。 海德格尔卓越的“生存论阐释”,对我写各类人物均有启发。 三十年前我初读李清照,每天在眉山印刷厂的二楼单间宿舍里诵读,那份痴迷,眼下记忆犹新。《李清照集校注》,厚厚的繁体字竖排本,连米黄色的封面都成了今天的情感符号。 遗憾的是,李清照的资料太有限。宋代印刷术很发达了,对杰出女性如李清照,还是记载寥寥。正史野史俱无她的小传。《宋史·艺文志》提到《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却只说是“宋李格非女撰”,抹掉了李清照的名字。近人丁传靖编的三大本《宋人轶事汇编》,历数宋人六百,也只是顺便提到她。 李清照有《漱玉词》传世,录词五十八首。存疑词若干,残篇若干。今本《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先生校注),是收录她的诗词文最完整的一部书。她的作品,以及与作品相关的集评集注,透露出她的风情,她的体貌特征,她的命运曲线。 李清照出现在宋代不是偶然的。宋代文化,在雅和俗的层面上都进入了巅峰状态。她又生长在书香世家,既有山东风骨,又对中原的百年文气了如指掌。她有明确而清晰的“文化坐标”,她敢于批评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柳永、秦观、晏殊等人,显然不是妄自尊大。她有作品在。艺术实践在先,理论评判在后。她的《词论》虽然只有八百字,却被后人无数次地引用。 《词论》中提到的唐宋若干重量级人物,没有一个是女性。 李清照大约清楚,她是身处男性大师们交相辉映的时代。她存心与男儿争高下,却以女性书写女性:从少女到老妇的各种生存情态,均被她收入眼帘。唐朝的女人不可能这么做,因为唐诗虽然包罗万象,却不利于一个女人充分表达她的日常情绪。这个文学空间留给了宋词。宋词偏阴柔,词人主要是南方人。女性的身影进入这个文学空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李煜、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士大夫之词”,把这种文学形式推向精英化,阻止了曲子词朝着市井情态的无限下滑,拓宽了它的表达领域,标示出精神喷发的高度。李清照的优雅、清新、纯美、沉痛,得益于这种精英化。她批评柳永“词语尘下”,对汉语的清洁度始终保持着敏感。 晋、唐、宋的文学大师影响她,但不足以左右她。她的声音是纯女性的,但没有所谓“身体写作”。情绪是她唯一需要瞄准的东西,繁复多变的情绪凸显人事的曲折、自然的风韵,有时候也会带出她的身体。而情与色,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发现并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这些联系,准确,生动,细腻,难怪从宋朝中叶到清末的八百年间,道学家们要惊呼,要打压。古人点评她,在欣赏她的同时,往往忍不住要指责她。 在今天看,李清照的情绪体验真是出类拔萃。情绪的深处,绽开七彩斑斓的词语之花。 一个女人,紧紧盯住自己的情绪体验是非常不容易的。扰乱视线的东西多着呢。李清照的定力来自两个方向:独立的人格,文化的“基因”。二者又互为动力。 皇权所到之处,男人尚且群体化,女人要有独立的生存姿态,难之又难。 李清照嫁入有邪恶阴影的豪门,却活得那么精彩,写得那么出色。她一生有几次生存落差,生存落差包含情绪落差。 落差造就了李清照。 这个现象,令人联想中国历史上其他的顶级文豪。 上下几千年,一个李清照。 郑振铎先生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 李清照并未追求个性,个性根源于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个性通自由。压力越大,则越能激活自由元素。文学又是人学,李清照的词语之花乃是光焰夺目的人性之花。 李清照是个理想主义者,几十年风风雨雨,却始终方向明确。 她也是唯美主义者,对人事与自然的情绪体验,丰富,独特,而相应的词句表达又相当准确,换一个字都不行。杜甫的好诗、李煜的好词也不过如此。这位宋代美妇人,美得处处较真,甚至美得霸道,叫人服她,对她油然而生敬意。 而当国家陷入苦难时,她很自然地成了爱国女诗人。她爱文物就是爱祖国。南渡后的一首《夏日绝句》,不逊于辛弃疾吼出的金戈铁马。 李清照一生有两部大书。一部叫《漱玉词》,而另一部的书名,赫然日爱情。 她敢爱,并向世人传达爱的声音。两干余年封建史,数她声音大。大而美,美而稀。她使一对一的爱情体验臻于极致。眼下被影视炒得天翻地覆的四大古典美女相形见绌:她们无一例外是政治的产物或男人的玩物。名女人玩物多矣,包括染指皇权与血腥的则天武后。惟有李清照是她自己——自由的李清照,洁净的李清照。这意义其大无论。从司马迁到苏东坡,男儿尚且九死一生争自由,逸出权力黑洞,凸显个体生存。而李清照降生于黑洞之外,父母那么宽松,丈夫又那么优秀、和蔼、平等。自由的种子,自由的树,绽放清丽照千秋的永不凋谢的李花桃花梅花木樨花。男人们向来是权力的附庸,像孙猴子拼命翻腾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李清照在别处。俏立在自由的风中。她不用跌跌撞撞奔官场、百感交集写华章。文学史上这美妙身影,具有不可辩驳的惟一性。 可是这许多年,对李清照遮蔽多矣。 本书无意颠覆李清照在教科书中的形象,只不过这些年来,有时想到她,并不觉得多么吸引人。最近得一契机回头细端详,发现问题出在她的相关评论、传记、讲座和影视剧。七十年代末我初读她时的惊奇与心跳,被这些东西抹去大半。 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贵族美妇,应当还原她的女人本色。修养与风骨,皆由本色出。 她除了生得美之外,还用文字去捕捉纯美,将人生诸环节牢牢地笼罩于美感中:从优美、凄美到宁静之美。少女,少妇,怨妇,寡妇,老妇,她逐一描画,细腻动人。后期词植入了刚劲,而早期词已露此端倪。刚劲是为了抵御命运无常,南渡之后她美得令铁石男儿心酸。 她的性格很要强,同时女儿态女人味十足。这是李清照的感人处。巾帼不让须眉,却保持芳香袭人的脂粉气,脂粉气又透出自由风骨。文字皆由命运出。她的词作确系超一流,文学史拥有她真是运气。依我愚见,李煜,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当属同一级别,并肩立于词史最高峰。清代已有《三李词》风行于世:李白,李煜,李清照。建议目前的教科书为李清照辟专章。 李杜以后的唐宋男性诗人,普遍存在“影响的焦虑”:李杜光焰万丈,诗人们难以挣脱这光区。宋朝几代诗人努力,调动一切手段,用事,用史,用哲理,用禅机,试图在李杜身旁另起巨峰,结果只能算差强人意。 李清照没有这种焦虑。她以前的女性诗人,找一位二流的都很难。她随手一划,便是千古诗篇。瞄准男儿争雄,甚至藐视北宋。显而易见,她于闺中、重门中的文化努力有着高度的自觉性。晋唐宋文化,在她清澈目光的烛照之下。清照二字,天意存焉。她有文化视野,而绝不仅限于文学,这一点,至关重要。北宋有此大气象,远远胜过盛唐。而今天的某些中国作家,若是一味在文学圈中打转,视野势必日益缩小。 欲赢得视野,须收回东张西望的目光回头读书,西学中学,书城货架上那么多,年复一年躺着,尘封着,困惑着,渴望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键”,男人们手拉手围成圈儿。李清照嫣然而入,纤手不让巨手,蜂腰压倒熊腰,倩影起舞须眉瞠目。连南宋大儒朱熹都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忍不住要在理学的课堂上为她讲话。 宋词碰上李清照。李清照碰上宋词。双方皆幸运。 李易安严把词关,不让诗来染指,郑重宣告:“词别是一家!”她于宋词功劳大,以纯粹的女性手笔,带动许多不可一世的大老爷们儿。连辛弃疾这样的豪壮圣手亦受她影响,英雄气足儿女情长。稼轩和易安是同乡。余如姜白石、陆放翁、吴文英……名家不可胜数哉。清代的纳兰性德视她为偶像。曹雪芹的《红楼梦》,破天荒地以男性大手笔书写女子命运,呼应着李清照。 李清照常用的词牌,如《减字木兰花》、《蝶恋花》、《菩萨蛮》、《浣溪沙》、《渔家傲》、《如梦令》等,亦为大诗人毛泽东所喜用。 济南这地方,神奇如绍兴。 今日中国文坛,也有几位大作家出自有风骨传统的山东。 遗憾的是,李清照之后,女性诗人却又矮下去了。罪在礼教。清代女诗人多,好诗少。“五四”运动以后,女作家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萧红,冰心,丁玲,张爱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女作家女诗人在数量上更有压倒男性之势。 妇女大翻身,这多么好! 不搞女权运动的李清照功莫大焉。 李清照少女时代的春心跳得厉害,婚后风流迷人,风骨骄人。爱情与艺术是她的全世界。修养加保养,加繁华汴京与妩媚江南,使她的漂亮五官性感体态能最大限度地挽留春光。 李清照曾经丢失许多珍贵文物,但愿我们在文明的进程中,不要丢失她。不要丢失她万般珍爱的晋唐宋。并以此类推。 希望这本小书,能被眼下痴迷着李清照的万千读者所认可。 2009年5月15日 再改于四川眉山之忘言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