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刘林、陈然、文东、秋风、蒋寒、莫美、胡杨、孙玉亮、羊白、白鹭、白小良、刘勇等百余位作者的微型小说佳作。作品紧贴急剧变动中的社会生活,挖掘人性中的温暖因子,让我们在精短的故事中,既触摸到新世纪中国的脉动,也能感应各色人物灵魂的奏鸣。

内容推荐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等。微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很重要,不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想要写出脍炙人口的微型小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一篇好的微型小说要富有哲理性。它要求作家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不放过任何一种能反映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以及能及时捉捕自己头脑中稍纵即逝的灵感。本书是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集,收录了《楼道里的自行车》、《余小鱼的鱼丸街》等百余篇作品。

目录

序 

第一辑

 故病记 

 与一只猴子相关的若干人生片断 

 蜘蛛 

 他真可怜 

 麻痹 

 隐疾 

 恐惧性营养不良 

 属于自己的房间 

 恐惧 

 骑自行车去拉萨 

第二辑

 隐居城市 

 学术女是这样炼成 

 拼车 

 泛包装时代

 两棵树 

 牙膏 

 肝炎专用杯 

 难猜邻居心 

 楼道里的自行车 

 轻歌曼舞 

第三辑

 风月桥 

 方向盘 

 二叔的旗帜 

 大山魂 

 茹先生 

 季师傅 

 水跛子 

 过江龙 

 花工 

 年的秋天 

第四辑

 牧歌 

 夏天的沙洼 

 余小鱼的鱼丸街 

 麦子的味道 

 老人与麻雀 

 最后的村庄 

 鱼鹰 

 被淘空的村庄 

 讨价还价 

 打鸟 

第五辑

 谁家的热水瓶 

 请客吃饭问题 

 李大壮昨晚跟哪个女的走了 

 谁是烈士 

 指标 

 跑来的麻烦 

 自行车 

 蛇祸 

 乡村温柔 

 风波 

第六辑

 我飞 

 安乐王 

 榛子与鸡蛋的辩证关系 

 花生之王 

 文化 

 鸭的烦恼 

 刘镇长的爹病了 

 老虎药店 

 我为谁学习 

 寓言 

第七辑

 真话测定仪 

 意见 

 品茶高手 

 离婚宴 

 低碳会议 

 远程植树

 县长明天要植树 

 拔根 

 两条裤子 

 如何培养县长的儿子 

第八辑

 月亮湾的传说 

 爱情 

 唐僧揍孔明,黛玉杀宋江 

 英雄 

 友谊 

 医者 

 不信找不着你 

 惹祸的手机 

 手续人生 

 老石的房子 

第九辑

 朝圣

 敬惜字报 

 一天到晚相亲的鱼 

 情丝挂在睫毛上 

 川主寺的夜晚 

 一个人的晚餐 

 用一生成就的般配 

 爱的摇钱树 

 鉴宝 

 归宿

试读章节

说实话,我就是这样来躲避惊慌的。

我用很重的声音穿上拖鞋,然后,喝一口水到厕所去,然后,慢慢地将水吐到便池中去,借此装出正在小便的样子。我知道,那些无形的手就在我的身后,我有时不经意地转过身去,握住它们纤细或者粗壮的手指,感觉他们热的、冷的、一半热一半冷的、不热不冷的……体温。我总病态地发现他们恼怒的面孔,可是,他们从来不会直接对我表达什么,而是将透明的“形状”向空气里流散。

只有我的母亲,一生都扎着那件旧式的围裙,臃肿着双手,蓬松着头发,眼圈里永远满含着泪水,不停地沿着各种各样的直线奔波。那件旧式的围裙,睡觉的时候也不曾解下,仿佛围裙是她新生出来的皮肤,她就这么赤裸着自己的想象,把属于她的房间对我们进行了坚决的封锁。

她说:“你们总是把我弄得很疼。都一样!总是把我弄得很疼!”

窗外的老榆树,夏天的阴影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散尽,父亲喜欢在那阴影里走来走去,一副惶惶不安的样子。那些天,他总和母亲发生口角,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说,他只有走到阴影下,才能感觉到那种从里到外的轻松。

我的母亲在我离开房间的时候,把我的屋子洗刷得又白又亮,她用夸张的动作,极其迅速地拉动抽屉、床铺、床头柜,翻看一些与她无关的东西。她害怕利器,害怕除了菜刀之外的一切形式一切用途的刀具。她常说,我在抽屉里放刀是纯心与她作对,她阴沉着脸从门缝里看我,看得我的后背如同涂上了一层又厚又干的黄泥。

母亲总是逼我到街上去。

她装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我的口袋里塞进几块钱,然后,双手推着我,把我推出门去。我走过老榆树投下的阴影的时候,父亲故意从嗓子眼儿里发出的干瘪的咳声,他用眼角偷偷地窥视我,那一连串的咳声如同破旧的风车一样挤压着我的耳鼓。

我在脚步根本无法加快的情况下匆匆奔逃。

我的母亲不允许任何朋友或同学到我的家里来,她的借口多得像雨季里的黄梅。她用大小不一的字号写了若干纸条贴在家中不多的几扇门上,那些纸条灵幡一样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有风的夜里,我可以清晰地领略纸条的呼吸声,每当纸条呼吸急促时,父亲都会在暗中发笑,有的时候,他因为过于开心,而把秃了半边的脑袋撞到低矮的天棚上。

父亲说:“总会找到证据的。”

我无法回答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从卧室到饭厅的距离已经成为一种苦难,大家都冷漠地保持着自己的沉寂,吃饭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出声,他们把头埋在桌子上,好像一抬头就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利器一样。

我也不愿意出声,我故意把汤弄到地上,然后,极快地跑到厕所去,蹲在那里等待呕吐的感觉从身体深处一掠而过。

母亲在厨房里养了一只肥胖的老鼠,她做饭的时候,那只黑白黄三色相杂的老鼠就在她的脚边吃东西。我们叫它老鼠,母亲却管它叫猪,母亲的猪在厨房不发出一点声响,只是,下雨的天气里,它会极力模仿父亲的样子,肆无忌惮地一边咳嗽,一边沿着墙线狂奔。

我从来不和父亲下棋,我一触到那些棋子,就有一种湿漉漉的触到蛇皮的感觉。父亲对他的象棋津津乐道,闲来无事,他就坐在方厅的地板上,自己把自己的老将逼到绝路上去。

他说:“你们听,风又来了。”

我心焦如焚。

我的母亲丁丁当当地释放着自己心中的怨气,我弄不明白,我是如何把她弄疼的。她十分用力地把手上的水擦到围裙上,仿佛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注意到她的存在。她从我们身边走过去,然后,重重地关上房门,然后,我们就会听到房间里传来的压抑的哭泣声。

我站在阳光的后面,看自己黑暗的背影走人弯弯曲曲的小巷,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十九岁那年的秋末冬初,几乎都是在这样一种怪异的氛围中度过的,包括那棵老榆树,它茂密的枝权分散了光环,让父亲自己在自己的思绪里进行着永远的围城。

是的。

我听父亲的咳嗽声曲线一样沿着墙缝游走,就像我母亲日渐苍老的脸,一旦阴沉下来,永远都不会放晴。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第2期)

一只猴子悄悄地闯进龙州饭店的会议中心,正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模仿着市长的举止。

毛小清给主席台下的领导续过水,一转身,一张毛茸茸的面孔猛地撞到她心上。一声惊叫,咣当一声,手中的水壶掉在地上。

会场一下子定住了,与会人员一下子僵住了。

市长讲话被迫中断,所有人的目光聚拢在毛小清和这只来历不明的猴子身上。

毛小清哭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与后怕,她感到自己快变成一只龇牙吼嘴的猴子。

事后,毛小清受到严厉批评,并写出深刻检查——面对一只猴子,她处理这起突发事件不够沉着冷静,导致龙州市一次重要会议中断达二十分钟之久,让市长的形象严重受损。

事隔不久,毛小清调离会务部,下放到清洗部当一名清洗工,在市机关当公务员的男朋友也莫名地跟她吹灯。毛小清人生的失意是从看见这只猴子开始的,在别人眼里成了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

保安谢大刚听见那声尖叫,一口气冲向会场,他看见过道上那只猴子。猴子旁若无人,连市长也不放在眼里。

谢大刚一眼断定这是只经过驯养见过世面的猴子。

谢大刚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巧克力,巧克力是晚上为一漂亮女孩准备的,没想到临时派上用场。谢大刚一边上下抛着巧克力,一边向猴子靠拢。

猴子发现了巧克力,向谢大刚靠近。谢大刚离猴子越来越近,突然将两块巧克力一前一后抛向猴子,乘猴子去抢巧克力时,谢大刚猛地向前一扑,双手紧紧逮住猴子,并迅速将嗷嗷直叫的猴子带离会场。

市长当场高度表扬了机智勇敢的保安谢大刚。

事后,龙州饭店隆重表彰谢大刚,并将临时工谢大刚转为正式员工,又破格提拔为保卫部副部长,谢大刚还在这个季节收获了梦寐以求的爱情。

谢大刚带着漂亮的女朋友去看望那只猴子,猴子到底是还是猴子,但他从心里感激这只猴子。P2-4

序言

2010年的微型小说在数量上蔚为大观。记得2008年初做年选时,在天津图书馆检索、阅读过的刊发微型小说的报刊近40种,2010年增加到50余种。越来越多的报刊关注微型小说,发表微型小说的作品,令人欣喜。然而,质量上,与2008年和2009年相比,略显逊色,不尽如人意。2010年中,长期从事微型小说创作,曾为微型小说奉献了多篇上乘之作的“中坚力量”:谢志强、孙方友、侯德云、滕刚、袁炳发、刘国芳、沈祖连、奚同发、凌鼎年等,作品较少,虽然保持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与自身的实力相比,与曾经创作的优秀作品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世纪以来保持较好创作状态,为微型小说注入新质的“后起之秀”:安勇、海飞、潘格、巩高峰、邵孤城、游睿、连俊超、夏阳、宋以柱、韩昌盛等等,或“销声匿迹”,或缺少自我超越,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此外,庞大的业余作者群处于流动、不稳定状态,良莠不齐,他们的作品中可圈可点者较少,这也多少影响了2010年微型小说的整体走向。

2010年的微型小说似乎放慢了前行的步伐,在稍显迟缓的发展态势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写作者的尝试与努力:颠覆现实生活的客观逻辑,拒绝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以内心的方式建构审美意义上的现实秩序,潜入被遮蔽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写作者所发现的生活的可能性。

于德北的《故病记》中,“我”站在阳光的后面,看、‘自己”黑暗的背影走入弯弯曲曲的小巷,“小巷”的尽头是19岁“记忆”:父亲尖锐的、曲线一样沿着墙缝游走的咳嗽声,母亲用大小不一的字号写成的若干纸条在有风的夜里发出急促的呼吸声,“我”的身后布满了母亲无形的或粗壮或纤细的手指,“我”总是发现父母恼怒的面孔,“可是,他们从来不会直接对我表达什么,而是将透明的‘形状’向空气里流散”……一幅幅荒诞不经、神秘诡异的心灵图景中,父子、母子的伦常与亲情被冷漠、仇视所取代,无处不在的痛苦、绝望、焦灼令“我”惶恐不安,尖锐的、无法倾诉的生命之痛令“我”无处逃遁,即使隔着“厚厚”的岁月,仍在刺痛着心灵。刘林的《与一只猴子相关的若干人生片断》中,一只突然闯入会议中心的猴子瞬间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作者巧妙地将毛小清、谢大纲、王满强、耍猴人四段迥异的人生际遇以并置的方式呈现,这一方式昭显出写作者对个体生命深渊般处境的思考。陈然的《蜘蛛》是一篇当今生活的“变形记”。表面上看,这是一篇表现农民工生活的作品,但是作者将重心放在了人物内心感受的呈现上,精细入微的心灵体验的传达,使作品超越了现实层面的苦难而直逼心灵的苦楚,并生发出深长的意味。城市催生出我们的种种欲望,我们在这欲望的衰挟下,被城市一点点地掠夺、挤压直至成为非人。《他真可怜》、《麻痹》、《隐疾》、《属于自己的房间》、《恐惧》等作品以看似荒诞的、极端化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内心深处,渲染出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恐惧、无助以及生存的荒谬感。

篇幅短小,使微型小说必须借助一个蕴涵丰富审美信息的片断,表达写作者的叙事旨趣,进而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以求瞬间照亮思想。因此,细节的捕捉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蒋寒的《隐居城市》、蒋方舟的《学术女是这样炼成》、刘浪的《拼车》、墨村的《两棵树》、李碧华的《牙膏》、莫美的《肝炎专用杯》、魏燕的《难猜邻居心》等作品中,写作者都比较好地利用一两个细节,以它们为核心,拓展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繁杂的人性内涵。“隐居”的行为、尴尬的拼车、一只贴了标签的杯子、还有送不出去的手套……在写作者的追问下,它们深入到了那些被常识所遮蔽的、令人习焉不察的领域,令人思索现代人的精神处境。

风月桥(安石榴:《风月桥》)是深山中一座“静静地凌于一片轰鸣”之上的廊桥,它见证了汗青、容久、林逸仙之间60年的美好情愫。安石榴以精致、温婉的笔触描述了“静静地凌于一片轰鸣”的情感,这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澄清了周遭的庸常”,也因内心深处的执着守望,而显得不合时宜。这不合时宜,是人性的尊严和生命的痛楚。同样不合时宜的还有死也要将汽车停放端正的毛师傅(邓洪卫:《方向盘》)、当了一辈子代课教师的二叔(李培俊:《二叔的旗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山的姥爷(田玉莲:《大山魂》)、茹先生(红酒:《茹先生》)、季师傅(程宪涛:《季师傅》)等,他们终其毕生之力践行一个诺言或固守一种价值观念、人格操守。在人物的坚守与写作者的追怀中,作品向人性的深层伸展开触须。与作品表层的单纯明朗不同,呈现出模糊、暧昧的人性景致,传达出深切的人性关怀,令人品味人生悲凉的况味。

渐行渐远、成为永远眷恋的,还有乡村和土地。作为精神的象征,它们意味着静谧、和谐、温暖、亲情和诗意。陈敏的《牧歌》和胡扬的《夏天的沙洼》宛若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在平凡、温馨的乡村生活中,土地散发着温情,它以淳朴的感情力量召唤着心灵,令人感动于乡土的宽厚与深情。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怀念,城市正吞噬着乡土,人们不得不离开精神的家园,漂泊于城市的水泥森林间。在临川柴子的《余小鱼的鱼丸街》、郭凯冰的《麦子的味道》、盐夫的《老人与麻雀》、赵悠燕的《最后的村庄》等作品中,以城市的漂泊、孤独、贪婪、冷漠为潜在的参照,表达出游走于“时光之外”的人们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他们将自己的“根”移植到了城市中,自己却迷失于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长期以来,讽刺被认为是微型小说的职能与传统之一。在微型小说历史上,亦不乏经典之作,许世杰创作于1982年的《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至今读来仍令人忍俊不禁,感叹其入木三分的批判力道。在近几年的微型小说创作中,讽刺型作品占很大比重,尤以讽刺、批判官场、官本位意识的作品居多。由于写作者过于急切地表达其道德判断,而被现实束缚住了手脚,停留于社会批判的层面。在2010年大量的讽刺作品中,厉剑童的《谁家的热水瓶》、羊白的《请客吃饭问题》、戴燕的《李大壮昨晚跟哪个女的走了》等显示出超越性的追求,写作者没有将笔触停留于社会批判的层面,而是在剥离日常生活琐事的庸常质地后,向被忽略的内心的真相逼近,呈现出对于人的可能性的思考。

上述作品,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们的写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秉承了现代小说的精神,将其融入自己的微型小说写作中。这是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现代精神对微型小说的浸染与滋养,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正在悄然融入微型小说的精神建构中,日益成为了微型小说写作者一种自觉的精神、艺术追求。虽然,它还未形成强劲的势头,在2010年的作品中也占有极少的份额,同时与我内心的期待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我关注的是它们所显示出来的开拓、探索的意义,它们为微型小说的未来发展所提供着一种可能性。无论如何,这种“尝试与努力”算得上是2010年微型小说创作中难得的一份“收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