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融真实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纪实作品。该书生动记叙了本书的主人公张文先生历经坎坷、曲折,最终走向光明的传奇一生。张文先生以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在战犯管理所的改造生活以及自己人生中的历历往事,热情地歌颂了共产党的改造政策和这一伟大政策的执行者,深情地倾吐了对管教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感激与眷恋之情,同时披露了许多发生在中统内部以及与之相关的少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内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特工生涯--232号战犯张文<张国栋>口述实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融真实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纪实作品。该书生动记叙了本书的主人公张文先生历经坎坷、曲折,最终走向光明的传奇一生。张文先生以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在战犯管理所的改造生活以及自己人生中的历历往事,热情地歌颂了共产党的改造政策和这一伟大政策的执行者,深情地倾吐了对管教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感激与眷恋之情,同时披露了许多发生在中统内部以及与之相关的少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内幕。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民党中央统计局(外延局)副局长,原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口述记录,包括两个部分:参加中统的经过及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解放后被收入战犯管理所直到1975年被特赦的经过。很多事情真正的鲜有人知,极具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比如:顾顺章叛变案的真实内幕;蒋介石三次险些遇刺经过等,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简洁流畅。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章 初为囚徒 中统“金刚”神秘失踪了 请进看守所 “要杀便杀,不须多问 痛苦的抉择 歌咏高墙内 狱中赏昙花 第二章 风雨人生 三见孙(中山)大总统 中共地委书记何孟雄介绍我加入国民党 鲜为人知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 四方游说,竞选“国大代表” 中统高层的“不倒翁” 我的再婚婚礼在中央饭店举行 第三章 心灵震颤 是看守所还是疗养院 我真的“变”成了战犯 “希望你们尽快毕业” “死神”曾来叩门 不是观光是学习 交罪运动惊心动魄 第四章 不堪回首 中统特务血腥发家的顾顺章案 “放长线,钓大鱼”,中共南委损失惨重 廖承志愤然掷言:“请捡几根骨头交给我娘!” 委员长勃然大怒:“查一查,这是哪家在捕人!” “白发娘盼儿归”——“银老太太”的大阴谋 《文萃》案前后 中统局的大本营——瞻园回忆 第五章 改恶从善 末代皇帝夸海口韭菜饺子能吃八十个 日本战犯向累累白骨长跪痛哭 “为了改造你们,政府决不在乎这点粮食!” 溥仪手捧特赦书热泪盈眶 演说《霸王分封》的背后 第六章 沧桑岁月 “一一·二二”南京复成桥惨案真相 破获刺汪案,还蒋介石一个清白 汉奸特务摇身变为“地下工作者” 我在“下关惨案”中 我“参与”了“陆定一冤案”的经过 丁玲冤案的前前后后 第七章 日伪调查 《色戒》背后的真实故事 行政院里的日谍案 击毙“帝同之花”口谍南造云子 日本领事馆的毒酒案 李十群之死 第八章 走向光明 天安门广场花如海歌如潮 谒陵瞻碑忏悔泪 亲人相聚喜愧叠生 难忘的“文革”期间 多种教育形式 趣闻轶事妙趣横生 我的室友——黄维 第九章 往日如烟 揭开中统局前身组织的神秘面纱 特工王徐恩曾的“四大法宝” 徐恩曾洒泪离开中统局 叶秀峰的三起三落 回忆张冲 张冲追悼会上,周恩来致辞时泪珠滚滚 第十章 今沐春风 “别了,我新生的摇篮” 面聆叶剑英副主席谆谆嘱言 全家团圆欢度晚年 叹来日苦短,报国心更切 望波涛彼岸,盼明月再圆 试读章节 那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 古城南京,一场漫天大雪之后,刺骨的寒风依然呼啸个不停。然而,电波里传来的消息似乎更让人心寒:三大战役收官,国民政府惨遭失败。1949年新年的钟声响起,也没能冲淡我和中统高干们心中的无助、彷徨与慌乱。1月21日,又传来蒋介石总统下野的文告。在一片混乱、无奈的气氛中,国民党中央党部发布了南迁广州的告书,由中统局改编而成的国民党中央党员通讯局(以下简称党通局)随即加入到这个撤退大军的行列。 1949年4月下旬,在广州的党通局本部,局长叶秀峰、副局长季源溥对我说:“云南是我们的大后方,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打算派你以副局长名义统领西南几省的局务,同时兼任云南调查室主任。”当时我的心里很是不满意,认为从无副局长兼任省室主任的先例,这无异于给我降级;再则,共产党已渡过长江天险,这时去云南,人地两疏,局面难以打开,不是叫我去送死吗?但当面又不便表示什么,只好口头上唯唯诺诺,然后随便找了个理由便回到了广西原籍,从此不再过问局务。 5月,由党通局演变而成的内政部调查局在广州成立,季源溥升任局长,电邀我“速赴穗共商局是”。正在去留两难之时,季又派原湘桂铁路室主任鹿茂堂给我送来去台湾的机票。看着大腹便便的妻子,我想,如果去台湾,上了飞机,对于有孕在身,即将临产的妻子来说,那可是致命的呀!如果不走,看不到前景,更不知道何处是我的安身之所。我的思想斗争异常激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应邀。不是我不想去台湾,而是在妻子身怀六甲之时,在一个最需要丈夫照料、关怀的时刻,怎能抛下她和孩子一走了之呢?亲情终于战胜了理智,鹿茂堂遗憾地回广州了,我与中统(时称内调局)从此断绝了联系。 妻子生完孩子满月后,大概8月份吧,在妹夫的介绍下,我以四川流落人的身份,来到广西省平南县大安镇中学从事教学工作。为了隐瞒历史,我的名字由张国栋改为张文。从此,原来的“中统金刚”消失了,偏僻的山区中学里多了一个教书先生。 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当然不是为了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而是为了隐蔽真实身份,准备长期潜伏,等待时机再做打算。记得当年陈立夫、叶秀峰曾对我说过:“世界必因美苏争夺而大打起来。”我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蒋介石返回大陆而东山再起。 在学校里,我主动承担了数理化的教学任务。一则我有唐山交大三年的学历,完全可以胜任;再则数理化为自然科学,不同于国学、历史等课程,无政治观点,不易露出马脚。 在此后的几十年问,有关我的生死存亡,在去台亲属、好友、老同学、老上司、老同事和老部下中众说纷纭。有的说不应召赴台,匿居故乡,已表现出离心离德,背叛中统而投降中共;有的说企图化装潜伏,势难持久,这是自讨苦吃。然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肯定已为共产党所逮捕,甚至已被砍头示众了,许多被捕的共产党员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的种种猜测以至肯定,似乎有些道理,因为他们认为:共产党对于国民党一般军政人员,可以实行优待、宽大。而像张国栋这样从事二十余年特务工作的中统高级人员,怎能轻易放过?张国栋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的归案是肯定的,但却没有“死路一条”。 P1-2 序言 这是一部融真实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纪实作品。该书生动记叙了本书的主人公张文先生历经坎坷、曲折,最终走向光明的传奇一生。 张文,原名张国栋,1905年出生,广西桂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历任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科长、处长、重庆区区长、秘书、外延(内政部人口局)副局长等职,1951年11月归案。先后在南宁、武汉、北京、抚顺等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1975年3月1 9日被特赦。特赦以后,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孙中山思想读书会会员。l981年加人民革组织,为江苏省、南京市委会学习组成员。著有《特工总部》、《中统二十年》等著述。 他在自己的晚年,以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在战犯管理所的改造生活以及自己人生中的历历往事,热情地歌颂了共产党的改造政策和这一伟大政策的执行者,深情地倾吐了对管教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感激与眷恋之情,同时披露了许多发生在中统内部以及与之相关的少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内幕。 张文先生于1990年逝世。下面是他生前的自述,由其子万东记录、整理而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