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架上的爱》中,印度心灵大师安东尼·德·梅勒搜集了100多个哲学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学、哲学、宗教等领域范畴,故事在供人一乐之余也给人启发和深思。每个故事都是生命中的一堂课,讲述关于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无法逃避的真理。激励人们去探索,找到真我,获得心灵上的解放和自由。
作品惊动东西方,翻译成30多种文字,成功改变千万人命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字架上的爱(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印度)安东尼·德·梅勒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十字架上的爱》中,印度心灵大师安东尼·德·梅勒搜集了100多个哲学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学、哲学、宗教等领域范畴,故事在供人一乐之余也给人启发和深思。每个故事都是生命中的一堂课,讲述关于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无法逃避的真理。激励人们去探索,找到真我,获得心灵上的解放和自由。 作品惊动东西方,翻译成30多种文字,成功改变千万人命运。 内容推荐 与克里希那穆提、埃克哈特·托利齐名的心灵导师——安东尼·德·梅勒风靡全球的智慧之书首次登陆中国。1998年,《十字架上的爱》被罗马天主教廷列为禁书。 在《十字架上的爱》中,印度心灵大师安东尼·德·梅勒搜集了100多个哲学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学、哲学、宗教等领域范畴,故事在供人一乐之余也给人启发和深思。每个故事都是生命中的一堂课,讲述关于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无法逃避的真理。 《十字架上的爱》重点在于帮助人们悟得真爱的精髓,以及如何从自我、权威和教育所造成的误导中获得觉醒。爱是创世,爱是永不止息。 目录 前言 忠告 特别感谢 一 寻找自我 1 自我的秘密 2 当代发明 3 和尚和自我 4 大师和鳄鱼 5 伪装成天使的魔鬼 6 打得太棒了 7 妈妈还是女朋友 8 工人和唱诗班 9 她是八十五岁 10 容器和容量 11 擦窗户的人 12 科学家的缺点 13 头巾上的蜘蛛网 14 程师傅的钟架 15 这根胡萝卜是我的 16 谁是马魯夫·卡而希? 17 谁是嬉皮士 18 你是谁? 19 英语空白带 20 丢弃自我,而不是花 21 乌达罗迦的教诲 22 大象和跳蚤 23 公鸡和马 二 爱的真谛 1 我知道你会来 2 输血 3 家人的爱 4 先救谁, 5 葬礼上的眼泪 6 为烧毁的工厂哭泣 7 换裤子还是换女朋友 8 我们喜欢别人什么 9 幸运的女儿,不幸的儿子 10 她想要的是我 11 甜心和名贵手表 12 逃跑的丈夫 13 乌龟先生的挽歌 14 鼻子被熏黑的佛像 15 弗雷德克·威廉需要爱 16 被拴在一起的狗 17 我父母会逃跑 18 锁在一起的公主和奴隶 19 对狗的感激 20 要革命了 21 草地上的癞蛤蟆 22 亚伯拉罕和憎恨上帝的乞丐 23 忘记罪行的上帝 24 约翰院长和一杯水 25 给爱抱怨的母亲的礼物 26 心已到达山顶 27 大街中间的石头 28 杰里迈亚和铁砧 29 她没有家人 30 阿尔·马蒙的马 31 为子孙植树 32 白天何时到来 33 查尔斯·兰姆的偏见 34 偷偷行善的拉比 35 甘地的桌布 36 阿纳斯塔修斯和被偷的经书 37 大师打市川 38 纠结的四肢 39 梦窗疏石大师的耐性 三 真理是相对的 1 生活犹如一杯茶水 2 从轻判决 3 比神父年长的管家 4 乐队指挥的请求 5 给长子取名 6 工人的动力 7 自行车的价格 8 泰迪熊理论 9 纳斯尔丁提供他吹出的气 10 没有难题,只有机会 11 英国人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 12 博士丈夫的爱情 13 俄国的冬天 14 百分之二的男人 15 上年纪的腿疼 16 怕老鼠 17 全世界最伟大的人 18 火神来求火 19 青蛙和大海 20 舷窗外的灯塔 21 十年如一日的年龄 22 我不是外国人 23 观众失败了 24 继任者慧能 25 凡人俗世中的真理 26 在南方唱歌的小鸟 27 深渊上的钢丝绳 28 你得了我的髓 29 粪坑里的醉汉 30 退稿通知 31 别干扰陪审团 32 求道者心头的重击 33 你当然要去加尔各答 34 谁来领舞 35 受害者的父亲 36 爸爸,我回来了 37 日用而不知 四 教育的方式 1 真的拿我当客人 2 神经过敏的孩子? 3 忘了如何停止 4 小狗的鱼肝油 5 鼓掌的天使 6 负责鼓掌和欢呼 7 在月球上收集岩石 8 多看看这座著名的小岛 9 学习偷盗 10 西瓜案 11 辛克菜·刘易斯的建议 12 你想当学生还是老师 13 没车也能跑远 14 被迫动脑子 15 上帝和饼干 16 危险的咒语 17 拉比不模仿任何人 18 模仿国王 19 咳嗽的鹦鹉 20 便壶在这边 21 穿的就是祖父的衣服 22 脑子里是别人的想法 23 有关性的讲座 24 怎么持续一小时 25 塔夫脱总统的困境 26 惠斯勒画上的孩子们 27 释宗演睡着了 28 被妈妈打屁股 29 做事之前先受教训 30 约翰的聪明父母 31 心理学家的魔法 32 刨根问底的老师 33 现代儿童 34 靶心是什么? 35 当然值得 五 权威的失误 1 僧人终于醒悟 2 会治肺炎 3 陈医生怎么救命的 4 医生更清楚 5 笨蛋皇太子 6 相信谁 7 马克·吐温的名声 8 当指挥 9 跟着笑 10 马可尼的无知 11 战争何时结束 12 教马飞翔 13 莱特主教的错误 14 坐在铁丝网上 15 另一个医生 16 手风琴家 17 神父什么都知道 18 摘除痛眼 19 鹰与鸡 20 乐盲指挥 21 大师失去诤友 22 林肯向下属让步 23 无畏的哨兵 24 孔子论治国 25 珍贵的披肩 26 被卡住的车子 27 年轻的专家 28 猫头鹰拿主意 29 医生查看绘画 30 难以辨认的手迹和棕色瓶子 31 如此检验 32 拐杖的寓言 33 盲人的灯 34 车轮匠的智慧 试读章节 12 科学家的缺点 有位科学家发明了克隆自己的方法,他的方法非常巧妙,常人难以察觉真人和复制品之间的不同。 一天,科学家得知死亡天使正在寻找自己,于是,他复制了一打自己。天使区别不出面前的十三个科学家中哪一个才是真的,所以一个都没有带走,返回了天堂。 可是,不久,熟知人类天性的天使有了一个高招,就返回了地球。他说:“先生,您成功地仿制出这么多自己,而且丝毫不差,真是个天才。不过,我发现您的作品有个瑕疵,小小的瑕疵。” 这位科学家立刻跳出来,高声大喊道:“不可能,问题在哪儿?” “就在这儿。”天使说着,把科学家从复制品中挑走了。 13 头巾上的蜘蛛网 有一位阿拉伯的老法官,因睿智而闻名。一天,一个店主跑来向他抱怨,他的店铺被人偷窃,可是没有抓住小偷。 法官命店主卸下店门,把门搬到集市上去,让它受五十次鞭刑,因为它没有尽职,将小偷挡在门外。 集市上围了一大群人,都想亲眼看看怎么执行这么奇怪的判决。鞭打完店门后,法官弯下腰,问它谁是小偷。随后,他把耳朵贴近店门,好听清楚它的回答。 然后,法官站起身来宣布:“这扇门说,那个头巾上沾着蜘蛛网的人就是盗窃犯。”人群中有个男人立刻用手去摸他的头巾。搜查这个人的家之后,店主找到了丢失的货物。 只需一句恭维 或是批评, 就能揭露自我。 14 程师傅的钟架 一位姓程的木匠做成了一个钟架,所有见过它的人都惊为天物。鲁国公见了它后问道:“尔有何等才能,竟能造出此等巧夺天工之物?” 这位木匠答道:“陛下,吾乃手艺人,非有天赋,唯有一事与众不同。造此物之前,吾需默想三日,以静吾心。三日之后,吾所思者,非报酬。五日之后,吾所思者,非誉非毁,非巧非拙。七日之后,吾心中已达忘我之界,吾之躯体及周遭诸事不复存在,唯有吾之技艺存留。如此,吾入林中,寻觅合用之材,着手打造此物。吾之肉身既已无存,则天道与人道相契合,遂造成此物。无怪乎众人皆以之为神物。” 一位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在谈论成功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经验时,这样说道:“我拥有美妙的音乐、做工精良的小提琴和琴弓。我所需的只是把它们融合到一起,让它们展 15 这根胡萝卜是我的 一位老妇人死后被天使们带到审判席前。法官在审视她的记录时发现,除了给挨饿的乞丐一根胡萝卜之外,她没有行过一次善。 不过,就凭着这一点爱心的力量,法官判定,她可以借着那根胡萝卜之力飞上天堂。那根胡萝卜被带上庭来,拿给了老妇人。她一抓到胡萝卜,萝卜就开始上升,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引着它,萝卜带着老妇人朝天上飞去。 这时,一个乞丐出现了,他抓住了老妇人的衣角,和她一起往天上飞。又有第三个人拽住了乞丐的脚,也开始升天。很快,胡萝卜下面跟了一长串被带往天堂的人。不过,奇怪的是,老妇人并没有感到脚下这些人的重量。事实上,因为她一直朝着天堂看,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些人。 他们越升越高,就快到天堂门口了。就在此时,老妇人扭过头,最后瞥了一眼地球,发现了脚下的这根人链。 她勃然大怒,傲慢地挥了挥手,大叫道:“滚开!你们都滚开!这根胡萝卜是我的!” 就在挥手的一刹那,她松开了胡萝卜——于是,她和众人一起跌了下去。 地球上所有罪恶的唯一根源:“这是我的!” 16 谁是马鲁夫·卡而希? 一名弟子来找苏菲派大师马鲁夫·卡而希,对他说:“我经常和人们谈起您。犹太人说您是他们中的一员,基督徒认为您是他们的圣人之一,穆斯林又把您视为伊斯兰教的荣耀。” 马鲁夫回答道:“在巴格达这里他们会这样说,可要是我住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就会称我为基督徒,基督徒会认为我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则会视我为犹太人。”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您呢?” “你们把我看做是这样评论自己的人吧:不了解我的人敬畏我,而斥责我的人也不了解我。”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朋友和敌人心目中那样的人,你显然没有自知之明。 17 谁是嬉皮士? 一个愁容满面的人走进精神病医生的办公室,这人嘴里吸着大麻,身上戴着彩色念珠,穿着磨破脚边的喇叭裤,留着披肩长发。 精神病医生问:“你宣称自己不是嬉皮士,那你怎么解释自己这身打扮呢?” “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医生。” 了解万物是博学, 了解他人是睿智, 了解自己是开悟。 18 你是谁? 一名女子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在昏迷中,她突然觉得被带到了天堂,站在审判席前。 “你是谁?”一个声音问她。 “我是市长夫人。”她回答。 “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 “我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而是问你是谁。” “我是个老师。” “我没有问你的职业,而是问你是谁。” 就这样,无论她怎样回答,答案都不令人满意。 “你是谁?” “我是基督徒。” “我没有问你的信仰,而是问你是谁。” “我是每天都上教堂,喜欢济弱扶贫的人。” “我没有问你干了些什么,而是问你是谁。” 显而易见的是,她没有通过测试,因而她被送回了人间。当她恢复健康后,她下定决心要找出自己是谁。于是,她变得与众不同了。 P13-20 序言 三十年前,安东尼·德·梅勒和我初次相逢,地点就在罗纳瓦拉那所后来成为灵修学院的房子里。 当时,安东尼还是个耶稣会学生,不过,他也给刚学完初级课程的学生上课。他和这群初学者来到圣斯坦尼斯洛斯学院度假几天。我记得他们坐在厨房外面的树下择菜,准备做饭。他一边择菜,一边不停地讲故事,初学者们听得入了迷。 那以后,世事变迁,安东尼本人也日渐成熟,他的能力更强,兴趣更广,工作成效显著。当然,他讲故事的本领无人能及。他讲的逸闻趣事没有多少是原创的,有些也不是十分高明。可是,故事一旦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得生动活泼、寓意深刻,与人们息息相关,当然有的只是供人一乐。另外,故事的主题都鲜活、有趣。 现在,《十字架上的爱》成了他送给我们的告别礼物,也是他的佳作之一。尽管他谈起自己的创作时,口气非常随意,但他对故事的编写一丝不苟。他离开印度去美国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和出版商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谈,讨论了书稿的每一个细节。虽然我并不曾有幸见到他的文稿,但我知道他一直挂念着它。 那次会谈发生在1987年5月30日晚间。几天后的6月2日,由于心脏病突发,他倒在纽约的住所里,不幸去世。在纽约期间,他抽空给一位密友写了封长信。在信中,他谈到了自己之前的感受:“一切仿佛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现在,我把全身心投到了别处,投到了‘精神世界’中,其他诸事都无关紧要。过去至关重要之事,现在仿佛不值一提。我痴迷于禅修大师阿姜查这样的人,心无旁骛。这是幻象吗?我不知道。可是,我一生中从未这般快乐和自由。” 这段话足以说明安东尼在突然离世前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事实上,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如此。他去世时,还差三个月就满五十六岁了。现在,大量文学作品因他而生,这是真正的黄金传奇,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见证。许多人说,他们与他素未谋面,却被他的作品深深感染。有些人很高兴和他有过深交,另一些人只是体会过他的语言魅力。 不是有很多人赞同他的言行,尤其是在他超越了灵修的固定框架后——安东尼也不指望人们跟从他,他的想法正好相反。他激励每个人质疑、探索,跳出思想和行为的窠臼,抛弃陈规,勇于找到真我——总而言之,去追寻更伟大的真实,这正是众人关注他和他的思想的缘由。 不断地探寻真实——这是安东尼换用不同方式启迪我们的目的,这得归功于他的多才多艺、诚恳的态度和个人魅力:它能使对峙双方放松下来,和谐融洽。他总是乐于交友,与人分享。可人们发觉,他身上总有难以触及之处。或许,他喜欢热闹,讲些不合规矩的笑话。可是,他的目的始终是严肃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多年来,他在方方面面都有变化,然而,他的本性从未改变。 一个令人惊讶的例子就是他一直保持着耶稣会会员的身份,虽然他不再热衷于圣伊纳提最初的灵修规划——这是人们当初欣赏他的原因。事实上,最后,他已经走上了与圣伊纳提的灵修相左的道路。可是,他从未放弃耶稣会会员身份。当然,没有任何人强迫他这样做,这也不太合情理。不过,他感到与圣伊纳提心心相通,因为他深深理解这位圣人。 1983年,他在印度各邦的耶稣会会员的集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和与会者都参加过上一届大会,或者叫社团集会。他与大家分享了对圣伊纳提精神的领悟,这番话更像是安东尼本性的流露: “早年的神父们有个信仰:上帝给了圣伊纳提恩典和宠爱,也给了全社会和每个耶稣会会员同样的恩宠。如果要我为自己和全社会在圣伊纳提拥有的众多恩宠中进行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三种:默想、创造力和勇气。” 德维卡·帕玛南达 1987年9月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