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妈妈们想看的,也是我们的孩子正经历着的事儿;是正成长中的孩子想看的,一段独自漂泊异域的成长经历;也是即将出国的孩子想看的,一本出国游学的精细手册;还是已经出国了有类似经历的人想看的,一块精彩闪亮的他山之石。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读者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各花入各眼,同龄的孩子们从中观摩和学习,即将出国的学生可以借此提前热身,家长们在细节中直观地了解孩子们在国外的历练和成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加拿大的邂逅--一个初一学生的93天加拿大修学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廖江龙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我们妈妈们想看的,也是我们的孩子正经历着的事儿;是正成长中的孩子想看的,一段独自漂泊异域的成长经历;也是即将出国的孩子想看的,一本出国游学的精细手册;还是已经出国了有类似经历的人想看的,一块精彩闪亮的他山之石。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读者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各花入各眼,同龄的孩子们从中观摩和学习,即将出国的学生可以借此提前热身,家长们在细节中直观地了解孩子们在国外的历练和成长。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读者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各花入各眼,同龄的孩子们从中观摩和学习,即将出国的学生可以借此提前热身,家长们在细节中直观地了解孩子们在国外的历练和成长。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超乎父母的想象,我们为孩子们踏出的每一个脚印加油。与龙龙一起赴加修学的同学田舒程(Philip)、邱牧云(Frank)及梁晶晶(Jane)以各自的博客共同编织了一个斑斓的世界,展示了一个阳光团队的本色,演绎出连绵的友谊和感激。当阳光照耀时就应该欢笑,当清风吹起时就应该飞扬,春花、夏云、秋月、冬雪虽然短促、易凋,然而有了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这一切就变得无比甜美而绵长,没有丝毫的遗憾了!继续倾听,继续书写,继续与人分享,与更多的人结缘,信笔随行万里路,从容品尝、积累生命的体验。 目录 起航 加拿大的第一天 疲劳发作 成为格林班克的一员 丰富的一天生活 插叙:我眼中的加拿大教育 第二个星期五 周六小记 Ade(德语:再见),Sunday 插叙:巴士上的小插曲 Homework and Exam 我眼中的渥太华 Easter的前一天 Go,Ottawa 67's Easter Evening Second Easter Evening 星海实验中学赴加修学系列报道之二 插叙:加拿大人的原生态情怀 运动,你就在这里 访问Philip的家 You come again,Friday 欢迎,Philip 中国人的两大素质弊端 插叙:加拿大与中国的文化差异 Happy Birthday,Cameron 校园插曲 IP Day 开始吧,The Second Month 来自周六的惊喜 又是一周 巴士外的世界 插叙:言必信,行必果——在实践中成长的加拿大学生 表演。Kickboxing!Meat pie7 柔道,力量,技巧 加拿大音乐,Feeling 穿梭于Ontario&Quebec Coming Up,David's Birthday Party Let's Go Bowling,Golfing 插叙:加拿大人的慢节奏生活 善变的The Weather In Ottawa 住家奶奶的哥哥生日+电影院一览 “Goodminton”,Not“Badminton” 休闲,环游,听故事 Swimming And So On 快来吧,快走吧 插叙:加拿大人的“一根筋” 记忆中的母亲节 我的Business Fair 周四,期待 蒙的影子,魁的回忆 五月郁金香 Image,Company Algonquin Park,Unbelievable 插叙:狂想,感悟来去 KHK,抹不去的遗憾 从狂喜到遗憾——IEEE 8th Annual Ottawa Robotics Competition 2010全纪实 More Nature,More Fun 金色的意象,多多的震撼 插叙:加拿大的猫狗情结 结束了,完美的句号 时间,很少 最后的旅程,最后的留念 时光飞逝,该说再见了 尾声 附一:(五年级)哈利法克斯散记 附二:暑假作文——获取 附三:世博的聚会,丰收的七天(一) 嘿!哥们!——好朋友眼中的龙哥(Philip——田舒程) 后记:向着明亮那方(徐燕老师) 越写越精彩(代跋) 在“触爱”中成长——龙妈心里想说的 试读章节 越写越精彩(代跋) 焦晓骏(园区十中副校长,市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 在英语热仍然不见减退的今天,青少年到英语国家的“修学”、“浸濡”甚至留学日益呈低龄化。在周边不少学校,都有组织学生参加为期15天到100天不等的海外学习项目的例子,但身为英语教师的我常常困惑,这花费不菲的游学到底会给孩子的学业、英语语言、个体素质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不过,当我一口气读完<加拿大的邂逅>这叠厚厚的文稿时,那种莫名的心结消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从心底升起的一种欣喜与敬意。 作者廖江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名优秀的初中学生。说他优秀,不仅是因为他的学业、人品以及他的运动天分,还包括他做事的恒心、耐力。当第二次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加拿大多伦多修学之旅时,他暗下决心,要用文字记载下在异国他乡的每一滴感受。他每天将他的“流水账”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尽管读者可能只是自己以及几个同学的母亲。有这样的决心并不难,可是要坚持下来需要耐心、需要毅力。记得我在2005年前赴英国杜伦大学培训时,也曾有过这样的决心。虽然最后也算完成了每天1000字的目标,但其中的艰辛可谓一言难尽。 在书中,作者详尽地描述了从登机赴加到离开渥太华的所见所闻及感受,其笔触之细,足以让读者们了解加拿大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校园故事、自然风光与城市文化。文中涉及了看似琐碎却不乏情趣的校园与家庭生活故事,包括复活节系列活动、模拟商业展览、学生表演秀、家人生日聚会、渥太华第八届机器人大赛等,还有丰富多样的羽毛球、高尔夫、游泳、篮球赛等健身运动。此外,作者将亲历的旅游见闻呈诸笔端,如蒙特利尔唐人街、老港口、圣约瑟夫大教堂、魁北克老城、圣安妮大峡谷、圣劳伦斯河、阿冈昆州立国家公园、侏罗纪公园等风光与感受的描绘,配以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共同分享异国他乡的人文风情。作者还以一个初中学生独特的眼光,对加拿大教育、中加文化差异、加拿大人的生活进行颇有见地的思考,对当地人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加拿大善变的天气及加拿大的“一根筋”的个性等逐一点评,虽说是老话题,但视角独特,不失新意。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诀》中有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寓意是要“读万卷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也要“行万里路”来增长见识、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也许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以“行万里路”的方式来摄取知识,速度远不如“读万卷书书”来得快捷,但“在路上”的状态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大禹就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通过周游列国来印证其治国安邦的韬略,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将生命的高度推向了新的巅峰……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只要满怀对美好世界的期待和追求,“在路上”的收获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 如果说“行万里路”让我们更多地走进自然、走向美好,那么坚持笔耕不辍地记录自己的感悟则会促进对生活、对社会乃至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从而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源于生活的思考会“反哺”我们的物质世界,让我们更加懂得热爱生命、珍惜幸福,更加懂得审视自己与他人的言行。正如“书香校园”的倡导者、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的,“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因为“写作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廖江龙在潜心于写作的同时,并非只是为一次海外的修学留下了回忆,更可以收获一种积极而审慎的处事态度与思考习惯。这种收获注定会有益于他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捧读全书,我们能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心路,还能感觉得到他坚持三个多月坚持写作后,在文字功力方面不断提高。真诚期待他越写越精彩,越活越精彩。 2010年9月于苏州工业园区 (本文作者系龙龙班主任王海蓉老师的先生) 序言 序二 信笔随行 这是一个未满15岁的男孩廖江龙(Mike Liao)在三个月中写成的书,初次看到本书中的文章是在他的博客中,彼时,他与其他十二名同学正在加拿大渥太华Greenbank Middle school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浸濡修学。 当清新的文字扑面而来,令人最先强烈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敏锐,不禁惊叹一个未满15岁孩子的心智居然有如此深度!阅读他的博客文章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字里行间读出一个优秀男孩的成长故事及背后的因果,一如听出一把出色吉它的音质,我们阅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作者本身。龙龙既有令人惊讶的成熟,又不乏令人莞尔的稚气,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内敛沉静。沉默时内心却是跃动的,活跃时进发所有的才情,当我们把他视为大人时,他却不时给我们一个出其不意:其实他还是个孩子,是个正从童稚走向青年的小小少年。在好朋友的面前,他是善言的,而在其他人的面前,他是沉静的,但是在他安静的外表下,内心的对话却触手可及,他在倾听身边人内心的话,也在倾听自己的内心,擅长倾听是他的过人之处,倾听是能力,认真地倾听和回应,才能对生活有所感悟、有所升华。而沉默是为了思考,将一件小事、一缕故旧,深思再三,默想于心,化为语言文字。书写是绽放,写出来,与人分享,让读者在分享中诗意地栖居着。 龙龙兴味盎然地沉浸于书写并乐此不疲,把写作变成了生活习惯,将随感随想开垦为一片森林,播下或喜或悲、或庄或谐、或简或繁、或短或长的种子,享受辛勤耕耘的园丁角色,挥汗作雨浇灌萌芽,以笔为锄守护开花,聚文成章收获硕果,在书写中展示与众不同的美丽差异和活跃的创造力。一树一人生,怎样收获先怎样栽,好的园丁,栽种的是快乐的树。我们也跟随着他亲眼所见的花草树木,亲身所经历的寻常生活,静心揣摩身边琐事,感受到书写既是生活中坚韧的手势,更是生命中美好的姿态,品味其笔下自我认知、感恩、友谊、博爱、敬畏、感动、睿智、和谐、宽容,甚至是悲伤等饱含哲理的话题,感叹龙龙“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眼中到心里有如此敏感的触角和丰富的真事真情,体验思维闪耀的刹那火花所带来的长久愉悦,当文字变为情感的盛宴,阅读也就成了享受。本书中还随处可见龙龙上佳的才艺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除了聪慧,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其身后父母含辛茹苦严谨治学的栽培。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读者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各花入各眼,同龄的孩子们从中观摩和学习,即将出国的学生可以借此提前热身,家长们在细节中直观地了解孩子们在国外的历练和成长。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超乎父母的想象,我们为孩子们踏出的每一个脚印加油。与龙龙一起赴加修学的同学田舒程(Philip)、邱牧云(Frank)及梁晶晶(Jane)以各自的博客共同编织了一个斑斓的世界,展示了一个阳光团队的本色,演绎出连绵的友谊和感激。当阳光照耀时就应该欢笑,当清风吹起时就应该飞扬,春花、夏云、秋月、冬雪虽然短促、易凋,然而有了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这一切就变得无比甜美而绵长,没有丝毫的遗憾了!继续倾听,继续书写,继续与人分享,与更多的人结缘,信笔随行万里路,从容品尝、积累生命的体验。 梁晶晶妈妈(星妈) 2010年8月5日 后记 虽然在加拿大的初中生活才过了一个星期不到,但有了小学的经验,我相信我也有足够的气量来讨论这个话题了。 加拿大教育其实跟美式教育大致相同,加拿大的文化、教育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美国衍生出来的。自由但不失原则,这几乎是所有加拿大教育共同的特点。你可以比中国自由的多,但你不可以触碰原则,突破底线。许多中国孩子向往美式教育,向往加拿大教育,但看似相当自由,无忧无虑,其实都是在“可以”的范围下自由。而不少中国孩子认为在美式教育下,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事事,但他们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学习,这是另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只不过看起来更加自由。在自由的环境下,激发孩子的潜能,找出孩子的特长,发展他的特长,并作用于他的工作。虽然有时候有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不会写字,甚至不会阅读,但这种教育方式的确培养了很多的大家们,因为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得到了发展。而中国教育就大不相同了,几门功课齐头并进,家长也要跟进,你套的好,就是好学生,你套不进这个大环境,你就是被人家甩在后面的所谓的“差等生”。但差等生真的无药可救了?非也非也,再差再差也有特长吧、也有爱好吧。可是中国教育就把你这种特长、爱好扼杀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反而是有些皮大王在社会上混得很好,倒是那些优等生长大工作后却待遇不好。因为成绩跟能力是两码事,对吧。 当然,我不是说加拿大教育就一定强于中国教育,我对任何教育方式没有任何偏见,中国教育有它的优势,加拿大教育也有它的优势,不能单纯的拿某一方式的教育优势去跟另一方式的教育弱点相提并论,我只是在寻找,每一个教育方式它的优势在哪,弱势在哪。 加拿大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土地面积是世界第二大,但人口却只有3400万人,人均土地面积0.29平方千米。怎么说呢,我经常走在路上,却没有看到一辆车,一个人,这足以说明人有多少了。而中国呢,没有世界第一大的土地,却有着世界第一多的人口,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007平方千米,比加拿大少了41倍。这带来什么问题呢,人多了,压力就大了,可以想象,工作岗位就只有那么多,但人却有一大堆,怎么办呢?被选中的人,自然是幸运儿,而其他人呢,只好放任自流了。而加拿大人就恰恰相反了,压力不大,自然学习也就没我们那么疯狂了。他们可以学他们想学的东西,然后在他们喜欢的方面有所作为,发展自己的一番天地。其实,中国的教育对于广大孩子来说,并非全部适用,那么多的功课全部上,这是资源的浪费,也是种智力的浪费,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想象一下,如果把爱因斯坦丢在中国,他会怎样,只能成为一个古怪的孩子,一事无成。然而,我们数学都在学些什么,不等式、函数、集合,将来还要学微积分等等。但我们真正在工作上用得到的又有多少呢? 中国教育是深而不广,加拿大教育是广而不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到了加拿大,会觉得数学太简单了,我们在七年级里面,尤其在数学方面大显身手了一番,他们往往要计算半天的计算题,我们估计在脑子里想个几秒就能得到答案。我们的学习是绝对超前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教育培养出了很多只会读书,不会工作的“书呆子”。要他考试,他可以拿到高得吓人的分数,但分数、分数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我们的选择,这是社会的趋势,这是社会让我们必须做的。而加拿大教育,就让人真正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实用、易用的教育,比如音乐课上,每个人至少要学会一样乐器,这就是一种性情的熏陶。你连音乐都不懂,甚至都不接触,你还能干什么。中国孩子呢,要么不学,要么学的相当有深度,弹出一首在中国再普通不过的一首钢琴曲,到了加拿大,就会把你捧为天才一般,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有个缺点,知道吗?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可以成为音乐家,有些家长是看着别的孩子弹出的曲子,眼红了,觉得自己的小孩也应如此,于是就随波逐流。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为了考级,学音乐就是为了考级。这是绝对的错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级只是一种手段去检测我们的乐器演奏水平到底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而音乐应该是美好的,是快乐的。去看看加拿大人是怎么学习演奏乐器的吧,学了五年,还是这个水平,但他们是快乐的,他们享受音乐。 扯了点音乐,现在再回过头来。教育只是一种培养人的手段,关键还在自身。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自己掌握好自己才是真的好! 永远记住,做好自己!P014-0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