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苟安中退败,还是在军刀上前行?发生在一个古老民族命运转折点的离奇故事,一个锦绣王朝的腐烂,一个英雄的毁灭与水生,他本可以改写历史——岳飞记录。
本书为你呈现一场八个世纪前反击侵略的全民战争,是一部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的爱国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不可无岳飞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史式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苟安中退败,还是在军刀上前行?发生在一个古老民族命运转折点的离奇故事,一个锦绣王朝的腐烂,一个英雄的毁灭与水生,他本可以改写历史——岳飞记录。 本书为你呈现一场八个世纪前反击侵略的全民战争,是一部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的爱国之书。 内容推荐 历史,在军刀上前行,在苟安中退败。 一个强盛文明的古老民族,在近千年前,因为一次次的外敌入侵,为后世埋下了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隐性地雷。 这样的情况,在一场名为“靖康之耻”的历史巨变中达到顶峰。在这场令人震惊的民族耻辱中,文明被野蛮吞噬,雅致被粗鲁强暴,人格被暴力践踏。 这时候,本来有个超级英雄可以拯救这一切。他崛起于草根之间,文采斐然,武艺超群,更在血与火的战争锤炼中,在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风雨飘摇之中,带出了一支名震天下的岳家军。 可是,没有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他最后却惨死在“自己人”的阴谋之下。 东京梦华,转瞬成空。由内而外的腐烂,终于导致了那个锦绣王朝的覆灭。 目录 写在前面的故事 北宋的三个皇帝 赵匡胤之死 赵光义的倒行逆施 赵佶与海上之盟 第一章 奋起从军:使命的召唤 崛起于草根 宗泽是他的贵人 第二章 靖康国难:赵佶的罪孽 重用“六贼”,腐败横行 联金灭辽,引狼入室 李纲临危受命 亡国之君是怎样炼成的 “靖康之耻”的大悲剧 第三章 泥马渡江:新帝的假面 宗泽救了赵构一命 “泥马渡康王”的神话 岳飞被罢黜 陈东之死 宗泽的遗恨 卖国之君的本质 第四章 苗刘兵变:不抵抗的恶果 扬州之败 苗刘兵变 皇帝的卖国铁证 海上逃生记 第五章 收复建康:新军立了大功 宜兴练兵 收复建康,一战成功 宁可抗旨也不屠城 第一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 元帅轶事 第六章 君臣斗法:不妥协的抗战派 大汉奸养成记 全民抗战的浪潮 第七章 北伐难成:皇帝在挖墙角 赵构替兀术解围 岳飞孤军奋战 第八章 英雄末路: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三大将被夺权 阴谋在酝酿中 岳飞入狱 英雄之死 第九章 谁是主凶:秦桧有点冤 “莫须有”三字狱 主凶是谁 第十章 千秋功过:走上民族神坛 他为岳飞平反 采石大捷 明主后继无人 历代封赠 脸谱下的真实 《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形象 为岳飞第二次平反 真实的岳飞 后记 为什么说中国不可无岳飞? 跋 试读章节 自从宗泽受命防守黄河以来,北岸金兵也有过两次小规模试探性的进犯,都在他统一指挥之下,军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被打得片甲不回,全部葬身黄河。以后,只要宗爷爷的帅旗迎风飞舞,金兵再也不敢正眼来看东京。在这两年兵荒马乱中外出逃难的老百姓,也纷纷扶老携幼回到东京来,重拾旧业。他们说,只要宗爷爷在,他们夜里睡觉也是安心的。 由此看来,宗泽的大将风度岂止表现在外貌上。他的胸襟,他的气度,他的眼光,他的谋略,哪一样不令人衷心敬佩!像这样的名师,这样的名将,一朝一代,又能出几个!这是岳飞的幸运,如果没有宗泽的精心培养,岳飞这样一个毛头小子要想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是不可能的。宗泽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竟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有德有才的接班人。在这一段南北宋之交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虽然有千百万人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奋斗牺牲,但是有两个人是最少不得的,一个是宗泽,另一个就是岳飞。缺少了宗泽的培养,岳飞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缺少了岳飞多年的奋斗,缺少了岳飞在关键时刻打垮了侵略者主力的功绩,就不能打下南宋这一百多年的立国基础,就不能给后人留下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 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因为两个原因成为亡国之君: 第一、他在位25年,支持一批佞臣长期大搞恶性腐败。 第二、背着臣民,只和几个亲信暗地进行联金灭辽的阴谋外交。 由此造成军政瘫痪,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敌国外患,乘虚而入,金兵南下,攻破京城。他自己逃跑不成,只好带着儿子——钦宗赵桓向敌人俯首投降,对于敌人割地赔款的要求,一概答应。金国侵略军得过进尺,居然宣布废徽、钦二帝为庶人,想把庞大的宋王朝一口吞掉。这时候,金国是强势一方,任意指挥,予取予求;宋廷是弱势一方,皇帝已经投降了,虽有一大批爱国的官员与知识分子反对投降,主张抗战,但是赤手空拳,无能为力。难道宋王朝就这样覆亡了吗?难道真像历史课本记载的那样: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皇室成员、礼器文物、部分文武官员、百工技艺、金银财宝、子女玉帛一起掳走,北宋覆亡? 不! 皇帝答应了,有人不答应。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答应,一大批爱国官员与知识分子不答应。金国强盗不过像土匪绑票一样,绑走了一批人质,掳走了一批金银财宝而已,祖国万里锦绣河山还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还在,全国好几百座城池还由宋廷官员、宋军坚守着。这怎么能叫做亡国呢?不!国家没有亡,祖国不会亡!大家奋起反抗!于是,千百万中原地区的农家子弟奋起从军,在一两年之中,迅速地从两个方面投身到这个火热的战场中去。一是从国内战场奋起从军,二是在敌后战场起义参加两河忠义民兵。人数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只就接受东京留守宗泽指挥的两河忠义民兵“八字军”而言,总数已在百万以上,比金国全国人口总数还要多得多。历史的发展究竟由谁说了算,是由金国强盗说了算还是由中国老百姓说了算?看来金国强盗想要做的事一件也没有做到。他们想要吞并宋王朝,结果宋王朝并没有被他们吞并掉,他们自己反被宋王朝的广大军民坚决击退,直退到黄河以北。他们想依靠一批汉奸如张邦昌等人代他们治理宋王朝的老百姓,结果在广大军民坚持打击之下,汉奸政权三十三天就垮台了。 农家子弟,奋起从军有没有用?我认为绝对有用。没有两河百万忠义民兵的坚持支持,宗泽所筹划的黄河两岸铜墙铁壁般的防线是建立不起来的。广大农民的爱国心无可怀疑。农民必然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果侵略者打来了,夺走了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还能干什么?他们将无以为生。所以他们敢于和侵略者拼到底,愿与脚下所踩的土地共存亡。忠义民兵中的“八字军”敢把“赤心报国,誓灭金贼”八个字刺在脸上,就表示了他们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当然,这个“赤心报国”的“国”字是指的他们所誓死捍卫的这一片土地,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祖国,绝不是那个随时可以向侵略者投降的小朝廷。 是农家子弟奋起从军捍卫了伟大的祖国,挽救了民族的危亡!岳飞只是这一群农家子弟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P030-031 序言 史式教授的新著《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已经脱稿,即将问世。我有幸对原稿先睹为快。作为岳氏宗亲,对于这位七十年来一直关注宋代史事、岳飞史事的高龄史学家,乐意作一番必要的介绍,以供阅读此书的广大读者参考。 据我所知,在史式教授的少年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他弃学而参加抗战,从此失学,以后全靠长期坚持业余自学,终于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以倡议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一部中华民族的新史书与重写中华古史而闻名。他之所以选择自学历史,也与岳飞史事有关。当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全国各地到处都贴着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字的标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满江红》歌声响彻云霄。他当时觉得震惊,想不到八百年前岳飞抗金的史事对后世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能够如此鼓舞士气,能够如此振奋人心。“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作为中国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敌骑踏进中原的时候,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岳飞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精神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流传千秋万世。他从探讨岳飞的史事开始,从此走上了自学宋史、自学历史的道路。 史式教授虽然不是我们的岳氏宗亲,但是岳氏宗亲中很多人都知道他,都认识他,都敬佩他。因为七十年来,他再三呼吁,公开提出,要为岳飞作彻底平反(第一次平反是平“谋反”之反,彻底平反是平“愚忠”之反),要为谋害岳飞的主犯赵构增铸一尊跪像,永远跪在岳墓之前,成千秋正义之创举,立价值重估之丰碑。他的这些想法,这些说法,得到不少岳氏宗亲的共鸣。史式教授认为:岳飞并未谋反,他的这件“谋反”冤案,在他被害的20年之后,已由宋孝宗赵昚为他平反了,史书中已经记载得明明白白,不必多说,这是“第一次平反”。但是后来又产生了岳飞对皇帝(赵构)尽愚忠的说法。因为在后人为纪念岳飞所写的文章中,在民间文艺活动中——主要是说书与演戏——都不乏误解岳飞之处,那就是说岳飞有“愚忠”的言行。一般情况下,这属于误解,并无恶意。但在明、清两代,却有专制王朝御用文人插手的痕迹,那就不止是误解,而有丑化岳飞之嫌,需要据理反驳,这就是要为岳飞的“愚忠”平反,也就是“彻底平反”了。史式教授在《石达开新论》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破千秋疑案,雪百代沉冤,让历史恢复本来面目,提供今人与后人借鉴,这是历史学家无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七十年来,他四次公开提出倡议,要为岳飞彻底平反,要在岳墓前增铸主犯赵构的跪像。第一次提议是上个世纪的1942年,地点是在广西桂林。这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旧事,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倡议发在桂林《力报》上,那时候他是《力报》记者,编辑是聂绀弩先生。当时正处在对日抗战时期,大后方人人庸恨日本侵略者,人人崇敬民族英雄岳飞,这种倡议,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赞同,没有什么争议。可是岳墓在杭州,岳庙在汤阴,全在沦陷区,跪像铸在哪里呢?倡议落不了实,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二次提议的时间是1988年5月24日,地点是在北京,倡议发在民革中央《团结报》第三版上。该报社长王奇先生是史教授的老友,对此事很感兴趣,亲自动手对此文作了修改,并且组织了一次书面讨论。多数读者衷心赞成这一倡议,但有少数人主张对历史上的皇帝应该留点面子。 第三次提议的时间是2000年2月,史式教授在北京《今日中国》杂志2月号“史式谈史”的专栏文章中,再提这一倡议,在文中特别说明,“为岳飞平反”不是平“谋反”之反,而是平“愚忠”之反(也就是“彻底平反”),并且举出中外历史上许多惩治帝王的事例,外国有把国王直接送上断头台的,我们不过是为卖国的皇帝铸一尊跪像,仅仅是口诛笔伐的性质,有何不可!此文发表之后,得到不少海内外岳氏宗亲的响应,接到他们的电话和来信,史教授和其中的有些人还因此建立了友谊。 第四次提议的时间是2004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史式谈史”丛书,其中有一本《古来冤案知多少》,就以岳飞的冤案为例,详细论述为什么在一人专制的皇帝制度之下,冤案特别多的根本原因,书中再一次提出为岳飞彻底平反与竖一尊赵构跪像的倡议。不久之前,他的重要著作《我是宋朝人》一书由大陆的陕西师大出版社与台湾的远流出版公司先后出版,又一次把岳飞的冤案作为全书的重点篇章来论述,引人注目。 出版这部《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是史式教授此生的一大夙愿。他因为终身自学,养成勤奋的习惯,今年虽已89岁,望九高龄,但是视力、听力、记忆力、工作效率与自己的中年时期相比,未见有明显减退,至今成果累累,每年都有新书出版,每月都有论文发表。此书的出版,让我们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从此看清岳飞冤案的历史真相。他从老一辈史学家罗尔纲先生那里所学到的考证本领令人佩服,可以说,经过他的考证,能使已经死去千百年的古人在我们面前复活。在他客厅里挂有一幅立轴,是他的一位老友、现代书法家胡寄樵先生所写的他自己的一首小诗,诗日: 古人不知今人事, 今人能识古人心; 史事斑斑皆可考, 从中应可见真情。 从这首小诗,就可以看出他考证史事的工力,与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信心。 在《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中,作者一共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新论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一.研究岳飞冤案,探讨宋代史事,揭开历史真相,其目的绝不限于只弄清岳飞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只查明宋代抗金这段史事的真相。我们更想通过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探索岳飞抗敌卫国、还我河山的精神从何而来。他的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留日的湖北籍学生称岳飞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认为岳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大家认为岳飞的贡献绝不只在抗金。到了“七七事变”,日寇入侵,中国人在大街上到处写满了“还我河山”的标语,《满江红》的歌声响彻云霄,我们同时高唱“怒发冲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这时抗争的对象,早已不是历史上的金人,而是杀人放火的日本鬼子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滇缅远征军的孙立人将军就把军歌改为“壮志饥餐倭寇肉,笑谈渴饮鬼子血”,这时岳飞的奋斗精神已经与时俱进,和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精神融为一体了。 二.作者郑重提出,宋王朝连头带尾三百二十年是一个整体,按照当时的皇帝制度,不应该有北宋、南宋之分。西汉亡于王莽,中间隔了一个新朝,才由宗室刘秀建立了东汉。西晋亡于匈奴,宗室司马睿才在建康建立东晋。赵构建立一个临时政权班子领导抗金工作是可以的,只能自称监国,但他自立为帝是非法的。因为当时北宋并未亡国,皇帝赵桓还在。连太学生陈东都能公开指出这一点,难道历代史学家却不讲原则,都被赵构牵着鼻子走。据作者当面告诉我,这种历史记载的错误是确凿无疑的,由此引发的“正史不正,实录不实”的问题还很多,他以后要写专文或专书加以论述。 三.他还提出,研究岳飞史事的当代价值,比单纯纪念岳飞更有意义。他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都指出过: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替古人担忧,也不只为发思古之幽情,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了今人,更是为了后人,是为了向今人与后人提供借鉴,让大家走上正确的道路。 他认为岳飞作为出身农民的子弟兵,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保护父老乡亲的和平生活,终身为反抗侵略保卫和平而奋斗,结果受到汉奸卖国贼的陷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所誓死保卫的,正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正当生存的权利,止戈为武,以正义的抵抗反击侵略势力,符合今天的世界大势,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岳飞的奋斗精神不仅在过去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在今天,在今后的干百年间依然具有这种鼓舞作用。 史式教授一生勤奋,只知道埋头做学问,不仅自己淡泊名利,而且对追名逐利的不良社会风气极为反感。在研究工作中则坚持真理,寸步不让,虽得罪人也在所不惜。在当今社会里,像他这样耿直倔强的人是不多见的。 岳飞第二十八世嫡孙 岳飞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岳朝军 2010年3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