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枫声(80后全球对话)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秦枫//秦晓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枫声(80后全球对话)》基于秦晓鹰总编辑其对世界各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对国际态势独到且深刻的思考,对复杂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的非凡的解读能力,结合秦枫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的客观真实的报道而作。书中分为《克林顿露出不自然的笑》、《中国外交的地缘政治》、《不争艳丽争奔放》等四十个主题。

内容推荐

  《枫声(80后全球对话)》由秦晓鹰、秦枫父女俩合著。作者秦晓鹰为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高级编辑,享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津贴;秦枫为凤凰卫视资讯台资深记者。

《枫声(80后全球对话)》基于秦晓鹰总编辑其对世界各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对国际态势独到且深刻的思考,对复杂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的非凡的解读能力,结合秦枫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的客观真实的报道。通过对话和随想的方式、嘻笑怒骂的语言生动讲述了世界各地的见闻,牵动世界的事件、人物,揭开了这些世界的神秘面纱,而后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此中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问题。使这些人、事与生活不再遥远。本书“知”与“感”相伴致远,“字”与“画”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韵味。

目录

1.星条旗飘飘——我的美国威胁论

2.克林顿露出不自然的笑

3.从单边的癫狂到多极的反思

4.冲美“议长”20年后再握手

5.民族主义还是世界主义

6.法国的招式:一饮一啄

7.五星红旗与钢铁定律

8.“破冰”后的四张首相面孔

9.家国天下不是妄言

10.走进穆沙拉夫的大帐篷

11.伊朗总统套房的足球蛋糕

12.霍梅尼墓上有一面旗

13.南美“双杰”查大叔与巴大婶

14.刚刚下野的他信

15.欧盟高官感动中国总理

16.中国军队首次出境军演

17.中国外交的地缘政治

18.我们的非洲情缘

19.中国与非洲是精神“近邻”

20.亚非拉那个“拉”

21.生活就是吹口哨

22.谁的帝国,谁的后代

23.冷兵器时代的全球化

24.鸭绿江大桥关闭了

25.迷雾中的生存之道

26.挥之不去的首尔印象

27.不争艳丽争奔放

28.草草掠影话印度

29.如虎如象说印度

30.从星空中飘落的名字

31.充满记忆的土耳其

32.站在欧亚大桥上

33.小姐姐在那里生话

34.喝了“狼奶”杀了“狼”

35.挪威并不陌生

36.从瑞典读懂父亲的缄默

37.上帝赐予的花园——新西兰

38.高朗纯洁的新西兰

39.从震荡中走出的东欧

40.雕像诠释着俄罗斯灵魂

试读章节

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的对伊拉克战争,在临近“谢幕”时分,一家美国权威性机构曾经对下一个“打击对象”做了一次民意测验。其结果显示,美国国内有40%的公众赞成用军事手段打击叙利亚,有50%的人同意把下一次打击的矛头指向伊朗。另一项民调结果表明,美“社会公众”认为对该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中排序前3名的是朝鲜、中国、叙利亚。在这个时期,被世界各媒体冠以“臭嘴”的小布什政府的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阿拉伯世界、对东亚、对欧洲盟友的指责更是屡见报端。至于说到在对伊战争前后,美国政府对国际舆论的藐视、羞辱,其程度更是达到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空前水平”。这就是当时美国朝野上下的心态!人们不仅会问,美国怎么了?难道真如西方谚语所云,上帝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吗?也许有人会把前述种种归结为美国人的傲慢。其实,山姆大叔的傲慢非今日始。不是早在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就说过“美国,几乎就是上帝特别圈定、挑选的国家。”吗?然而,“天佑之邦”并不能与战争的策源画等号,根深蒂固的大国优越感也不能成为动辄实行军事恫吓的内心诉求。任何基于道德与精神的解析,都无助于我们对这个超级大国当时的种种疯狂行为,包括在这之前悍然“误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做出恰当解释。秦枫她们举的那块标语牌说,“美国,你不是世界的领袖”,虽然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但对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难道,这个军事动物真的到了无法控制的战争“发情期”了吗?

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大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便进人了“后工业化时代”。众所周知,这个时代又因为它的某些科学技术特色而被称为“信息革命”、“数字化时代”等。风靡全球的《第三次浪潮》曾经生动地预测到它的独有风采。依笔者的浅见,这个所谓的新时代,在更完整意义上仍然是属于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因为正是在美国,伴随着生物生命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崭新的先进的生产力。这种以高科技为依托的新生产力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仅此行业一项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超过了40%。与之相应的,则是孕化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代表了这种新生产力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生产力和新阶层的出现,从而导致了美国社会经济结构、产业行业结构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与中间阶层,一般称中产阶级数量日益增多,并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重要力量相反,传统产业行业中的工人队伍和经营管理者队伍都在日渐萎缩。显然,又一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行业调整、社会管理权利分配的调整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美国的必然趋势。也正是这种新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形成了孕育“第三条道路”思想的丰润母床。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代表人物大都属于战后出生或成长的新生代,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经历、特质,又受过完整良好的教育。他们既反对过分的国家干预,又反对片面强调市场竞争;既清醒地看到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难以再显神通,又看到自由资本主义的严重受挫。因此他们就主张以改革、现代化和合作互助的精神来改造欧美社会经济制度并以此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第三条道路”的始作俑者力图在国内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在国际上则提倡开展有高新技术参与的国际合作。总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行业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美国旧有经济结构产业行业结构的冲击。而后者则予以强烈地抵制、抗拒并最终形成政治上的反弹与反扑。这种反弹反扑的人格化表现就是小布什总统的上台执政。而“第三条道路”也就自此无疾而终。

美国小布什政府与传统产业行业有着怎样的联系,只要看看其相关的背景便可一目了然。小布什上台前本人就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农场主,有个1583英亩的牧场,拥有的净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他与各大财团的关系尽人皆知。为此公竞选捐款最多的企业分属石油、石化、天然气、制药、烟草、制造业和营销、工程承包等。小布什成为白宫新主人后,为报答这些大企业大公司的关照,专门让副总统切尼组织了一个能源政策项目小组。而切尼本身也是一家能源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结果俩人一拍即合,悍然退出了以环保为主旨的《京都议定书》。作为重要阁员的国防部长也曾是多家医药、电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一向被视为鹰派人物的“巾帼”赖斯女士也同样在几家传统产业公司担任董事长和国际顾问。

石油、石化、制造、军火、金融、房地产,等等,这些产业行业都是撑起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台柱子,虽然后工业化时代的高新技术也对这些产业行业的更新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但它们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加上美国劳动力的就业成本甚高,致使它们在国内难与新型产业行业相匹敌;在国外也因为运营成本过高而常常落败于对手。尽管它们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仍保持在40%以上(不包括军火工业),但终究举步维艰,夕阳西下。它们要想发展,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掌控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扼住对方的“咽喉”就可无往不胜。无疑,这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的手段。不管在争夺形式上有多少变化,“炮舰政策”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辨。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小布什总统执政的美国政府为何要拼尽全力不顾一切舆论压力去攻城掠地了。P16-18

序言

萌生写书的想法,是因为整理硬盘。做了5年的电视记者,有随时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传片的习惯,用以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免于堵车的延误。无论是出差在外,还是在北京,在我这个容量不大的小笔记本里总是存着很多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今年,小笔记本终于不堪重负,启动和运转的速度大大下降。我于是不得不整理所有资料,以便腾空硬盘。这也就有了机会,断断续续地把这几年走过的路和路边的“风景”重温了一遍。人过30,去过22个国家,跨5大洲。采访对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黎民,其中不乏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人物。对我来说,这么难得而珍贵的经历,白白地溜走,未免太可惜i所以,与其说是为了写书,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有人认为电视记者花在形象上的时间远远多于花在稿子上和采访上的时间。这个观点是一位媒体同行说的,他是前辈,只不过并不认识我。

孩童时代要有足够的游戏,青年时代要有足够的经历,老年时要有足够的回忆。为了我将来的老太婆时代,能坐在躺椅里,不至于去和其他养老院伙伴聊子孙,而能每天陷入不重样的回忆中,我的青年时代就是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品品和悟悟这个世界。

真正开始有独立意识的思考经历,应该说是18岁离开家,远走他乡的那一天,也是跨出国门的那一刻。行万里路,最好也要读万卷书。由于自己不需要过多考虑生活温饱,所关心的事物也不在维持自然生存的范围内,8年独自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一边思考阅读,一边走路的习惯,由此也就有了不多却丰富的经历。我不敢说自己能够代表谁,只是改革开放同龄人中的一分子吧。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叠加起来,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和走向世界的间接体现。

社会现在对“80后”的认识,普遍比较混乱和片面。有人说我们是愤青,有人说我们是宅一族,好吃懒做,有人说我们是外表光鲜易烂的草莓,还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的确,我们中间有网络暴民,有杀父弑母的恶徒,但是也有在灾难现场的志愿者和救灾战士,也有奥运冠军和世界级艺术家。我当然明白社会上对“80后”的负面看法并不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议论,况且我自己也常为此遗憾!但是,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代人不是都有一个从成长、成熟到“破茧”而出的过程呜?只不过,由于我们这代人与老一代人相比,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压力太小太少,所以似乎成熟得慢点罢了。

回顾这30年,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没有物质匮乏,也没有外来侵略,纯粹一个消费时代。我从父辈人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时代,中国特别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今天大不一样。今天好像太强调个人的自然属性了。追求物质欲望没有节制,金钱弄得社会有点失衡,各种矛盾变得严重尖锐。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想活得愉快充实,就要既想小我,也想大我,总得有些社会担当吧。如果一天到晚只琢磨自己那点事儿,那股精劲,粘上毛,还不就成了猴了吗?

当然,我这种想法可能与我的工作有关。说实话,干新闻,特别是干时政新闻这一行,你想不关心国计民生都不行。好在我从小的愿望就是能给社会做点什么,从小就希望做个“知识分子”,不糊里糊涂过一辈子。因此,也算是天遂人愿,再苦再累,仍是乐在其中。

虽然我只不过是名普通的记者,也做不到叱咤风云,但是我愿意把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中国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成就、失败、光明一面、黑暗一面,全都不溢美、不歪曲地展现出来,告诉那些不能亲身参与和感受的人们,这世上存在着各种价值观,各种生活方式和各种思维方式。把我知道的第一手材料,不涂、不抹、不吹、不抬地告诉我的朋友和受众,希望你们了解,希望你们思考,也引起你们丰富的感悟。也许,这样就能推动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进步,这可能就是我找到的对社会做贡献的一条小路吧。

在同老爸合作写书的过程中,我真的很感谢他。特别是与父亲深入浅出的分析和交流,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采访中的不足、疏漏和对社会理解的欠缺。有时候真的是能让父亲一句话顶到南墙:“幼稚,简单,不了解国情!”这些严词让我有点受伤,但受伤处才能出思想,才使我重新认识所看到的一切。于是,往日的记忆也不乏有了很多新意和之前未发现的亮点。这让我又感到了一种温暖。

我衷心希望得到同辈人和前辈人的指正。

秦枫

2010年12月29日

后记

世界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坏,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这如同生活本身一样。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承认与否,21世纪的中国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且正在走向、走近、走进“世界公民”的行列。对待这个新身份,我们是淡定、欣然、包容、接受,还是反感、拒绝、抵触、排斥?我想,解开这个心结最好的办法,依然是不断感受这个世界的今天和昨天,在点点滴滴的感悟中去触摸人类文明的脉动。这就是《枫声》的初衷。

不过,最初写这本书的原动力是被好友陈群先生“逼”出来的。有一段时间,他凭着对我们父女的了解,总是很热情很信任也很期待地劝说我们:为什么不把你们父女以独特角度看到的世界写出来呢?你去过许多东西方文明古国,也看到了正处在剧烈变革之中或衰败或困顿的国家。秦枫更是对那么多当今世界有影响人物进行过“近身”、“热身”采访,这些经历不但极为有趣、新颖、罕见,而且也是在无形地宣示着你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选择。为什么不写?必须写、快点写!

他这种锲而不舍的鼓励与催促,令我温暖与感动,也使我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甚至有点惧怕接他的电话。因为我真的觉得这种父女交流式的书是太难找到“焊接点”了。不过,催促得多了就成了压力,而压力多了又变成了难以承载的负疚。于是我最终下了决心。

我其实非常感谢这种“逼迫”,使我能和女儿有了一段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年她带着绚丽的青春走出家门,出国留学、读研,如今12年过去,已经是一个走访了几大洲、满心疲惫的时政记者了。12年一个轮回,12年聚少离多。今天能坐在一起,梳理有点紊乱有点急匆匆的人生足迹,真的是非常惬意。

选定的写书地点是燕郊的一处农舍。在那里,鸟呜代替了喧闹,云朵代替了楼群,明净与清爽的山风驱散着郁结于胸的种种块垒。每天清晨,我们带着那只叫“六六”的小狗在露水打湿的山道散步嬉戏归来,就开始了伏案工作。那处作为临时写作间兼书房的农舍背后是苍绿的大山,前面则是伸展着翠绿的大平原。太阳升起来时,明晃晃的光线就把金色铺满了两张书桌。直到晚上,直到乡野里只留下少量的灯光,夜色中飘起薄雾……此时,倒是天上密密的星群星海变得一片灿烂。它们在静静地闪烁,高远的苍穹一下子离得我们那么近。

人们常说小孩最大的幸福是得到大人夸奖,而我却觉得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与大人进行平等交流,能有精神上的沟通。当然在我年少时这种机会是太少了。直到有那么一天,上高中的我与老爹谈起小说《三家巷》的内容、艺术深度和历史背景,才享受到这种愉悦。我至今还记得老爹时而颔首微笑,时而蹙眉思考的神情。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头脑看世间万象的人。今天,当女儿也如当年的我一样,与自已的父亲畅谈着闯世界的见闻与感想,倾吐着喜悦与焦虑时,是不是也能感到是在被一种厚厚的快乐包围着呢?

这种酣畅淋漓的交流式写作我们持续了整整40天。这40天中我们整理出思路,完成了框架,也充填了全部内容。一天夜里突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雨下到清晨,外面仍是水雾蒸腾。女儿尚未起床,我理解地笑笑,照例打开电脑,屏幕上忽然闪出三个字——“竣工了”!原来,女儿开了一晚上的“夜车”,终于到达了可以小憩的驿站。也就是在这个明净的雨后夏日,天空中出现两道久违的彩虹。

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从法律出版社拿到打印好的一摞校样细细读来后,仍然吃了一惊。不但原书稿中的一些芜杂之处、不规范用语一一得以更正,而且更可贵也更见该书责任编辑功力的,是他们能在完整地保留原书明快活泼文风的前提下,对文字句式进行了不露痕迹的精雕细琢。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文字的美容!而担任这个“美容师”角色的就是财税出版分社社长沈小英女士、策划编辑杨红飞先生。  当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知晓沈小英的祖父是杰出的老一代革命家王一飞时,似乎明白了她的爽利、干练、调度有方传承于何处。听说沈小英最喜欢三个与“勤”相关的词语,即“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天道酬勤”,也领略了她勤耕于事业之田的悟性、不苟与雕琢,但得知同仁形容她耕耘《枫声》时像服了兴奋剂,连日伴星而眠,还是大出我的意料,不禁发出写书不易编书亦难的慨叹。全书装帧设计是大名鼎鼎的法律出版社设计总监曹铀先生,著名的独角兽工作室就是在他领导之下。曹先生的文质彬彬好像与“独角兽”有点不搭界,但当他把封面效果图展现出来时,所有人都觉得眼前一亮。而被称为小杨的杨红飞,他腼腆中的那份执著,恰恰与他的敬业相得益彰。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您合上这本书时,不知是否会有这样的联想——

两代人同看一个世界,或对话或随想。

父女俩同弹一首心曲,或独奏或重奏。

风格虽然迥异,但别有情趣。

角度虽有不同,却异曲同工。

年龄落差难免“代别”。

书评(媒体评论)

浓淡二重奏,纯情一样心。《枫声》体现父女两在认识世界中平等交流的幸福感和相互激励。历史也许不会为青年准备未来,却为未来准备了青年。我欣慰地发现那些被称为“80后”的年轻人“突然”长大了。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它可以在岁月流逝中沉淀成理念;文字是新闻的翅膀,真实新颖的内容是它的能量,我喜欢又思想有文采的新闻报道,赌一赌这本书兴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启迪和愉悦。

——李□星

一位作者属世人关切的“80后”,另一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两人隔着似乎有若无得代购,却有幸能同时考察当今世界。这对“宿将”、“虎女”以迥异的风格,相互独立的视角,写就了这本珠联璧合的文集,读此文集,我由“父亲作者”的锐气中领略思想,由“女儿作者”的幽默中体会激情,让我不忍释手。

——赵启正

《枫声》乃父女合著,让我想起同著《汉书》的班彪、班昭父女,晓鹰才华、品德名重中国新闻界。他笔耕不缀,依然保持着年轻人般的朝气和锐气,秦枫能在凤凰全球记者队伍里脱颖而出,在报道国际事件、人物时有着独到视角,让我欣慰的是《枫声》闪烁着思想火花。新闻可以变成旧闻,而思想却有隽永的魅力。

——刘长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