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双全的《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既追本溯源,讲清了实业救国思潮的渊薮、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又坚持了“实业救国思潮”特有的历史含义,较好做到了将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结合,既纠正了以往史学界或者将“实业救国”思想解释过泛,从而将历史地位和时代内容中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含混地相提并论之失误,又消解、弥补了若干论者或者将它解释得过于突兀、狭窄,从而截断了活生生的历史长河之偏颇和局限性。应该说,蔡双全的这种认识是很有见地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和要求的唯物史观、辩证法和逻辑的统一。
导论
第一章 催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历史契机
一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质及其与实业救国思想的关系
五 太平天国运动与实业救国的关系
第二章 实业救国思想的孕育和诞生
一 洋务派对于时局的认识
二 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与实业救国思想
三 实业救国思想的诞生
第三章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
一 实业救国思想为统治集团所认可
二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的主要理论思想
三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结出的重要成果
第四章 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一 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鼎盛时期
二 民初实业救国思想在理论上的开拓与创新
三 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历史作用的体现
第五章 实业救国思潮之余波
一 两场论战的发端
二 日益深化的两场论战
三 两场争论与实业救国思想的关系
结语
一 实业救国思潮演变的历史轨迹
二 实业救国思潮的特点
三 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一 基本史料部分
二 报刊部分
三 著作部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