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作者王玉洁)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玉洁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作者王玉洁)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内容推荐 士子、游人、苦思、忧郁、仕进、归隐,这些是汉末的关键词,也是《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的主旋律。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作者王玉洁)既是诗词类解读,也是文学爱好者对“诗情”、“诗魂”的铭心探寻。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继安意如解读古诗后,又一解读妙文。 目录 一、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四、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五、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八、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九、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十、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十一、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十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十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十五、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得到和失去都已经不重要。 十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十七、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十八、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十九、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试读章节 前面的几句写得虽然好,但不见得能够超过唐人,“诗必盛唐”,唐代把能写的诗基本都写完了。到了宋代,词开始崭露头角,诗似乎不再是主角了。然而,仍然有好诗。 第一次读“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心里一紧,有时候就是这样,本来兴致勃勃,菊花初开,郊野空阔,万壑松语,斜阳青峰。秋天的山野,色彩绚丽,棠梨的叶子嫣红如胭脂,荞麦也花开如雪,最是身心沉醉的时候。忽然,t.就会感到心头一酸,那村桥,那原树,多么像自己的家乡,于是,漫山遍野的思乡,漫山遍野的惆怅。 离乡之后,很容易生长出遍身敏感的触角,王禹□如此,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在街角,突然看到一个酷似母亲的身影;有时候在璀璨的灯火中,恍惚怀疑是在奔向回家的路;有时候听一曲萨克斯《回家》,也会变得很伤感;有时候在路上,不经意撞上家乡的熟人,思念便无边无际,蔓延进心间。 王禹□是瞬间被相似的景物拨动了思乡的弦,其实思乡本是胡马和越鸟都有的情感,只是不小心,踩中了猎人布下的机关,接下来只能是束手就擒,等思乡那支箭穿透胸膛。 而那个思念的女子呢?随着游子离开的日子越来越久,她已经“衣带渐宽”了,不说离殇,不说思怨,不说悲伤,不说哀愁,只说消瘦,这消瘦,愈见得思念的深广和淳厚。让读诗的人心中有怜,说不出的心疼。 这和读《诗经·卫风·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沫,谁适为容”一样的感喟:自从夫君去东征,无心梳洗,头发像杂草,难道真的没有洗发之物?不是这样,你不在,我为谁容妆呢? 古人写情之深,不用浓情渲染,只用简简单单姿容的改变,就刻画出被离伤灼痛的深重痕迹来。衣带渐缓,首如飞蓬,都是自姿容改变里看出心底煎熬的。 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阴》中也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这是和赵明诚分别期间,她写给丈夫的。元伊世珍的《琅□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日:‘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 易安重阳节寄给赵明诚一阕《醉花阴》,赵明诚叹赏不已,一心想要超过她。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达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把易安写的那首夹杂于其中,请好友陆德夫来赏判,陆德夫玩味再三,还是觉得只有三句最佳,正是易安所写的那三句。 易安巧在一个“精致”上,精致地把相思之苦形象地展现出来,清雅无比。李清照一向鄙薄柳永“词语尘下”,纵然是写相思令人憔悴,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名句,但到底有些浮花浪蕊的意思。 李清照的词却不求妍丽,自甘素淡,以菊花自比,西风过处,帘幕轻动,那个相思的女子容颜寂寞,瘦比菊花。清照出身书香世家,有此高洁情思,精致的构思,除了天赋,也有环境的濡染;但柳永一生坎坷,自负才华,风流自许,流连秦楼楚馆,俚俗自是难免。 有时候,命运半分不由人,固然两人的句子境界上有高下,但一样是相思煎熬的痕迹,相思原无高下。 “衣带日已缓”,可见相思之深。 尽管明明前面已经说了是“与君生别离”,是永远的别离,但还是盼望着会有奇迹出现,就像《诗经·周南·汝坟》里的那个女子: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桢尾,王室如煅。虽则如煅,父母孔迩! 她终日在汝堤上徘徊,似乎是一场无望的等待,却在一个清露打湿了山楸叶的清晨等来了她的奇迹,那个很久之前被征戍的丈夫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她是那么的不敢相信。“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沿着汝水的河堤,采伐山楸的余枝,终于等到了我夫君,请不要再将我抛下。 等待的时候,这个女子也是没抱任何希望的,太多不能回来的征夫,但是,相思和等待就像饿了吃饭一样,是无法不做的事。像这个女子那样,等到了丈夫回来,父母也还健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幸福了。而十九首里的女子,虽然“心知长别离”,但还是盼望能够见到,这是人心深处可爱的贪婪,但太久的时间没见了,什么不可能发生呢?他可能遭遇困顿疾患,也可能他乡得意,倘若真的是得意了呢?在他乡,会不会“浮云敝白日”?有另外的女子替代了她,他贪恋异乡的温柔,不再回来?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游子才会“不顾反”。 在男子能够三妻四妾的时候,女子的未来只能是忧虑重重。 聪慧美貌若朱淑真,少女时代也曾经期望可以嫁得像萧衍那样的美男子,曾经写下《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自己初合双鬟学着画眉的时候,心下憧憬着自己的心事会属于谁呢?一定要有一个像梁武帝萧衍那样的美男子,若满月那样美好,会与他写下万首诗与郎共赏。 梁武帝萧衍“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在文学上,他又是“竟陵八友”之一,才情风流,经史佛儒,莫不精通。 可见,朱淑真心志不低,没想到,最终只嫁得一个低贱的下吏。也许,正因为当初期望值过高,才会嫁得不如意,内心郁郁。但这样的小吏也并不珍惜她,婚后不久,就娶了一个小妾,使得朱淑真不如意之后还有不如意。P6-9 序言 拨不开的历史疑云 如果说《诗经》是一位荆钗布裙、不掩国色的乡野少女,那么《古诗十九首》就是一位不施脂粉、清丽明媚的没落贵族妇人。 汉末如同一幅放得旧了的霜绡,有着令人忧伤的暗黄色调,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烽烟乍起、政治昏聩的末世,抑或说就是乱世。按照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东汉初期,指的是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到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东汉后期,指的是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之后,虽然还是汉献帝时期,但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间的文学,被划入了魏晋文学的范畴。 …… 那是灵魂的一次真诚的袒露,一个“真”字,见了性情,见了真情,虽然罩着一件忧伤的外衣,却是文人第一次郑重地直面自身的悲伤,并小心地用笔加以勾画,力图还原其本来面目。 读每一首诗,都如同和汉末士子们穿越岁月的风烟,在文句里重逢,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他们的寂寞和忧伤。 一个寂寞的时代,一群寂寞的士子,一声声寂寞的吟叹,且认真聆听他们寂寞的倾诉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