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烟草的世界/世说中国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日)川床邦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川床邦夫编著的《中国烟草的世界》从烟草这一独特的植物在中国的传播出发,展现中国世俗社会的一个切面,管窥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于中国人而言,香烟虽是“舶来之物”,却深入于每日的寻常生活。烤烟、晒烟、香料烟,其品类丰富繁多;水烟、鼻烟、莫合烟,其享用花样百出;南阳、朝鲜、俄罗斯,其传播迂回漫长。《中国烟草的世界》均一一列举细说。

内容推荐

《中国烟草的世界》是“世说中国”丛书之一。

“嚼火寒能却,长吁意似酣。良霄人寂寞,借尔助高谈。”于中国人而言,烟草虽是“舶来货”,却深入于每日的寻常生活。烤烟、晒烟、香料烟,其品类丰富繁多;水烟、鼻烟、莫合烟,其享用花样百出;南洋、朝鲜、俄罗斯,其传播迂回漫长。川床邦夫编著的《中国烟草的世界》将经由“烟草”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中国世俗社会的一个切面,管窥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目录

序:烟草概述

 烟草植物的起源/烟草在新大陆的使用/烟的传播/烟叶与烟制品

第一章 中国人与烟

 一、中国起源说

孔明与烟的传说/从古书中得出的推论/蒙古起源说/台湾起源说

 二、中国皇帝与烟

明朝崇祯帝/清太宗(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晚清的宫廷

 三、近代的嗜烟名人

鲁迅/毛泽东/邓小平/邮票中的吸烟形象

 四、与“烟草”有关的谚语

 五、与“烟草”有关的民间传说

王大与白花/乳娘阿秀/东林郎的故事/台湾地区的民间传说/烟钱/双龙烟杆/谭九的故事(亡灵与烟)

 六、与“烟”有关的诗

 七、少数民族与烟

各民族的烟文化/西双版纳的烟制品/婚俗与烟/内蒙古的壁画

 八、烟草的别名

 九、吸烟与敬烟礼节

吸烟要领/内蒙古的吸烟礼节/敬烟

第二章 中国烟草史

 一、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及路线

菲律宾路线/南洋路线/朝鲜路线/俄罗斯路线/最新话题

 二、明末清初的状况

禁烟/烟草的普及/烟草种植

 三、外国资本的入侵

烟叶生产规模的扩大/BAT公司的垄断/日本进驻

 四、民族资本的反抗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北洋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五、中国的烟草政策

烟草税/民国时期的烟草公卖/民国时期的烟草专卖/现行烟草专卖制的历史沿革/烟草托拉斯/现行烟草专卖制/海外关系/香港

 六、台湾的烟草

清朝/日本占领前期(实施烟草专卖制前)/日本占领后期(烟草专卖时期)/二战后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中国烟草

 一、烟叶

烟叶生产/烤烟/晒烟/晾烟

 二、中日共有的烟草制品

卷烟/烟袋/烟袋与鸦片/烟丝/雪茄/斗烟

 三、水烟

水烟筒/水烟袋/兰州水烟/云南水烟/烟罐

 四、鼻烟

鼻烟的来历/西藏与内蒙古的鼻烟/鼻烟的制造/鼻烟壶/鼻烟碟/鼻烟壶袋

 五、莫合烟

参观莫合烟/前往伊犁

 六、嚼烟

槟榔/新疆纳斯烟/探究纳斯的溯源/与纳斯结缘

原书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康熙

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在位)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抽烟。但是他对鼻烟及鼻烟壶很感兴趣,极大地促进了鼻烟壶艺术的发展。

徐珂在《清稗类钞》一书中这样写道:“圣祖不饮酒,尤恶吃烟。溧阳史文靖、海宁陈文简两公,酷嗜淡巴菰,不能释手。圣祖南巡,驻跸德州,闻二人之嗜也,特赐水晶烟管以讽之。偶呼吸,火焰上升,爆及唇际,二公惧而不敢用。遂传旨禁天下吃烟。”(大意是:康熙皇帝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然而在他周围的大臣中,如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陈元龙及吏部尚书史贻直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次,康熙去江南巡视,史、陈两人随行,行到山东德州暂住,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支水晶杆的烟管,并让他俩当众抽吸。两人不知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点烟抽起来。谁知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烟杆直往上冒,噼啪作响,烧掉了胡须,嘴唇也燎起了泡。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并从此戒了烟。此后,康熙下禁烟令。)

李调元《淡墨录》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康熙到德州,传旨:朕生平不好酒,最可恶是用烟。每见诸臣私在巡抚帐房中吃烟,真可厌恶。不惟朕不用,列圣俱不用也。故朕厌恶吃烟者。”

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对鼻烟和鼻烟壶有着独特的喜好。他是个很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皇帝,对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十分重用,并委他们在宫中任职。康熙帝学会吸闻鼻烟很可能同这种交往有关。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到南京时,接见了欧洲传教土。对方送他礼物时,他婉言谢绝了其他礼品,唯独留下了鼻烟。康熙帝还非常喜爱产自法国的珐琅器皿,并通过传教士邀请法国珐琅匠师来宫廷造办处传授技艺,生产画珐琅鼻烟壶。

康熙年间,宫廷造办处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下设玉作坊、珐琅作坊、牙作坊、漆作坊、玻璃作坊等14个作坊。这些都是制作皇室御用品的综合手工艺作坊,也是皇室鼻烟壶的制作基地。臣下和外国使节们经常将鼻烟和鼻烟壶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帝则将御制鼻烟壶赏赐给心腹大臣和外国使节。可以说中国鼻烟壶艺术的发展与康熙皇帝对鼻烟壶的热爱有着极大的关系。

雍正

继康熙皇帝之后的清世宗雍正帝(1723—1735年在位)也是一位不吸烟的帝王,但是他传承了先父康熙帝对鼻烟和鼻烟壶的热爱。

雍正八年的文书中有雍正帝命令臣下调配鼻烟的记录。另外他对鼻烟壶也相当有造诣,曾下旨为其烧制鼻烟壶,并亲定式样。

雍正帝对黑色情有独钟。那个时期的鼻烟壶多用黑釉做底,或用黑色勾勒,落款也多用黑釉,艺术风格十分独特。

为了进一步提高鼻烟壶的制作工艺,雍正帝不惜耗费重金。例如,1730年(雍正八年),画珐琅《飞鸣食宿雁》鼻烟壶制好了,雍正帝爱不释手,随即赏赐画稿人谭荣、烧制者邓八格每人白银20两,赏其他制造人员每人白银10两或5两不等,一次赏银竟达130多两。

然而,陈琮《烟草谱》一书记载1727年有一道上谕:“至于烟叶一种,于人生日用毫无裨益,而种植必择肥饶善地,尤为妨农之甚者也。惟在良有司谆切劝谕,俾小民豁然醒悟。”(大意:烟叶这东西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毫无裨益,种烟又必须选择肥饶的良田,这样对农业就更为不利。要做好百姓的工作,告诉他们只有种植粮食才是事关身命的大事。)

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在多方面考察种烟之后,担心种烟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生产。

乾隆

清高宗乾隆帝在位长达60年(1736—1795),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皇帝。乾隆继承了康熙与雍正对鼻烟壶的热爱,促进了鼻烟壶艺术的发展。

清代末期李伯元的《南亭笔记》一书中记载了这位皇帝对烟的嗜好:“北京达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于寝馈不离。后无故患咳,太医日:‘是病在肺,遘厉者淡巴菰也。’诏内侍不复进,未几病良已。遂痛恶之。戒臣僚勿食,著为训。”(大意:北京的达官贵人十之八九嗜烟。乾隆皇帝则是个超一流的嗜烟者,连吃饭、睡觉时都烟不离口。后来,乾隆无缘无故地咳嗽,太医诊断说:是肺生了病,原因是烟抽多了。乾隆得知病因之后,于是命令内侍从此不再安排他抽烟。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咳嗽也就不治而愈了。于是他不再喜欢吸烟,并告诫臣下引以为戒。)

然而其他史料中并未发现类似记载。李伯元生活的年代与乾隆时代相距100年,我们无从考证这个记载的出处。

乾隆帝继位后,朝廷大臣之间就种烟吸烟问题展开过激烈辩论。1743年(乾隆八年)讨论种烟问题时,乾隆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最终他不得不承认种烟和吸烟业已兴盛的既成事实,采取较为折中的禁烟措施——“占用耕地种烟,向来有例禁。惟城堡内闲隙之地可以听其种植,城外畸零菜圃愿分种者也可不受禁例限制,其野外山隰土田,阡陌相连,一概不准种烟。”(大意:向来全面禁止在肥沃的田地里种植烟草。除城内隙地与城外近城畸零菜圃地外,野外阡陌相连大片田土处,一概不许种烟。)

乾隆自己对禁烟采取未置可否的态度,到了晚年对烟草的态度却变得开明。1795年他在云南巡抚江之兰上奏疏中有一段批示:“民间酿酒种烟等事,所在皆有,势难禁止。从前科道中曾有条陈禁止种烟者,以其不达事体交部议处。”

乾隆的宠臣纪昀(1724—1805)曾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一位学识卓越的大人物。他嗜烟如命,烟量惊人,是历史上有名的“纪大烟袋”。乾隆曾将自己用过的鼻烟壶和一个烟斗赐予纪昀,由此可见乾隆对纪昀吸烟的支持。

P24-29

序言

烟草概述

中国的老百姓习惯将“烟、酒、茶”当作生活的娱乐品。相对而言,“茶”和“酒”在中国有着较为丰厚的历史底蕴,而“烟”是一个相对新生的舶来品。尽管如此,烟却深受广大中国人的喜爱,并且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烟文化。除吸烟外,中国另有鼻烟、嚼烟等多种吸食方式。烟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烟叶产量及消费总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朋友曾经问过我几个关于烟的起源、传播、种类、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述中国烟草之前,我先将当时的谈话写给大家,以此让各位对烟草有一个笼统的认识。其中有些谈话内容难免会比较专业,还望各位谅解。

此外,本书用“□”表示植物意义上的烟草,用“□”表示产品意义上的烟。这样一来,或许会有人认为烟叶不是一种产品,故应书写为“□”。但是,对于种烟的农民而言,将收获的生叶进行干燥处理后得到的干叶——烟叶在中国市场上是可以作为商品销售的,因此本书没有采用“□”的书写方式。

……

问:花烟草看上去很漂亮,它也属于烟草吗?

答:是的。这里我将烟草的用途总结为以下10条。据此您会发现烟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个人嗜好烟是当今世界的嗜好品之一。除吸烟外,另有鼻烟、嚼烟等多种吸食方式。

2.商品交易烟草是一种很重要的变卖作物,几乎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种植。产于美国的烟叶以其独特的香、味远销世界各地,并在商品交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祭祀仪式烟草曾经是新大陆祭祀仪式上的重要元素。而在旧大陆的蒙古国,鼻烟在接待客人和结婚典礼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4.施行巫术新大陆人在做祷告或念咒时,经常会吸烟或将烟熬成水喝。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将巫师的灵魂送到天上去找寻病人的灵魂。

5.药用新大陆人将烟用作治疗外伤、肿瘤、梅毒、咳嗽、头痛、风湿、消化不良以及被毒蛇或毒虫咬伤等,熬成汁后的烟草还被应用于灌肠。当时的欧洲人也深信万能的烟草能治愈霍乱。

6.消除疲劳、抑制饥饿澳大利亚土著中流行用野生烟草制作嚼烟,就是很好的例子。

7.货币职能例如,南洋群岛的土人——美拉尼西亚人习惯将烟当作货币使用。战时,应军队需求,烟草专卖局曾经制造过美拉尼西亚烟。

8.观赏烟草属植物也可以用于观赏。代表性的有由原产巴西的野生烟草培育出的园艺品种——花烟草,其花色有红、白、粉、黄、绿、紫等多种颜色。

9.提炼化学物质农业上用的硫酸烟碱、用于治疗心脏病的重要药物——辅酶Q10,都是从废弃的烟叶中提炼出来的。

10.研究价值 野生心叶烟在鉴定植物病毒方面有很大作用。在生物工艺学领域,烟草属植物也可以用于多种鉴定试验。这一点想必您也知道。

问:谢谢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接下来该谈谈中国的烟草了。我没有去过中国,所以不太了解,中国烟也很复杂吧?

答:中国烟的确丰富多彩,不过我慢慢地讲一讲你就会明白了。因为我们会用到很多中文的叫法,所以在这里先说一说中国烟的分类:

1.卷烟(“香烟”、“纸烟”、“卷纸儿烟”);2.斗烟(“板烟”、“杂拌烟”);3.烟丝(“丝烟”);4.叶卷烟(“雪茄烟”);5.水烟(可以归为“斗烟”的一种,水烟以外的斗烟被称为“旱烟”);6.鼻烟;7.莫合烟(“马合烟”,有时也被看作卷烟的一种);8.嚼烟。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中文里有“烟”、“堙”、“菸”、“蔫”等多种写法,本书中则是沿袭文献及各个出处中原有的写法。另外,书中提到的受访人的工作单位和职务都是受访时的信息。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中国的烟草。

后记

我曾经在印度生活了三年,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在这两个国家各生活了一年之后,我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认清了这个国度。进入第二年后,我才开始意识到它们的博大精深,而我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对于这两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大国而言,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1977年,受单位指派,我偕妻带子来到印度(日本专卖公社驻班加罗尔事务所),为当地的烟叶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在这里,我见识了在日本根本不可能见到的印度比地烟、水烟、嚼烟、鼻烟等。之后,为调查烟叶产地和野生种烟草,我先后赴美洲、亚洲、非洲等地考察并搜集到许多相关信息。1987年9月至1988年12月,我偕家属赴北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工作,在此期间调查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我在北京的生活可以分成三段。最初的半年是单身一人住在新侨饭店。初到北京的时候我基本不懂中文,就跟随郄晋申(时任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教师)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第二个阶段是与家人住在友谊宾馆,其间我开展了各项调查。在这一阶段,刚刚学会简单会话的我开始在中国各地展开调查。包括另外访问的台湾在内,我走遍了中国的3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搜集到各种相关资料。第三个阶段开始于1989年8月,我再次单身一人住在民族饭店并继续开展调查,直至回国。在这一阶段,我搜集到烟草等农业方面的大量参考书。

其间,我深刻感受到中日两国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差异,而且其相差程度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尽管日本有很多东西是从中国吸收的,但这种吸收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全盘吸收。比如,日本就没有效仿中国特有的“宦官”、“缠足”风俗。就烟草而论,中国盛行的水烟和鼻烟也并没有被日本吸纳。然而,正是因为不同,两国之间才存在通过加深友好合作来提升彼此文化的空间。植物界也是如此。杂种优势不是同类同性之间的组合,而是不同类不同种属间的杂交。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因此,我深感要研究日本烟草史,必须学习中国的烟草史。

1998年,日本烟盐博物馆推出了“鼻烟壶特别展”。当时,以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倪益瑾为首的访日考察团一行来访。我们请倪局长题几个字,他很爽快地写下了下面几个字:

人类创造了历史,同时也创造了烟草文化。

1991年从中国回国后我整理了《中国》(烟草综合研究中心),这也成为我编写此书的动机。在接到东方书店的约稿后,我发现竟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调查。因此,我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或是请国内外的朋友帮忙,搜集到一些资料和信息。此外我还去中亚、伊朗等地采风,将手头的资料重新梳理。书中既有我的所见所闻,也有从参考资料中得来的信息。尽管如此,要网罗广大中国各种各样的烟草知识,对于才疏学浅的我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同时,加上篇幅有限,很多地方解释得不够详尽。如果您感兴趣的话,请参阅书末的参考文献。

本书所用参考资料有一部分是从我的三位朋友那里得到的,他们分别是杨国安(时任中国烟草学会副秘书长)、夏家骏(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吴万煌(时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专门委员)。同时,寇曙春(时为南开大学在读硕士)、郄晋申、汪皓(时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温室管理处处长)、铃木稔昭(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副所长)等诸位人士也为我提供了各方面的信息。在即将成书之际,同样喜欢爬山、饮酒、吸烟,同样热爱中国文化的东方书店总编辑朝浩之先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向诸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来,吸烟与健康的问题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一点,我想最后再说一句。烟、茶、咖啡、酒都是生活的嗜好品,而且烟的历史悠久,文化浓郁。我相信,爱吸烟的人向来都是讲究节制和礼仪的。

作者

1999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