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纪录片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教书、研究和制作,占有我几乎全部的时间。这并不是谁的指令或安排,而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我从纪录片里找到了生活的意味:以生命记录生命,从时间里发现生命的秘密。
收录在集子里的文章分为三编:“美学与工业”专门探讨中国纪录片问题;“大师与历史”研究电影大师对于历史的影响;“思潮与运动”则简单勾勒了20世纪世界纪录电影的美学剪影。这些文字也反映了研究方向的变迁:原来致力于百年间世界纪录电影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近期聚焦于2000年后世界纪录片和中国纪录片现状、尤其市场化发展之路。
上编 美学与工业
真实:支点还是陷阱?
电影眼里的新中国表情
国家·民族·大众·市场——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
中国纪录片30年的美学历程
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与美学特质
从记录历史到消费历史——新影纪录片的回顾和展望
艺术表达与文化工业:中国纪录片的热和冷
文献纪录片:比较视野与发展困境
建构中国纪录片主流市场类型
遥远的和身边的——纪录片的选择
论纪录片的故事性
时评八章
《森林之歌》:生命的吟唱
《圆明园》:用动画打捞逝去的历史
《敦煌》:中国纪录大片的启示
一座建筑的精神空间——进入《鸟巢》的三种方式
《澳门十年》:以纪实提升审美力量
渝派纪录片:真实的力量
文明怪圈与公共空间——《水问》的启示
DV:电影回归民众——《DV民众影像》的启示
中编 大师与历史
大师时代的终结
一位电影人和一个国家的传奇——伊文思与中国50年
当电影遭遇城市——试论《尼斯景象》与城市交响曲电影
格里尔逊模式及其历史影响
孙明经与格里尔逊:观念、理论与实践
被遗忘的辉煌——论孙明经与金陵大学教育电影
中国表情——读解安东尼奥尼与伊文思的中国影像
冒险是我的职业——让·鲁什访谈
直接电影是纪录片最好的方式——阿尔伯特·梅索斯访谈
纪录片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过程——D.A.潘尼贝克访谈
拍电影而不是交朋友——弗雷德里克·怀斯曼访谈
《德拉姆》:呼吸山水——田壮壮访谈
下编 思潮与运动
遥远的风景:探险电影
钢铁赞美诗:城市交响曲电影
红色风暴:左翼纪录电影
工业之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战争号角:宣传电影
战争哀歌:思想电影
重归大自然:动物纪录电影
墙壁上的苍蝇:直接电影
摄影机之舞:真理电影
与时代共舞:行动电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