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本书欲给法学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解答,帮助他们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告诉他们一个活生生的法律市场。
本书不是要空洞说教,而只是想客观地告诉读者,法学专业毕业生可能面临的形势和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前程(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
分类 | |
作者 | 江淮海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本书欲给法学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解答,帮助他们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告诉他们一个活生生的法律市场。 本书不是要空洞说教,而只是想客观地告诉读者,法学专业毕业生可能面临的形势和选择。 内容推荐 本书不是要空洞说教,而只是想客观地告诉读者,法学专业毕业生可能面临的形势和选择。选择时不要随波逐流,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好的职业可能未必适合你,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好的职业将来也可能会面临困境。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可能是风险最大的选择之一。打游戏你可以restart,而人生你怎么从头再来? 目录 第一章 法学院门前的三岔口 中国法学院的前世今生 你为什么选择法律 法学毕业生如何突围 第二章 国内深造——考研和考博 法学院的学位——考研与考博 选择什么样的法学院 中国法学院排名 如何准备考研 法学院里学些什么 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的关系 第三章 海外镀金——法律留学 法律留学的是与非 法律留学的学位和主要国别介绍 JD申请流程详解 LLM申请流程详解 LLM申请个案分析——牛津大学法律硕士(Mjur)申请详解 2008年美国大学法学院排名 美国大学法学院历年排名 2008年英国大学法学院的排名 留学花费一览 英美大学法学院奖学金一览 出国留学实用信息 第四章 职业前程之一——律师 律师的职场生态 律师做什么 律师事务所的选择 律师的业务 在华外国律师事务所Vs中国律师事务所 怎么进入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笔试、面试题精选 在华律师事务所排名(Legal 500) 全球律师事务所排名(VauIt) 律师事务所奖学金 第五章 职业前程之二——公务员 公务员知多少 为什么选择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的职场生态 地方国家机关的职场生态 国家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 公务员的待遇 机关法律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央部委面试题分析 第六章 职业前程之三——法官和检察官 法官知多少 法院的职场生态 法院的机构设置 检察院的职场生态 检察院的机构设置 法院PK检察院 司法机关VS律师事务所 法院面试题目总结 第七章 职业前程之四——公司法务及其他 公司法务情况概览 公司法务应当注意的事项 公司法务PK律师 公司法务所处各行业分析 金融机构公司法务的情况分析 法律猎头和法律人才的成长 求职个案分析——一个法学硕士求职商业银行法律岗的历程 公司法务岗位面试题目 第八章 跳出法律圈——不一样的前程 法律人转行实际案例及路径分析 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 魔时网CEO张锐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 三个不同转行案例的分析与总结 主题词索引 本书涉及网站汇总 各地人事考试网站汇总 试读章节 在为今天的法律学子寻找突围途径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法学在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我们有理由为法律人曾经取得的成绩而光荣,我们也必须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法律人今天的困境。 清末民初,随着变法维新和废除科举的推动,法学教育从无到有,风靡一时。1912年,全国法政专科学校一度达到60所,学生有3万人之多。 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法律院校应该是朝阳大学和东吴大学,合称“南东吴,北朝阳”。北朝阳是指北京的朝阳大学,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汪子健先生倡导、北京法学会同仁集资创办,是国内第一所专门研究和教授法律的大学。“南东吴”则是指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是苏州东吴大学的一个分部,是由美国人创办的一所以研究英美法为主,兼及国内法的比较法学院。 这两所学校,校风严谨,人才辈出,培养了大量的民国法律精英。有不少怀旧文章提及了当时两所大学的辉煌,如谭金土在《回顾东吴大学法学院》一文就提到,一个准备就读法律的学生首先要在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修完三年课程,然后再到法学院专攻法律课程,他花六年时间才可以取得文学士和法学士双学位。这种捆绑式的法学教育是美国著名的法学院校采用的办学方式,这样做也大大提高了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教学质量……在1920年至1927年这段时间,只有与中国法有关的几门课程是用汉语教学的,其他大多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广泛的英语训练使得学生以后能在英国和美国顺利完成他们的研究学业。 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六法全书》被宣布为旧法统,统统被废除。有人考证,认为《六法全书》的废除属于历史的偶然(参见熊先觉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3期发表的《废除(六法全书)的缘由及影响》一文)。原因是,在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提出必须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并非特指《六法全书》,是打的一张政治牌。查阅毛泽东当时的著作、文章、讲话、文件,根本就没有提到《六法全书》。但是,王明在起草《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时,将旧法统具体化为《六法全书》。周恩来在审阅这份文件时,明确批示: 对于旧法律条文,在新民主主义的法律精神下,还可以批判地 采用和修改一些,而不是基本采用,这对今后司法工作仍然需要。 此点请王明同志加以增补。 但是王明后来没有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处理,仍按原样发了文件。 然而,逝去的不仅仅是《六法全书》,还有一代接受了中西方法律教育的精英。“废除六法全书”文件号召大批特批所谓“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在1952年的“司法改革”运动之前,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有干部28000余名,其中有留用的所谓“旧司法人员”约6000名,占总数的22%,他们当时大部分担任审判工作,在不少大中城市及在省以上人民法院的审判员中,所占比重还相当的大,在极个别法院还占多数。但是在“司法改革”运动中,他们全部被清洗了,主要是因为他们学过“六法”,认为他们有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不能做人民司法工作。 1952年也开始了大学“院系调整”,开展了对旧大学法学院的改造运动。教育部按照苏联模式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共组建了八所法学教育机构,形成了“四院四系”。即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四所专门的法律院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四所综合大学的法律系。后来又调整为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四所政法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湖北大学四所综合大学的法律系。这种单科性政法学院和综合大学法学系的新中国法学院系形式,一度成为新中国法学院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格局。 在院系调整过程中,民国法学教师被认为“划不清新旧法律界限”,被剥夺了讲授法学的权利,迫使其转业改行或在家赋闲。例如,朝阳大学教务长、民法学家曾志时教授改教汉语,东吴大学教务长、国际法专家倪征燠教授不得已现学俄语。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法律界和法学界是重灾区,大批司法干部、法学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有“旧法观点”而被打成“右派”,如最高人民法院委员会委员、刑庭庭长贾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斐然,北京政法学院院长钱端升,人民大学刑法学青年教师孔钊,以及曾参加接管北平法院的青年干部傅楫,等等。 经过历次运动,中国的法律群体被毁灭,有限的法律人才资源被摧残殆尽。2003年1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一文,寻访民国法学精英的现状。文章罗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一时震惊四野,令人嗟呀不已。譬如,周柑,被当今法学界喻为“罗马法活词典”,1929年受胡适推荐,留学比利时,成为1949年前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学位的五个中国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从最高法院西南分院工作下放到青海师范学院图书馆。1980年,周■进入安徽大学。在安大工作10年直到退休后,由于没有房子,周■只得回到上海,住在上海南昌路282号,一栋破旧的两层小楼房二楼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内。楼道阴暗,木质楼板年久失修,走上去吱吱作响,墙角到处是蜘蛛网。一台黑白电视,一个单开门冰箱,就是周柑的全部值钱家当。此后,周■先生又搬回了安徽女儿家,由于行动不便已坐上轮椅,而上海居所终年不见阳光,到女儿家也只是实现了在户内晒晒太阳的愿望。如今距离文章发表,也有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文章中提到的名字,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文革”爆发之后,新中国法学院全面进入了衰落期。1966年政法院校和全国高校一样停止招生。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关于高等学校调整方案》,撤销了106所高校。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皆在撤销之列,原有的四所综合性大学法律系仅保留了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法律系。直到197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才恢复招收工农兵学员。次年,吉林大学法律系也恢复了招生。P1-3 序言 编写这本书的起因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对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和服务现状的失望。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高校愈发像一座座强大的吸金工厂,纷纷不遗余力地扩大规模,争夺资源,增加收入。而且比工厂还不如的是,高校只管生产,不管“产品质量”,不管“销售”,更不管“售后服务”。遗憾的是,法学专业在这方面首当其冲,成为受害最深的专业。与法律专业招生人数的屡创新高相比,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惨不忍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国招收法学专业专科生约9万人,本科生约11万人,硕士生约2.5万人,博士生200多人,总共约22万人。但是,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所有文科专业中却是倒数第一。 对于不少法学院的学生来说,信息是相当不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是怀着无限的憧憬来到法学院的,但是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在自己迈出法学书斋的时候,面对的将是怎样的一个“江湖”。法律职业究竞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法律职场的生态环境究竞如何?出国留学读个LLM到底值不值?继续深造有没有可能提高在法律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些问题都没人主动告诉他们答案。 国内不少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究竞有多大比例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的毕业指导中心找到了工作?有多少学校把就业服务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有多少学校制作并发布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统计表?有多少学校充分利用了校友资源,让校友在毕业生的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多少学校提供专门培训,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求职?又有多少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告诉学生如何申请留学及其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相信大多数高校都交不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美国,有一个为法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全国法律就业组织(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w Placement)。全美国的大中型律师事务所基本都是这一组织的成员,其招收新律师的人数、薪酬和福利待遇等都在其网站上公开。我国并没有这样的组织,我看到的是毕业生大多都是在单打独斗。在土兔法律网(网址:www.tot001aw.com)和天涯法律论坛(网址:www.tianya.cn)上,常常有新人在发帖提问就业问题。有些帖子的问题非常初级。例如,国内律所排名在哪儿有?外所排名在哪儿有?薪酬如何?有些帖子的问题可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如去外所还是内所好?如何申请LLM?有些问题则是需要对症下药.如我是否应该考公务员?我是不是应该转行?对于已入“江湖”并略见风雨的法律人来说,其实是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其中部分问题的。网上的“大虾”虽然很多,但是大家都很忙,谁也不愿意回复;即使有人给出一些回复,也是零散的,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法律就业市场的动态,对任何人来说都绝非易事。 基于上述种种,我有了写作这本书的冲动,目的是想给法学毕业生提供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告诉他们一个活生生的法律就业市场。 这本书不是要空洞说教,只是想客观地告诉读者,法学毕业生可能面临的形势和选择。当然,如何选择,还是得由自己决定,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但我的忠告是:不要随波逐流。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好的职业可能未必适合你自己,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好的职业将来也可能会面临困境。每个人的价值观并不相同,每个人的性格和天分也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选择也必然不同。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可能是风险最大的选择之一。你想想,有什么比你的青春更宝贵?虽然刘欢有首歌叫《从头再来》,打游戏你也可以restart,但是人生你如何从头再来?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故意作出一个对自己不利的选择,很多人之所以选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选择。希望通过本书,能使法学毕业生对如何选择自己的前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数年的法律人,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上帝是公平的,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鱼和熊掌在多数时候是不可兼得的。如果你选择了公务员,那么你可以得到为数不多但是稳定的薪水,以及职位所赋予的一定的权力,但是不要想着大富大责,否则就会出事;如果你选择了律师,就不要想着稳定,拿出十年的青春投入进去,可能混得不错,也可能混不出来,赢了什么都有,输了可能连回头的资本也全没了;如果你选择了公司法务,就不要总是想着法律专业,因为绝大多数公司法务都常常要做一些专业之外的杂事。总之,人生中两全的事情总是很少,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你想要的。 我本打算自己独立完成这本著作,因为我在国内读过法学硕士,也曾经到英国混了个“老流氓”,还曾从事过公务员、公司法务和律师,这一系列的经历与其他法律人相比,也足够丰富,可以帮助我完成此书;但是,任何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任何人的视野也都是局部的。例如,我没有读过也没有申请过JD,因此对JD的描述就只能隔靴搔痒。在这些方面,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一些朋友的支持,他们积极地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撰写,具体情况是: Nathem法律留学的学位和主要国别介绍 周翼强JD申请流程详解 YYCC LLM申请流程详解 xichu27 LLM申请个案分析 Felix公司法务应当注意的事项 在苏州河上求职个案分析 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土兔法律网的网友,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才大大地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我们虽已力求审慎,但不周全之处在所难免,本书的错漏由我来负责,非常希望读者能够及时反馈,以便再版时更正。 江淮海 2009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