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侠五义(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石玉昆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它的出现,表明近代传统的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完全合流。

内容推荐

《七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

《七侠五义》由清代文人石玉昆编著。

目录

第一回 设阴谋临产换太子 奋侠义替死救皇娘

第二回 奎星兆梦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难

第三回 金龙寺英雄初救难 隐逸村狐狸三报恩

第四回 除妖魅包文正联姻 受皇恩定远县赴任

第五回 墨斗剖明皮熊犯案 乌盆诉苦别古鸣冤

第六回 罢官职逢义士高僧 应龙图审冤魂怨鬼

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孙策密访奸人

第八回 救义仆除凶铁仙观 访疑案得线七里村

第九回 断奇冤奏参封学士 造御刑查赈赴陈州

第十回 买猪首书生遭横祸 扮花子勇士获贼人

第十一回 审叶阡儿包公断案 遇杨婆子侠客挥金

第十二回 展义士巧换藏春酒 庞奸侯设计软红堂

第十三回 安平镇五鼠单行义 苗家集双侠对分金

第十四回 小包兴偷试游仙枕 勇熊飞助擒安乐侯

第十五回 斩庞昱初试龙头铡 遇国母晚宿天齐庙

第十六回 学士不忠假言认母 夫人尽孝祈露医睛

第十七回 开封府总管参包相 南清官太后认狄妃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

第十九回 巧取供单郭槐受戮 明颁诏旨李后还宫

第二十回 受魇魔忠良遭大难 杀妖道豪杰立奇功

第二十一回 掷人头南侠惊佞党 除邪祟学士审虔婆

第二十二回 金銮殿包相参太师 耀武楼南侠封护卫

第二十三回 洪义赠金夫妻遭变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

第二十四回 受乱棍范状元疯癫 贪多杯屈胡子丧命

第二十五回 白氏还魂阳差阴错 屈申附体醉死梦生

第二十六回 聆音察理贤愚立判 鉴貌辨色男女不分

第二十七回 仙枕示梦古镜还魂 仲禹抡元熊飞祭祖

第二十八回 许约期湖亭欣慨助 探底细酒肆巧相逢

第二十九回 丁兆蕙茶铺偷郑新 展熊飞湖亭会周老

第三十回 济弱扶倾资助周老 交友投分邀请南侠

第三十一回 展熊飞比剑定良姻 钻天鼠夺鱼甘赔罪

第三十二回 夜救老仆颜生赴考 晚逢寒士金客扬言

第三十三回 真名士初交白玉堂 美英雄三试颜查散

第三十四回 定兰谱颜生识英雄 看鱼书柳老嫌寒士

第三十五回 柳老赖婚狼心难测 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第三十六回 园内赠金丫鬟丧命 厅前盗尸恶仆忘恩

第三十七回 小姐还魂牛儿遭报 幼童侍主侠士挥金

第三十八回 替主鸣冤拦舆告状 因朋涉险寄柬留刀

第三十九回 铡斩君衡书生开罪 石惊赵虎侠客争锋

第四十回 思寻盟弟遣使三雄 欲盗赃金纠合五义

第四十一回 忠烈题诗郭安丧命 开封奉旨赵虎乔装

第四十二回 以假为真误拿要犯 将差就错巧讯赃金

第四十三回 翡翠瓶污羊脂玉秽 太师口臭美妾身亡

第四十四回 花神庙英雄救难女 开封府众义露真名

第四十五回 义释卢方史丹抵命 误伤马汉徐庆被擒

第四十六回 设谋诓药气走韩彰 遣兴济贫欣逢赵庆

第四十七回 错递呈权奸施毒计 巧结案公子辨奇冤

第四十八回 访奸人假公子正法 贬佞党真义士面君

第四十九回 金殿试艺三鼠封官 佛门递呈双乌告状

第五十回 彻地鼠恩救二公差 白玉堂智偷三件宝

第五十一回 寻猛虎双雄陷深坑 获凶徒三贼归平县

第五十二回 感恩情许婚方老丈 投书信多亏宁婆娘

第五十三回 蒋义士二上翠云峰 展南侠初到陷空岛

第五十四回 通天窟南侠逢郭老 芦花荡北岸获胡奇

第五十五回 透消息遭困螺蛳轩 设机谋夜投蚯蚓岭

第五十六回 救妹夫巧离通天窟 获三宝惊走白玉堂

第五十七回 独龙桥盟兄擒义弟 开封府恩相保贤豪

第五十八回 锦毛鼠龙楼封护卫 邓九如饭店遇恩星

第五十九回 倪生赏银包兴进县 金令赠马九如来京

第六十回 紫髯伯有意除马刚 丁兆兰无心遇莽汉

第六十一回 大夫居饮酒逢土棍 卞家疃偷银惊恶徒

第六十二回 遇拐带松林救巧姐 寻奸淫铁岭战花冲

第六十三回 救莽汉暗刺吴道成 寻盟兄巧逢桑花镇

第六十四回 论前情感化彻地鼠 观古迹游赏诛龙桥

第六十五回 北侠探奇毫无情趣 花蝶隐迹别有心机

第六十六回 盗珠灯花蝶遭擒获 救恶贼张华窃负逃

第六十七回 紫髯伯庭前敌邓车 蒋泽长桥下擒花蝶

第六十八回 花蝶正法展昭完姻 双侠饯行静修测字

第六十九回 杜雍课读侍妾调奸 秦昌赔罪丫鬟丧命

第七十回 秦员外无辞甘认罪 金琴堂有计立明冤

第七十一回 杨芳怀忠彼此见礼 继祖尽孝母子相逢

第七十二回 认明师学艺招贤馆 查恶棍私访霸王庄

第七十三回 恶姚成识破旧伙计 美绛贞私放新黄堂

第七十四回 淫方貂误救朱烈女 贪贺豹狭逢紫髯伯

第七十五回 倪太守途中重遇难 黑妖狐牢内暗杀奸

第七十六回 割帐绦北侠擒恶霸 对莲瓣太守定良缘

第七十七回 倪太守解任赴京师 白护卫乔装逢侠客

第七十八回 紫髯伯艺高服五鼠 白玉堂气短拜双雄

第七十九回 智公子定计盗珠冠 裴老仆改装扮难叟

第八十回 假作工御河挖泥土 认方向高树捉猴狲

第八十一回 盗御冠交托丁兆蕙 拦相轿出首马朝贤

第八十二回 试御刑小侠经初审 遵钦命内宦会五堂

第八十三回 矢口不移心灵性巧 真赃实犯理短情屈

第八十四回 复原职倪继祖成亲 观水灾白玉堂捉怪

第八十五回 公孙策探水遇毛生 蒋泽长沿湖逢邬寇

第八十六回 按图治水父子加封 好酒贪杯叔侄会面

第八十七回 为知己三雄访沙龙 因救人四义撇艾虎

第八十八回 抢鱼夺酒少弟拜兄 谈文论诗老翁择婿

第八十九回 憨锦笺暗藏白玉钗 痴佳蕙遗失紫金坠

第九十回 避严亲牡丹投何令 充小姐佳蕙拜邵公

第九十一回 死里生千金认张立 苦中乐小侠服史云

第九十二回 小侠挥金贪杯大醉 老葛抢雉惹祸着伤

第九十三回 辞绿鸭渔猎同合伙 归卧虎姊妹共谈心

第九十四回 赤子居心导师觅父 小人得志断义绝情

第九十五回 暗昧人偏遭暗昧害 豪侠客每动豪侠心

第九十六回 连升店差役拿书生 翠芳塘县官验醉鬼

第九十七回 长沙府施俊纳丫鬟 黑狼山金辉逢盗寇

第九十八回 沙龙遭困母女重逢 智化运筹弟兄奋勇

第九十九回 见牡丹金辉深后悔 提艾虎焦赤践前言

第一百回 探形踪王府遣刺客 赶道路酒楼问书童

第一百一回 两个千金真假已辨 一双刺客妍媸自分

第一百二回 锦毛鼠初探冲霄楼 黑妖狐重到铜网阵

第一百三回 巡按府气走白玉堂 逆水泉搜求黄金印

第一百四回 救村妇刘立保泄机 遇豪杰陈起望探信

第一百五回 探冲霄玉堂遭害 封印信赵爵担惊

第一百六回 公孙先生假扮按院 神手大圣暗中机谋

第一百七回 愣徐庆拜求展熊飞 病蒋平指引陈起望

第一百八回 图财害命旅店营生 相女配夫闺阁本分

第一百九回 骗豪杰贪婪一万两 作媒妁识认二千金

第一百十回 陷御猫削城入水面 救三鼠盗骨上峰头

第一百十一回 定日盗簪逢场作戏 先期祝寿改扮乔装

第一百十二回 招贤纳士准其投诚 合意同心何妨结拜

第一百十三回 钟太保贻书招贤士 蒋泽长冒雨访宾朋

第一百十四回 忍饥挨饿进庙杀僧 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第一百十五回 随意戏耍智服柳青 有心提防结交姜铠

第一百十六回 计出万全极其容易 算失一着事甚为难

第一百十七回 智公子负伤追儿女 武伯南逃难遇豺狼

第一百十八回 除奸淫错投大木场 救急困赶奔神树岗

第一百十九回 神树岗小侠救幼子 陈起望众义服英雄

第一百二十回 安定军山同归大道 功成湖北别有收缘

试读章节

话说宋朝自陈桥兵变,众将立太祖为君,相传至太宗,又至真宗,风调雨顺,君正臣良。

一日,早朝,钦天监文彦博奏道:“臣夜观天象,见天狗星犯阙,恐于储君不利。”天子笑日:“朕并无储君,有何不利之处?”早朝已毕,众臣皆散。

真宗道:“自御妻死后,正宫之位久虚,幸有李、刘二妃现今俱各有娠。”二妃而至,跪而奏日:“今日乃中秋佳节,特请圣驾今夕赏月。”天子大喜,李、刘二妃陪侍。天子道:“今日文彦博奏天狗星犯阙,主储君不利。朕赐汝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镇压天狗冲犯;朕再有金丸一对,如今每人各赐一枚,将妃子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天子即将金丸解下,命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刻字去了。

二位妃子,安席进酒。天子饮至半酣,只见陈林手捧金丸,跪呈御前。天子接来细看,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即赏了二妃。每人又各献金爵三杯。天子一连饮了,道:“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

天子酒后说了此话,谁知生出无限风波。皆因刘妃心地不良,唯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与总管郭槐暗暗定计,要害李妃。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寇珠,乃刘妃的宫人。此女为人正直,见刘妃与郭槐计议,从此后悄悄窥探。

郭槐奉了刘妃之命,找了个守喜婆尤氏。一日,郭槐与尤氏商议,将刘妃要害李妃之事告诉。郭槐道:“若能办成,你便有无穷富贵。”婆子闻听,计上心来,对郭槐道:“只需如此这般。”郭槐闻听,说:“妙!妙!”又嘱咐临期不要误事。婆子欢喜而去。郭槐进宫,将此事回明,刘妃欢喜无限,专等临期行事。

不觉到了三月,圣驾至玉宸宫看视李妃。想起明日是南清宫八千岁的寿辰,派首领陈林前往御园办理果品。陈林奉旨去后,李妃一时腹痛难禁。天子知是要分娩了,急召刘妃带领守喜婆前来守喜。郭槐急忙告诉尤氏。尤氏双手捧大盒一同至玉宸宫。

原来是二人定的奸计,将狸猫剥去皮毛,认不出是何妖物。

恰好李妃临产,刘妃、郭槐、尤氏趁着忙乱之际,将狸猫换出太子,抱出玉宸宫,径奔金华宫而来。刘妃即唤寇珠提藤篮暗藏太子,寇珠只得提了藤篮,出凤右门至昭德门外,直奔销金亭上,忙将藤篮打开,抱出太子。刚然出得销金亭,见一个公公打扮的人,踏过引仙桥,手中抱定一个宫盒,这寇承御一见,满心欢喜,暗暗地念佛说:“好了!太子有救了!”原来此人是陈林。他奉旨到御园采办果品,手捧着金丝砌就龙妆盒,迎面而来。一见寇宫人怀抱小儿,细问情由。寇珠将始末根由,说了一回。陈林闻听,吃惊不小,又见有龙袱为证。二人商议,即将太子装入盒内。寇宫人急忙回宫去了。

陈林手捧妆盒,直往禁门而来。只见郭槐拦住道:“刘娘娘宣你,有话面问。”陈公公只得随往进宫,将妆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口尊:“娘娘,小奴陈林参见,不知娘娘有何懿旨?”刘妃一言不发,半晌,问道:“陈林,你提这盒子上有皇封,是何缘故?”陈林奏道:“奉旨前往御园采拣果品,与南清宫八大王上寿,故有皇封封定。”

刘妃听了,又说道:“里面可有夹带?”陈林从容答道:“并无夹带。”刘妃尽管心有疑惑,但碍于有皇封,无奈只好放陈林走了。陈林手提盒子,出了禁门,直奔南清宫内,传:“旨意到。”八千岁接旨入内殿,将盒供奉上面,行礼已毕。只见陈林双膝跪倒,放声大哭。八千岁问道:“这是何故?”陈林将情由细述一遍。贤王抱入内室,将太子暂寄南清官抚养。

谁知刘妃已将李妃生产妖孽,奏明圣上。天子大怒,立将李妃贬入冷宫,幸喜冷宫的总管姓秦名凤,为人忠诚,已料此事必有奸谋;今见李妃如此,向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监余忠:“好生服侍娘娘,不可怠慢。”谁知余忠更有奇异之处,往往为他人奋不顾身。

且说刘妃此计已成,叫尤氏守自己的喜。到了十月,也产了一位太子,天子大喜,即将刘妃立为正宫。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呜呼。圣上大痛,竟是连日未能视朝。这日八千岁进宫问安。天子召见八千岁,问及世子共有几人,年纪若干。说至三世子,天子闻听,立刻召见。一见世子,不由龙心大喜,病就好了。即传旨将三世子封为东宫守缺太子。便传旨叫陈林带往东宫参见刘后,并往各宫看视。陈林领旨,引着太子,先朝见刘后,启奏说:“圣上将八千岁之三世子,封为东宫太子。”刘后见太子生得酷肖天子模样,内暗暗诧异。陈林又奏还要到各宫看视。刘后说:“既如此,你就引去;快来见我,还有话说呢。”

路过冷宫,陈林便向太子说:“李娘娘因生产妖物,圣上将李娘娘贬入此宫。若说这位娘娘,是最贤德的。”太子闻听产生妖物一事,便要进去看视。恰好秦凤走出宫来,先参见了太子,便转身进宫奏明李娘娘。不多时,出来说道:“请太子进宫。”见了娘娘,太子不由得泪流满面。陈林一见,急将太子引出,仍回正宫去了。

刘后见太子进宫面有泪痕,追问何故啼哭。太子说:“适从冷宫经过,见李娘娘形容憔悴,还求母后遇便在父王跟前解劝解劝。”说着,便跪下去了。刘后闻听,假意连忙搀起,口中夸赞道:“好一个仁德的殿下!”太子仍随着陈林上东宫去了。

太子去后,刘后心中暗想:“曾记那年有陈林手提妆盒从御园而来,难道寇珠擅敢将太子交与陈林,携带出去不成?”

将寇珠唤来,细细拷问,与当初言语一字不差。刘后更觉恼怒,便召陈林当面对证,也无异词。

刘后便命陈林掌刑,拷问寇珠。哪知横了心的寇珠,视死如归,无一字招承。

有圣旨来宣陈林。刘后只得打发陈林去了。寇宫人见陈林已去,触槛而死。刘后吩咐将尸抬出,命心腹小宫人埋在玉宸宫后。刘后其妒愈深,转恨李妃不能忘怀,悄与郭槐商议,密访李妃,必须置之死地方休。

李妃自见太子之后,每日伤感,多亏秦凤暗将此事一一奏明。李妃听了,欢喜不尽,每夜烧香,祈保太子平安。被奸人访着,暗在天子前启奏,说:“李妃每夜降香诅咒。”天子大怒,赐白绫七尺,立时赐死。谁知早有人将信暗暗透于冷宫。秦凤闻此言,忙忙奏知李娘娘。李娘娘闻听,登时昏迷不醒。余忠赶至面前,说道:“事不宜迟!快将娘娘衣服脱下,与奴婢穿了。奴婢情愿自身替死。”李妃苏醒过来,闻此言,哭得哽气倒噎。余忠自己摘下花帽,又将自己衣服脱下,只求娘娘早将衣服赐下。秦凤横了心在旁催促更衣。李妃不得已将衣脱下,哭说道:“你二人是我大恩人!”

说罢,又昏过去了。秦凤忙忙将李妃移至下房,装作余忠卧病在床。只见圣旨已到,钦派孟彩嫔验看。秦凤连忙迎出,“俟娘娘归天后,请贵人验看就是了。”孟彩嫔不敢细看。不多时,报道:“娘娘已经归天了,请贵人验看。”孟彩嫔闻听,早已泪流满面,便道:“我今回复圣旨去了。”此事若非余忠与娘娘面貌仿佛,如何遮掩得过去。于是按礼埋葬。

此事已毕,秦凤便回明余忠病卧不起。郭槐今闻余忠患病,正中心中机关,立刻逐出。因此秦凤将假余忠抬出,派心腹送至陈州家内去了。从此秦凤踽踽凉凉③。这日晚间正在伤心,只见冷宫四面火起。秦凤一见已知是郭槐之计,此后刘后与郭槐安心乐意。太子也不知其中详细。又奉旨钦派陈林督管东宫,闲杂人等不准擅入。

P1-3

序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益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0:48