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人类困境中的希望》由张国壮所著,拟将对“如何认识生态危机和如何走出生存困境”这一人类普遍关注的命题,从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神学、生态人类学和生态伦理学等层面作出反思和探讨,并希望通过对生态现象的论述扩大和加深人们对“生态人”和“生态生存和生态创造”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同时,更希望与社会各界的同道共同分享人类在困境中的希望和梦想。
生态人,就是具有生态意识和行为的人;反之,缺乏生态意识和行为的人,就是非生态人。生态危机和环境退化在我们这颗星球上愈演愈烈,是成为一个生态人,还是一个非,生态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抉择。帮助人们在生态和环境的层面认清自己的处境,把握自己与“他者”的关系,构建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推动和引导人们走向生态生存和生态创造之路,乃是《生态人--人类困境中的希望》作者张国壮撰写本书的初衷。
导言
1 持续困境中的人类
1.1 人类生存的困境及其希望
1.2 生存关系的困境及其希望
1.3 人类经济的困境及其希望
2 持续困境中的人类精神
2.1 哲学的困境及其希望
2.2 信仰的困境及其希望
2.3 伦理的困境及其希望
2.4 科学的困境及其希望
3 从生存人到生态人
3.1 生存人
3.2 生产人
3.3 福利人
3.4 生态人
4 生态价值观
4.1 生命价值与生态价值
4.2 生态视阈中的创造与创造性回应
4.3 生态视阈中的解构、建构、综合、完善、转化和更新
4.4 生态视阈中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关系
4.5 生态伦理与境遇伦理
5 生态整体环境的和谐
5.1 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5.2 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
5.3 心灵生态环境的和谐
6 微生态环境、能量转换和生态生存的参照模式
6.1 微生物与微生态环境
6.2 能量转换的最佳模式——光合作用
6.3 非光合作用——幽暗地域的生态
6.4 生态生存的最佳参照模式——湿地、热带雨林、珊瑚礁
7 基督教思想对生态生存和生态创造的启示
7.1 亚当与挪亚——基督教意义上的人与生态人
7.2 罪与恩典——基督教的人论
7.3 爱邻人与爱仇敌——基督教的伦理学
7.4 安息日——基督教的创造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