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呢?他是如何指挥战争的,他提出过哪些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方针是怎样提出来的,他的积极防御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其奥妙何在?这就是张民编著的《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增订本)》要回答的主要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增订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张民 |
出版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呢?他是如何指挥战争的,他提出过哪些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方针是怎样提出来的,他的积极防御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其奥妙何在?这就是张民编著的《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增订本)》要回答的主要内容。 内容推荐 想知道在历次战争中毛泽东是如何进行战略决策的吗?想了解他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是怎样和对手斗争的吗?想学会他在战略制定方针上是如何运筹帷幄的吗?……张民编著的《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增订本)》将带你进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宝库,那里珍藏着无数闪闪发光的瑰宝。《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增订本)》用准确的史料,配以恰当的议论,让读者更能领会毛泽东的思想。通读全书,也许你也会成为一名战略大师。 目录 序文 增订本前言 引言 从农村走出来的伟大战略家 一 首先要学保存自己 1.踢好头一脚 2.“山大王”的传说 3.该退就退 4.不要头脑发热 5.你死我活 6.勇于探索,不泥古今 二 随机应变 1.过鬼门关的故事 2.抓住机遇,开辟新天地 3.不做八边美人四方讨好 4.岂能唯命是从 5.敢于坚持.巧于抵制 6.赔本的买卖干不得 三 后发制人 1.诱敌深入的奥妙 2.一副对联的玄机 3.天兵怒杀回马枪 4.沉着忍耐,持重待机 5.声其西而击其东 6.打造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 四 大丈夫能伸能屈 1.“左”祸临头,逆来不能顺受 2.不听智者言。吃亏在眼前 3.不计前嫌,冒雨下山 4.雾中惜别,后会有期 5.一错再错.后患多多 五 消极防御必败 1.不拘不羁,一举胜敌 2.一意孤行,一败涂地 3.风景这边独好 4.鲁莽家和门外汉的悲哀 六 百折不挠 1.畏敌如虎虎更凶 2.生死攸关是非明 3.力挽狂澜于一息 4.起死回生总是情 5.妙用奇正无穷尽 6.置之死地而后生 7.喜中有忧忧中喜 8.胜利全靠智和勇 七 坚忍不拔,持久胜敌 1.多一个对手也不怕 2.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3.亲民爱兵,人和胜定 4.统一思想,一致对敌 八 神出鬼没,游而击之 1.制胜于敌,而不受敌所制 2.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3.排除干扰,勇往直前 4.敌变我变,发展创新 5.知难而进,披荆斩棘 6.闯过难关就是胜利 7.在奋斗中壮大 九 不计一城一地得失 1.诚信胜伪善,正气克邪恶 2.针锋相对,有理、有利、有节 3.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4.要寸土必争,也要有所不争 5.扬长避短,以劣胜优 6.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7.敢说大话 8.把金银财宝扔给强盗的寓言 9.多消灭敌人是硬道理 10.拿出一套新战法 十 攻其必救,出奇制胜 1.慎重决策 2.该出手时就出手 3.攻敌不知其所守 4.打敌不知其所防 5.陷敌于城孤势落不知其所归 6.小司令部指挥大战争 7.适应新形势,提出新原则 8.用新的撒手锏,制服老对手 十一 一鼓作气,一打到底 1.各打各的算盘,各拿各的主意 2.敢于攻坚,无坚不摧 3.抓住要害打——也说关门打老鼠 4.既定决心,不可轻易动摇 5.夹生饭,能吃吗? 6.愈坚决,愈大胆,愈能胜利 7.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8.勿扰惊弓鸟,抑留可擒之 9.合于利而动。战而胜之 10.威加于敌,其城可拔,不战而屈人之兵 11.冻僵的毒蛇,怜惜不得 12.想骗人没商量,不准讨价还价 13.不怕鬼,不信邪,不怕美国的武装进攻 14.谈归谈,打归打 15.贵手莫高抬,手下不留情,猛打穷追 16.大胆创新,因敌制胜 十二 什么样的对手都不怕 1.天有不测风云 2.敢于迎接任何挑战 3.这个仗是别人逼着我们打的 4.不要怕这怕那,横下心来,打! 5.美国的麦帅不敌中国的彭大将军 6.军事服从政治 7.看透对手的本性,不怕九齿钉耙倒打 8.原子弹吓坏了谁? 9.攻可进。退可守 10.把对手逼人内讧的旋涡 11.勿性急贪多,莫疏忽大意 12.要谈就谈,要打就打 13.争取和,不怕打,不怕拖 14.大破“绞杀战” 15.以打促谈 16.谈不下去就打 17.想要面子,偏不给 18.最后一击!终于打败了美国人 19.对什么样的敌人打什么样的仗 补记 试读章节 5.你死我活 自从八一南昌起义后,全国共发生起义、暴动100多次。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在革命战争初期,许多高级干部,只顾带领部队往前冲,打城市,很少有人像毛泽东那样,遇到挫折后冷静思考,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抓住要害问题(如创造适合于自己的战术),加以及时解决。因为那时红军几乎天天都在打仗,面对强敌,如果没有好的战术,就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而且每一天都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从实际斗争中及时总结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再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际斗争。这也是他能够在中国革命战争一开始就成功地提出“十六字诀”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提出“十六字诀”的深刻意义,在于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作为战争来说,它的要害是什么?要害就是看你如何把对手消灭,同时又看你能不能保存自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这四个字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它也是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之所以被人们看重,并流传下来,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体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后来曾经说过:“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个原则,后来毛泽东又多次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进行了全面深刻地论述。他认为,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既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保存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不消灭敌人,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可能被敌人消灭。所以说,在战争中,你不能畏缩不前,只顾单纯、消极地保存自己,还要积极勇敢地、不怕牺牲地去消灭敌人。这就意味着在消灭敌人的同时,自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古人说的“杀敌八百,自损两千”就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保存自己呢?这是和当时革命战争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那时中国工农红军尚处于初创时期,力量弱小,若不注意保存自己,不仅不能完成革命的政治任务,反而可能使工农革命武装被敌人扼杀在摇篮里。甚至连革命的党政组织也有被消灭的危险,最终闹个鸡飞蛋打。因此,在强敌进攻面前,要“敌进我退”。 毛泽东在讲敌进我退的同时,又强调指出。不能为了保存自己而一味退却,还要想办法去消灭敌人。他认为,退却不应是一种完全消极的东西,因此在退却中就要考虑如何用积极的行动去消灭敌人,使退却能够为尔后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做好准备,这样就使被动的退却有了积极的内容。毛泽东说,从战争的基本要求上讲,消灭敌人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所以要有退有进。该退就退,该进则进。这就是“十六字诀”中的后三句话:“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三条都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扰”是为了使敌人“疲”,敌人疲劳以后,才好打,打和追都是直接消灭敌人的基本手段。 “十六字诀”把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如此巧妙地结合起来,完整地体现了战争的本质。毛泽东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由此可见,“十六字诀”既是战略战术原则,也是指导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原则。从战略上讲,当时红军的兵力和作战范围都十分有限,一个革命根据地,就是一个独立的战争全局。“十六字诀”首先是作为这个区域的军事战略,指导战争的全局和全过程的。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就是:“十六字诀”“包举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举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毛泽东说的这两个“包举”,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十六字诀”的战略功能。当敌人向根据地“围剿”时,就是战略上的全面进攻,工农革命军为了保存自己,就必须实行战略退却:当敌人进入根据地后,为了使其不得安稳,为了削弱其战斗力,就要“敌驻我扰”;当敌人被扰乱得疲惫不堪时,就要集中兵力主动向敌人进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就叫“敌疲我打”,当敌人站不住脚,开始退却时,就要展开追击,争取多消灭一些敌人,多缴获一些武器。 “十六字诀”体现了避强击弱,避实击虚,以弱胜强的作战方法。弱军战胜强军,不能像强军战胜弱军那样,主要依靠强有力的进攻,而是需要运用一些以谋略为特征的作战方法。如有时为了造成对方的错觉和不意,运用各种麻痹敌人的方法;有时为了把强敌削弱,运用袭扰、打击敌人的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敌进我退”可以直接造成敌人的错觉,起到使敌人麻痹的作用。如果在退却中再运用一些伪装、欺骗敌人的手段,效果会更好。 从“敌进我退”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包含了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和寻机而战的内容。从退却中避开优势之敌,避开进攻之敌的锋芒,然后寻找机会专打被削弱了的敌人,或打已经疲劳沮丧的敌人,或打多路强敌中的薄弱之一路,或打敌人战线中的薄弱部位,就很容易成功。 “十六字诀”也具有战术功能。在战术上,“十六字诀”显得更加灵活,更加变幻莫测。各部队在战斗中,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趋利避害,灵活机动,按照“十六字诀”规定的基本方法,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在走打进退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P29-31 序言 今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已经是它的第三个版本了。前两版共5次印刷,累计印数5.9万册。这个增订本与此前的修订本不同之处,一是文字做了全面精减,二是应读者要求增加了历史照片和军事地图。 这本书从第一版到第三版,我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修改。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广大读者鼓励和建议的推动,使我欲罢不能,总想使这本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有点分量,有点深度,既规范又不古板,言之有物,不拘一格,深人浅出,易读易懂。争取有更为广泛的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读者群。 这本书第一版出来几个月后,不断有读者来信、来访(包括电话访谈),给了我许多鼓励。浙江省临海市读者杨新安同志在来信中说:“您的力作一是书名起得好,颇具吸引力。二是学术性高和可读性强,相得益彰。通观国内外已出的军事等各类学术著作,一般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要么学术性高但可读性弱,使人难以卒读;要么可读性较高但学术品位低,使人获益不多。贵著则超然其上,卓尔不群,融学术性高和可读性强于一体,殊为不易!学术性高体现在阐述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战术方面特别成功,给人以建树性的感受,此方面论述是我以往所看过的评述毛泽东业绩的众多图书和文献中所不曾见到过的。可读性强体现在普通群众甚至学生都能够通读,并且爱读贵著之上。”杨新安在来信中还说:“由毛泽东为主而导演的中国现代革命之艰难曲折、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历史,在您的笔下,弛张有度、井然有序、深入浅出地倾泻出来,使读者从中加深了对毛泽东之伟大的认识,并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受益良多。”“现在这本书在我的亲朋好友中传阅,有口皆碑,它将广泛地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毛泽东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更加高大,使毛泽东的思想灵魂更加深入人心。” 一些来访的同志也给了我莫大鼓励。中央电视台南京军区记者站副站长吴国平和张仁田同志,到我家中做电视录像采访。我问他们,咱们过去并不认识,我这本不起眼的书怎么惊动了你们这样的大媒体?吴国平同志说:我们对你这本书的一些内容很感兴趣,最近我们正在拍摄一部反映毛泽东革命斗争的电视片,对于毛泽东提出的“十六字诀”问题,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比来比去,觉得你写的这部分内容比较好,所以前来登门拜访,想请你详细谈谈有关情况。于是在我的书房做了录像访谈。 对于这些素不相识的读者给予我的鼓励,并没有使我自满起来,何况读者在肯定这本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我自己在反复研读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史料选取不够精准,有的评述需要进一步斟酌,有些文字错漏。这些问题使我常常感到不安,觉得不做修改将成为莫大的遗憾。修订本出版后,有的读者提出应增加照片和地图的建议。认为历史照片可以增强阅读的时代形象感;军事地图可以使读者明晰地理方位,便于对书中有关内容的理解。读者的建议恰巧与本书的责任编辑张晓明副社长不谋而合。于是,在张编辑的全面策划和努力工作下才有了现在这样一个增订本,在原书的基础上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修改过程中,得到董军同志的大力协助,从收集资料到整理文稿她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承蒙军事科学出版社李泉社长、麻光武总编辑对出版增订本的热情支持、帮助,特别是责任编辑张晓明副社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该书及时与读者见面。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此书、给我以鼓励和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希望得到指教。 作者 2009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