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广东十杰父母亲的家教故事
分类
作者 祁丽珠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祁丽珠的这本《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一书均取材于广东本土的家教故事,他们中既有为人师表者,也有白衣天使;既有知识分子,也有目不识丁的农妇……尽管十位父母各有各的家教方式,但最终是殊途同归——成功的家教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子女。

内容推荐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一书好比一个试管婴儿,在十月怀胎中经过医生和各种仪器的检查最终圆满了。《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不凡之处在于突出一个“真”字。一真:真人真事。书中的主人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案例的真实度毋庸置疑,每一位父母及孩子的真情流露能够让您触景生情;二真:作者祁丽珠本人真心诚挚。每一次的拜访,不论是父母抑或是孩子,她都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前往,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谈话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跟书稿无关的,作者不仅不会放弃,还会跟随他们的思绪做深度的探讨和研究,教育的真理就隐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三真:真实可行。书中的案例故事贴近生活,家长可以学以致用,可操性强。比如说,张仲庆的独特教育,看似玄妙,实则家长都可以效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家长不妨试试程敏的做法,采用日记跟孩子交流……

目录

1.傅铭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张仲庆:父教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3.肖晓山:零压力引导孩子轻装上阵

4.赖香山:“狠心”放手让坚强开花

5.郁龙余:父爱,是博大的胸怀

6.罗凤扬:一个平凡父亲的杰出教育

7.黄佳:榜样的力量

8.程敏:用日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亲

9.李伟庆:为儿子奋斗一生的父亲

10.林雪平:膝下作家已成群

11.周飞琴:独树一帜的“好母亲”

1 2.陈巧玉:教育孩子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13.吕素红:刚柔并济育后代

14.唐晓琼:用爱塑造杰出的作品

15.张晶:儿子重生的催化剂

16.刘云:聪明妈妈的另类教育

17.邵雪:为孩子上好“人生”这一课

18.唐红梅:母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试读章节

傅铭英是傅海峰严厉的父亲,也是他的启蒙教练。傅铭英1961年从印尼归国,不久即领头创办羽毛球队。当时惠来县华侨农场的环境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场地,大伙儿推、铲、平、建;没有球和球拍,他只身到省城广州,捡来一筐筐、一副副专业队用过的“二手货”,当时的傅铭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惠来县羽毛球教育声名大振。一批又一批人才,一个又一个尖子,从傅铭英手里输送到省队和国家队,让傅铭英意想不到的是,他给国家的最高贡献,是亲手培养了一个羽毛球冠军儿子——傅海峰。

导语

一个平凡的父亲,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有时候父母一个偶然的决定,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锁定目标的战斗——不言放弃

生于80后的海峰,童年的生活环境相当艰苦,全家四口人,居住在人均不足8平方米的陋室,两张简易的木床和一个小柜子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虽然如此,但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欢歌笑语常从陋室里飘出。

海峰打球,傅铭英说纯属意外。当时,他在农场的羽毛球场教小孩子打球,由于经济条件很差,海峰没机会上幼儿园,他又很喜欢儿子,唯有天天带着“小屁虫”去农场上班。在教学员打球时,调皮的海峰跑来跑去,影响他人训练。

“海峰,不要捣乱,站到一边去。”爸爸用命令的口吻说。

“我没捣乱,我在跟小球比赛,看谁跑得快!”他委屈答道。

“是啊,海峰跑跳的速度有时比球还快。”训练中的大哥哥大姐姐说。

傅铭英见状灵机一动,何不让捣蛋的儿子一起参加训练,不但自己可以放心地上课,还可以培养他的耐力、意志力……

“儿子,你想不想跟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打球?”

“好啊,想学,还可以像他们那样参加比赛。”海峰稚嫩的声音脱口而出,“打球很辛苦,坚持不下来就要打屁股。”爸爸语气坚定地说。

“没事,我不怕辛苦。”懂事的海峰像一个小男子汉般许诺,其实,当时四岁的海峰根本就不知道辛苦的概念。

从此,小海峰的身影也出现在训练场上。边玩边打,两年下来,傅铭英发现儿子确实有打球的天赋。

海峰六岁那年,“正式”成为华侨农场的羽毛球队员。真正的训练开始了,却不是打球,而是最枯燥的体能训练。每天清晨5点多钟准时归队训练一小时,对大人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折磨,而海峰却坚持下来了。

“海峰,快点起床了,跟爸爸比赛跑步,昨天真厉害,居然可以跑赢爸爸,好样的。”

“好啊,马上,今天还要跑赢爸爸。”开始,海峰还觉得好玩,原来体能训练就是跑步,跑步可是他的强项,天天得冠军,但是跑了一段时间后,海峰开始想偷懒了,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爸爸原来是装的。

“爸爸,下雨了,今天不用跑了吧。”望着外面的大雨,海峰说。

“不行,这种体能锻炼不能中断,穿上雨衣。”

“我宁肯让屁股挨打也不跑了。”

“不行,做人要有诚信,许下的诺言不能随便改变,设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海峰乖,海峰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跑完回来,妈妈给你煮好吃的。”妈妈也在一旁加油。

自从那天受到爸爸的批评以后,小海峰再也没有出现“罢跑,赖跑”的现象。一个六岁的孩子,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其实,傅铭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作为一个教练,一个父亲,他深信,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小评

目标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动力。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通向目标唯一的通行证。一旦帮孩子确立了目标,父母首先要督导孩子守住阵地。鞭策、鼓励、坚持三者缺一不可,傅铭英没有因孩子经历苦境和困境而放弃,并非内心没有慈爱,而是因为这份爱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标准。执着于目标,成就了两代人——冠军和他的父亲。P3-5

序言

之所以用心浇灌家庭教育这棵绿苗,是因为家里那十岁的儿子。往事如昨,历历在目:第一次的胎动,第一次的会面,第一次的抚摸,第一次喂奶……诸多的第一次,曾让我几度欣喜、激动、感叹生命的本身,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望着襁褓中的小BB,舐犊情怀油然而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好像山林中的小鸟欢呼雀跃起来,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好妈妈,我会万分珍惜小宝贝给我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荣誉,我一定会用心陪伴他成长,仅此而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流逝之快,人才培养之难,真是让我心生感叹!我们母子在不经意间携手走过了十年,屈指可数的十年间,我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探索各种育儿方法。也许我称不上是一个好妈妈,但我却清晰地记得儿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儿子也还算不上特别出色,但他的所作所为常常令身边的人感动。这份感动让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一直以来,我都是用心陪他玩,陪他疯癫,陪他“上蹿下跳”,在尊重、理解、平等的互动中与其并肩“作战”,在这种“贴身”陪伴的成长中,儿子不知不觉养成了诸多好品德,也同时拥有了一个难忘的童年。而他的难忘童年也成就了我的“精彩”人生!在孩子的心智启蒙过程中,我学会了爱心、童心、慧心和巧心。

正因为经历过“精彩”人生,更加坚定了我倾心家教事业的信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之后方发现,世上家教方法万千,优秀的家长也不少,在感慨他们的育儿智慧之余,总想将他们的过人智慧编辑成书,以便成为我们家教专业研究的补充,这些“范本”是许多家长寻寻觅觅而难以得见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采访的主人公们的教育理念与我不谋而合,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育儿理念经过实践的检验都是可行的,他们精心培育雕刻的杰作基本都已成形。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一书好比一个试管婴儿,在十月怀胎中经过医生和各种仪器的检查最终圆满了。本书的不凡之处在于突出一个“真”字。一真:真人真事。书中的主人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案例的真实度毋庸置疑,每一位父母及孩子的真情流露能够让您触景生情;二真:作者本人真心诚挚。每一次的拜访,不论是父母抑或是孩子,我都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前往,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谈话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跟书稿无-关的,我不仅不会放弃,还会跟随他们的思绪做深度的探讨和研究,教育的真理就隐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三真:真实可行。书中的案例故事贴近生活,家长可以学以致用,可操性强。比如说,张仲庆的独特教育,看似玄妙,实则家长都可以效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家长不妨试试程敏的做法,采用日记跟孩子交流……

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儿女的教育,也大量阅读了相关的育儿书籍,但效果不太显著。常常,当我的讲座完毕与家长互动,会发现家长们的读书走进了误区。鉴于此,我诚心跟父母们分享几点阅读本书要注意的事项:一是父母要用心去读,反复揣摩小故事中蕴藏的大道理,用心去读,才有可能发生奇迹;二是用行动去读,不能一味读书中的热闹,或是读了之后纸上谈兵,父母当参照书中的好方法,针对孩子的性格特征践履笃行,在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前先改变自己;三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鸭子究竟是孵不出小鸡的。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冷静、睿智、豁达,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缺点,想一想,我们自己不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吗?

在此,真心送上我的希望和诚意,希望通过此书的推荐,能与各位父母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也希望广大父母能够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我会将这份友情视为我此生最大的荣誉和对未来事业发展的动力!

祁丽珠

后记

为人父母后,我深深懂得,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实验的机会,更没有重来的可能。所以,在育儿过程中,我会时刻把握住每一个关键点。

本书亦如是。从策划到出版,其间经历了起起伏伏,18位主人公人生经验、育儿智慧的积累,以及18位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通力合作,使本书得以最终出版。将近一年,300多天的采编及创作历程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成长的300天,可以说虽苦犹乐!

最早欣然应约接受采访的是我省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张仲庆。当时正值暑假,身为校长的他仍然在学校忙个不停,百忙之中,他积极协助我们,以全然的投入交出了第一份满意的样稿;麻醉主任肖晓山将医生的严谨有序演绎得淋漓尽致,电话那头,他一丝不乱地安排时间,见面采访时,他认真地拟定好“提纲”,有条不紊跟我们分享育儿的快乐,他恳挚的言辞和严谨的态度令我们肃然起敬;教练兼父亲的傅铭英,热情邀请我们在家中做客,不顾身体疲劳,陪我们“唠叨”海峰的童年;作家洪三泰先生,第一时间惠稿于我们,读着它的感性万言,常常使我们热泪盈眶;家有病妻的黄佳,用难得的午休时间,饱含激情地诉说他做老爸的琐碎事,平凡而感人至深;为了不影响我们的采编进程,三川广告公司董事长程敏专程从北京赶回接受我们的采访;居委主任罗凤阳的几个儿女,齐心协力为我们整理资料;郁龙余教授,尽管公务繁忙,仍然抽空阅读丛书稿件且予以斧正;清远“后母”唐晓琼,为支持配合访谈,夫妇二人“齐上阵”,烈日当空之际恭候远道而来的我们;让儿子“重生”的张晶,即使在父亲患病期间,也没有拒绝我们;“警察妈妈”吕素红,亲自到怀集客运站迎接我们,工作采访两不误,难怪同事们都夸她是一个好领导、好姐妹、好妈妈;中山的陈巧玉,携全家人盛情款待我们,言谈举止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十杰母亲的人格魅力;羊城晚报编辑刘云,让我们叹服的不仅仅是美貌,还有充满思辨的育儿智慧和敬业的态度;百名好母亲之一唐红梅,白天上班,午夜笔耕……我之所以努力回忆这些写作背后的故事,是因为感念接受过我们访谈的每一个父母和儿女。没有他们的配合,就不可能让这些事迹、让这本书浮出水面。在此,我真挚地向18位主人公及其接受采访的儿女及家人致以深深的感激!

本书从策划到出版,也得到了众多领导和前辈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博士,在本书最为困难、最为关键的时刻,他的力挺相助让我感动不已,感激不尽!听说为本书作序,他首先阅读了全部书稿,而后给出了精辟的意见和指导,方为本书作序。他没有吝惜自己的休息时间,及时传来本序,其内容丰富,理论思想造诣尤甚,为本书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他做人做事的态度让我为之敬仰,他没有在乎我这个“丑小鸭”的身份,却在意自己的序言对那些家长们的引导。身为政府官员,拥有如此专业的理论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实属令人感动。借助一方四纸,送上我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每每念起创作中的感人场景,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忘不了杨建珍副主席冗忙中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忘不了陈业彬会长沁人心脾的叮咛;忘不了罗敏部长和吴玫影老师的积极配合;忘不了阳西教育局彭山局长百忙中倾力支持采访工作;忘不了跟红云前辈日日“耳鬓厮磨”交流书稿;忘不了跟廖文成、胡冰顶着烈日骄阳四处奔走采访;忘不了跟小玲姐姐午夜齐眉供案的斟酌;忘不了对南方日报出版社周洪威社长、文编张玲慧和美编劳华义的“百般折磨”;忘不了对麦葳的不时“骚扰”;忘不了……更忘不了自己奋笔疾书,疏忽了家人和家事,乃至忘记了那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太多太多的感触不能在此逐一倾诉;太多太多需要感谢的人不能在此一一致谢。唯有将其深埋心中,化成我深深的祝福,祝福所有为本书付出努力和心血的朋友们幸福安康!  祁丽珠

2011年4月于羊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