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亲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钟兆云//钟巧云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钟兆云和钟巧云编写的《乡亲们》是一部20几个中短篇小说的合集。各个中短篇虽然各自成篇,但又互相牵连映照,主要人物在多篇小说中出现,笔墨或浓或淡,通篇小说读完,一个个人物形象丰满活现,性格鲜明,这种或许是作者无意的尝试,却形成了同一文类中的“互文”现象,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内容推荐

《乡亲们》作家钟兆云和他农民姐姐合著的心血之作。

小说以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乡村为创作舞台,揭示解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南方乡村农民群体的命运遭际和心灵秘密,尤其是转型时期他们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现实矛盾。

作者从血脉深情的感受出发,浸润数十年的精细体察和温情关切,真实地勾勒出农民大众的生存境况:在城乡巨大差距中的追求与抗争、堕落与尊严;新与旧、闯与留、官与民、情与法的冲突;老与少、男与女的情感纠葛;以及美与丑、善与恶的浮世绘卷。作者以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和独到眼光,展露真实人性,透视底层百姓的疾苦和内心世界,刻写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艺术地展现这一深切的体验。

《乡亲们》描摹出一派色彩斑斓的乡土意象,浓郁地渲染客家民俗和田园风光,人物对话采撷原生态的客家方言及俗语,在着力弘扬客家文化的同时,呼唤客属乡亲的家园记忆和精神共鸣。

目录

围屋里的鸡毛蒜皮

父亲正传

宝哥

发哥的生前死后

“土皇帝”虎腚

“四类分子”一家遭逢记

如此婆媳

大伯母的风尘往事

村里有个霸坑鸟

风水

光棍司令有富古

牛皮舅

发贵狗

两性人

“广播筒”逸事

无主题婚姻变奏

花心男和倒贴女

王晃子的婚外情

屠者

乌龟和钱归

赌徒

村妇的名节

夫妻之道

旋转人生

唢呐班

铺路进行曲

征地补偿众生相

扶贫款

村选一二三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得到的却是父亲严厉的警告:“你们三个,要是不听你们娱瑞和阿姊的话,我知道了定不客气。”

父亲的话,我们都听得懂。他常说,“灵神晤使多烧香,乖子唔使多言章。”如果我们不知好歹,他腰上的皮带就会替他说话,在我们身上找麻烦。

祖父母生了七个女儿、两个儿子,大伯在十多岁时患白血病死了,父亲自然成了祖父母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父亲是满子,所以我们就叫他“满”或“满满”,堂兄堂嫂也跟着我们这般叫法。小伙伴们觉得好玩,竟也这样叫上了,至今不改。我们那里的农村,称呼母亲鲜有叫妈的,多数叫奶,也有叫姨娅,叫娱瑞,叫阿娓,或者叫嫂的。以哥或伯叫父亲的也大有人在。那时的称呼实在是五花八门,不成体统。因了父亲,“满”成为村中对长辈一个奇特的称呼。

父亲外出时,大姐年方十八,出落得楚楚动人。有人说,在我们村,就数她生得白雪雪哩,女人见了嫉妒,男人见了睡不着。蓄长发、编辫子、系红头绳的大姐,不但人长得标致,还是人人称赞的劳动能手,无论什么工种都难不倒她,干得既快又好,每次评先进都有她的份。

父亲走后,我们就很少见到他了。他偶尔回来,我们多半已睡下;次日早晨我们还在做着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梦,父亲又走在晨曦笼罩、雾水打湿、野草蓬勃的路上了。

我们在母亲和大姐的照料下,过着艰苦而平安的日子。可是有一天,不幸突然降临了。

那天队里宰猪,猪肉像往常那样,按劳力分配。因为家里穷,每次分配的猪肉,母亲都让姐姐和其他穷家孩子一起送到十多里远的广东大坝子卖高价,我们吃肉的机会自然少得可怜。这次因为超支,连分配的资格也没了。母亲和大姐商量着做薯丸子吃。可四五岁的子龙,想的却是香喷喷流油的猪肉。哥哥姐姐们围在灶头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和大姐擂薯丸子,口水直流,哪里还顾得上他,连他啥时溜到队里的宰猪场都不知道。天黑时,有人在外头高喊母亲,说你家的子龙回家时踩空掉落石桥了。母亲急得跑到屋前石桥下,抱起昏迷不醒的子龙,痛不欲生。回到家里,子龙还没哭出声,哥哥姐姐们却已哭成一团。母亲迅速擦了擦泪,吩咐大姐看好家,边说边抱起子龙出门找村里的赤脚医生。

大姐说:“奶,我跟你一起去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不行,你一走,老弟老妹两个咋办,再出事就糟了,你千万要带好他们,我一个人能行。”不等大姐再说话,母亲的身影已消失在夜幕中。

自古以降,我们客家乡村就流传一句古话,“公呆嫔母也惜头孙,爷瑞娱瑞惜满子”。我是父母的关门之作,之后,母亲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做了绝育手术。对满子遇祸,母亲的悲痛、焦虑和自责可想而知。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母亲伤心的热泪扑簌簌而下,她踏着高低不平的泥路,小跑着摸到几里外的赤脚医生家里。

赤脚医生安华是个退伍军人,医术有一手。他看到母亲泪流满面、痛不欲生之状,忙接下子龙,一边施救一边问原因。母亲强忍悲痛,诉说经过。

“虽然酿伯没有亲兄弟,总还有堂兄和堂侄吧,那荣宝和狗脑子不在家吗,他们怎么就那么忍心,袖手旁观?太过分了!”安华医生打抱不平。他和我们同一个大队,与父亲年龄相差无几,知道父母为人热情大方,又乐于助人。可是,那个年代,帮人再多,人家也早忘于脑后,到了自家有困难,钝刀切菜望缸帮时,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母亲宽宏大量,不想丢亲人的面子,只是说:“他们都不知道。”其实,子龙掉下石桥之前,宝哥及几个邻居就是和他一前一后回家的。

“你不叫他们,也太大意了,如果你吃不消,天又这么黑,在路上一耽搁,子龙可能就有危险。好在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了,只是轻微脑震荡,右臂骨折,问题不大,很快就会好的。你放心,要按时吃药,我每天会抽空去你家,你就不用那么辛苦抱来了。”

“谢谢你,真是谢谢你了,救了我的子龙。也感谢上天,我的子龙没事了!”母亲心里充满了对医生、对上苍的感激之情,她紧紧地抱着子龙,生怕一松手,宝贝儿子又会掉下去。

回家路上走路一颠一颠的,碰到了子龙的伤处,子龙又大哭起来,直喊好痛。

“子龙乖乖,不哭,我们回家吃薯丸子好吗?”

子龙虽然痛得一直大哭,可听说有薯丸子吃,又高兴地说好。

“馋猫,要不是你嘴馋,怎会有此大祸。”母亲说罢,无比爱怜地在子龙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母亲背着子龙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姐姐哥哥们还在哭,眼睛都哭得红肿了,根本没心思顾上吃香喷喷的薯丸子。看到亲人回来,他们急着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老弟咋样,老弟咋样?”

“没事,安华医生说很快就会好的!”

听母亲这么一说,大家才安下心,有滋有味地饕餮起来。

“上苍有眼,子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母亲说。子龙掉下石桥之处,有块龇牙咧嘴的大石,她看到石块时,心里说了句:“好险!捡了一条命!”

听母亲这一说,兄弟姐妹的泪水又哗地来了,心里默默祈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半个多月后,父亲请假回家。还在路上,就有人告诉了他家里发生的一切,急得他恨不得生一对翅膀马上飞到家。父亲似乎偏爱子龙,单从精心取名即可见一斑。爱看《三国演义》的父亲,最是敬重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云赵子龙,故为满子取名子龙。

父亲回到家,见子龙的伤势还没痊愈,心疼无比,随后生气地来到二伯父家,毫不客气指责他的堂哥和侄子:“二哥,荣宝古①。,你们还算是人吗?子龙掉下石桥,你们充耳不闻,别以为我不知道,听说荣宝古就知道子龙跌哩,太过分了!你们两家有困难,哪一样少得了我们?到了我家出事,你们却无动于衷,还算什么兄弟子叔?好在子龙没什么大碍,不然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

“酿伯佬,那天你二哥身体不舒服,连饭都是我端过去吃的,你就别怪他了。”二伯母一旁解释说。

二伯父身体时好时坏,这点父亲倒也能够原谅,但他说:“就算二哥当时身体不好,总该叫荣宝古陪三妹去看医生吧?”

“满,那天要不是我屋下来人,有事走不开,我肯定会陪婶去的。”宝哥也在推卸责任,企图得到宽容。

“你们都别推脱了,还有什么事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如果你们良心过得去,我也无话好说。”父亲越说越气,拂袖而去。

二伯父良心受到了谴责。说来也是,作为堂兄,堂弟出门在外,按理自己应该多照顾他家人,发生这么大的事,竟置之不顾,焉能无愧?宝哥被我父亲痛骂一顿后,心中也是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P14-16

后记

记得是四年前吧,看到二姐一篇六万字见长的小说手稿,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初二便因家贫而辍学的胞姐,这些年受了我的某些影响和鼓动,不仅重新做起了久违的文学梦,而且不满足于豆腐块的陆续见报,竞偷偷做起了小长篇。这篇小说压缩成两万来字后,还真被省内一家文学刊物看中,可惜天公不作美,该刊不久在报刊整顿中寿终正寝。我见二姐并没气馁,便鼓励她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写起,既做练笔,又可充实业余生活。

这个时候的我,在写了十多年传记后,开始思考如何延续今后的文学道路。我考虑转型,有意为平凡的父老乡亲树碑立传,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写作兴趣且有充裕时间的二姐完全可做助手,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尽可在农闲时广做田野调查。2008年春,我给她布置完作业和预付部分稿酬后,就负笈北上,到鲁迅文学院读书面壁去了。其间,二姐时断时续地寄来一些书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簿,读后虽感文字稚嫩、故事零乱、谋篇布局时有不济,但字里行间总也能见到像金子一样闪光的火花,一个个为我熟悉的人物、场景活灵活现在眼前。我给了她必要的点拨和一些可供阅读的文学书刊后,感觉她越写越快,也越写越好了。

待我从鲁院毕业回闽,她已出手了十几万字,我又有的放矢地给她出了些题目。一年倏忽而过,我案头不觉拢聚了厚厚三十多万字的手稿。其中有些文章,是我回老家时她当面给的,为的是省下不菲的邮费,每每让我手不释卷,从闽西武平一路读到省会福州。

十五年前的二姐,家庭的经济压力,加上长年务农对身体的损耗,给我的印象总是病恹恹的,但她乐观着,再苦再累也没有放弃读书写作的爱好。文学和她最看重的亲情一样,给了她足够的滋润和信心,给了她恒定的目标,使她从多年的病痛沉疴中振作,她确确实实地爱上了文字和书写,文学在一个农妇身上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二姐告诉我,在她伏案笔耕时,才真正体会到我这些年写作的艰辛。而今电脑时代捧读二姐一字一句码成的手稿,我也深深地被她无数个日夜凝成的心血给感动了!

我凭着自己对三农的昔时印记和现实了解,对二姐的初稿做了必要的润色和加工,并增写了二十来万字篇幅。好几个节假日,我回到乡村,和二姐一道向父母、兄嫂和周围父老请教,极尽可能地详细了解客家风情、俗语、人物,力争把乡村的前世今生、古韵新风发酵后做成一坛坛美酒。

我生长在客家农村,二姐更是纯农妇,对乡村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熟悉农民大众,对父老乡亲的命运深为牵挂和关切。我们的首度文字合作,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乡村为创作舞台,描写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南方农民群体的命运遭际和心灵秘密,揭示农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尤其是转型时期他们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现实矛盾。我们从血脉深情的感受出发,以几十年的精细体察和温情关切,试图真实反映农民大众各自的生存方式、在数十年来城乡二元对立模式造成巨大差距中的追求和抗争、堕落和尊严。包括被打成“地富反坏右”在内的几代乡亲,在小小行政村这个舞台上相互纠缠,演绎出新与旧、官与民、闯与留、宗法与伦理间的冲突,老与少、男与女的情感纠葛,还有美与丑、善与恶的斑斓画卷。我们想通过这部作品,在描摹浓郁的山野气息和乡土意象中,宣泄真实人性,以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和独到眼光,透视底层百姓的疾苦和内心世界,刻写主要人物对美好、健康、文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艺术展现这个深刻的体验,通过个人情感去辐射大众情感,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农民群体生存的关注和对他们命运的理性思考,呼应社会和谐的精神诉求。需要提及的是,书中人物和事件虽然其来有自,但都是经过艺术化处理了的,本书体裁是小说,综合了诸多原型,切勿对号入座,如因巧合雷同对一些乡亲有不恭或冒犯之处,教请见谅。

在此书的写作中我们深切感到,丰富多彩的客家语言是座极具开采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富矿,是写作者耕耘的天堂。因此,本书在原生态的描写和叙事中,渲染客家民俗、田园风光的生活画面,人物对话全用贴切的客家方言和俗语,着力弘扬客家文化,以乡情乡音唤乡亲,冀望引起世界客属乡亲的家园记忆和精神共鸣,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很多朋友都关注着我的转型,关注着我和农民姐姐的这部合著。在此衷心致谢,特别憾谢雷祖云、魏伯忠、谢元安等客家乡亲热心提供相关帮助,感谢杨少衡、陈希我等同行的精神鼓励,感谢陈晓颖女士帮助录入书稿,还得感谢从没嘲笑二姐、而自始至终给予支持的二姐夫魏庆华。至为遗憾的是,我们最早的文学启蒙老师——敬爱的父亲,在11月13日凌晨遽然西去,未及看到此书问世,只待书成后烧与他天国阅读了,一恸!

拙著能这么快出版,还得感谢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何建明先生,以及作家兼编辑家懿翎女士。懿翎是我在鲁迅文学院的师姐,久负盛名,又恰好是广东客家人,能做本书的责任编辑,是我和二姐的荣幸。

本书是我年入不惑后的转型之作,是文学旅途中一次尝试性的跋涉,期待各界不吝批评指正。

我爱我的乡村,我爱我的父老乡亲!

钟兆云

2010年11月23日晚

于福州苦乐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