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杜呈祥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卫青与霍去病的名将组合,可谓是声名显赫。两个人既是舅甥,又同为大汉帝国的将军,都在征伐匈奴的战斗中立下丰功伟绩,两个人就像双子星座一般,在名将的银河中格外引人注目。

杜呈祥所著的《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从汉与匈奴的和战说起,精彩叙述了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家世、征战匈奴的武功,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反映出汉武帝时代文治武功的强大与功绩。

内容推荐

杜呈祥所著的《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以匈奴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汉与匈奴的和战说起,用翔实和丰富的史料,精彩叙述了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家世、征战匈奴的武功,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反映出汉武帝时代文治武功的强大与功绩。《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穿插着对当时若干历史疑案的详尽分析,从中可以透视出大汉王朝兴与衰的契机。

目录

一、匈双的历史

 边疆史观——匈奴列传——名称和根据地——头曼单于——冒顿单于——弑父——灭东氏——

 破月氏——广大游牧帝国的建立与统治——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

二、汉与匈奴的和战

 白登之围——和亲政策——冒顿遗书墁辱吕太后——匈奴大举入萧关——汉对匈奴政策的转变——

 匈奴侵汉的原因——中行说——汉武帝对匈奴的攻势战略——政略与战略的配合——穷海内之力与匈奴争——知人善任。

三、卫青霍去病的家世

 汉武帝所狂恋过的三个女人——卫媪——卫子夫立为皇后——卫青的幼年时代——官至封侯——

 骑士变为家主人——由祸得福——霍去病有比较幸福的童年生活——父子会——一个外戚集团的构成。

四、卫青开始向匈奴进攻

 公元前141年——青年皇帝——马邑之谋——新干部的搜求——四将军出击——

 收复河南地——匈奴加紧侵掠——右贤王突围而去——封赏命令——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新军事形势的造成。

五、霍去病深入河西

 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人物之一——博望侯——嫖姚校尉——冠军侯——向“河西走廊”进攻——

 第一次进兵河西的作战经过——第四次出击——浑邪王决定投降汉朝——河西受降——

 金城河西至盐泽,空无匈奴——河西四郡——五属国——金日石碑。

六、卫青霍去病联合出击

 天幸是可以经常追随着一个人吗?——联合出击的由来——动员情形——卫青直扑单于——

 汉兵逐至寞颜山和赵信城——匈奴内部的混乱——东战场的战斗情形——霍去病无裨将——

 利用匈奴人——资粮于敌——战报——封赏命令——卫衰霍盛——卫霍战绩的总结——汉与匈奴的大决战。

七、卫青霍去病的裨将与校尉

 汉武帝的干部政策:严明赏罚——人才主义——汉武帝讨伐匈奴的军人系统——

 卫青的裨将与校尉——霍去病的校吏——三种出身——六郡良家子——

 卫青的两个助手——霍去病手下的匈奴通——李广与司马迁——飞将军——

 卓异的游击将才——戏剧性的战斗表演——卫青不令李广当单于——李广不侯的原因——李陵有忝厥祖。

八、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战术

 弓矢与兵车的配合一古代的机械化部队——匈奴的骑兵为什么强?——

 汉朝建设骑兵的经过——骑兵运动战——骑兵将才的拣选——新的骑兵战术——蠲除了三项困难——奇袭——奇正互出。

九、卫青霍去病与汉武帝时代的政治

 王权至上——窦婴和田蚧——窦老太后的权势——你的人全派完了吗?——

 灌夫族诛——卫青霍去病的中心思想——汉武帝防范卫青——不敢擅杀——我一定遵计而行——

 大将军实在不易抵挡——卫霍外戚集团的间接影响。

十、结语

 伟大的历史成就——论到将才——皆诸校力战之功也——李敢击伤卫青——汲黯不拜——

 青年之光——茂陵石刻——战斗的青年作风——骚人们的讴歌——顾方略何如耳——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出版说明

试读章节

一、匈奴的历史

边疆史观——匈奴列传——名称和根据地——头曼单于——冒顿单于——弑父——灭东氏——破月氏——广大游牧帝国的建立与统治——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

在中国历史上,从远古起,就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内存在着两种文化形式与内容不同的社会。在这两种社会内生活着的人民,虽然更可以各自析为若干部族,在生活形式内容方面,却只有“农业的”与“游牧的”之分。换言之,就是有些部族的生活,是靠了农耕,另外有些部族,是靠了游牧。从地区方面看,构成现在中华民族主干的汉族,首先由畜牧生产进化到农业生产,他们的发祥地,是在黄河流域的中部,后来,逐渐向其四周的地区发展。另外有一些游牧部族,从有历史纪载起,就看到是散布在中国的北部。他们最先也许是经营着半游牧的生活,后来逐渐北移,最后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完全的游牧社会。这种完全农业社会与游牧社会的隔离,起于战国时代的各国积极备胡,而完成于秦朝的“万里长城”的建立。自是以后,这两种社会的对立,始终无法融合,更进而互相激荡,遂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和所谓“外患频仍”的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中心问题。因此,在现代史学家当中,已经有“边疆史观派”产生,更有人试图用“边疆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如赖德懋(Owen Lattimore)在《中国的边疆》一书所论,其见解虽未必全属平允,却也不纯是无稽之谈!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游牧民族当中,匈奴族是首先在塞外建立起一个统一游牧帝国而且有较详细的历史纪载留传至今的。关于匈奴早期历史的知识,我们是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所作的《史纪》列传第五十《匈奴列传》一文中获得的。后来的史学家们,继续有匈奴历史的撰述,直到匈奴族同化于汉族为止。

现在,为了使读者充分明了汉武帝时的国防形势和他所遭遇的敌人是如何强大起见,略述匈奴的历史如下,自然,这种叙述,是迄汉武帝末年为止,同时是根据地《史记》的纪载的。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开头的纪载,匈奴是大禹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叫淳维。这是说匈奴族是华夏族或汉族的一支,似乎不十分可信,但有一点是十分可信的,就是在中国上古史上许多为患于华夏族或汉族的北边野蛮民族,如所谓“山戎”,“猃狁”,“荤粥”(或作玁狁,獯鬻),都是匈奴的异名。匈奴族在远古时期,并与汉族杂居黄河流域,故《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周民族更不断和“荤粥”,“猃狁”,“山戎”发生交涉,最著名的有周宣王时的“薄伐猃狁,至于太原”一举。至于中国古史上的犬戎、昆夷、吠夷等名称,也是匈奴族的异名。春秋时代以后,散见于我国史籍上的“戎”、“狄”、“胡”等野蛮部族,更都是匈奴的异名或则是对她的同族的称谓。战国时代,是汉族势力向北边拓张的时代,经过燕、赵、秦诸国的努力,这一些散处在华北和内蒙古的胡人,才逐渐被驱除到蒙古高原,各国更纷纷建造长城,以防止胡人之入侵,后来,又有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地,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号“万里长城”。蒙恬所逐的“戎狄”,就是匈奴,万里长城的防御对象,也是匈奴。从此,我们可以证明“匈奴”一名,是由“戎”、“狄”、“胡”等名称演化而来,同时,匈奴族是否是大禹的后裔虽未可知,他们的根据地是逐渐由黄河流域被迫北移,最后才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完全的游牧社会,倒是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

P1-4

后记

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的人物,就会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影子。张骞与苏武、卫青与霍去病,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故事的传播,历久不衰。这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被历史授予了崇高的荣誉,他们不仅仅振奋了当时的时代,并且也已经在不同层面上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数代国人。

作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以每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展现了西汉王朝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辉煌的历史成果,因此谓之“大汉雄风”。

本次整理出版的两本著作分别为:《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杜呈祥著,青年出版社1946年版)、《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杜呈祥著,青年出版社1946年版)。并且,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内容选配了部分相关图片,以飨读者。作者杜呈祥先生在史学领域颇具造诣,使该书材料翔实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加之所配图片弥足珍贵,使本书增色不少,值得一读。

此外,我们一直通过多方途径寻找作者杜呈祥先生或其著作权代理人,未果,诚请作者或其著作权代理人与我社联系,我社将付予相应稿酬或版税,谨表歉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