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一本拓展中国企业家思路的好书。
以最真实的记录破解资本迷局,用最成功的资本体验开拓财富视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翻译继《融资:奔向纳斯达克》巨大成功后又一力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融资(奔向中国创业板)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美)安迪·樊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思路决定出路,一本拓展中国企业家思路的好书。 以最真实的记录破解资本迷局,用最成功的资本体验开拓财富视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翻译继《融资:奔向纳斯达克》巨大成功后又一力作。 内容推荐 中国的成功是财富生产的成功,可以说全世界谁也比不上。客观地讲,我们财富的生产是全世界第一的,没有哪个国家能赶上我们。市场经济是最有效创造财富的制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市场制度也有它本身的问题,虽然它只考虑效率,不顾及公平。 目录 上篇 创业板——中国的“造富工厂” 第一章 创业板——资本的盛宴 第一节 创业板,十年一剑终出鞘 第二节 创业板,创业者的财富摇篮 第三节 创业板,知识与资本的兑换场 第四节 创业板,拉动就业的新生力量 第二章 创业板上的软件奇迹 第一节 神州泰岳:创业板第一高价股 第二节 银江电子:从红绿灯下冲击资本市场 第三节 核新:炒股软件的资本野心 第四节 网宿科技:资本垂青于有准备者 第五节 立思辰:清华EMBA啃下“印”骨头 第三章 创业板上的文化创意旗舰 第一节 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第一股上演“东方红” 第二节 蓝色光标: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第四章 创业板上的医疗传奇 第一节 乐普医疗:领跑者的资本路线图 第二节 爱尔眼科: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 第五章 创业板上的医药新星 第一节 红日药业:创业板最贵IPO 第二节 莱美药业:素描新药原创者 第三节 安科生物:“兄弟连”的财富王国 第四节 北陆药业:生物药企“三级跳” 第六章 创业板上的电力明墨 第一节 特锐德:百天上市的创业板“头牌” 第二节 鼎汉技术:创业板最大“黑马” 第三节 中元华电:“小龙套”的资本大戏 第七章 创业板上的机械神话 第一节 吉峰农机:资本路上麻雀变凤凰 第二节 大禹节水:寂寞沙洲走出的节水专家 第三节 汉威电子:从仓库管理员到亿万富翁 第四节 新松机器人:加速向“人”发展 第八章 创业板上的服务标兵 第一节 华测检测:打好检测服务“民营牌” 第二节 碧水源:碧水丹心,创业兴邦 第九章 创业板上的其他惊喜 第一节 硅宝科技:行业中的唯 第二节 东方财富:A股“无门户”时代终结者 第三节 华星创业:3G让市场机会翻番 第四节 新宁物流:一个电子仓库的创投“盛宴” 第五节 探路者:自由的心在飞翔 第六节 国联水产:虾跃“龙门”跳上创业板 第七节 金亚科技:十年专注成就西部数字电视龙头 下篇 倒业板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第十章 创业板上市概述 第一节 创业板上市决策 第二节 创业板重点支持的产业介绍 第三节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重要指标 第十一章 创业板规则解读 第一节 创业板与主板的区别 第二节 创业板规则体系构成 第三节 创业板发行条件 第四节 创业板上市流程 第五节 创业板信息披露 第六节 创业板退市规则 第十二章 创业板上市组织 第一节 选择中介机构 第二节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第三节 改制重组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2009年10月30日上午9点,深圳五洲大酒店。 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董事长依次坐在会议室最右方的前三排坐椅上。自走进会议室后,池燕明在10分钟的时间里三次离开写着“立思辰”的座位,走到墙边,安静地站着。 在第三排座位中,坐着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他身着灰底黑条纹紧身西装,一直默默无语。其弟王中磊与著名导演冯小刚则一直低着头坐在王中军身后默不作声。 20分钟后,在第一批7家企业敲响钟的同时,大屏幕突然报出7只股票的集合竞价。看到一片上涨的数字,大家的欢呼声顿时使会场变成一片沸腾的海洋。座位上的王中磊和冯小刚则几乎同时跃身而起,高举双臂欢呼。 鼎汉技术的董事长顾庆伟这时从台上缓缓走了下来。在递名片给周边的人时,满脸通红的顾庆伟的手止不住有些颤抖,名片差点从手中滑落。“太紧张了!” 创业板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梦幻般地登场了。 从最初的设想,到最后呱呱坠地,创业板市场的创立历经坎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欲上市企业,所有人都早已等得望眼欲穿。也正因为如此,创业板一出生,便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缔造出众多亿万富豪,让人品头论足。因此,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词非“创业板”莫属。 对于一直受困于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来说,登陆创业板不仅意味着随之而来的财富,还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从此开启。通过创业板的开启,带动民间投资,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得更有希望。因为这场迟来的资本盛宴,中国股市已足足翘首以待10年之久。 10年前,也就是199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首次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中国人开始怀有一个梦想——开设自己的“纳斯达克”,即创业板市场。 1999年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向证监会呈送《深交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 2000年10月,在深圳第二届高交会上,时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风趣地请在场的记者转告投资者们,准备好资金到前景广阔的二板市场来投资。 于幼军之所以如此乐观,是因为此时国务院的确曾决定让创业板于当年12月1日开市。为了筹备创业板,深交所不但在高层进行了人员调动,而且还从海内外招揽了一批高端金融人才。 与此同时,创业板其他工作的推行速度进一步加快:深圳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创业投资法规;成立创投同业公会;深交所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成立9个创业板筹备工作小组。创投企业也在这年开始蜂拥而至,深圳市政府推荐了23家预选企业上创业板。 创业板就要进入倒计时了,甚至还画出了流程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网络股泡沫引发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暴跌,从最高的5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此后,全球创业板市场也随之应声下跌。 自此,创业板被无限期拖延。这一拖,就是9年。9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占所有短期贷款总额比例还不足5%。多年来,中小企业要么融不到资,要么融资成本非常高。 P4-6 序言 据说中国已经崛起,我也认为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过去30年里,中国的经济成就在全世界可说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面貌,不再是穷困和饥饿,不再是受人欺侮,也不再是东亚病夫。世界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变化得这样快的。我们进步的速度确实叫人瞠目结舌,30年前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发展的局面。 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家民企,百分之百是国企。吃早点的铺子、理发店、卖粮食的、卖小菜的统统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在这种状态下,国企怎么改?这是世界性的大难题,我们把它解决了,硬把它改了。 结果怎么样呢?全社会的经济效率提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中国的成功是财富生产的成功,可以说全世界谁也比不上。客观地讲,我们财富的生产是全世界第一的,没有哪个国家能赶上我们。市场经济是最有效创造财富的制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市场制度也有它本身的问题,虽然它只考虑效率,不顾及公平。 然而,这是不是就代表中国经济就非常好了?当然不是。看中国的经济主要看两件事,即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分配。如果这两件事都做得不错,经济就没有大毛病。 中国的改革很成功,但是有一个例外,金融是例外的,是不成功的。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袭来。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全球社会陷入一片恐慌。为此,国家拿出了4万亿保障经济增长,这钱来源于政府或银行,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而我国的民间储蓄活期加定期约有23万亿,这比4万亿的力量要大五六倍。如果能把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话,将会是更好地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而且民间投资比较有效率,他们不会投不赚钱的项目。 另外,从表面上来看,此次股市和房市的回暖的确是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发挥了作用,但是这4万亿中,有。70%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解决国企、民企或富人、穷人之间的比例失调问题。因为花几个亿建造一条地铁只能够让几千人就业,而几十万元成立的一家小公司就可能会解决二三十人的就业问题。 因此,在我看来,就业问题的解决远比托起股市和房市更为重要。但每次参加会议,我都会听到承担起我国’70%就业率任务的民营企业家们的诉苦声,他们主要说到融资难的问题。在包括浙江在内的许多地方,民间资本发达,不少民营企业家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我国的储蓄如何转化为生产力? 一个好的金融业,就是能够做到把钱从生产效率低的地方调动到生产效率高的地方。但中国的金融业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到位。人们往往把大笔的资金变成了储蓄,暂时不用的钱给了某些亏损的企业。 相反,迫切需要资金,能够创造巨大财富的民营企业,却借不到钱。这就说明我国金融业的效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将来还有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机会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金融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金融业创造财富,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要懂得交换创造财富,而不一定是劳动创造财富。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一个东西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怎么实现?通过交换,交换一次它的价值就提高一次。 资金也一样,金融业就是起这个作用,通过交换、通过自由的流动,它的价值就提高了。金融能够创造财富的原因,就是把钱从生产效率低的地方调动到生产效率高的地方。 如果我国的金融业能够做到把资金用快速、安全、高效的办法调动、流动,中国的改革将更加了不起。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成功开启,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一个福音。 恰逢此时,安迪·樊写作的《融资:奔向中国创业板》也要出版发行了。我想,这本书不论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对于可爱的企业家们,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后记 我在写作此书时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上帝惩罚一个人,没必要让他下地狱。第一,让他有责任心;第二,让他办民营企业。然而,这两者恰恰就是他的信念。” 今天,在资本的舞台上,越来越多心怀责任与梦想的民营企业家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界讲述一个个草莽英雄白手起家的故事。除了已经走在镁光灯下的这些弄潮儿,在辽阔的中国大地,还有一大批或许正在创造历史,此时却无人知晓的创业者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 2009年11月26日,当第七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在京举行时,我应邀前往。当我看到300多位企业家、财经专家同时出现在峰会上,共同畅谈对2009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看法、展望20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时,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力量;当我与王石、潘石屹、柳传志、李开复、王中军、唐骏等明星企业家或经理人交谈时,我最终下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写一本关于民营企业赴创业板上市的书。 早在创业板开启之日,要写一本关于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上市的书籍的想法就已经从我的脑子里自动蹦了出来。事实上,就本人的性格而言,我从来都推崇和实践着“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这次的决定之所以花费了近1个月的时间,是因为我不但要管理自己的上市公司,还因身兼数职,每天都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不停地奔走,实在有些分身乏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件事,就要竭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做到最好。同样,要写书,我也要尽自己的全力做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但有限的时间对我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并且,因为曾写作《克林顿和我的一生》、《秘密:改变一生命运的宇宙法则》、《秘密:梦想成真的人生法则》、《融资:奔向纳斯达克》等书,所以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写作是何等劳心费力之事。 因此,由于种种“借口”,写书之事一直悬而未决,直到2009年11月26日与这些在当今中国某些领域内用奋斗取得一定成功的创业家们交流,所有的一切似乎就是在这一转念之间决定下来的。不过,事情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它往往有个比较长的铺垫过程。 创业板创立以来,大批量的亿万富翁的产生让人们应接不暇。在财富袭来的热浪中,人们似乎也有些晕眩,一切似乎都来得太容易了。但又有多少人看到,看似短期内聚集的巨额财富的背后,凝聚了创业者此前多少个年头的奋斗?在头顶光环的创业者的身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我是一个创业者。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成为第一个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做翻译的中国人,再到今天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创业者,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为财富和梦想奋斗不息的创业者们的不易。他们曾经走过的,甚至撞得头破血流的故事,其中有太多值得后来者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我还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者。为了公司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我曾经定下在别人看来有些痴人说梦的目标:用100多天的时间带领公司赶在北京奥运期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像很多今天赴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家一样,为了准备上市,经常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2008年8月14日,北京奥运开始后的第六天,我的新公司终于完成美国上市审批全部手续,闯入了堡垒重重的美国上市公司圈。我也成为第一个用100多天带领新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的中国人。因此,我完全能体会上市过程中的激情与艰辛。 曾经看过很多关于企业上市的书籍,都多少有些像是高高挂在墙上供人瞻仰的、生硬而冰冷的规则,让人不太敢接近。而我想要的书,它应该有血有肉,应该能投射出民营企业家们带领公司创业及上市时释放的激情、挫折、呐喊、喜悦等情绪,应该可以触碰,可以让人感知。 思及此,我开始见缝插针地搜集所有可能搜集到的资料。虽然我早已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整理如此庞杂的资料时,我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生命里那种天生的“倔强”和不认输支持我坚持——无论如何,只要能为努力过程中的创业企业提供哪怕一丝启发,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值得全力以赴…… 凌晨两点多,敲完最后这些字,我的办公桌上,已是一摞厚厚的书稿。倦极,却没有丝毫睡意——此书终定稿,内心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愫逐步蔓延开来、奔腾,前所未有的轻释。也许这本书并不能解决民企上市途中会遭遇的所有问题,但书中这些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经历多多少少将为欲上市之企业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及笔力有限,本书并没有面面俱到,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希望读者朋友谅解,并不吝赐教! 安迪·樊 2010年9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