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三巨头,是否伴随经济危机和美国市场的快速萎缩最终走向衰落?美国三巨头重返生机的希望有多大?奥巴马新政权将如何拯救美国汽车业?这些对世界汽车业新格局将产生哪些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汽车业应如何作为?
世界汽车业重整新格局,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迈向世界第一,企业机会在哪里?本书与您共同探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推倒了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落马的背后)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日)久保铁男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汽车三巨头,是否伴随经济危机和美国市场的快速萎缩最终走向衰落?美国三巨头重返生机的希望有多大?奥巴马新政权将如何拯救美国汽车业?这些对世界汽车业新格局将产生哪些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汽车业应如何作为? 世界汽车业重整新格局,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迈向世界第一,企业机会在哪里?本书与您共同探讨! 内容推荐 曾一度辉煌的美国汽车三巨头败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书从多角度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读。一方面对三巨头曾经的繁荣、竞争、海外扩张等逐一论述,另一方面对研发滞后等深层次原因加以分析。预期了奥巴马政权的汽车政策效果以及三巨头败落本身对世界尤其亚洲汽车业新格局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方均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历史性年份里,本书为正处于顶峰发展期的中国汽车企业揭示了许多共通性问题。对中国汽车企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引子 美国三巨头败落后的美国汽车产业 美国三巨头败落引发的行业危机 20世纪90年代轻型货车的兴表史 2008年燃油价格急速攀升和世界经济恶化 经营困境中的通用和克莱斯勒 美国三巨头的今后走势 第1章 美国三巨头败落进行时 美国市场萎缩、汽车行业危机突起 次贷危机的影响 油价持续走高和轻型货车销量锐减 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 美国三巨头败落原因、危机蛰伏已久 美国三巨头败落经纬 轻视中小型乘用车事业 美国三巨头的改革特色 奥巴马新政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 奥巴马新政权的美国汽车产业复苏计划 历代美国汽车产业政策及美国汽车销售份额长期走低 曾经的危机化解策略与当前策略的差异化 第2章 美国三巨头败落的根本原因 短期利润优先的经营战略和附加价值的根源 股东优先、季度决算体制得失 急于求成的利润优先经营战略 缺乏优秀人才的汽车产业 保护政策、高利润体制和遗留成本增加 共享高利润、相互依赖、维持既得利益 高薪金和遗留成本实况 产品竞争力减弱、零部件全部外购和开发能力下降 平台整合和全球开发分工体制受挫 咨询顾问误导实体经济 模块化外购战略失败 因轻型货车热销而停滞的环境投资和市场混乱 20世纪90年代轻型货车热销的得失 高收益及不务实 开发车型的集中和开发能力的下降 生产体制混乱和开工率下降急需推动柔性化体制 优先金融销售而忽略的客户服务 第3章 奥巴马政权的汽车政策 复苏前景迷茫 通用的重组计划和PHEV“Volt”的期待 福特的重组计划和向小型车、新能源汽车转型 克莱斯勒的重组计划和赌注生存的对外合作 奥巴马新政权的汽车产业政策 成立汽车顾问团队以稳定就业、安定社会 援助汽车零部件产业,防止连锁倒闭情况出现 防止经营破产与承认破产的意义 政府介入之利:暂缓经济下滑、就业困难以及破产带来的不安情绪的蔓延 政府介入之弊:助长保护主义、依赖政府心理、战略滞后的长期化 扭转汽车市场颓势的政府参与 下调燃油价格及引导轻型货车销售回暖的可能性 信用泡沫破灭后信用额度的合理化及其范围 重新构筑与平均收入相符的产品营销战略 第4章 美国三巨头的残存资源和复苏预期 美国三巨头的基本竞争力 市场变化份额减少,产品开发能力相应下降 确保固定客户,提升销售能力 追求规模效益仍是实现复苏的有利事业条件 尊崇美国品牌和国产车 重新构建销售和市场营销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通用和福特加强全球事业分工,克莱斯勒依赖外部合作 通用:依赖德国欧宝和韩国大宇的全球开发体制 福特:加强欧洲福特和马自达的开发分工,以应对世界市场需求 克莱斯勒:活用自主独立开发能力和外部合作资源 活用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存经营资源 美国依存唯一性的失败和全球化战略的成功 廉价的原材料和能源费用以及具备竞争力的开发成本 第5章 美国三巨头败落的影响预测 美国三巨头败落的影响预测 美国三巨头败落的短期影响 美国三巨头败落的中长期影响 美国三巨头败落对就业和产业的影响 美国三巨头败落对世界汽车产业的损害 美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展望 展望1:美国三巨头继续作为美国资本存续的可能性 展望2:外资参与经营重组与全新业界版图 展望3:新兴国汽车制造商参与经营的可能性 展望4:扩大与外资系汽车制造商的局部合作 对日本汽车产业北美战略的影响 受美国三巨头败落冲击最大的日本汽车制造商 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销售份额扩大提升需求层次 美国专属车型的开发和增产削弱风险分散能力 加强在美研发促进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复苏 发挥业界主导作用 第6章 美国三巨头败落后的世界汽车产业展望 日本汽车产业亟须采取新的美国事业战略 日本汽车产业谋求新的世界战略 另类败落:超级大国美国的败落 美国三巨头败落后记 附录A 美国汽车产业数据 美国三巨头的财务动向 美国汽车产业统计 美国汽车市场产品概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美国三巨头的经营恶化貌似近年经营不善演变的结果,但美国市场份额下滑根源却可以追溯到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股东优先、季度决算体制得失 在石油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车的销售份额开始迅速下滑,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内下滑速度有所放缓,但90年代末以后又开始大幅下滑。与此相对,美国三巨头的销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后期却处于上升期。此阶段也正是高额利润车型——轻型货车在美国的销售鼎盛时期。虽然美国车的销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加速下滑,但高利润轻型货车仍持续旺销,而且,此阶段美国以外的新兴国市场迅速扩大及销售额的增加确保了美国三巨头全球业务的持续扩充,其结果却导致美国三巨头忽视美国市场萎缩的事实。尽管轻型货车旺销提高了平均单车销售额,并确保了高收益,但此阶段的大部分销售是建立在残值设定型贷款、低息贷款、汽车次级贷款之上,销售基础薄弱。2004年以后石油价格攀升拉动CUV需求上升、2007年实行的信用紧缩政策不再支持贷款、20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高涨推动小型乘用车需求上升,导致轻型货车销售份额迅速回落、美国三巨头利润下滑。自2008年9月以后,经济恶化及市场整体萎缩加速美国各企业销售下滑,并最终引爆此次经营危机。预计2009年世界销售将继续下滑,在2010年以后从滞销转向回暖的过程中,皮卡和SUV市场复苏将滞后于小型乘用车和CUV,届时美国三巨头的利润回升必将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竞争企业。美国三巨头自2006年起已经连续3个年度出现净亏损,预计2009年美国汽车销售还将进一步缩水,恐将迎来第4个亏损年度。美国汽车销量和美国车销售份额推移(1960~2008年)如图2-1所示。 如果美国三巨头此时及时挽回销售份额,能够积极筹备低油耗小型乘用车、中型乘用车、HEV等应市车型,那么不至于陷入今天的窘境。而且,如果美国三巨头能够尽早意识到高收益轻型货车销售是建立在低位运行、燃料价格稳定、高风险销售金融的薄弱基础上,那么也不应该出现事业战略定位失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l997-2000年4年间,美国三巨头的销售份额虽然开始下滑,但美国汽车销量却从1500万辆水平上升至1700万辆水平,仍然可以继续维持高收益。其中,通用和福特将在此期间获得的丰厚利润用于收购世界汽车制造商和品牌,同时还用于美国国内乘用车工厂改造成轻型货车工厂的设备投资,并为控制2001年恐怖袭击事件和IT泡沫破灭的影响、维持销量,还投资推行销售奖励机制。结果却导致美国销售奖励机制泛滥,汽车制造商收益恶化,但以汽车次贷为主的轻型货车销售确实在增加。此外,美国三巨头的销售金融事业的销售额上升也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可能正是销售金融事业拉动合并销售额和利润额增长,从而降低了美国三巨头的经营危机感。 如上所述,尽管美国国内销售份额一直在下降,但利润却居高不下,因此削弱了美国三巨头作为汽车制造商必备的重要基础实力。本国市场的销售份额是各汽车制造商最为重要的事业基础。这是因为,本国市场销售容易得到本土消费者支持,而且在奠定销售地位后还可以确保优质稳定客源,从而可能获得高收益。如果本国的销售份额很高,就无须勉强参与竞相降价,也可以在销售稳定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发展高收益销售事业。这样的体制支撑源于平时以提高现有用户的客户满意度为工作重心的销售服务事业,切实地致力于现有用户的换购需求是业务根本。然而,美国三巨头的销售服务能力却在此次轻型货车销售热潮及销售金融促进机制肆虐的过程中,陷入疲敝状态,并直接导致销售份额长期走低。确保符合美国市场实际需求的产品线是维持和增强本国销售份额的必备条件,然而,美国三巨头在此期间却把国内产品开发资源集中于全尺寸皮卡及其派生车大尺寸SUV领域,并在海外扩大收购和参股其他汽车制造商。其中,通用和福特还加强了新兴国事业。为此,在21世纪最初10年的前期到中期,通用通过提升新兴国市场销量,在国内销售份额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世界整体销售份额上升。但是,国外市场的销售基础与本国市场不同,对于当地用户而言,美国三巨头毕竟是外资系汽车制造商,即使其销售基础坚如磐石,但与本土汽车制造商仍有分别,而且,越是新兴国市场其区别越明显。即使外资系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短期内实现扩销,当地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仍有可能收复失地,因此在收购本土企业和扩大本地生产规模的同时,还有必要经过至少两个周期全线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巩固当地事业基础。P59-62 序言 本书的日文版正式出版一周以后的6月1日,通用正式依据《美国联邦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希望在破产法院监管下成功重组。过去数十年间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GM)的破产,由于有美国政府介入及事先获得工会和大批债权人对债务压缩、新股转换等的同意,所以没有出现较大的混乱局面。但是,其负债总额高达1728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其影响巨大,并导致小规模投资人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损失惨重。 今后,通用将在60~90天内实现重组,由新生通用接管。品牌将集中在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等国内外市场具有销售根基的品牌,其他诸如土星、悍马、庞蒂克品牌将被出售或停产。经营失败的萨博被通用剥离,出售给瑞典跑车制造商。欧宝从通用分离后,由加拿大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收购,并已进入最后收购程序。与此同时,通用关闭美国国内14家整车及其零部件工厂,裁员超过2万人,并计划精简近4成的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比通用早一个月、于4月30日按《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的克莱斯勒(Chrysler)则成功实现与菲亚特间的整合。法院于6月10日批准克莱斯勒旧资产移交给菲亚特旗下新公司,并在40天以内脱离破产保护。 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此次同时陷入的经营危机主要是由于2008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加剧、美国银根紧缩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迅速萎缩。美国三巨头在2008年合计赤字约超过3600亿美元,全部陷入经营危机。美国三巨头经营危机的诱因是突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但根本问题则在于长期的销售低迷,这主要由于未能及时企划、开发、投放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导致销售份额持续走低,并最终引爆经营危机。追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多功能运动车(SUV)、皮卡为主的轻型货车的销售热潮,则可以寻找出其产品战略失败的根源。当时,美国三巨头生产的全尺寸皮卡、大尺寸SUV被25%的高关税所保护,利润空前。到2000年前后,通用和福特(Ford)将此前获得的资金用于扩大控股海外高级车制造商和相关公司,并通过实施折旧租赁、低息贷款,维持轻型货车的销售,但扩大信贷销售的同时却导致过度虚夸授信额度。此后,随着石油价格大涨和全球温室化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汽车需求向低油耗小型乘用车、基于乘用车平台的多功能车(CUV)转型。但是,由于沉迷于轻型货车成功所带来的高利润,美国三巨头其他产品的开发大幅滞后,收购的海外子公司和相关公司也未能有效地开发出应市产品,而且在本次危机中基本都被抛售。 如今的美国三巨头已开始加强小型乘用车、中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但实际重组方针仍是以看好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为主,同时不断加强新产品事业体制。虽然政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强了环保法规,但其前提却是汽车市场的迅速复苏,否则效果甚微。新生通用保留的品牌中包括轻型货车具有优势的雪佛兰和IGMC,政府和通用虽然都强调小型乘用车和环保汽车的重要性,但又发现不得不依靠市场根基稳固仍有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 今年夏季,通用将在美国和中国推出新款中型车“别克君越”。但是,该车型底盘平台开发基地是已经脱离通用的德国欧宝,所以该车型今后的改款等开发体制问题仍不容忽视。在小型乘用车领域,通用对通用大宇的期望值颇高,明年通用大宇开发的小型车雪佛兰·科鲁兹(Chevrolet Cruze)将投放美国市场。但是,通用大宇也苦于韩国经济恶化和主要出口市场萎缩等问题。此外,美国本土开发的新款HEV(混合动力车)也要到2010年以后上市,因此通用主体盈利还有待时日。 在上述背景下,备受关注的就是通用与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间的合资子公司——上海通用。该合资基地年产能已超过100万辆,维持较高利润,也形成了车身开发等方面相关的技术储备。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根据今后的发展情况,上海通用有可能在新生通用集团的全球扩销和开发分工、低成本生产分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持续发展的中国,不仅对新生通用,而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也将空前高涨。不过,随着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虽说是必然趋势,但今后所面临的课题也将随之产生,本书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中国汽车产业人士在深度认识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和败落原因的同时,参与美国三巨头的复苏计划是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也可谓意义重大。本书中文版如能对中美汽车产业间的合作及其发展,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帮助,我将欣慰至极。 最后,对于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提供协作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对负责翻译的北京子公司——北京富欧睿汽车咨询有限公司的全体翻译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久保铁男 2009年6月1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